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省1999年风疹流行情况的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为了解江西省风疹流行情况 ,对 9个地区出疹性病例进行了调查 ,并随机采集急性期血清 2 31份进行风疹和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表明 :2 31份血清中 ,麻疹IgM抗体阳性 39份 ,分属 10次流行 ;131份血清中 ,风疹IgM抗体阳性 92份 ,分属 13次流行。采血时间与风疹IgM抗体检出率密切相关 ,以出疹后 5~ 14天检出率最高 (85 71% )。流行人群中以学龄儿童为主 ,其中 11~ 15岁风疹IgM抗体阳性率最高 (81 40 % ) ,其次为 7~ 10岁 (6 4 79% )。所有血清标本均以疑似麻疹病例报告送检 ,均无风疹疫苗免疫史 ;其中从两个县的送检血清标本中还发现风疹和麻疹同时在不同乡、镇中流行的现象。以上结果提示 :江西省风疹流行情况有时严重 ,人群抗体水平低 ,且与麻疹混淆 ,误诊情况普遍。因此 ,加强风疹疫苗接种和风疹IgM抗体检测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麻疹-风疹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麻疹-风疹(MR)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选择8~12月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MV)和风疹疫苗(RV)、且免疫前麻疹和风疹血凝抑制(HI)抗体均为阴性的健康儿童238人,分为3组,分别接种MR联合疫苗、MV、RV,观察免疫后局部和全身反应,并于免疫后1个月检测麻疹和风疹HI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受种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免疫后1个月麻疹和风疹HI抗体阳转率均为100%,MR联合疫苗麻疹HI抗体GMT为1∶50.6,风疹HI抗体GMT为1∶512;MV的HI抗体GMT为1∶35.8,RV的HI抗体GMT为1∶289.2。结论MR联合疫苗在适龄儿童中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合肥市麻疹和风疹的流行情况 ,对来自合肥市市区和 3个县 2 0 0 1、2 0 0 2年的 12 83例发热出疹性病人的血清标本 ,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麻疹IgM抗体检测采用捕捉IgM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试剂购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上海荣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风疹IgM抗体检测采用间接ELISA ,试剂购自海南华美生物有限公司。血清标本置低温冰箱冻存 ,以备上级CDC网络实验室随机抽样复核。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1 采血距出疹天数与阳性率的关系 结果见表 1。表 1 采血距出疹的天数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索某镇中小学生出疹性疾病暴发流行的原因及分布特征。「方法」按照设计的表格对出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用ELISA法测定麻疹IgM抗体及风疹IgM抗体。「结果」中小学生出疹性疾病417例,罹患率27.4%,检测102份病人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11份(10.8%),风疹IgM抗体阳性34份(33.3%)。「结论」本次中小学生流行的出疹性疾病是一起以风疹伴麻疹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联合疫苗2剂免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为观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 )、风疹联合疫苗 (MMR) 2剂免疫的效果 ,选择 8月龄已接种 1剂麻疹疫苗、且在 12~ 18月龄已接种 1剂MMR ,无风疹疫苗及腮腺炎疫苗免疫史的健康儿童 110人 ,在 4周岁时进行第 2剂MMR免疫 ,并在免疫前和免疫后 1个月分别采集手指末梢血 0 3ml,检测麻疹IgG抗体、腮腺炎血凝抑制 (HI)抗体、风疹HI抗体。结果显示 :观察对象在 4周岁时进行第 2剂MMR免疫前 ,麻疹IgG抗体阳性率 10 0 0 0 % ,风疹HI抗体阳性率 10 0 0 0 % ,而腮腺炎HI抗体阳性率 5 8 18%。而第 2剂MMR免疫后 ,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仍为 10 0 0 0 % ,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1∶2 6 78,较免疫前≥ 4倍增长率为 14 6 8% ;风疹HI抗体阳性率仍为 10 0 0 0 % ,GMT为 1∶6 11 90 ,较免疫前≥ 4倍增长率为 5 0 4 8% ;腮腺炎HI抗体阳性率为 98 0 0 % ,GMT为 1∶32 4 9,较免疫前≥ 4倍增长率为 6 9 0 9%。表明MMR 2剂的免疫效果较好 ,为了消除麻疹、风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及控制腮腺炎 ,上海市应借鉴美国的经验 ,在进一步开展接种MMR流行病学效果调查的基础上 ,适时调整免疫策略 ,采取 2剂MMR接种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巴南区网络直报疑似麻疹和风疹病例的实验室分类情况,为消除麻疹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巴南区2008-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疑似麻疹和风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疑似麻疹和风疹病例急性期血清IgM抗体,并采用Excel2003软件对实验室诊断的麻疹和风疹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407份疑似风疹、麻疹病例血清标本中,麻疹IgM阳性标本25份,阳性率6.14%,风疹IgM阳性标本150份,阳性率36.86%,麻疹IgM和风疹IgM双阳性标本1份,阳性率0.24%。结论 2008-2009年巴南区麻疹抗体阳性率较风疹阳性率低,应继续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等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起高校麻疹、风疹混合流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3月1日~5月25日,西安市某高校发生出疹性疾病的流行,市卫生防疫站于3月20日接到报告后,依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一起麻疹、风疹混合流行,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诊断标准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对现症病人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查阅患者住院病历,采集血标本进行血清学诊断.由市卫生防疫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麻疹按<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中标准麻疹定义判定.风疹按<传染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的要求判定.  相似文献   

8.
