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家兔四动脉闭塞法建立急性完全性脑缺血后给予再灌注,观察缺血前后及再灌注后脑组织部分电解质和含水量、脑组织和血液丙二醛(MDA)、环核昔酸(cAMP、cGMP)、血栓烷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改变。结果:再灌注后实验组脑组织Ca ̄(2+)、MDA、TxB_2和cAMP较对照组升高(P<0.05),GSH-Px活性、6-keto-PGF_(1α)含量降低(P<0.05);实验组血液中cAM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脑组织Ca ̄(2+)过载、氧自由基增多、cAMP/cOMP和PGI_2/TXA_2比值异常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旋磁场防治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四血管阻断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缺血半小时后恢复双侧颈总动脉血流半小时,此时大鼠脑组织和血浆LPO含量显著增高,脑组织SOD活性和VitE含量明显降低(P〈0.05)。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和血脑屏障明显受损,如在大鼠脑缺血小时再灌流开始时,用旋磁场(0.08T,2500r/min)作用于双侧颈动脉区20min,大鼠脑组织和血浆LPO含量降低,脑组织SOD活性增高(P〈0.05)。但脑组织Vit  相似文献   

3.
通过地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成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检测AMI早期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丙二醛(MDA)浓度的动态变化,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探讨AMI早期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家兔AMI即刻及AMI后1、3、5、6小时民LDA前相比,血浆ET及血清MDA均升高(P〈0.05或P〈0.01)。ET峰值与MDA峰值呈正相关(r=0.7925,P〈0.01),与心肌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4.
地塞米松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内NOS活性和NO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地塞米松(DM)对急性颅脑损伤(ACI)患者围术期血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产量的影响。方法 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DM治疗组(于麻醉诱导前0.4mg/kgIV)和对照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NOS活性和NO产量。结果 术前两组NOS、NO均高于下沉对照组,其中NOS有显著性差异(P〈0.01)。DM组自麻醉诱导前至开颅手术后24小时(T0~T5)动态观察发现,NO、NOS自始至终呈降低趋势;而对照组则呈显著性升高(NOT1、T5,NOST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CI患者术前存在NOS、NO代谢率乱,开颅手术后其含量进一步升高而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麻醉诱导时应用DM可显著抑制ACI患者体内iNOS释放具有脑保护作用。可作为选择性iDOS拮抗剂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对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脑组织TXA2和PGI2代谢的影响。方法 40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治疗组、采用“闭塞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体循环低血压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0min,再灌注2h,通过放免法测定脑组织TXB2、6-keto-PGFα含量及其比值。结果 缺血组脑组织TXB2、6-keto-PGF1α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P〈0.05);再灌注组脑组织TXB2、TXB2/6-keto-PGF1α比值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而治疗组脑组织TXB2及TXB2/6-keto-PGF1α比值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TXA2/PGI2比例失调有关;山莨菪碱具有抑制TXA2合成,调节TXA2-PGI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AHCVD)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1例AHCVD合并MODS患者(MODS组)、20例AHCVD患者(AHCVD组)及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中ET1和CGRP水平。结果:MODS组及AHCVD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MODS组ET1水平又明显高于AHCVD组(P<0.01)。AHCVD组血浆CG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MODS组血浆CGR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ET1/CGRP(E/C)比值明显高于AHCVD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血浆ET1水平升高、CGRP水平降低、E/C比值严重失衡与MODS的发生相关;检测血浆ET1和CGRP水平对评估AHCVD患者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 硝基 L 精氨酸甲酯(L NAME)在实验性大鼠脑损伤后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制备脑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中iNOS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实验性大鼠脑损伤后,大脑局部损伤区及周围神经细胞中有iNOS阳性产物表达明显增强,伤后2 小时平均积分光密度(ODI)较0.5 小时升高不显著(P> 0.05),而伤后6、12 和24 小时ODI较0.5 小时升高非常显著(P 均< 0.01);伤前使用L NAME则可使ODI值下降。脑损伤组与用药组在0.5 和2 小时ODI值差异不显著(P均> 0.05),而在6、12 和24 小时ODI值差异非常显著(P均< 0.01)。结论:L NAME对脑损伤后iNOS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脑损伤后iNOS被大量合成是造成机体一氧化氮升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吕小平  詹灵凌  姜海行 《临床荟萃》2000,15(11):483-484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抗利尿激素(ADH)在肝硬化中的变化与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 用比色法测定58例肝硬化患者血浆的NO;用ELISA法分别测定58例肝硬化患者血浆的ET和ADH。结果 NO、ET和ADH在肝硬化时均显著升高,肝功能越差,升高越明显,有腹水患者较无腹水患者显著升高:NO、ET与门、脾静脉宽度呈显著正相关(r=0.61、0.58,P〈0.05);ADH与24小时  相似文献   

9.
