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期大剂量应用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纳洛酮治疗组33例,常规对照组33例。治疗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采用大剂量持续给予纳络酮,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颅内压、CT征变化、外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远期疗效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纳络酮治疗组的近、远期疗效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纳络酮可以减轻脑水肿,缩短昏迷时间,早期使用大剂量纳洛酮可明显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致残、死亡率,在促使脑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方面的确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9年1月-2000年6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作为治疗组。随机抽取1995年7月-1997年7月期间常规治疗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与之比较。并对两组中的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颅内压,体温,心率,血糖,死亡率等指标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亚低温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降低颅内压,抑制伤后早期高血糖,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应用纳洛酮(金尔伦)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GCS3-8分患者32例为治疗组,每天应用金尔伦8.0mg,随机以29例同等伤情未用金尔伦药物治疗病例为对照组,观察意识觉醒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及远期疗效。[结果]金尔伦治疗组觉醒天数缩短;早期呼吸循环异常恢复稳定较快;伤后一周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明显增加;重殖及死亡率明显减少。[结论]金尔伦对重症颅脑外伤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以缩短昏迷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其机制可能是拮抗或抑制损伤后阿片样物质的增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87例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43例,直肠温度(RT)控制在31~35℃,对照组44例,RT控制在36.5~37.5℃,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糖、血乳酸、血气及电解质,伤后3个月根据GC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ICP、高血糖、高乳酸血症分别显著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及电解质变化无显著差异;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纳洛酮 (金尔伦 )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探讨其对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GCS3~ 8分患者 32例为治疗组 ,每天应用金尔伦 8.0mg,随机以 2 9例同等伤情未用金尔伦药物治疗病例为对照组。观察意识觉醒 ,生命体征 ,颅内压 ,头颅CT变化及远期疗效。结果金尔伦治疗组觉醒天数缩短 ;早期呼吸循环异常恢复稳定较快 ;伤后一周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伤后 3个月恢复良好率明显增加 ;重残及死亡率明显减少。结论金尔伦对重症颅脑外伤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可以缩短昏迷时间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预后 ,其机制可能是拮抗或抑制损伤后阿片样物质的增多。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总结抢救5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护理经验.严密监测神经功能、生命体征,积极治疗和护理原发伤,早期有效地控制颅内压保持恢复脑功能,加强对损伤器官的功能保护和监测,及早消除各种诱发因素,早期营养支持.认为早期、有针对性的护理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死亡率及残废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纳洛酮(金尔伦)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GCS 3~8分患者32例为治疗组,每天应用金尔伦8.0 mg,随机以29例同等伤情未用金尔伦药物治疗病例为对照组.观察意识觉醒,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及远期疗效.结果金尔伦治疗组觉醒天数缩短;早期呼吸循环异常恢复稳定较快;伤后一周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明显增加;重残及死亡率明显减少.结论金尔伦对重症颅脑外伤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以缩短昏迷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其机制可能是拮抗或抑制损伤后阿片样物质的增多.  相似文献   

8.
田松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6):757-759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科2004年4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对照组各30例。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亚低温治疗;后者仅进行常规治疗,与之对照比较。[结果]两组在体温、心率、血糖、死亡率等指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亚低温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降低颅内压,抑制伤后早期高血糖,从而可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5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25例,均于伤后24 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为32.0~35.0℃;脑温度为33.0~35.0℃,持续1~7 d.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及血糖变化.对照组25例采取常规治疗方法,降温但未使用冬眠疗法.结果:亚低温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早期高ICP、高血糖征分别显著下降(P<0.05);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低,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施超早期冰敷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单双数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手术、综合治疗.实验组实施超早期冰敷,对照组在38℃以上实施冰敷.[结果]观察组病人生命体征较对照组容易控制在正常范围(P<0.05),实验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早期冰敷能有效地控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体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施超早期冰敷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单双数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手术、综合治疗。实验组实施超早期冰敷,对照组在38℃以上实施冰敷。[结果]观察组病人生命体征较对照组容易控制在正常范围(P<0.05),实验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早期冰敷能有效地控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体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颅压及凝血异常的影响。方法将 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及常温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于伤后 2 4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余治疗同对照组 ,肛温控制在 32~ 35℃。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以及入院时、入院后 1~ 3天静脉血的D dimer浓度。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 2 6 .1 % ,良好率 47.8% ;对照组病死率 47.8% ,良好率 2 1 .7% ,有显著性差异。亚低温治疗组伤后 3天内颅内压 (ICP)显著下降 (P <0 .0 5) ,而 3天后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伤后早期D dimer显著下降 (P <0 .0 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 ,降低病死率 ,降低颅脑损伤后早期的高颅压 ,延缓脑水肿的形成并可改善颅脑损伤后的凝血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按时间段分为两组.对照组应激性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对照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分别为17.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加静脉输氧)和对照组(仅常规治疗),每组54例.两组均采用脱水、手术、止血、输血等常规治疗.对照组输入5%GS 10~20 ml/kg,治疗组输入等量的高氧液.观察每位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或脑脊液静水压、血气指标、脑水肿程度,记录入院第7dGCS和3个月后GOS,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静脉输注高氧液3 h,患者PaO2和SaO2水平明显高于输液前(P<0.01).治疗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稳定;伤后1周内治疗组患者颅内压较低(P<0.01);第7 d治疗组重度脑水肿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患者1周后意识转清率(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3个月GOS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输注高氧液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对照组:按常规发热超过38℃给予冰敷;治疗组:早期应用头部冰帽、背部冰毯降温局部亚低温治疗(32-34℃)72h。结果伤后3个月两组患者恢复良好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其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抽样,选取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试验组予以颅内压探头监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试验组死亡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8.89%),且入院至手术开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观察脑灌注压、颅内压等状况,在颅脑创伤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颅脑外伤符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7例,分两组,一组是大骨瓣治疗组(n=47),行单侧或双侧额颞顶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12 cm×15 cm),另一组是常规骨瓣对照组(n=40),行单侧或双侧颞顶瓣或额颞瓣(6 cm×8 cm)开颅术.结果:按伤后6个月随访预后结果(6-GOS),大骨瓣治疗组恢复良好18例,重残植物状态17例,死亡12例;常规骨瓣对照组恢复良好10例,重残植物状态17例,死亡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骨瓣治疗组颅内压下降优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0.01).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病人的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切口疝和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0.01),但两组病人术后外伤性脑积水、术后外伤性癫痫和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优于常规骨头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高渗盐溶液抢救重型颅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方法: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一次性静脉滴注7.5%高渗氯化钠溶液400mL,之后应用等渗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维持。结果:4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除3例心脏大血管损伤、3例脑干损伤患者应用高渗盐溶液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疗效满意,均恢复相对平稳生命体征,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高渗盐溶液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急救,可快速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减少液体用量,降低颅内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花海明 《临床医学》2004,24(12):51-52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要点。方法:对194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意识、瞳孔、主要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结果:对急重型颅脑损伤通过降颅压、骨折临时固定,抗休克、控制出血和气道处理,安全转运到有条件医院治疗。结论:急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主要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处理多发伤、把握转运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脑降温仪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应用的疗效与护理。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3年4月,应用颅脑降温仪治疗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的疗效进行观察,并与26例采用传统冰袋降温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应用颅脑降温仪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在体温下降、颅内压控制、昏迷时间、病死率、并发症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性差异。结论 颅脑降温仪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地缩短昏迷时间,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