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剂量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低剂量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multisliceCTcolonlgraphy,MSCT)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经临床拟诊为结直肠癌患者行结肠充气的低剂量50mAs16层螺旋CT扫描(MSCT),利用工作站的后处理软件可获得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haded.surfacedisplay,SSD)和透明显示像及CT仿真结肠内镜图像(CTVC)及结直肠黏膜剖开图像,将低剂量MSCT诊断结果与结直肠镜或手术病理进行对比。结果37例经手术或结直肠镜病理证实结肠癌29例和非结肠癌8例,低剂量MSCT正确诊断29例结肠癌病例(包括并发病灶及转移灶)中的28例和8例非结直肠癌中的5例,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55%(28/29),62.5%(5/8),89.19%(33/37)。结论低剂量MSCT是安全、无创、快速、全面评价结直肠癌的方法,可以完全替代钡剂灌肠检查,是结直肠癌筛选、术前分期、预后评估及术后随诊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肝内转移灶CT动态增强表现特征以及肝内分布规律。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94例,常规行三期增强CT检查。结果 在9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检出肝内转移灶389个,包括环形强化灶224个(57.6%),结节状强化灶122个(31.4%),其它类型强化灶43个(11.1%); 33例右侧结肠癌患者肝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者89个(69.5%),位于肝左叶者39个(30.5%),右叶分布比例明显高于左叶(P<0.05);61例左侧结肠癌患者肝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者137个(52.5%),位于肝左叶者124个(47.5%),两组肝内转移灶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灶CT动态增强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原发病灶位置与肝内转移瘤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多学科诊疗团队(MDT)讨论后制定的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MDT讨论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MDT讨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结直肠癌MDT总计为1 953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4 535人次讨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中,553例患者肝转移灶和111例患者肺转移灶被认为可切除。另有261位最初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接受系统化疗联合分子靶向以及介入等综合治疗后,转化为可切除,建议接受肝转移灶切除手术。实际上总计772位结直肠癌患者接受肝转移灶切除,其中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有581例,而接受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步切除的患者有248例。肝切除手术中仅有87例患者(11.3%)实施解剖性肝切除,绝大多数实施非解剖性肝切除。肝转移灶切除手术中联合射频消融的有62例(8.0%)。术后病理提示R1切除的有18位(2.3%)。 结论复杂结直肠癌病例推荐行MDT讨论。扩展手术适应证、应用二步肝切除术、联合射频消融等局部毁损治疗可以扩大肝转移灶手术的适应人群。初始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如状况耐受,建议给予强烈的个体化转化治疗,争取转化后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4.
了解p53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转移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患者结肠癌原发灶及肝转移灶石蜡标本68块.p53基因exon5~9以DGGE及自动DNA序列分析来检测.结果34例中21例呈p53变异(62%),其中5例仅在肝转移灶发现p53变异,其余均为原发灶和转移灶一致性的变异.另有2例原发灶即有p53变异的患者,在转移灶出现了新增加的变异.在37处变异中27处(73%)为错义突变,6处(16%)无义突变,4处微小插入.在原发、转移灶同时有singlebase改变的14例中,13例呈现变异的p53碱基峰和正常峰之比在肝转移灶明显高于结直肠原发灶(P<001).结论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过程中,p53变异主要开始于肠癌原发灶,并被保持于转移至肝脏的癌细胞内,在转移灶其含量或含变异p53的癌细胞量明显增加.小部分p53变异也可以始发于转移灶  相似文献   

5.
李守付  杨关根 《山东医药》2009,49(10):111-112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发现原发灶的同时确定有肝转移,另外有25%的结直肠癌患者将来会出现异时性肝转移,其中20%-35%的患者肝脏为惟一转移部位。孤立性肝脏转移未经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9个月。不过,临床上发现,某些比较早期的结直肠癌就已出现肝转移,分化比较好的结直肠癌似乎更容易发生肝转移。因此,结直肠癌出现肝转移并不意味着失去治愈机会。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现将其手术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吴涤尘  何庆泗  谭伟 《山东医药》2003,43(24):41-42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的晚期病变 ,约 2 0 %的结直肠癌患者初次就诊时就发现有肝转移 ,其中未经治疗者中位生存期为 7~ 1 0个月[1] ,而行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后又切除肝转移灶者 ,5年生存率达 2 5 %~3 9%[2 ] 。对部分结直肠癌并肝转移的患者手术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手段[2~ 5] 。但能否同期切除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灶 ,目前尚有争论 [5]。 1 997~ 2 0 0 2年 ,我院对 8例患者同期切除结直肠癌并肝转移灶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以探讨同期切除结直肠癌并肝转移灶的可行性。1 资料与方法本组 8例中 ,男 5例 ,女 3例 ;年…  相似文献   

7.
