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例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式改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寻求一种对脑瘫双下肢痉挛治疗创伤小,且症状改善较彻底的手术方式。方法;依据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应用解剖学研究结果,改良了传统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式,即部分切断腰2,3,5和骶1脊神经后根,保留腰2,4和骶1椎板及腰4脊神经后根的完整性,治疗脑瘫双下肢痉挛200例;结果改良SPR术式创伤小,脊柱稳固,运动改善早而快等,优于非改良SPR手术切除腰2,4,和骶1椎板及部分切断腰4脊神经后根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车善理  周南开  邓中锵  周波 《重庆医学》2007,36(12):1183-1184
目的 探讨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5例采用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患者术后肌张力均有明显下降,痉挛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疗效确切;同时可以明显减少脊柱滑脱或脊柱侧凸、后凸、前凸畸形、双下肢无力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李宜生,周华(山东日照市人民医院外科)关键词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脑瘫;小儿我院自1993年2月-1994年10月,对13例脑瘫患儿,采用保留椎板和棘突及椎管切开,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根本上解除肌肉痉挛,避免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瘫腰骶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适应证、麻醉方法、术中脊神经手根切断比例和术后康复训练的经验。方法 对33例患儿的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获随访32例,随访时间6个月-5年2个月,平均3年10个月,肌张力均有明显降低,尢以内收肌、股四头肌明显,腓肠肌稍差。12例术后0.5年二次接受跟腱延长术。智力正常和基本正常者中,能独立行走者术后步态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明显提高;在他人帮助下走和能独自站立者,术后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独立行走能力,智力不正常2例,获得随访1例,功能改善不明显。结论 腰骶部SPR术能有效地降低痉挛性脑瘫患者下肢的肌张力,改善肢体功能。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宁少勿多,术后主动康复训练有助于加速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后下肢功能,同时分析术前爬行能力与术后行走能力的关键。方法:将下肢功能(包括肌张力)分别量化,观察手术前,后的变化,并统计分析手术前,后功能差异。结果:(1)术后肌张力明显降低,下肢各项功能显著改善;(2)术后2年下肢功能进一步改善;(3)术前爬行能力良好的患儿术后下肢各项功能及独立行走与爬行能力差的患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够有效地解除痉挛,改善下肢功能,术前爬行能力对判断手术预后能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 对163例小儿脑瘫患者施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随访两年以上.观察痉挛解除情况.肢体功能状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肌张力由术前平均3.2级降至术后平均1.1级,有效率达93%以上。许多伴随症状术后消失。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近十年来对痉挛性脑瘫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该手术创伤大,操作精细,刺激较强,麻醉既要满足手术要求,又要避免电刺激脊神经后根引起的不良反应,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院于1999年4月~2000年7月施行SPR32例,现将麻醉处理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16岁29例,16岁以上3例,平均8.8±2.51岁.体重50kg以下29例,50kg以上3例,平均25.5±13.22kg.ASAⅠ~Ⅱ级,轻度智力障碍8例,伴有上肢痉挛12例,手术时间190.6±55.75min,脊神经后根电刺激平均时间60±13.4min.29例为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3例为颈神经后根切断术.有癫痫病史1例,哮喘病史1例.  相似文献   

9.
痉挛型脑性瘫痪约占脑性瘫痪的60%,以往常采用矫形外科手术和物理康复训练治疗,长期疗效不满意,问题是痉挛不能得到缓解。随着电生理技术及显微外科的发展,国外70年代末开展选择性脊神经后根束枝切断术治疗脑瘫的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内徐  相似文献   

