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内经胸腋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方法 201例采用经胸腋静脉置管,12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82例颈内静脉置管,179例股静脉置管,对比患者导管相关感染情况.结果 腋静脉组导管感染率为3.7‰,锁骨下静脉组导管感染率为5.8‰,颈内静脉组导管感...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置管异位及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1例中心静脉置管异位及有关的并发症,发现导管头端可异位于同侧颈内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心脏、胸腔及纵膈。异位导管可引起静脉炎、静脉血栓、心律紊乱、胸腔及纵膈积液。导管异位与置管途径、患者体位、操作者经验、置管深度有关。通过X线及时了解导管头端位置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乳癌化疗患者3种静脉置管后发生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为选择合适的置管方式提供指导。方法根据239例乳癌化疗患者意愿,分别选择PICC、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按标准的操作规程,置管后即刻作X射线定位。对3种置管方法的导管异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种静脉置管异位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O.01);其中PICC置管异位的发生率最高。不同肢体和血管PICC置管异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静脉置管异位与导管性质及导管在体内行走的长度有关。一旦发生导管异位,需谨慎处理后方可化疗。  相似文献   

4.
徐杰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1):136-137
目的通过对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160例病人中心静脉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完成时间。结果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穿刺一次进针成功率高,且完成时间短。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它是一种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特殊体位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特殊体位(被动体位9例,强迫体位38例)下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作好物品与患者准备,根据不同体位确定穿刺步骤和固定导管。结果 47例颈内静脉置管均成功,其中一次置管成功38例。中心静脉置管留置4~151d,中位数22d。留置过程中无与置管相关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特殊体位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需重视各操作环节,尤其是穿刺点定位、穿刺方向、穿刺深度及角度,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分析475例PICC置管患者的置管途径,并对其中26例PICC患者异位复位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PICC异位与患者的体位、上肢静脉的选择、血管解剖变异、外测量方法及置管者手法等因素有关。结论 PICC置管应尽量选择右上肢的贵要静脉;大部分PICC导管异位可以复位。  相似文献   

7.
乳癌化疗患者静脉置管异位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乳癌化疗患者3种静脉置管后发生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为选择合适的置管方式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239例乳癌化疗患者意愿,分别选择PICC、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按标准的操作规程,置管后即刻作X射线定位.对3种置管方法的导管异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种静脉置管异位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PICC王管异位的发生率最高.不同肢体和血管PICC王管异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静脉置管异位与导管性质及导管在体内行走的长度有关.一旦发生导管异位,需谨慎处理后方可化疗.  相似文献   

8.
160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暂时和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0月,我科行单针双腔导管留置行血液透析160例,其中暂时中心静脉导管148例,颈内静脉122例,锁骨下静脉8例,股静脉置管18例;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12例,颈内静脉1例,锁骨下静脉11例.分析不同置管方法其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暂时中心静脉置管与永久性置管相比,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高.颈内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但颈内因操作相对安全,在临床应用更广泛.结论:暂时中心静脉置管对紧急血液透析患者,因操作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为临床造瘘提供了时间,从而广泛使用.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低,对血管条件差,无法行动静脉瘘、血管移植术或人造血管植入术,或手术失败,预计存活时间在2~3年内的老年体弱患者,为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置管常用于测定中心静脉压,也可用于高价营养治疗、化学疗法以及注射某种药品等。由于应用广泛,文献中有关置管操作失检造成的多种并发症屡见报道。为此,本文重点复习关于中心静脉置管所致的严重并发症,以引起重视和警惕。心脏穿孔心脏穿孔是中心静脉置管少见的并发症,但一旦发生,其预后极为严重。自1966~1978年间文献上共报道了10例,除2例经处理得救外,其余8例均死亡,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特点与防治措施。方法对461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监测,包括置管时间、地点、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医生、置管部位皮肤、导管的细菌培养结果等。结果461例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0例(6.5%),感染与患者年龄、置管医生操作技术、置管地点、导管留置时间、患者疾病类型相关(P〈0.05,P〈0.01);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株,革兰阳性菌6株,真菌6株。结论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需保持置管环境的洁净,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缩短置管留置时间,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相似文献   