1986年1~6月新昌县4个区11个乡(镇),在既往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农村散居儿童中陆续发生“出疹性”病例,临床诊断颇不一致。经采用麻疹和风疹常规血抑试验(HI),测定其lgG抗体并用SPA吸收试验,测定其lgM抗体,最后确证为一次风疹流行。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流行病学与临床资料的搜集自发现首例出疹性患儿起,即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耳垂血分离血清保存待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实验室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了解大连市2010年麻疹、风疹的流行特征,为促进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对2010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全年共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69份,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28.99%;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43.48%;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频繁的城乡结合部,麻疹发病以5岁以内儿童为主,风疹以青少年居多;流行季节均主要为春季。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仍是今后防控的重点,同时继续加强计划免疫管理,开展查漏补种,做好疫情监测,预防暴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选取18~24月龄儿童210名,每名儿童接种1剂MMR,在接种后30min、6h、24h、48h、72h、7d、9d分别观察接种后临床反应,并于接种前、后6周各采集血清标本1份,用血凝抑制(HI)试验定量检测麻疹、腮腺炎、风疹IgG抗体。结果接种MMR后中、弱发热反应发生率4.29%,在1~2d内消退,无异常反应发生。免疫前麻疹HI抗体阴性儿童,免疫后抗体阳转率100%;免疫前麻疹HI抗体阳性儿童,免疫后抗体≥4倍增长率61.5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免疫后比免疫前增长3.8倍。免疫前腮腺炎HI抗体阴性儿童,免疫后抗体阳转率83.50%;免疫前腮腺炎HI抗体阳性儿童,免疫后抗体≥4倍增长率53.97%;抗体GMT免疫前1∶1.57,免疫后1∶3.52。免疫前风疹HI抗体均为阴性,免疫后抗体阳转率100%;抗体GMT 1∶487.2。免疫前、后麻疹、腮腺炎、风疹的抗体阳转率及GMT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冻干MMR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1.
用血清学方法预测杭州市区风疹局部暴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年我们用酶免疫试验(Rubazyme-M药盒)和HI试验证实杭州市各区均有风疹暴发,结合前几年人群风疹免疫监测结果,预测最近两年仍将有风疹流行。用市售Rubazyme-M药盒检测风疹IgM抗体,检出率以疹后5-14天。酶免疫法与HI法诊断风疹的符合率为90.3%,酶标的漏诊率为9.7%。此外本文还对风疹与麻疹鉴别的重要性及HI试验诊断风疹的指标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扬州市2008-2010年麻疹、风疹实验室检测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监测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疑似病例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获法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共采集发热出疹疑似病例血清490份,其中散发病例465份,麻疹IgM抗体阳性166例(36.0%);风疹IgM抗体阳性83例(18.0%)。暴发病例3起25份,其中16份风疹IgM抗体阳性,确认均为风疹暴发。全市8个县(市、区)间麻疹确诊病例数有统计学意义,麻疹、风疹发病均有明显季节性,麻疹发病高峰2~7月,风疹3~6月;不同年龄组麻疹、风疹确诊病例数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8-2010年全市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全市均有流行。今后应针对麻疹发病高峰,对高危地区和重点人群进行强化免疫,控制并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麻疹实验室网络的建立和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江西省麻疹实验室网络在加速控制麻疹阶段中的作用。方法 对江西省 1 999年、2 0 0 1~ 2 0 0 3年麻疹实验室网络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共检测了 1 2 0 8份疑似麻疹血清标本。结果  83 4份麻疹流行区的血清中 ,麻疹IgM抗体阳性 5 1 0份 ,分属 6 1起流行 ;3 74份麻疹IgM抗体阴性血清中 ,风疹IgM抗体阳性 1 97份 ,分属 2 6起风疹流行。麻疹、风疹IgM抗体检出率与病例出疹后采血时间密切相关 ,以出疹后 4~ 1 4d检出率最高( 6 2 . 4 5 %,71. 0 4 %)。麻疹、风疹流行人群中以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为主 ,是省内发病的重点人群。江西省 2 0 0 3年采集 3份咽拭子 ,并用B95a细胞首次成功地分离到 2株麻疹野病毒 ,经核酸序列分析鉴定均为H1 基因型。结论 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麻疹病毒学与血清学的监测 ,应通过对麻疹实验室网络的职能考核 ,不断提高实验室血清学诊断的工作质量 ,为加速控制麻疹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日照市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抗体水平和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2009年采集日照市开发区1~≥20岁健康人群血清标本245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风疹和腮腺炎抗体。结果麻疹、风疹和腮腺炎抗体分别检测血清245份。麻疹抗体阳性率98.78%,几何平均滴度(GMT)1:1722.13;风疹抗体阳性率60.82%,抗体含量均值为35.30U/ml;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84.49%,抗体含量均值为62.94U/ml。