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肝与消渴     
消渴古又谓“消瘅”、“消中” ,主要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 ,阴血津液亏虚、燥热内生。《灵枢·五变》云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然而 ,历代医家治消多重肺、胃、肾 ,主张“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我们在临床中发现 ,消渴病患者大多有情志异常特点 ,与肝气功能失常关系尤为密切。诚如《灵枢·本藏》所言 :“肝脆善病消瘅易伤。”兹就肝与消渴的关系予以探讨。1 肝主疏泄 ,维持气化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尿甜为主要临床特征 ,主要病机是脏腑气化失调而阴血津液亏虚、燥热内生。中医认为阴血津液产生于气化运…  相似文献   

2.
消渴与心火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庚良 《河北中医》2001,23(3):235-235
消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 ,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研究探讨消渴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治疗 ,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极为重要。笔者认为消渴与心火有着密切关系 ,心火是消渴发病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临床中凡消渴辨证属心火者采用泻心火治法 ,常可取得良好效果。1 理论渊源早在《内经》中即有消渴与心火关系的论述 ,《灵枢·五变篇》曰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灵枢·本藏篇》谓 :“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说明了五脏心、肝、脾、肺、肾的病变均可与消渴发病有关 ,消渴发病也与心有密切关系。《素问·气厥论》指出 :“心移热于肺 ,传为鬲…  相似文献   

3.
张德贵 《光明中医》2005,20(2):14-17
消渴之病即现代医学所称之糖尿病。消渴之名概括而形象地反映了消渴病之主要症状为消与渴。消者 ,消瘦、消耗、消灼、消谷之谓也 ;渴者 ,口渴而多饮之谓也。消渴又称为消瘅 ,皆由《内经》首先提出。如《灵枢·五变》篇云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这里不但提出了消瘅之病名 ,更提出了消瘅 (消渴 )之病理为 :“五脏皆柔弱”。诚然 ,然而引起“五脏皆柔弱”之病理者何也 ?笔者认为 ,主要在于肝失疏泄与肾阴虚两方面。即由肝失疏泄引起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的全身脏腑功能失调 ;肾阴虚引起全身阴虚、阴虚燥热和阴阳两虚 ,最终成为“…  相似文献   

4.
严娟 《四川中医》1998,16(11):5-5
消渴病乃临床常见难症之一。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巨著《内经》一书中,对有关消渴之内容已多有论载,并有“消瘅”。“脾瘅”、“鬲消”、“消中”等多种称谓,其理论论述虽散见于各篇之中,然颇为系统精详。现笔者仅就《内经》中有关对消渴病认识之理论搜隐索微,择其精要,试作探析如下。1正气不足,五脏柔弱为消渴之本《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夫柔者易伤也……此人皮肤薄。”《内经》认为,消瘅之疾,本乎五脏柔弱,皮肤虚薄,正气不足。因五脏虚弱,精衰液夺,实为消渴病之形成提供了病理基础,故…  相似文献   

5.
耿献琳 《光明中医》1999,14(4):31-36
中医之消渴病属现代医学糖尿病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证。消渴之称首见于《内经》,如《灵枢·五变》篇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历代医家对本病亦有专篇论述,如《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诸病源候论·消渴侯》等。后世医家综合前师之论将其分为上...  相似文献   

6.
消渴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病证。随着现代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应用《黄帝内经》养生理论指导消渴病的预防与治疗,对降低消渴易感人群的发病率、控制消渴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消渴病并发症的发生,将起积极的作用。1《内经》对消渴病因认识1.1先天禀赋不足《内经》重视先天禀赋对发病的影响。《灵枢·五变》中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灵枢·本脏》提出:"五脏脆则善病消瘅。"说明禀赋不同,有其易感之邪与多发之病。  相似文献   

7.
中医很早就有糖尿病的记载。如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就已指出,消渴病“每发即小便至甜”。但中医诊断之消渴病或消瘅并不全为西医诊断之糖尿病。其中只有出现“三消”(上消、中消、下消)症状的糖尿病才相当于消渴病。一、病因及症状关于中医消渴病或消瘴的病因,有认为与体质有关,如《灵枢·五变篇》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有认为过食膏腴体肥而致病者,如《素问·奇病论篇》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素问·奇病论》记载:“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消渴病的病因病机不断得到阐发补充。《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指出,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在祖国医学属于消渴的范围。消渴之名,首见《内经》。《素问.阴阳别论》篇说:“二阳结谓之消”。《灵枢.五变论》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并指出“胃热则消谷,消谷故善饥”的理论。消渴有两种不同涵义。如《伤寒论》中的消渴,是指口渴欲饮水而言;《金匮要略》则立消渴专篇,提出“三消”症状及补肾治法。到了唐宋以后,如《外台秘要·消渴消中》篇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说:“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儒门事亲。刘完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论治消渴症1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畅晓燕 《光明中医》2010,25(1):72-72
消渴又称消中,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阴亏虚,燥热内生。《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一般认为此证多属阴虚燥热所致,病位在肺、胃、肾。笔者用中药辨证治疗消渴病13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宋修道 《河北中医》2007,29(12):1113-1114
消渴之病名始见于《素问·奇病论》,在《内经》中与其相关的病名还有肺消、鬲消、消瘅、消中等。《灵枢·五变》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消渴病机复杂,其根本原因是五脏病变导致津液代谢失常,是水精失布、五经不行的结果,与肝、心、脾、肺、肾等均有密切的关系。现对消渴的病变机制与五脏的关系做一简述。1消渴与肺的关系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明·楼英《医学纲目·消瘅门》云“盖肺藏气,肺无病则气能管摄津液之精微,而津液之精微者收养筋骨血脉,余者为溲。肺病则津液无气管摄,而精微者亦随溲下,故饮…  相似文献   