10.
11.
脑瘫病人中60%以上表现为痉挛性四肢瘫痪,且以下肢为重,传统疗法疗效多不满意。作者从1992年4月份以来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posteriorrhizotomy,SPR)治疗痉挛性脑瘫25例,疗效优良率达96%。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手术方法,并对手术适应证及本术式的优点和作者的临床体会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后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 对98例SPR术后患儿施行康复训练,观察疗效并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显效80例、有效17例、无效1例。结论 SPR后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是提高脑瘫患儿运动机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SPR+局部矫形手术治疗脊髓损伤后重度肢体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 +局部矫形手术治疗脊髓损伤后重度肢体痉挛。方法 采用L2 ~S1双侧节段开窗式部分椎板切除 ,保留棘突、棘间和棘上韧带 ,显露双侧L2 ~S1神经根出口处将前后根分开、分束 ,测定各后根束阈值 ,阈值较低的后根小束切断。术后下肢部分挛缩畸形未能改善者同时行局部矫形手术。结果 临床应用 39例 ,随访 3年疗效满意 ,痉挛解除率为 90 % ,功能改善率为 90 %。结论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局部矫形手术能成功的治疗脊髓损伤后重度肢体痉挛 ,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手术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所支配肌肉的肌电图的变化,并对家兔的肌电图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体重近似的成年家兔15只,不分组,在相同浅层麻醉方法下对L4~S1实施腰段SPR手术,术前术后对腓肠肌的肌电图f波与H反射的变化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实施腰段SPR手术后腓肠肌的H反射与F波潜伏期平均值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Hmax,Hmax/Mmax,F-CD平均值及F波出现率较术前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SPR术后H反射与F波的潜伏期会明显延长,说明SPR手术可以有效降低α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肌张力,改善痉挛.2)家兔的α神经元兴奋性维持在较高的兴奋水平,Hmax,Hmax/Mmax,F-CD及F波出现率尚不能反映α神经元的兴奋性的改变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硬膜外激素注射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09年1月共收治经临床证实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0例,均采用侧后路经椎间孔硬膜外激素注射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和1个月时采用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腰痛缓解程度及活动改善程度。结果:20例均成功穿刺,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疼痛完全缓解15例(15/20),显著缓解5例(5/20),VAS评分术前平均(8.4±0.94)分,术后1周VAS评分平均(1.9±0.79)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经椎间孔硬膜外激素注射治疗可有效缓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导致的腰腿痛,改善患者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和胸前神经(ATN)在早期乳腺癌手术中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确诊为早期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完整保留ICBN和ATN的65例(保留组), 切断ICBN和ATN 55例(切断组)。术后对2组患侧胸肌萎缩情况和上臂内侧感觉进行比较, 并观察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保留组患侧上臂内侧感觉异常和胸大肌萎缩程度均明显低于切断组(P<0.01)。随访6~36个月, 2组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ICBN和ATN可有效减少患侧胸肌萎缩, 减少上肢并发症且不增加患者复发转移危险。  相似文献   

17.
邓宗锵  周南开  景源泉  车善理 《重庆医学》2008,37(20):2316-2318
目的 观察选择性颈肌切断和(或)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治疗痉挛型斜颈的疗效.方法 45例痉挛性斜颈(其中旋转型35例、侧屈型8例、双侧后仰型及双侧前屈型各1例,无混合型),根据病情选择副神经切断及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式一)和(或)头旋向侧选择性颈后肌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式二)、同侧颈神经1~6后支选择性切断(术式三).本组病例采用术式一2例,二联术(术式一、二合用)8例、三联术(三种术式合用)32例,术式二、三合用3例.疗效评定时间为术后1年,随访2年.结果 45例经治疗痊愈31例,显效9例,进步3例,无效1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95.57%.无死亡、致残病例,无并发症.结论 选择性颈肌切断和(或)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是治疗痉挛型斜颈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利用臂丛神经根相互代偿的原理设计了选择性壁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的方法,并选择2例病例进行治疗。结果:术后2例2手部痉挛明显减轻,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结论: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对减轻上肢痉挛性脑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锥体束系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对91例锥体束系痉挛性脑瘫患儿施行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痉挛解除情况并进行功能评定。结果91例患者术后81例痉挛完全消失,10例明显缓解,解痉有效率100%;术后行走能力评分5分43例,4分30例,3分12例,总有效率93.5%;步态明显改善49例,有所改善26例,总有效率82.4%。结论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锥体束系痉挛型脑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提供后根分束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0例(60侧)成人尸体胸部脊神经后根的自然分束和后根间神经纤维的联系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1)一条脊神经后根有4~6根神经小束组成,然后形成2~4根神经亚束,最后形成上、下2股神经束.(2)后根间神经纤维联系出现率为55.4%,根据形状,可分为5型,根据位置,可分为3类.结论:胸部脊神经后根各级神经分束较易分离,神经纤维联系较为简单,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