结论麻疹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风疹和腮腺炎抗体阳性率,风疹抗体阳性率普遍较低,3~6岁儿童的腮腺炎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健康人群。应加强儿童风疹和腮腺炎疫苗接种,提高接种率。定期开展育龄期妇女风疹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控制麻疹流行 ,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 ,对 1997~ 2 0 0 0年舟山市定海区 7家医院上送的 15 4例麻疹可疑病人血清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  1997~ 2 0 0 0年定海区 7家医院上送的麻疹可疑病人血清 (发病急性期采血 )。1 2 检测方法 采用酶标捕获法 (捕获 EIA法 )检测麻疹IgM抗体 ,试剂盒购自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有效期内使用。仪器采用MultiskanMk 3型酶标仪比色 ,以P/N >2 1者为阳性。2 结果2 1 检测 15 4例麻疹可疑病人血清 ,麻疹IgM抗体阳性 95份 ,阳性率 6 1 6 …  相似文献   

16.
潍坊市 2 0 0 2年共发生 39例风疹病例。为了解风疹流行情况 ,为今后开展风疹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现对2 0 0 2年风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疑似麻疹病例的个案资料来源于潍坊市麻疹监测系统 ,血清标本为全年送检的疑似麻疹病例血清 97份。对送检的疑似麻疹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和风疹IgM抗体 ,检测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山东省卫生防疫站统一发放。血清标本以酶标仪判定 ,波长 4 5 0nm测OD值 ,P/N >2 1为IgM抗体阳性。2 结果2 1 地区分布  2 0 0 2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97例 ,确诊风疹 39…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麻疹疑似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订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 2012年该区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241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111例,阳性率为46.06%;风疹IgM抗体阳性38例,阳性率为15.77%;其中有4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阳性。麻疹阳性年龄主要分布于20-30岁年龄和8个月-10岁以下年龄,其次是8个月以下婴儿。流行高峰后移至5-9月份。风疹阳性年龄20-30岁组最高,其次为30-40岁组。流行高峰在3-6月份。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与血清采集时间有密切关系。出疹4天后采集的血清标本IgM抗体阳性率(麻疹49.75%、风疹18.27%)明显高于3天内(麻疹为29.55%、风疹为4.55%)。麻疹、风疹病例中无免疫史或免疫不详者占88.29%和92.11%。结论建议对重点人群进行麻疹强化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开展查漏补,麻疹初免年龄应适当提早。提高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采集率。同时也需要加强风疹的监测和预防接种工作,控制风疹疫情的蔓延,并进一步加强麻疹、风疹及其他出疹性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麻疹、风疹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亭屹  徐萍 《中国保健》2008,16(3):117-118
麻疹和风疹在流行季节、传染源、传播方式、症状特征等方面极为相似,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麻疹疫苗的接种,使麻疹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近年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与风疹混淆.因此,单凭症状、体征和既往临床经验易把轻型麻疹误诊为风疹,对疑似麻疹病例血清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可更准确区别麻疹和风疹,有效开展麻疹监测工作,我们于2006年6月~2007年6月对138例疑似麻疹病人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抗体及风疹IgM抗体检测,旨在探讨麻疹和风疹流行特征,提出鉴别要点及控制流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马丽琼  速存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68-4169
[目的]为科学地鉴别麻疹与其他出疹性疾病,准确掌握麻疹疫情。[方法]对曲靖市2005~2006年收集的疑似麻疹病例血清560份,采用麻疹和风疹IgM抗体捕获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560份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中,麻疹IgM抗体阳性412份,阳性率为73.57%。对148份麻疹IgM抗体阴性的血清检测了风疹IgM抗体,发现44份阳性,阳性率为29.73%;各年龄组间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疹病人麻疹疫苗接种率仅为9.82%,接种史不详的占70.0%。[结论]说明疑似麻疹的病例中有一部分是风疹病例,从而为科学鉴别麻疹与风疹,为及时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6月邹平县邹魏工业园发生了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风疹流行。现简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所有资料来源于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经专业人员个案调查所得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2检验方法由滨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试剂盒购自广东省深圳科润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结果2.1流行概况邹魏工业园有职工7万余人,主要是外地务工人员,年龄16~40岁,大多来自豫、冀、黑、赣、陕等省,以及本省其它市。首发病例男,18岁,邹平第一工业园工人,山东苍山县人,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