12.
《灵枢·五变篇》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强调指出了五脏虚弱是导致消渴病的主要原因。然肾虚又占五脏虚弱之首,消渴病的“本”是肾虚。但在发病的早期肾虚之本不一定显现出来,而以标症迭现,如燥热、烦渴、消谷善饥、小便如膏等,到后期才出现一系列典型的肾  相似文献   

13.
清代医家陈修园,一生精研医理,普及医学,且临床精通内、妇、儿各科,经验丰富。其所著的《医学从众录》、《医学实在易》、《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等书中,在论治消渴病方面有颇多创新,其经验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和理论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兹就陈修园论治消渴病的经验作初步探讨如下。 辨证注重脾肾 消渴一病,《内经》以消渴、消瘅名之。自《内经》有“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奇病论篇》)、“五脏脆则善消瘅”(《灵枢·本脏篇》)等记载后,历代医家对其论述颇详,并根据多饮、多食、多尿的三个主要症状,区分为上、中、下三消,临床多以阴津亏损、燥热内生阐述其病机,从肺胃肾三脏腑辨证论治。陈修园在论述消渴病时,虽然也引录前代医家的肺胃肾三脏腑致病理论:“心移热  相似文献   

14.
论血瘀证与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有“百病皆有瘀”的说法,瘀血作为消渴的一种致病因素,很早就被认识。如《灵枢·五变篇》日:“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此人……怒则气上逆,胞中蓄积,血气逆留,宽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清代唐容川所言甚明:“瘀血在里则口渴,……内有瘀血,故气不得  相似文献   

15.
应用仲景方药治疗消渴的脏腑辨证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滥也,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虽然对消渴的症状未曾说明,但已概括了消渴的病因病机。《灵枢·五变篇》又谓:“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除“消渴”、“消瘅”之外,还有如“鬲消”、“肺消”、“消中”等不同名  相似文献   

16.
消渴病,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明确指出其病因为“五脏柔弱”,故消渴当属虚证范畴。《金匮要略》有《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专篇,张圣把消渴与小便不利、淋病并列一篇,可见其同为津液代谢异常病变。《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素问·调经论篇》说:“肾者水脏,主津液。”可见津液输布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主要依赖于脾气升清作用,而津液向四周布散至全身,则完全靠脾…  相似文献   

17.
阴消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消之名,首见于《景岳全书·消渴》:“消证有阴阳,不可不察。”他认为,命门火衰、水失蒸腾是导致消渴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最早提及阳虚与消渴关系者则可追溯到《内经》,《素问·奇厥论》中说:“心移寒于肺,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提出肺消的症状为饮一溲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则说:“五脏之脉小者,皆为消瘅。”其后《医学纲目·消瘅门》进一步对肺消的症状作了解释:“盖肺藏气,肺无病则气能管摄津液之精微,而津液之精微者收养筋骨  相似文献   

18.
自拟三消汤治疗糖尿病63例湖南省湘阴县中医院(410500)蒋厚安主题词糖尿病/中医药疗法补益药〔剂〕/治疗应用糖尿病,即中医消渴证,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灵枢·五变》篇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本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和身体消瘦为特征。临...  相似文献   

19.
吕仁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永华 《世界中医药》2007,2(3):151-153
中医学称糖尿病为消渴病,《黄帝内经》的记载将消渴病分为三个期:早期称为“脾瘅”;中期称为“消渴”;后期称为“消瘅”。消渴病消瘅期是由于消渴期上溢之甘气(血糖)不能解除,久之转为陈气。若陈气(糖毒)不除,复加怒气上逆,则出现胸中蓄积,致血气逆留,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成为消瘅。其初期,若干微型“瘕积聚”留于血脉,故全身皮、肌、脉、筋、骨、五脏六腑、诸窍均可被涉及而受伤害。但每位患者并发症的表现无论是部位,还是轻重程度,都各有不同。《灵枢.本脏》云:“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脆,则善病消…  相似文献   

20.
糠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及辨证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苗海 《光明中医》2003,18(5):10-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 ,相当于中医“痹证”、“痛证”。今结合文献及个人的体会对DPN病机及辨证治疗试作阐述如下。1 本虚为本 ,注重肾脾1 1 肾虚为本 ,兼有血瘀 《灵枢·五变篇》曰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五脏虚弱是消渴病的内在基础。《外台秘要》载 :“消渴者 ,原其发动 ,此则肾虚所致”。DPN患者大都为中老年人 ,有较长病史 ,常有明显肾虚证状。DPN患者大都有舌质紫暗、舌有瘀斑或瘀点等现象。实验室检查亦发现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 ,微循环灌注不足。因此DPN多属肾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