背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切除率低,其他疗法效果亦欠佳。目的:探讨经皮冷冻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超声或CT引导下,对32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经皮冷冻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结果:326例患者共接受526次经皮冷冻治疗。治疗后3个月,基线CEA水平升高者中77.6%降至正常范围。280例接受CT随访者中,冷冻病灶完全反应(CR)者14.6%,部分反应(PR)41.1%,稳定(SD)24.3%,进展(PD)20.0%。中位随访期为36食月(7—62个月),复发率为41.7%。全部病例中位存活期为29个月(3~62个月)。治疗后第1、2、3、4、5年存活率分别为78%、62%、41%、34%和23%:肿瘤直径≤3cm、肝右叶肿瘤、冷冻前CEA≤10μg/L、冷冻后原先升高的CEA降至正常、冷冻治疗2~3次和冷冻后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治疗者存活率较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2%。结论:经皮冷冻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可作为肿瘤不能手术切除者的替代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的高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排名第3和第6位。也是全球癌症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肝脏是结直肠癌的常见转移部位。在新发的结直肠癌病例中.20%-25%存在肝转移,而在经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病例中,40%-50%最终会发生肝转移。随着新的强效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新治疗方法的出现以及外科手术技能的不断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也获得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及更好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许多人主张对原发灶和转移灶分次切除[1].但有研究表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积极Ⅰ期切除原发肿瘤和肝脏转移癌的手术并发症少,在死亡率方面与分次切除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约有50%的患者最终出现肝转移。对于发生肝转移的患者,若不经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6.9个月,5年生存率为0。若肝脏转移灶行根治性手术,则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生存率为30~50%,因此手术切除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首选。对于同时性肝转移的患者,若无肠道梗阻、穿孔、出血等症状,笔者倾向于同时性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术中联合应用B超探查、微波、射频等新技术来提高切除率,降低复发率。而临床上只有少部分患者(10%~15%)可以行手术治疗。对于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灶,需通过多学科讨论,针对疾病某一时期,制定出详细的个体化综合性治疗方案,如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门静脉栓塞术的应用、局部治疗、放疗等,使得一些不可切除的病灶转化为可切除病灶。因此癌肿作为一项全身性疾病,单纯依靠一种治疗手段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多学科的合作,通过对疾病的不同时期进行认识、讨论,以便找到针对某一时间段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同时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以及制定进一步治疗计划,从而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联合射频消融和125I粒子治疗肝转移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并联合应用射频消融和^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2例术前经CT或MR确诊肝脏有转移灶的患者,行腹腔镜下肝转移瘤切除或射频消融,最后将^125粒子植入肝脏肿瘤部位。结果术中超声发现新病灶17个,所有患者均顺利行腹腔镜切除或射频消融及^125粒子植入。2例术后出现肝脓肿,1例术后发生腹腔少量出血,余无严重并发症。^125个转移病灶位于肝脏右后内叶或巨大仅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及^125粒子植入,22例患者的38个边缘转移病灶行离体切除。随访12~25个月(平均22.3个月),有12例转移癌未见液化,行腹腔镜下二次射频及^125粒子植入。1年生存率为74.2%(46/62),2年生存率为59.7%(37/62)。结论腹腔镜切除并联合应用射频消融和^125粒子植入治疗肝转移癌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18F-FDG显像和CEA、CA242联合诊断结、直癌术后复发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武君  王敬瑄  陈宝明 《山东医药》2007,47(32):115-116
对52例结、直肠癌术后可疑复发或转移的患者行^18F-脱氧葡萄糖(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同时检测癌胚抗原(CEA)、糖蛋白(CA242),并与同期CT、核磁共振(MR)、B超影像进行对比。经^18F—FDG显像发现复发患者36例,1例CEA明显升高而FDG显像未见异常,经CT和MR发现复发,行手术切除为黏液癌。提示“^18F-FDG显像联合血肿瘤标志物检测能明显提高结、直肠癌复发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对肝脏原发或继发性肿瘤,特别是结、直肠癌的转移灶,多主张积极手术治疗。本文分析了作者等在1977~1983年间手术治疗共43例的结果并检讨失败(死亡)原因。年龄为21~85岁,平均为57岁。原发肿瘤主要为肝癌,亦包括胆囊癌、淋巴瘤等。继发者30例,全系结、直肠癌的转移灶(单个或多个),切除目的在于根治而并非姑息治疗。许多结、直肠癌病例因癌胚抗原(CEA)值升高,怀疑有复发而手术;有数例在切除肠道原发灶时发现可切除的肝转移灶而择期再次手术。患者术前均经一系列的全身检查,包括胸部断层摄片、胸部CT检查等以尽可能排除肝外转移灶。每一患者均经肝动脉造影了解其血管分布以利手术解剖。手  相似文献   

14.
