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保胆取石手术中胆囊结石直径及数量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30日-2019年12月21日期间门诊96例拟行保胆取石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胆囊结石数量、胆囊结石最大径,分别测量空腹胆囊体积,进食后30、60、90、120分钟胆囊体积,并计算得出胆囊收缩率。胆囊收缩率≥80%为功能对照组,胆囊收缩率<80%为研究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比较2组间胆囊结石直径和数量对胆囊收缩功能影响。另外根据胆囊结石单发与多发分别进行分组分析,分组探讨胆囊结石直径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中餐后120分钟胆囊体积大小有统计学意义,2组中胆囊结石平均直径≥(1.53±0.64)cm时,胆囊收缩功能下降;对照组多发结石病例占24.1%,单发结石病例占75.9%,研究组多发结石病例占71.4%,单发结石病例数占28.6%,单发结石对照组与研究组的胆囊结石直径对收缩功能无影响;多发结石对照组及研究组比较显示结石直径≥(1.53±0.60)cm,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下降。结论 超声检查胆囊结石的直径、结石的数量是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景钗  肖燕榕  郭国斌  张光林 《海南医学》2007,18(11):43-43,104
目的 通过超声对胆囊排空功能的测定来决定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方式.方法 将胆囊结石患者按成份分为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混合性结石组,测定胆囊空腹容积、脂餐后容积和排空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胆固醇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组胆囊排空功能明显下降,胆色素性结石组胆囊排空功能无明显下降.结论 超声评价胆囊排空功能,并以此做为决定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方式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胆囊收缩素( CCK)在胆囊结石病人脂肪餐前后变化研究。方法:通过放免法检测3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胆囊结石患者(观察组)(同时将32例胆囊结石患者又分为胆囊收缩功能正常组及胆囊收缩功能下降组)与18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进行脂肪餐前及后0.5小时,1.0小时血浆CCK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脂肪餐前血浆CCK水平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与观察组脂肪餐后血浆CCK水平较空腹显著增高;胆囊收缩下降组脂肪餐后0.5小时,1.0小时血浆CCK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及胆囊收缩正常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及胆囊收缩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胆囊收缩下降组患者血浆CCK分泌异常,并在脂肪餐后0.5小时,1.0小时血浆CCK明显升高。可见CCK水平变化可能与胆囊功能障碍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无症状胆囊结石病患者胆囊排空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无症状胆石病患者与正常人胆囊排空功能.方法B超测量多个时相胆囊长径、横径、前后径,用椭圆形体积公式计算胆囊容积.结果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排空功能明显降低,FV和RV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胆囊排空率则较正常人降低.以对照组平均RF 2SD值(32.3%)为界限,将病例组分为胆囊收缩正常组(n=8)和收缩减弱组(n=12),与收缩正常组比较,收缩减弱组RV增大,胆囊排空率降低,但EV却明显下降.结论无症状胆囊结石病患者的胆囊排空功能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胆囊收缩功能障碍在胆囊结石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就以下6个方面有关胆囊动力学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①胆囊运动功能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②胆囊动力学分级及诊断方法;③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收缩素(CCK)平;④胆囊结石与胆囊排空障碍;⑤胆囊排空障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⑥胆汁胆固醇5胆囊收缩素受体(CCK-R)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6.
胆囊收缩功能变化在胆囊结石形成和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继红 《医学综述》1996,2(6):257-258
胆囊结石形成是一个多因素起作用、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目前研究表明,胆囊结石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1胆固醇在胆汁中处于过饱和状态;2抗/促成核因子的产生及活性异常,导致成核缺陷;3胆囊运动过缓使胆固醇结晶在胆囊中滞留足够长时间而聚集形成结石。近年来对上述病理因素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对胆囊收缩功能变化在胆囊结石形成和防治中的作用重视不够。为此,本文对此作一简要综述。胆固醇结石患者的胆汁,从肝脏一分泌出来就是过饱和的,但这类结石几乎全长在胆囊中。胆囊切除术后,肝胆汁的胆固醇过饱和状态并未改变,但结石却不再发生。这些…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脂餐试验,对胆囊结石患者利用超声检测进行胆囊排空功能的评价,并探讨胆囊收缩功能与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动力障碍(post-cholecystectomy blocked dynamis,PCBD)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对60例经B超、CT诊断为胆囊结石的患者行常规脂餐试验,动态观察胆囊收缩情况,检测胆囊储存、收缩和释放胆汁的功能,并计算出排空率;同时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肝功检查、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后将胆囊功能进行评分和分级,按胆囊收缩功能不同将其分为Ⅰ-Ⅳ级.