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左室假腱索(LVFT)可引起功能性、喷射性杂音及室性心律失常。尤其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广泛的应用,LVFT检出率逐渐增多。本文对432例患者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检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以探讨LVFT的走行与室早的关系和临床意义。1 资料和方法 选1990年10月-1993年9月行24小时DCG监测、常规心电图及2DE检查的患者432例,年龄38.18±15.23岁(1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左心室假腱索(LVFT)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假腱索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患者(老年组)48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61例。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查LVFT,并观察起止附着点、走行、条数及粗细,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内径、左心室缩短率、LVEF。结果老年组LVFT检出率为30.91%,对照组检出率为38.70%,均以纵型及细腱索居多。2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缩短率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FT检出率及其形态特点在老年患者与健康成年人之间相似,并非随年龄增长而变化。LVFT无论对老年患者还是健康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左室假腱索及形态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左室假健索(Left Ven-tricle False Tendon,LVFT)可引起功能性喷射杂音及室性心律失常。近来,随着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广泛的应用,LVFT检出率增多。本文对432例患者进行了2DE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探讨LVFT与室性早搏的关联性和临床意义。 资料和方法 选行24小时动态心动图(DCG)监测、12导ECG及2DE检查的患者432例,年龄38.18±5.23  相似文献   

4.
小儿左心室假腱索超声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左心室假腱索(leftventricularfalsetendonsin,LVFT)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小儿LVFT54例给以心动图超声分型,分析其对应的临床表现。结果本组LVFT发生率45%,呈线状,分纵向型及横向型。引起Ⅰ~Ⅱ级杂音发生率29%,横向型多于纵向型。引起异常心电图发生率48%,纵向型多于横向型。结论LVFT应首选超声心动图检查。LVFT可引起生理性杂音及心电图异常,与室间隔近90°者可引起早期复极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伴长R-R间距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伴≥2.0s长R-R间距的住院者62例,对其DCG进行分析.结果 62例患者DCG监测期间心房颤动发作时出现≥2.0s心室长R-R间距(最长R-R间距3.5s)1032次,白天出现79次(7.66%)发生在13pm~15pm,夜间出现953次(92.34%)发生在22pm~5am,恢复窦律时,均无长R-R间距出现.所有患者DCG监测期间无黑矇、晕厥.结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心室长间期是否合并房室阻滞,与患者的预后、治疗密切相关,需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性早搏(PVC)起源部位的特点。方法:在心电图检测的单源性PVC患者中,分别随机选择150例特发性PVC者(对照组)和150例AMI患者(AMI组)。比较AMI组与对照组之间、AMI组内左、右心室之间PVC起源部位的差异,同时分析AMI患者病变冠脉与PVC起源部位之间的关联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PVC起源部位为左心室心尖部(6.0%比46.0%)的比例显著升高,右室流出道(54.7%比27.3%)和右室前壁(10.0%比3.3%)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或<0.01。AMI组中,与右室流出道PVC比较,左室心尖部PVC的发生率(27.3%比46.0%)显著升高,P=0.001;与右心室比较,左心室流出道PVC发生率(66.1%比13.6%)显著降低,而心尖部PVC发生率(24.4%比78.4%)显著升高,P均<0.01。双向无序分类资料的关联性检验分析显示AMI患者病变冠脉与PVC起源部位无关联性(χ~2=0.519,P=0.13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起源部位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其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中的价值。方法对80例心绞痛者比较其常规心电图(ECG)与DCG发生SMI的差别。结果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伴有SMI发作在DCG中的检出率为52.5%、80%,ECG检出率为2.5%、7.5%。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1)。结论DCG在诊断SMI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动态心电图(DCG)正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日常活动中发生心肌缺血的监测,其资料对协助冠心病的诊治以及估计预后都有重要价值。本文报道我科1995年以来收治的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DCG监测结果,并与同期21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以探讨上述两组不同年龄冠心病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DCG在揭示房室结双径路 (DAVN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DCG检查的 179例阵发性心动过速(PSVT)者的监测结果 ,对具有DAVNP特征者 ,通过食管电生理检查与其对比。结果 确诊DAVNP 2 9例 ,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4 .4%(2 9/4 5 )。结论 DCG监测为揭示房室结双径路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在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AT)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局灶性AT者,根据AT发生时DCG房性P波(P′波)的形态判断AT的定位。结果 AT多起源于界嵴部(47.92%)和肺静脉(20.83%),其次是冠状窦(12.50%)和间隔部(10.42%);界嵴部发生率最高,与其它部位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应用DCG对AT进行定位是可行的,对提高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冠心病(CIID)心律失常与患者年龄、发生时间的关系。方法:对200例60岁以上CHD有心律失常者作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①心律失常发生率100%;②>70岁者较<70岁者发生率明显增高,两组比较,除房性期前收缩(PAS)无差异(P>0.05),余者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后不同时期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了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不同时期心律失常的特点.发现AMI 后24小时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AMI 后第2周、第4周.但住院后期仍有26.3%的患者出现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广泛梗塞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单个梗塞组和心内膜下梗塞组的1倍和4倍.有并发症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50~70%.因而提示DCG 检查适用于AMI 的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13.