11.
不同部位与静脉PICC置管障碍发生率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部位与静脉PICC置管障碍的发生情况,为扩大PICC应用范围、提高应用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观察146例(180例次)PICC置管术的患者不同置管部位(右上肢、左上肢)和置管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置管障碍发生率.结果 不同部位置管障碍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静脉有显著差异(P<0.05).发生较多的置管障碍为:送管困难、置入过深、置入颈静脉及返折入腋静脉.组间比较除不同静脉置管返折入腋静脉和不同部位置管送管困难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均P<0.05)外,其余差异不显著(均P>0.05).结论 不同部位置管障碍发生率差异不大,选取置管静脉和部位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首选贵要静脉;在置管过程中要重点防范送管困难和置入过深.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与静脉PICC置管障碍的发生情况,为扩大PICC应用范围、提高应用效果提供参考。方法观察146例(180例次)PICC置管术的患者不同置管部位(右上肢、左上肢)和置管静脉(责要静脉和头静脉)置管障碍发生率。结果不同部位置管障碍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静脉有显著差异(P〈0.05)。发生较多的置管障碍为:送管困难、置入过深、置入颈静脉及返折入腋静脉。组间比较除不同静脉置管返折入腋静脉和不同部位置管送管困难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均P〈0.05)外,其余差异不显著(均P〉0.0,5)。结论不同部位置管障碍发生率差异不大,选取置管静脉和部位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首选贵要静脉;在置管过程中要重点防范送管困难和置入过深。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和比较抗生素涂层与普通中心静脉置管对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catheterassoci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ADVT)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6月行颈内静脉、腋-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择期手术患者1 359例,年龄26~82岁,ASAⅠ~Ⅲ级。采用倾向性评分法按1∶1匹配分为两组,即抗生素涂层中心静脉置管组(A组)和普通中心静脉置管组(B组)。匹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ASA分级、术前血栓风险(Caprini评分)、中心静脉置管部位、手术部位、是否采用超声引导穿刺置管、是否接受抗凝治疗等。分析术后CADVT的风险和血栓程度,以及置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共938例患者匹配成功,共323例患者(34.4%)经床旁超声诊断为CADVT,其中A组172例(36.7%),B组151例(32.2%),两组CADVT发生率和血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表明,高危血栓风险(Caprini评分≥5分)(OR 1.34,95%CI 1.01~1.78)、体表标志定位穿刺置管(OR 1.69,95%CI 1.04~2.74)和未接受抗凝治疗(OR 1.39,95%CI 1.01~1.92)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涂层中心静脉导管CADVT的风险高于普通中心静脉导管;A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0.9%vs 4.1%,P0.05);其余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素涂层中心静脉置管不增加CA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前瞻性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特点与防治措施.方法 时461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监测,包括置管时间、地点、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医生、置管部位皮肤、导管的细菌培养结果等.结果 461例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0例(6.5%),感染与患者年龄、置管医生操作技术、置管地点、导管留置时间、惠者疾病类型相关(P<0.05,P<0.01);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株,革兰阳性菌6株,真菌6株.结论 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需保持置管环境的洁净,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缩短置管留置时间,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全程置管下肢深静脉造影的新方法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13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经内踝处大隐静脉穿刺,由导丝交换置入4F造影导管,送至大隐静脉和股静脉交界处,注入造影剂了解深静脉情况。结果:136例高位置管造影均获得成功,根据造影返流程度,0级31例、Ⅰ级71例、Ⅱ级19例、Ⅲ级11例、Ⅳ级4例。结论:大隐静脉全程置管下肢深静脉造影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新方法,在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PI CC置管术在肿瘤治疗应用中的优缺点,从而根据临床需求选择较合适的静脉置管方法。方法:对327例肿瘤化疗病人分别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PI CC置管术,将两种置管方法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共159例;B组行肘静脉置管术,共168例。比较两组穿刺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留管时间。结果:A组穿刺时间较B组短(P<0.05),一次置管成功率较B组高(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高(P<0.05),但留管时间较A组长(P<0.05)。结论:PI CC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各有优劣,需根据临床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在白血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PICC置管92例与CVC置管44例,综合比较两者的试穿次数、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 PICC置管的试穿次数、操作时间少于/短于CVC置管,导管留置时间长于CVC置管(均P<0.01);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CVC组。结论 PICC因置管损伤小、并发症少、使用价值高、患儿及家属易于接受成为白血病患儿较理想的长效静脉通路,CVC适合年龄较小或血管条件较差的患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又具有常规中心静脉置管优点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法。方法: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116例,总结其经验体会。结果: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116例,未发现并发症,但有6例穿刺失败。结论: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术后患者PICC置管失败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小君 《护理学杂志》2013,28(14):18-19
分析了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PICC置管失败的原因,包括置管时间点选择不当4例,患者肥胖、穿刺血管直径过小2例,患者紧张致血管痉挛1例。提出置管时间应选择在患者接受首次静脉化疗前;置管前客观评估患者血管条件,置管途径首选管腔粗、直、静脉瓣少的贵要静脉;置管前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消除其紧张害怕心理,可有效避免乳腺癌术后患者在盲穿下PICC置管失败。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非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非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常见致病菌,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分析327例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年龄、有无合并糖尿病与感染的关系以及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和耐药情况。结果非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与导管留置时间有关,股静脉置管的感染率高于颈内静脉置管,老年、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未合并糖尿病患者。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结论血液透析非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与置管时间、置管部位、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有关,需要早期发现,选用敏感抗生素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