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检测颅咽管瘤组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DNATopoⅡ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判定颅咽管瘤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方法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63例颅咽管瘤组织切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评价颅咽管瘤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原发组与复发组之间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32例釉质上皮瘤14例复发,31例鳞状乳头瘤6例复发;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之间以及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原发组与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咽管瘤的病理亚型以及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预后和复发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复发危险性的一个参考指标;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在原发组和复发组肿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肿瘤在复发过程中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剂( CD147,EMMP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釉质型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40例釉质型颅咽管瘤标本(原发组24例,复发组16例)中CD147和MMP-9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D147在复发组釉质型颅咽管瘤中的总阳性表达率87.5%,明显高于原发组总阳性率37.5% (P<0.05);MMP-9在复发组釉质型颅咽管瘤中的总阳性表达率93.7%,明显高于原发组总阳性率41.7% (P <0.05)。复发组釉质型颅咽管瘤中CD147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P<0.01),原发组釉质型颅咽管瘤中CD147与MMP-9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D147与MMP-9可能在釉质型颅咽管瘤侵袭生长和肿瘤复发过程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CD147与MMP-9可能成为评价釉质型颅咽管瘤侵袭性生长和复发倾向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颅咽管瘤组织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并观察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包括32例釉质上皮型(AE)和33例鳞状乳头型(SPT)颅咽管瘤病例,根据各组术后复发情况再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整合素αvβ3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32例AE型组11例患者复发,33例SPT型组3例患者复发。AE型组与SPT型组间复发率和整合素αvβ3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中复发组与非复发组间整合素αvβ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咽管瘤的病理亚型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与肿瘤预后及复发有关,可能预测肿瘤复发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8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标本(原发组28例,复发组20例)中uPA和VEGF的表达.结果 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uPA在复发组的总阳性表达率95.0%,明显高于原发组的42.9%(Z=-3.396,P<0.05);VEGF在复发组的总阳性表达率90.0%,明显高于原发组的64.3%(Z=-2.909,P<0.05).复发组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uPA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534,P<0.05),原发组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uPA与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05,P>0.05).结论 高水平的uPA和VEGF能协同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血管生成的,促进肿瘤的复发转移,可以作为儿童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重要的生物学行为预测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在颅咽管瘤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凋亡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0例颅咽管瘤肿瘤组织中bcl-2、Bax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①bcl-2在颅咽管瘤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但在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中的bcl-2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弱于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P〈0.05);Bax在颅咽管瘤肿瘤组织中不表达或弱阳性表达。②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中bcl-2/Bax比值明显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P〈0.05)。结论 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过度表达及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减少导致的bcl-2/Bax比值增大,凋亡减少,细胞生存期延长可能是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发生发展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炎症相关因子IFN-α、TGF-β1与颅咽管瘤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GTVisionTM法检测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58例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复发组及初发组颅咽管瘤组织中IFN-α、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造釉细胞型及复发颅咽管瘤IFN-α表达广泛。44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有40例IFN-α表达阳性(90.91%),鳞状乳头型14例中有12例表达阳性,造釉细胞型IFN-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鳞状乳头型(Z=-2.003,P<0.05)。16例复发颅咽管瘤均有IFN-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高于初发组(Z=-2.085,P<0.05)。TGF-β1在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明显表达,14例中有10例阳性表达,而造釉细胞型44例仅有14例表达阳性(Z=-2.129,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全部颅咽管瘤中,IFN-α与TGF-β1表达程度呈负相关(rs=-0.273,P<0.05)。结论颅咽管瘤存在复杂的炎症反应,炎症相关因子IFN-α、TGF-β1可能参与颅咽管瘤细胞的生长调控,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颅咽管瘤是鞍区常见肿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缺损和内分泌功能障碍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颅咽管瘤属于Ⅰ级良性肿瘤,其组织病理亚型为成釉质细胞型和鳞状乳头型两种。恶性颅咽管瘤非常罕见,鲜有报道,我院神经外科治疗手术及放疗后发生恶性转化的颅咽管瘤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30岁。因渐进性左眼视力下降1个月余于2011年3月8日入院。