<正>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肝脏是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最常见器官,报道近23%51%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时即伴有肝转移〔1〕。手术切除是肝转移瘤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而80%51%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时即伴有肝转移〔1〕。手术切除是肝转移瘤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而80%90%的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手术治疗〔2〕,肝脏介入治疗通过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灌注提高肝脏局部血药浓度,同时阻断肿瘤供血,达到姑息性治疗甚至治愈肝脏肿瘤〔3〕。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有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结直肠癌、两项影像学检查证实肝转移癌、无法外科手术切除、同期未进行化疗且根据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50分、预计  相似文献   

15.
肝转移癌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骏 《中华消化杂志》2005,25(7):443-445
肝转移癌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在西方国家,肝转移癌和原发性肝癌的比例约为20:1,在我国,两者发生概率相近。肝转移癌源于结、直肠癌者最多见,预后不良,平均生存时间仅6~12个月。按现代肝转移癌的治疗观点,可能治愈肝转移癌的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肝移植术),手术后患者平均5年生存率为25%~35%,但近三分之一患者术后出现肿瘤复发。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原发癌切除术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1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3个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的分析。各种治疗方法对1、3、5 a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的影响应用生存寿命表法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组的生存期明显长于姑息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原发癌的TNM分期、术前CEA、肝转移灶的最大径和发现时间、肝外转移的存在以及原发癌切除术后的治疗方式等6个因素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原发癌的TNM分期、术前CEA、肝转移灶的大小与结直肠癌肝转移长期生存的危险性呈正相关。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预后有着密切关系。手术治疗,特别是手术联合全身化疗、肝动脉介入化疗等综合治疗比单纯治疗具有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肝脏》2018,(11)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转移灶切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70例,均实施同期结直肠癌根治术+肝转移灶切除术。术前对肝转移灶分别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的血流灌注差异。结果超声造影下,70例患者动脉期均为增强表现,其中30例(42.9%)为整体增强,40例(57.1%)为周边增强;增强CT下,11例(15.7%)为整体增强,55例(78.6%)为周边增强,4例(5.7%)无增强表现,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病灶增强程度方面,超声造影下65例(92.9%)患者病灶增强程度高于肝实质,5例(7.1%)低于肝实质;增强CT下64例(91.4%)患者病灶增强程度高于肝实质,6例(8.6%)低于肝实质,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病灶增强程度方面,超声造影下所有患者病灶增强程度下降,与周围肝实质相比呈低回声;增强CT下所有患者病灶增强程度下降,与周围肝实质相比呈低密度,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前肝转移灶的超声造影和增强CT表现并非完全一致。与增强CT相比,超声造影在评估肝转移灶动脉血流灌注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自2008年起各学组联合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多次修订,以期指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精准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开展综合治疗,达到预防肝转移发生、提高肝转移灶局部毁损率、延长长期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此次修订后的《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23)》包括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随访、预防、多学科团队作用、手术及其他毁损治疗、可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无法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等六部分,汇集总结国内外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9.
超声小探头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超声小探头(ultrasonic miniprobe,UMP)应用于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对50例结、直肠癌患者做UMP检查,对准病灶进行全瘤扫描,择最佳影像冻结、摄片,退出UMP,最后做活组织检查,全部病例均行根治术,癌周淋巴结分组编号、装瓶、送病理检查。结果:本组UMP对50例结、直肠浸润深度(T分期)与术后病理浸润深度对比,其准确率T1-T4期分别为75%,80%,88%及67%,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84%(P<0.01),过高分期5例(10%),过低分期3例(6%);N分期,UMP诊断阳性淋巴结(n=22),术后病理(n=28),准确率795,UMP诊断阴性淋巴结(n=20),术后病理(n=22),准确率91%,总准确率84%(42/50),敏感性79%,特异性为91%(P<0.01)。结论:(1)UMP是当前应用于结、直肠癌术前TNM分期最有实用价值的方法之一。肿瘤狭窄患者适应术前分期检查。(2)UMP系高频超声频探头,由于超声穿透深度的限制。对远处转移的M分期是不可能的。(3)UMP对浸润深度及处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应结合其它影像检查如腹部B超、CT等,扬长弃短,相辅相成,以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是我国的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居第三位。约20%的结直肠癌初诊时就伴有远处转移,其中肺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大量文献表明,对于结直肠癌伴有局限性肺转移的患者手术切除转移病灶,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21%~64%。存在其他可切除转移灶并不是手术禁忌。对于手术耐受良好的肺部转移瘤术后复发的患者,再次手术仍可生存获益。距离病灶0.5cm~1.0cm楔形切除是肺外周型病灶的经典术式。对于结直肠癌肺转移瘤手术胸腔淋巴结清扫仍有不同观点。目前公认的结直肠癌肺转移预后不良的因素包括:多发肺转移瘤、癌胚抗原水平升高、胸内淋巴结转移、无瘤间期较短。基于精准医学的个体化治疗将是未来进一步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