杨军  胡伟国 《山东医药》1995,35(11):19-20
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及推广应用,左室假腱索(LVFT)的检出率趋于提高,其临床意义逐渐得到关注。笔者检测42例LVFT者的左室收缩时间间期(STI)及心尖搏动图(ACG),探讨LVFT对心功能的影响,着重分析LVFT伴心脏杂音或室性早搏患者的心功能状况。1 对象与方法 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的LVFT者42例(男25例,女17  相似文献   

14.
心脏性猝死以冠心病者多见,绝大多数发生猝死前有明确的冠心病史及临床症状。北京监测区[1]1984年报告54%心脏猝死有诱因,以情绪激动和劳累最常见,猝死前胸痛、胸闷者占70%。我们回顾分析1998年2月~2004年11月经24h动态心电图(DCG)证实心脏猝死8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8例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2~79(40.2±12.95)岁。其中冠心病4例、高血压3例、糖尿病1例,DCG检查前,常规12导联记录中,8例有ST T改变,其中3例伴有室性早搏(PVS)。1.2方法采用深圳博英BI9800型24h全息DCG记录系统,为12导联同步描记。监测中病人详细记录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452例心悸者的动态心电图(DCG)变化,探讨心悸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452例者均做过3次以上常规心电图(ECG),采用12导联DCG监测系统记录24h心电活动。结果 452例DCG检出心律失常者405例(89.6%),ECG检出心律失常者186例(41.2%),DCG检出心肌缺血者87例(19.2%),ECG检出心肌缺血者20例(4.4%)。结论心悸者可能存在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DCG可作为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患者P波离散度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者P波离散度(Pd)对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DCG)和超声心动图(UCG)监测并测量计算最大P波间期(Pmax)、最小P波问期(Pmin)和Pd。根据DCG检出的房性心律失常按Kleigar分级标准分为轻度房性心律失常组和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组。用UCG检测左心房内径。结果EH者左心房内径增大发生率为73.2%,其严重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比例为82.74%,左心房内径正常者为16.8%,差异有显著性。左心房增大者出现Pmax和Pd增大,Pd增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max增大者发生严重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比例为82.76%,Pmax正常者为25.93%,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左心房增大与Pd增大有关,是EH者发生严重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参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和分析60例CAG者的DCG。结果12导联DCG与CAG诊断其敏感性72.6%,特异性78.7%,DCG诊断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符合率分别为45%、90.9%、100%。DCG监测结果还表明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越多,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越高,且心律失常频度高、复杂性明显。结论12导联DCG对冠心病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 (DCG)诊断变异型心绞痛 (VAP)的价值。方法 对 4 0例VAP者比较其常规心电图及DCG的差别。结果 损伤型ST段抬高 (0 2~ 1 2mV)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 ,T波高耸对应导联T波倒置或低平 ,室性心律失常 ,U波倒置检出率DCG为 37 5 % ,5 0 % ,10 0 % ,4 5 % ,ECG检出率为 2 5 % ,7 5 % ,7 5 % ,2 5 %。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DCG对房室传导阻滞 (AVB)检出率高于ECG ,各为15 %、2 5 %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DCG诊断VAP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首发症状为胸痛、胸闷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有偶发早搏或心电图正常者,做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通过分析,以探讨胸痛、胸闷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24h DCG早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DCG)和动态血压(ABPM)同步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英国OXFORD 24h动态血压仪记录,同时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Mas-8000型DCG连续记录12导联24h,装有计算机系统自动监测分析.共监测186例(男性123例、女性63例)有临床症状,但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者,分析症状与血压、心脏的关系.结果 结果51例出现症状时心电图改变与血压波动有关联.结论 DCG和ABPM同步监测有利于分析临床症状与血压、心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