头颅CT和MRI提示鞍内鞍上囊实性占位伴钙化,环状强化(图1A、1B),诊断颅咽管瘤。3月1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β-catenin基因和颅咽管瘤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β-catenin基因在50例颅咽管瘤细胞和2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颅咽管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P〈0.05),颅咽管瘤复发者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高于非复发者(P〈0.05)。结论β-catenin基因的异常表达激活的异常Wnt通路改变可能在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同时颅咽管瘤细胞中β-catenin基因的异常表达,增加了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使肿瘤的复发率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颅咽管瘤中是否表达、肿瘤血管生成和囊肿形成中是否发挥作用。方法 根据术前影像和术中所见将 31例颅咽管瘤大体形态进行分类 ,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和分型 ,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 ,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染色显示微血管并进行微血管计数 ,VEGF多克隆抗体染色显示VEGF并行阳性结果判断 ,将VEGF表达情况与肿瘤大体形态、病理类型、微血管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例中 9例肿瘤细胞有VEGF表达 ,VEGF表达率为 2 9% ,鳞状表皮型 13例中 ,7例有VEGF表达 ,牙釉质表皮型 18例仅 2例有VEGF表达 ,第Ⅷ因子染色见于所有肿瘤基质结缔组织内的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与鳞状表皮型或实质性肿瘤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鳞状表皮型颅咽管瘤VEGF表达明显高于牙釉质表皮型 ,提示VEGF可能在鳞状表皮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影响颅咽管瘤术后治疗效果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40例,次全切14例,大部分切除6例;症状改善(有效)44例,恶化10例,死亡6例。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釉质上皮型49例,鳞状乳头型11例。釉质上皮型肿瘤直径为2-4cm所占比例(32.7%,16/49)明显低于鳞状乳头型(81.8%,9/11,P〈0.05),而直径〉4cm所占比例(61.2%,30/49)明显高于鳞状乳头型(9.1%,1/11,P〈0.05),釉质上皮型肿瘤呈实性所占比例(6.8%,4/49)明显低于鳞状乳头型(36.4%,4/11,P〈0.05)。手术有效的患者中肿瘤大部分切除所占比例(2.3%,1/44)明显低于手术无效(恶化+死亡)的患者(31.3%,5/16,P〈0.05)。结论不同病理学类型的颅咽管瘤患者在肿瘤大小及肿瘤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颅咽管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与颅咽管瘤钙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5月~2006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标本54例。根据术中所见及影像学表现确定肿瘤钙化程度,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分析肿瘤组织类型,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V6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钙化程度与CD44V6表达强度的关系。结果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41例,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13例。经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CD44V6的表达显著高于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Z=-4.813,P〈0.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成釉细胞型中随着钙化程度的增加,CD44V6表达程度显著增强(rs=0.527,P〈0.01)。结论CD44V6与颅咽管瘤的钙化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其钙化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Craniopharyngiomas are epithelial tumors of the suprasellar region, unanimously defined as benign. Despite the benign histological aspect and apparent gross total resection achieved in a proportion of cases, recurrence rate remains about 30% at 10 years. The role of 7 pathological factors as predictors of recurrence and clinical outcome in craniopharyngioma patients is controversial, as well as the prognostic role of the evaluation of proliferation potential. MATERIAL AND METHOD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proliferation potential of 37 craniopharyngiomas was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the pattern of Ki-67-MIBI immunoreactivity; the data have been analyzed in relation to age of the patient, histologic type (adamantinomatous/squamous papillary), microscopic and cytochemical features. RESULTS: Craniopharyngiomas operated in adults have a higher MIB-1-LI than those of children; the epithelial cells abutting the stromal cysts are engaged in the cell cycle, while this is not the case for the cells abutting the nervous tissue; MIB-1-LIs of adamantinomatous craniopharyngiomas are not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squamous papillary craniopharyngiomas, the localization of MIB-1-positive nuclei is different in the 2 craniopharyngioma types, non-epithelial cells proliferate in the stromal component of craniopharyngiomas. CONCLUSIONS: By analyzing these data while considering all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the efficacy of surgery and radiotherapy, the proliferation potential of craniopharyngiomas, when evaluated by MIB-1, has no role in the outcome. The very low MIB-1-LI of the intracerebral tumor growth indicates that uncompletely resected tumor remnants do not represent an active starting point of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Ki-67表达水平与脑膜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脑膜瘤病例资料,根据肿瘤侵袭性与否,分为侵袭组(n=18)和非侵袭组(n=50),测定Ki-67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病人中侵袭性脑膜瘤的发生率(41.7%)明显高于女性(18.2%)(P〈0.05)。不同病理等级,侵袭性脑膜瘤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别(P〈0.05)。