对照组30例正常体检者综合评定胆囊收缩功能良好后将其定为0级.结果 60例胆结石患者,脂餐60min后胆囊排空率平均值为(28.3±4.7)%,明显低于正常人脂餐试验的平均值(64.4±5.1)%,Ⅰ和Ⅱ级胆囊功能大于Ⅲ和Ⅳ级,低于50%应视为胆囊收缩功能异常.结论 脂餐后50~60min,胆囊排空率≥50%~60%为正常指标,为0级;胆囊收缩功能Ⅰ级、Ⅱ级者PCBD发生率较高,适宜采用非手术治疗,推迟手术时间动态观察胆囊功能变化;Ⅲ级、Ⅳ级适宜行胆囊切除术.因此,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是预防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肽类激素紊乱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胆囊结石患者36例,胆囊息肉患者1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11例,正常对照10例,胆囊组织正常对照7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比较其血液及组织内胃动素、胃泌素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差别。结果胆囊结石组空腹血浆及胆囊组织内胃动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胆囊息肉组(P〈0.05),胆囊结石组空腹血清胃泌素及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其他三组之间含量无明显差异。胆囊结石组胆囊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含量明显高于胆囊息肉及对照组(P〈0.01)。结论内分泌激素分泌紊乱与胆囊结石形成存在密切关系。血管活性肠肽可能是造成胆囊运动功能不良的重要原因,而血清胃泌素含量升高可能是胆结石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伴或不伴胆结石胆囊排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伴或不伴有胆囊结石时胆囊的排空功能,以探讨胆囊的排空是否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有关.方法 24位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纳入研究,作为试验组,Child A、B、C级各8例;另24例不伴胆囊结石的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每级均有8位患者.利用超声波检查测量空腹胆囊体积,后嘱受试者摄入脂餐计算胆囊体积,估测胆囊最小体积、胆囊排空分数.统计分析使用Studentst检验和Pearsons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空腹胆囊体积和胆囊最小体积均增大,但胆囊排空分数并无明显变化.试验组中,与Child A级比较,Child C级胆囊排空分数显著降低,并且也比对照组中Child C级的胆囊排空分数显著下降.结论 肝硬化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下降,胆囊的运动减弱则与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呈平等趋势,胆囊的运动减弱是肝硬化晚期患者胆囊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胆囊结石的数量和大小及胆囊壁的厚度与胆囊排空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胆汁胆固醇对胆囊收缩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汁胆固醇对胆囊收缩素受体(CCK-R)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受体放射配基结合法检测对照组、高胆固醇组、自然恢复组及治疗组豚鼠门静脉血CCK水平、胆囊CCK-R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亲和力(Kd),同时观察空腹胆囊体积(FV)、胆囊胆汁量(FB)和餐后胆囊体积(RV)、胆囊胆汁量(RB)及胆囊收缩率(E%)、胆汁胆固醇浓度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组豚鼠FV、FB增大(P<0.05),RV、RB也增大,胆囊收缩率下降(P<0.01),胆汁胆固醇浓度升高(P<0.05),门静脉血CCK水平及CCK-R的Kd无改变,而CCK-R的Bmax下降(P<0.01);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正常。结论 胆汁中的高胆固醇通过下调胆囊CCK-R表达而导致胆囊收缩功能障碍,降低胆汁高胆固醇浓度可以促进胆囊动力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超声技术观察甲钴胺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患者63例,超声测量空腹及脂餐后1小时、2小时胆囊的长径、宽径及前后径,计算胆囊体积和胆囊收缩率.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给予甲钴胺治疗4周,超声测量胆囊各径线,并计算胆囊体积和收缩率.结果 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的最大胆囊收缩率在脂餐后2小时,最大胆囊收缩率<70%,胆囊排空时间延长,胆囊收缩率降低;治疗组经甲钴胺治疗4周后最大胆囊收缩率为(66.72±10.85)%,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胆囊体积明显缩小,胆囊收缩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胆囊收缩功能障碍,甲钴胺能有效改善其胆囊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孙治君  方开先 《四川医学》1993,14(7):405-406