老年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红梅  丁群芳 《临床医学》2000,20(10):12-13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在老年糖尿病(DM)及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和发展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对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分别测定血清NO和ET的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ET和NO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ET/NO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DN组血ET和ET/NO明显高于NDN组(P〈0.05),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素E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时人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的数量、PMN聚集率、内皮素(ET)、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并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8例。治疗组给予PGE1加尿激酶和硝酸甘油静滴,对照组给予尿激酶和硝酸甘油静滴,于再灌注前后分别采静脉血测定上述指标。结果:心肌缺血时外周血PMN数量无显著增多,但PMN活性显著增强,血ET及LPO水平增高,血SOD和CAT活性下降;再灌注后,PMN数量无明显增多(P均>0.05),但PMN活性进一步显著增强,ET及LPO水平进一步显著增高,而SOD和CAT活性则进一步显著下降。使用PGE1治疗后结果则与上述情况相反。结论:PMN及ET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GE1可以抑制PMN活性,保护SOD和CAT活性,减少ET及LPO产生,减轻过氧化反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犬实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采用连续HFJV基础上间歇叠加深吸气(HFJV+DI)的新通气方法,以期为ARDS的治疗寻找一种新途径。用油酸复制犬ARDS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HFJV+DI组(n=10):在连续HFJV基础上每隔10分钟加入1次深吸气;常规机械通气组(CMV,n=10),给予0.785kPa(1kPa=10.20cmH2O)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对照组(n=10),未予通气治疗。每隔1小时测定1次氧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共观察5小时。注射油酸后,动脉氧分压(PaO2)由12.400kPa(1kPa=7.5mmHg)降至6.560kPa(P<0.0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未见明显变化。通气治疗后,CMV和HFJV+DI均使PaO2明显升高,PaCO2无明显变化(P>0.05),HFJV+DI的氧释放指数(DO2I)明显高于CMV组(P>0.05),心脏指数(CI)在CMV组及HFJV+DI组均明显减低(P<0.05)。提示:HFJV+DI时PaO2的提高大于CI下降所致的不利影响,在改善组织缺氧方面明显优于CMV时加用PEEP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内源性一氧化氮(NO)和磷脂酶A2(PLA2)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肺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大黄对TNF、NO和PLA2的影响,探讨大黄防治肠源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肠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大黄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以125I标记小牛血清白蛋白(BSA)肺摄取指数作为评价肺损伤的指标,以髓过氧化物酶(MPO)作为评价多形核白细胞(PMN)在组织中聚集的指标,分别测定各组动物不同时间血浆、肺组织TNF含量,血浆(血清)、肺及小肠组织内源性NO含量及PLA2活性。结果:大黄可显著改善IR导致的低血压状态并明显抑制再灌注导致的肺MPO活性升高(P<0.01);抑制肠缺血和再灌注早期出现的血浆及肺组织TNF水平升高(P<0.01);抑制肠缺血期和再灌注期血清、肺及小肠组织PLA2活性升高(P<0.05或P<0.01)及再灌注期的内源性NO释放(P<0.05或P<0.01);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大黄能明显防治大鼠IR所致的肺损伤,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NF、内源性NO及PLA2等介质的释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焦帼范  张Zhe 《临床医学》1997,17(11):9-10
统计6年来收治的急悸脑梗塞患者312例的发病时间,发现脑梗塞在清晨4AM-10AM为发病高峰,并对52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及42例健康者进行24h尿去甲肾上腺素(NE)分泌率,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测定,结果发现:脑梗塞组急性期清晨NE分泌率、PAI活性较晚间明显高(P〈0.05),t-PA活性较晚间明显低(P〈0.05);清晨尿NE分泌率PAI活性脑梗塞组明显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浓度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NO浓度用硝酸盐还原酶法,t-PA活性用酶联免疫法。结果:AMI患者血浆NO浓度是(60.9±13.4)μmol/L,正常人血清NO浓度是(86.2±15.6)μmol/L,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AMI患者血浆t-PA活性为(0.60±0.23)I  相似文献   

15.