不同年龄段及病理类型,侵袭性脑膜瘤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脑膜瘤侵袭性或性别,与Ki-67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病理等级和Ki-67表达水平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Ki-67表达水平主要与病理等级有关。在相同病理等级脑膜瘤中,Ki-67表达水平与脑膜瘤侵袭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垂体瘤的抗血管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垂体瘤组织中PTTG、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并分析PTTG、VEGF的相关性以及与MVD和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PTTG和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32/48)和79.2%(38/48),PTTG和/或VEGF阳性表达的垂体腺瘤组织中的MVD值均显著高于PTTG和VEGF阴性者(P〈0.05),PTTG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PTTG、VEGF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关(P〈0.05)。结论PTTG、VEGF对肿瘤血管形成起重要作用,可能通过PTTG—VEGF调节旁路途径促进垂体腺瘤的肿瘤血管形成;PTTG、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一项生物学指标,对判断预后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53、PTEN、Ki-67蛋白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原发性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标本及正常人脑组织标本中P53、PTEN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上述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在正常脑组织标本中,PTEN蛋白阳性率为100%;P53和Ki-67均表达阴性。原发性和继发性胶质瘤标本中,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8.6%、62.5%;PTE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8.5%、37.5%;Ki-67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5.7%、68.8%。P53和Ki-67在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与正常脑组织之间表达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P53、PTEN和Ki-67蛋白在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之间以及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之间表达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P53、PTEN及Ki-67蛋白在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三者表达可为判断不同类型胶质母细胞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Ki-67抗原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脑组织和6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Ⅰ~Ⅱ级28例,Ⅲ级20例,Ⅳ级12例)中VEGF和Ki-67的表达.结果 VEGF和Ki-67在正常脑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各级别的人脑星形细胞瘤中均有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Ki-67的表达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均明显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EGF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0,P<0.05).结论 VEGF和Ki-67的表达可为人脑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和临床病理分级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FHIT、CD147和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及微血管密度(MVD)表达与垂体腺瘤激素分泌和复发性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FHIT、CD147和MVD(用CD34标记)在63例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影像学资料分析它们的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分泌型垂体腺瘤(50例)与非分泌型垂体腺瘤(13例)相比,FHIT、CD147及MVD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或经综合治疗后复发性垂体腺瘤组织中CD147阳性表达率(100%,6/6)高于无复发者(84.2%,48/57;P〈0.05),而FHIT的阳性表达率(16.7%,1/6)低于无复发者(75.4%,43/57;P〈0.05),MVD表达水平(59.4333±9.8569)高于无复发者(30.6947±16.2573,P〈0.01)。结论FHIT、CD147及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激素分泌无关;FHIT的低表达和CD147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复发行为有关;血管形成可能增加了细胞存活能力,高增殖状态对肿瘤细胞抑制降低,易导致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P53、EGFR、Ki-67 及MGMT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52 例胶质瘤中P53、EGFR、Ki-67 及MGMT 表达,统计分析上述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P53 在Ⅱ、Ⅲ、Ⅳ级胶质瘤中阳性率分别为71.4%,73.1%和60.0%.95 例EGFR 阳性,其阳性表达率与染色强度均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P <0.01).Ki-67 均为阳性表达,Ki-67LI 在高级别胶质瘤中明显高于其在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P <0.01).MGMT 阳性84 例,阴性68 例,在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之间的MGMT 表达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EGFR 和Ki-67 表达与肿瘤病理级别呈正相关,与胶质瘤恶性进展及预后差密切相关.P53 和MGMT 与肿瘤病理级别无明显相关性.检测有助于评估胶质瘤侵袭能力、增殖性,预测胶质瘤对放、化疗敏感性及判断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放射外科治疗后星形胶质细胞瘤的病理、超微结构及肿瘤相关因子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 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1995年11月至2008年7月间行放射外科治疗后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标本25例(治疗组),同期未接受任何放、化疗原发性脑胶质瘤标本25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由术者留取8例戊二醛固定的电镜标本,观察标本常规病理(HE染色)及肿瘤中心、边缘及瘤周2cm范围内水肿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标本Ki-67、VEGF、MVD的表达。 结果 治疗组星形细胞瘤坏死程度与肿瘤级别呈正相关(r=0.649,P=0.001);电镜下放疗组肿瘤细胞的细胞器、微血管、血脑屏障分别在肿瘤的中心、肿瘤边缘、瘤周水肿脑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而对照组胶质瘤细胞器完整;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2组标本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VEGF蛋白表达和MVD与肿瘤分级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对照组同级别胶质瘤比较,治疗组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MVD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接受放射外科治疗后肿瘤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凋亡、微血管血脑屏障破坏,为胶质瘤个体化综合性治疗提供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