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侧窦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观念有所改变。本文综合近年来有关文献简述之。  相似文献   

2.
各种类型的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由于早期诊断技术、高效的抗生素、以及手术治疗等原因虽已少见,但仍有发生。作者通过1980~1983年所见两例侧窦血栓病例的描述,说明并强调了其临床过程当代与既往传统的表现有所不同。患者为男性少年,均因耳疾口服抗生素未及时明确诊断,后出现头痛、嗜睡、频繁呕吐等神经症状;体温在38℃左右,或低于38℃;白细胞计数1例正常,1例在9100和18100之间波动;1例无神经体征;1例有脑膜体征;均有视神经乳头水肿,且病侧甚于对例;两例均有鼓膜松弛部穿孔及息肉;1例CT脑扫描,在乳突后部发  相似文献   

3.
颅内的脓毒性静脉窦栓塞按其解剖部位分为矢状窦栓塞、海绵窦及侧窦栓塞,后者包括横窦、乙状窦、岩上窦和岩下窦。海绵窦、侧窦检塞最常见,且与耳鼻喉科医师关系密切。本病在抗生素问世前死亡率几乎达100%。自磺胺及抗生素应用后,死亡率虽大为下降,但因耐药菌株的增加,目前死亡率仍较高。所以尽早确诊及治疗对其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侧窦血栓因有抗生素治疗现已少见。但用抗生素后的掩蔽作用,可造成对此病认识和处理的诸多问题。因此,作者调查了1978~1983年间北美83个耳鼻喉科侧窦血栓的发病情况,5年间共发现50例。本文还报告了一例侧窦血栓患者的诊治过程,病例报告从略。侧窦血栓可分为脓毒性和非脓毒性两类。脓毒性的有潜在的生命危险,一经明确诊断,即需采用抗生素和外科手术联合治疗。这样,可使死亡率降低到25%。非脓毒性侧窦血栓虽很少有生命危险,但可因颅内压增高而产生剧烈头痛和视力损害等症状。Symonds于1931年首先应用“耳源性脑积水一词”,即为有中耳炎、颅压升高而无脓毒症者。颅内压升高与优势窦(一般在右侧)阻塞有关。单用内科疗法抑结合外科治疗应依不同临床情况而定。内科疗法包括抗生素、激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抗菌素治疗的进步,大大减少了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发病率。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抗菌素的普及等因素,也使无症状的胆脂瘤病例有所增加。本文报告1例此类患者,即所谓隐蔽性乳突炎或冷性乳突炎,因并发耳源性侧窦血栓导致Bezold氏脓肿及转移性肺脓肿而死亡。患者,男性,29岁。10岁时曾患双侧慢性中耳炎,但近10年从无耳流脓等症状。1975年12月10日恶寒、发热、咽痛,某医院内科诊断为咽炎,并用药物治疗。据患者回忆,大概在12月15日至31日之间,逐渐发生右耳后肿胀。1976年1月1日,因咳嗽及胸部压榨感被诊断为急性肺炎。1月16日迅速出现右颈部红肿,并扩展至右前胸部。1月13日右耳开始流脓,但数日后即减少。因全身情况恶化而于1月16日收入内科住  相似文献   

6.
自抗生素应用以来,人们很少提及耳源性侧窦血栓形成的诊治问题。但因其常伴有并发症,仍是严重的疾病,需很好地治疗以改善预后。作者结合4例病例,讨论该病的诊断要点及现代治疗方法。诊断要点。①头痛:侧窦周围脓肿可致头痛及全身不适,侧窦检塞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水肿。②发热:常伴有败血症症侯。作者报告4例中2例伴有败血症。③耳部征象:最常见  相似文献   

7.
侧窦血栓性静脉炎一般首选静脉滴注抗生素疗法,药物治疗失败者有人主张抗凝治疗,有人则主张颈内静脉结扎。大宗病例报告中本病死亡率仍引人注目。 1985年1月~1990年12月共收治本病36例,初治包括静脉滴注抗生素及手术,无胆脂瘤者乳突单纯凿开;胆脂瘤耳则改良乳突根治。脑脓肿及硬膜下脓肿行颅内积脓引流术。9例经上述治疗无效,占25%,血培养  相似文献   

8.
上颌窦穿刺802侧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颌窦穿刺是诊断、治疗上颌窦疾病常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穿刺属有创性操作.因此尽可能一次操作成功对减轻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疼痛是这一治疗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自抗生素问世以来,侧窦血栓性静脉炎(侧窦炎)治疗已逐渐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将我科1950~1995年间中耳炎合并测窦炎322例,分成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90年代中期,对治疗上的变迁进行对比分析,用以指导未来的治疗。1临床资料322例均为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有脓毒症症状,术中侧窦穿刺认定有壁性血栓和阻塞性血栓,诊断为侧窦炎者共322例。侧窦炎占同期中耳炎入院病例的4.5%(322/7188)。将322例按发病所处时间分为50年代组(83例)、60年代组(121例)、70年代组(70例)、80~90年代中期组(48例)。合并侧窦炎的中耳炎…  相似文献   