本文对比了胆囊结石患者和胆囊无结石患者的胆囊胆汁组成,发现结石胆汁的饱和游离脂肪酸含量降低;当无结石胆汁加入软脂酸后,其胆汁成核时间缩短。说明饱和游离脂肪酸可能具有促进胆汁成石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B超对胃切除组94例与健康对照组86例胆囊收缩功能和胆囊结石发生情况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发现胃切除术后胆踏青收缩功能不良者胃切除组68例(72.3%),对照组17例(19.8%),胆囊结石胃切除32例(34.0%),对照组4例(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胃切除术后胆囊收缩功能下降及胆汁阏积是胆囊结石形成的两大要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胆囊收缩功能在保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本院拟行保胆手术的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200例,其中男95例,女105例,超声测量术前及术后胆囊收缩率。结果:200例胆囊疾病患者中,胆囊结石5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43例,胆囊结石合并息肉样病变101例。根据胆囊收缩率分为两组,收缩功能正常组(胆囊收缩率≥30%)和收缩功能减低组(胆囊收缩率30%)。收缩功能正常组120例,收缩功能减低组80例。术前超声胆囊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均实行了保胆手术,术后复发率仅为2.5%。对术前胆囊收缩率低于30%的保胆术后患者,超声提示复发率明显高于胆囊收缩功能正常组,复发率达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囊结石的复发率高于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胆囊胆色素结石保胆手术后的复发率高于胆固醇结石的复发率。结论:超声胆囊收缩试验在保胆手术术式选择及术后恢复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金禄  方小斌  戴国平 《浙江医学》2000,22(12):753-754
胆囊结石患者大多有胆囊排空功能障碍。调节胆囊排空功能对胆系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笔者应用西沙比利短程疗法治疗胆囊结石患者,观察其对胆囊排空功能的影响,以了解西沙比利在胆囊结石防治中的意义。1.胆囊结石组:选择经B超或X线检查确诊的非发作期胆囊结石患者38例,男性15例,女性23例,年龄19~62岁,平均(39.2±4.8)岁,其中多发结石26例,单发结石12例,结石最大直径25mm。除外胆囊显著增厚或萎缩及胆石超过胆囊容积1/2者,以排除机械障碍的影响。正常对照组:健康志愿者20名,男性7名,女性13名,年龄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研究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镜观察及收缩功能。方法:本文选择了60例胆囊结石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胆囊结石患者进行脂餐试验,将患者按收缩功能情况分为收缩好组、收缩差组,及对照组,之后用B超依照椭圆体对胆囊体积进行计算。结果:在脂餐试验中有47例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状态良好,且与收缩较差的患者相比,收缩功能良好的患者空腹时的胆囊体积与胆囊残余体积均有显著增加(P0.05)。但两类患者的排空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使用口服胆囊造影对胆囊功能不全加以判断相比,采用B超进行胆囊排空率的测定,与残余体积相结合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探讨胆囊胆汁和胆囊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2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②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方法分别测定了 56例胆囊胆固醇结石及 1 6例非胆囊结石病人胆囊组织和胆汁中白细胞介素 2的含量。③结果 胆囊胆固醇结石组胆囊组织和胆囊胆汁中白细胞介素 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 =6 .0 4、3 .84,q =3 .1 4~ 4 .78,P <0 .0 5、0 .0 1 ) ,且胆囊胆固醇结石组胆囊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2含量与胆囊胆汁中的白细胞介素 2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0 .66 ,P <0 .0 0 1 )。多发结石组胆囊胆汁及胆囊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2含量与单发结石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q =0 .74、0 .1 6 ,P >0 .0 5)。④结论 胆囊组织及胆囊胆汁中白细胞介素 2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 ,并在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胆囊结石患者及健康人胆囊收缩、舒张功能的特点及差异,探讨胆囊结石的发病与胆囊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胆囊结石患者15名作为试验组,选择1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B超测量空腹及进食脂肪餐后30、90、180分钟胆囊的长径、短径、前后径,用Dodds公式计算胆囊体积、胆囊收缩/舒张率。结果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并且胆囊舒张功能的下降较胆囊收缩功能下降更明显。结论利用B超可较准确测量胆囊的体积。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收缩舒张功能改变,可引起胆囊内胆汁淤积,促进胆囊结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否存在胆囊收缩功能异常.方法:实时超声图像检测空腹和餐后不同时间胆囊容积.结果:IBS组空腹胆囊容积、餐后不同时间胆囊残余容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餐后不同时间的胆囊排空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女性IBS患者存在明显的胆囊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浓度与胆汁成核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2例胆囊结石病人和22例正常对照组的胆囊胆汁进行观察及检测,以了解胆固醇结石组、胆色素结石组及对照组的胆固醇单水结晶(CMC)形成过程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组胆汁中形成CMC,色素性胆囊结石组及对照组始终没有CMC的形成;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组病人胆囊胆汁中IgM、IgG浓度高于色素性胆囊结石组及对照组,尤以IgG明显(P<0.001),三组胆汁中IgA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胆汁中IgG浓度与胆固醇单水结晶形成时间呈负相关(r=-0.899,n=25,P<0.001).结论:胆汁中作为促成核因子的IgG浓度升高可使 CMC形成时间缩短,其成核活性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免疫球蛋白的增加可促进CMC形成,它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