尼莫地平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HIE新生儿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确诊的HIE 新生儿经尼莫地平治疗前后各取静脉血一次,其中血浆用于NO、MDA、OSD 及NSE 水平的测定,红细胞用于钙离子浓度的测定。结果 血浆NO( 前32308 ±12352 ,后16370 ±8958) 、MDA( 前1859 ±906 ,后810 ±398) 和NSE( 前3071 ±1510 ,后749 ±407) 水平及红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前517 ±166 ,后345 ±152) 在HIE新生儿经尼莫地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 P 均< 005) ;而血浆SOD 活力( 前6285 ±1587 ,后6793 ±2804) 的改变不明显( P> 005) 。结论 尼莫地平对HIE新生儿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 治疗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ILIB组40 例冠心病患者接受药物治疗+ ILIB治疗,对照组40 例冠心病患者单用药物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2 小时后、20 天后的血浆NO、内皮素- 1(ET-1)、过氧化脂质(L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含量。结果 ILIB 治疗2 小时后ILIB 组NO 较对照组增高,分别为(20.2 ±2 .7)μmol/L,(16 .9±2 .9)μmol/L( P< 0.05) ,而ET- 1 、LPO、SOD 无明显变化( P> 0.05) ,20 天后ILIB 组NO、SO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01) ,ET- 1、LPO 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1) 。结论 ILIB对冠心病的治疗可能与NO 合成有关。NO 增加可能在SOD含量增加与ET-1 、LPO 减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质氧化损伤及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体内脂质氧化和抗氧化功能的关系。方法 测定了血液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浓度。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组OxLDL、MDA、ET增高,NO降低(P〈0.05),两组SOD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超声技术可清楚显示血管壁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茶多酚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抗脂质过氧化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方法:观察31例CRF患者(治疗组)用海南省茶多酚(TP)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血浆丙二醛(MD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含量变化。另以未经TP治疗的20例CRF患者为对照组,并与89例健康成人的SOD、GSH和MDA作比较。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CRF患者SOD活性明显低于健康成人(P均<0.01),MDA及GSH高于健康成人(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SOD活性明显升高,MDA、TC、TG、BUN和SCr均有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均<0.05)。肾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前者为67.74%,后者为30.00%。结论:CRF患者确实存在SOD活性降低及脂质过氧化损伤,海南省茶多酚能有效对抗脂质过氧化,提高氧化酶SOD活性,改善CRF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AHCVD)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1例AHCVD合并MODS患者(MODS组)、20例AHCVD患者(AHCVD组)及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中ET-1和CGRP水平。结果:MODS组及AHCVD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  相似文献   

20.
长时间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浆一氧化氮活性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失血性休克中的效应及其意义。方法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动态监测血浆亚硝酸盐(NO-2)活性,以此作为NO含量,同时分别测定血浆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A组动物于休克后lh血浆NO-2活性最高,与组间休克前和B同时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SOD含量于休克后lh和MDA浓度休克后4h和8h最高。A组动物于休克后lh血浆NO-2含量与同时相SOD含量呈正相关(r=0637,P<005),与4h和8h同时相MDA含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0和0647,P<005),与休克后1h同时相血压呈负相关(r=-0725,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时过量产生的NO可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使血压进一步下降。血浆NO-2、MDA和SOD浓度三者之间在休克时的关系,其确切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