10.
除了南非和某些局部地区、上颌窦-筛窦复合癌是一种少见的肿瘤。本病症状出现较晚,病变部位深邃,肉眼不易窥见,因而诊断往往被延误,乃致医生们面对的常是肿瘤晚期。肿瘤大多为鳞癌,发源于上颌窦内,由于筛窦侧壁和上颌窦腔之间的关系密切,特别是广泛的肿瘤很难确定起源部位。本病诊断靠仔细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检查,CT扫描可以更好地揭示病损部位,特别是扩展到软组织和骨质的破坏。肿瘤多可扩散到眶顶、筛板和后筛窦翼状区或鼻咽部。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据作者4,163例病人的经验,无1例生存超过1年。预后根据扩散的方向而不同,除了早期发现之外,预后不良。对于复合癌,现在多数肿瘤学家均采用手术和放疗法治疗,5年生存率从25%~45%不等。  相似文献   

11.
在抗生素问世前,急慢性中耳炎并发侧窦血栓相当常见。其死亡率经治疗者在20%以上,未治疗者死亡率接近100%。此并发症现在已很少见,但死亡率并未降低。缘于早期使用抗生素,使侧窦病情被掩盖,致诊断更加困难。本文两例患侧窦血栓的青年患者,都是住院后8天手术,其中一例还继发右肺感染,经乳突手术探查,才意外明确了诊断。作者强调指出,急慢性中耳炎,凡有寒战、高热、头痛、颈部不适、肺栓子浸润、乳突照片气房有云雾状阴影与进行性贫血的病人,即使无明显耳感染病变,亦应高度怀疑侧窦血栓形成的可能。CT扫描与血管造影术,对诊断颅内静脉  相似文献   

12.
13.
临床上普遍观察到乳突气化不良者侧窦至外耳道的距离较短;但至今缺乏确切的测量,本文的目的是对乳突气化范围和侧窦至外耳道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观察,分二组测量乳突气化范围和侧窦位置。组Ⅰ由75k,150正常耳组成,组Ⅱ由148例乳突硬化者的150耳组成,其中30耳为单纯性慢性中耳炎,120耳为胆脂瘤,两组年龄18~70岁,性别分布相等,在乳突 Schüller 氏侧位摄片上,测量侧窦前缘至外耳道后缘的最短距离和乳突气化面积。结果:组Ⅰ,150正常耳的平均距离13.5±2.8mm;组Ⅱ,硬化乳突的平均距离7.8±1.7mm,两组平均距离相差42%,结果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24例侧窦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示: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侧窦感染的致病菌,临床表现与以往均有所不同。提示临床对于此种病人应引起足够的警觉,以免误诊。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但其确诊有赖于手术证实。手术是本病唯一可靠的治疗方法,同时应用多种广谱抗生素效果优佳。  相似文献   

15.
作者为全麻下鼻息肉切除术40例行术中同侧上颌窦硬管内窥镜检查。其中10例为单侧鼻息肉,故共检查70侧。患者均无上颌窦手术史。术前24小时内行标准上颌窦X线检查。X线示上颌窦正常占10%;粘膜轻度至中度肥厚或孤立息肉或囊肿占30%;粘膜明显肥厚(3/4以上窦胶粘膜肥厚)占23%;阴影模糊占33%;出现液平面占4%。内窥镜检查发现窦腔粘膜  相似文献   

16.
尸检时随机获得新鲜冰冻人颞骨60个,48个来自左侧,12个为右侧。性别与年龄不明。用常规Runstrom和Stenver氏位X光片和冠状及轴位CT扫描检查标本,乳突气房范围从X光  相似文献   

17.
18.
在抗生素普遍应用的今天,贝佐氏脓肿和多发性硬脑膜窦血栓性静脉炎已成为化脓性中耳炎少见的并发症,尽管这类患者具有生命危险,但均可获得治愈。报道了1例罕见贝佐氏脓肿并多发性硬脑膜窦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的病例,此为文献记载中首例贝佐氏脓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中耳炎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海绵窦血栓静脉炎一例叶玉君患儿男,12岁。七天前开始发烧,伴颈部疼痛,经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近两天左耳流脓,双眼球突出,喷射状呕吐,头痛、头晕,于1987年8月27日晚8时由儿科转入我科。既往无中耳炎史。检查:体温38.9℃...  相似文献   

20.
众多耳鼻喉科医生都把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FESS)看作是处理慢性鼻窦炎的标准手术疗法。前筛复合体 (AEC)是好发炎症的主要部位 ,表现为粘膜反复水肿、窦口鼻道复合体 (OMC)阻塞 ,继而感染额窦和上颌窦。OMC或 AEC粘膜的轻微病变即可妨碍粘液纤毛的清除功能。一般而言 ,在内窥镜下开放 OMC,能使病变粘膜恢复至正常而勿需大范围切除。筛窦被认为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组合物 ,安全有效地执行 FESS取决于一些相对不变的结构。包括中鼻甲及其基板(BL)、钩突、筛泡 (EB)。EB系 AEC中最大最稳定的气房 ,去除 EB对前筛切除无疑是必要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