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老年T2DM患者85例,按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对惠者尿酸、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 老年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尿酸水平为(378.25±83.61)μmol/L明显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285.78±79.3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病程、收缩压、空腹胰岛素、Ln(HOMA-IR)和Ln ISI均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尿酸水平、年龄,病程、收缩压、Ln(HOMA-IR)、Ln ISI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尿酸水平与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河北省围场县40岁以上居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年龄在40岁以上患者1560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情况分为2组.正常组IMT<1.0 mm,720例.颈动脉硬化组,IMT≥1.0 mm,840例.采集患者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病史资料,身高、体重指数、及血压等体格检查资料,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等检验资料.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显著相关(P<0.01).体重指数、高血脂、尿酸等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饮酒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性别之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也有所差别.男性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女性组,男性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吸烟史患者明显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河北省围场县40岁以上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吸烟等都是可控的危险因素.平衡饮食,适当运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减少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否有关.方法: T2DM患者318例,按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2组,对患者尿酸、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肌酐、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白细胞多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01),其与年龄(P=0.001),收缩压 (P<0.05)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但尿酸差异经血肌酐修正后相关性消失.尿酸等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酸与血肌酐(P<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P<0.001),BMI(P=0.004),白细胞(P=0.001)具有相关性.结论: 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这种变化可能与肾脏对尿酸清除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84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住院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31例)和稳定性斑块组(53例),比较2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C)等危险因素,并分析上述因素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不稳定斑块组Hcy、CyC、CRP和LDL-C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Hcy、CyC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RP、Hcy、CyC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临床显示颈动脉可作为全身大动脉病变的观察窗口,研究表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增加者,预示着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增加[1].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卒中密切相关[2],高血压(EH)和糖尿病是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重要组成因素,可导致包括颈动脉在内的大血管损害,虽然有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IR)对高血压合并大血管病变中作用不明显[3].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胰岛素抵抗(IR)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报道尚少.本文研究在于比较EH、2型糖尿病(2DM)、EH 2DM患者颈动脉的IMT、斑块情况,探讨IR对EH、2DM、EH 2DM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冬梅  杨春梅 《海南医学》2008,19(11):42-4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6例年龄在31~86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颅外段颈动脉.并与多项相关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为69.4%,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高血压病、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非硬化组;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血尿酸高于非硬化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向胆固醇、APO-B无显著相关.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心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亦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年龄、血尿酸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复发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以135例初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硬化程度及其危险因素,对其进行追踪观察,了解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 有斑块组复发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显著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梗死复发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及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源性分泌型糖基化终产物受体(esRAGE)水平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60例T2DM患者(其中30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和28名正常对照者血清esRAGE浓度,并检测其他临床指标.结果 T2DM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esRAGE浓度较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2DM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较正常对照组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sRAGE与年龄及代谢综合征的组成因素包括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体质量指数成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与esRAGE成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 esRAGE可能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代谢综合征的潜在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世英  刘斌  刘昊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8):977-980,99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脑梗死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简称斑块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非斑块组(简称非斑块组),并根据斑块积分将斑块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3级(轻、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与非斑块组患者的血浆CHOL、LDL-C和Apo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高血压、糖尿病、CRP、白细胞计数、TG、HDL-C、ApoB、Glu和Fib在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与非斑块组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CRP、WBC计数、TG、ApoB、Glu和Fib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HDL-C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无疑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颈动脉位置表浅 ,已被证实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窗口”。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同时也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因此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尤为重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血管 ,特别是弹力型动脉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主要与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各种损伤有关。其一般过程包括 :1.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局部单核细胞和 或血…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动脉硬化无疑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因素。有文献报道,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厚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象,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病有密切的关系。为探讨颈动脉IMT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笔者应用血管超声技术检测了168例中老年人颈动脉IMT,并对颈动脉IMT增厚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中山地区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为脑卒中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广东省中山市本地4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进行危险因素初筛、实验室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合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进行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颈部血管内膜中层增厚检出率为30.85%,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为5.74%;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33.18%;年龄、性别、吸烟情况、血脂异常、高血压病和脑卒中家族史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 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因素为高血压病和脑卒中家族史。结论: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采取特异性的防控措施,有助于脑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大屯社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取大屯社区40岁以上居民804人(男性259人,女性545人),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筛查,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记录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地区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检出率为78.6%,其中40~59岁年龄组检出率为68.8%,60~85岁年龄组检出率为84.8%.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影响该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因素.结论 大屯地区居民随年龄增长,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逐渐增加,且男性高于女性.应通过戒烟限酒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病各主要危险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体检人群285例,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通过调查问卷根据是否合并危险因素进行分组,比较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程度及斑块发生率,同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资料中合并有吸烟史、高血压史、血脂异常以及肥胖的人群,颈动脉IMT增厚程度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合并组(P<0.05);此外,合并糖尿病史的人群颈动脉IMT增厚程度明显>不合并组(P<0.05)。②男性、高血压史、血脂异常是IMT增厚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血脂异常、吸烟史及糖尿病史也是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心血管各主要危险因素的人群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将会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 (AS) ,并确定它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它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10 1例脑梗死患者 (脑梗死组 )、4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组 )患者 ,对照组为 82例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检测IMT增厚情况、颈动脉狭窄程度 ,同时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 ,应用SPSS 10 .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在脑梗死组为 58.41% ,TIA组 56.0 9% ,对照组为 2 9.2 6%。脑梗死组及TI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 15.84% ,TIA组为 14 .63 % ,对照组为 3 .65%。脑梗死组及TIA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由Logestic回归分析确定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 3个危险因素分别是血浆内皮素(ET)、高血压及吸烟。结论 颈动脉B超检测对预测和治疗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12例ICVD病人和86例正常体检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硬化情况及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ICV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危险因素的存在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ICVD的危险因素之一,各危险因素的存在对ICVD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弥漫性的病理状态,相关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明显相关^[1]。基于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无创、准确、简便、重复性好等特点,本研究采用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女性人群颈动脉的硬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复发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以135例初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硬化程度及其危险因素,对其进行追踪观察,了解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有斑块组复发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显著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复发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及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92-94,9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62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162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118例,其中缺血性脑卒29例,占24.6%,无颈动脉粥样患者44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例,占6.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大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最大剪切率、最小剪切率均小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耳血栓、颈动脉IMT,颈动脉内径,颈动脉最大SR,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及颈动脉阻力指数是影响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超声危险因素(P0.05)。结论左心耳血栓、颈动脉IMT、颈动脉内径、颈动脉最大SR、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及颈动脉阻力指数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危险因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珐:对120例维吾尔族患者的颈动脉系统进行超声检测.检测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根据IMT分为内中膜厚度正常组和内中膜增厚组(即IMT<0.9mm组和IMT≥0.9mm组),并抽血化验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尿酸,详细记录血压、体重指数。结果:内中膜增厚组与年龄、收缩压、脉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有关(P<0.05)。IMT与年龄、收缩压、脉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高龄、高收缩压和脉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是维吾尔族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