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与传统的化疗相比,其具有特异结合肿瘤细胞上特有的靶点,精确打击肿瘤细胞而又不伤害正常的细胞。分子药物靶向治疗的毒副反应较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肺癌生物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进行综述,并探讨了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上的疗效已达一个平台,且毒性作用限制了化疗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对现代肿瘤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水平的认识逐渐加深,靶向治疗以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给予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抗肿瘤研究的热点。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明确的致癌位点,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使药物进入体内特异性选择致癌位点结合而发生作用,从而最终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正常组织细胞不受影响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多靶点药物等。  相似文献   

3.
分子靶向药物广泛应用于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已成为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重要选择。 然而,肺癌细胞对分子靶向药物产生的耐药性,会限制肺癌的治疗效果,成为影响肺癌预后的主要原因。很多 因子如药物代谢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变化都与肺癌细胞的耐药性有关。其中,MicroRNAs(miRNAs)的多 态性与肺癌细胞药物代谢和分子靶向药物耐药性的形成密切相关。对特定miRNAs 表达的调节将成为攻克肺 癌耐药性和个体化治疗的新途径。笔者系统阐述miRNAs 在肺癌细胞对分子靶向药物形成耐药性中的作用及 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克隆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单克隆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在临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同时也出现了皮疹、腹泻、高血压等若干毒性反应,还有一些新药,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伏立诺他、范得它尼等,都有相关的毒性反应。分子靶向治疗毒性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服药的依从性。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的毒性反应及处理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分子靶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以其低毒、高效等特性正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抑制剂、抗血管生成剂、环氧化酶-2抑制剂、抗CD20单克隆抗体等.大量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分子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肿瘤分子靶向治疗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非小细胞肺癌易发生脑转移。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为20%-65%。外科手术、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化疗是治疗脑转移的基本方法。分子靶向药物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方法。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热点。现就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逐渐成为胃癌治疗的新手段,并陆续有一系列治疗胃癌的分子靶向药物问世.目前这种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血管生成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细胞周期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及蛋白酶抑制剂等.作者收集国内外近期文献,就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张璇  孙建立 《医学综述》2012,(8):1222-1224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分子研究的不断发展,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为靶点的肿瘤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领域。虽然临床上一些对EGFR-TKI药物敏感的人群在控制病灶、改善症状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多数患者在服药6~12个月后就会出现疾病进展,即产生获得性耐药。目前,多数患者在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在服用中医药。靶向药物结合中医药已成为大多数晚期肺癌患者最佳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9.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要话题,随着近些年分子靶向治疗的快速发展,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靶向治疗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分别从六个不同作用靶点的药物进行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10.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分子研究的不断发展,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为靶点的肿瘤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领域.虽然临床上一些对EGFR-TKI药物敏感的人群在控制病灶、改善症状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多数患者在服药6 ~12个月后就会出现疾病进展,即产生获得性耐药.目前,多数患者在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在服用中医药.靶向药物结合中医药已成为大多数晚期肺癌患者最佳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分子靶向药物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药物,比传统治疗药物拥有更强的针对性,可增强对肿瘤的杀伤力,而且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不良反应,现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肺癌靶向药物的应用极大避免了传统化疗药物的毒性,但也带来了新毒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等)以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的靶向药物(克唑替尼等)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可能出现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2.
肺癌是目前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病例的80%.近年来,对癌基因机制认识上的重大进展促进了以阻断异常信号通路和代谢过程为特征的分子靶向治疗的迅速发展,如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揭开了NSCLC治疗的新篇章.但由于患者耐药性的产生,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焦点.近期研究显示,众多癌基因的突变、扩增和重排与NSCLC的发生和预后相关.本文重点介绍NSCLC中多种癌基因改变,如HER2突变、BRAF突变、PIK3CA突变、FGFR1扩增、DDR2突变和ROS1重排,以及针对这些靶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NSCLC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肺癌已成为全球成年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11.6 %、18.4 %[1].在我国,肺癌的5 年生存率仅仅为17.7 %[2].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NSCLC)两类,其中NSCLC占85 %.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剂的使用,对肺癌的治疗效果显著,但疾病复发、转移、耐药等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涉及了 Hedgehog (Hh )、Wnt、EGFR/PI3 K/AKT等多个信号通路的调控过程.其中Hh通路作为靶向治疗中关键的信号通路,其异常激活促进了肺癌的发生.研究表明,阻断Hh通路可能成为靶向药物治疗的关键.本文就Hh 通路及其关键靶基因及生物制剂治疗NSCLC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从而为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可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前肺癌已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位,治疗肺癌的个体化分子途径的靶向药物研究取得了重大发展,以吉非替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开创了非小细胞肺癌分子学靶向药物治疗的新时代。目的:探讨克唑替尼治疗间变性淋巴瘤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方法,展望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从组织学到分子学靶向治疗的演变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分子靶向治疗是进入21世纪肺癌治疗最具希望的治疗策略,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不同,分子靶向治疗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某些特定位点,而这些位点在正常细胞通常不表达或很少表达。因此,靶向治疗的药物可高度选择性的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仅很少损伤正常细胞。其最大的特点是靶向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极好,毒副反应轻微,临床应用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近年来靶向治疗以惊人的速度和独特的疗效引起了广大从事肿瘤治疗々业人士的广泛关注,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日新月异,新的治疗方案、治疗策略层出不穷,2006年的ASCO大会更是体现了这一趋势。有见于此,本文将对近来有关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希望对肺癌临床研究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对于晚期NSCLC患者,传统治疗方法是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但化疗副作用大且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肺癌靶点及分子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发,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NSCLC患者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对目前晚期NSCLC患者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细胞肺癌是一个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其转移性和治疗效果均与非小细胞肺癌不同。肺癌的临床预后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与建立在致病机制基础上的分子标志物的靶向治疗有关。虽然已知小细胞肺癌有很多基因变异,但尚未明确某些分子靶向治疗能够延长小细胞肺癌的生存期。近年来,研究发现PARP1可以作为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潜在靶点,小细胞肺癌对PARP抑制剂有显著的敏感性。本文主要就PARP1作为分子靶向治疗基因在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前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分子治疗的时代,尤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分子靶向治疗已经作为常规治疗应用于临床。虽然靶向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其不可避免出现的耐药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目前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耐药后的处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形成与多种致癌突变密切相关,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以及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扩增等。本文从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两个亚型的靶向治疗药物入手,分别介绍了非小细胞肺癌潜在的靶点及小分子抑制剂,包括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KRAS抑制剂、c-MET抑制剂、FGFR1抑制剂、PI3K抑制剂、BRAF抑制剂、ERBB2抑制剂以及DDR2抑制剂,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用药和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肺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与传统的化疗比,分子靶向治疗有更高的选择性,特定的临床反应率也比较高。但其毒副反应与传统化疗有所不同,目前西医针对于靶向治疗的毒副反应相关治疗未达到满意效果,本文主要对现有的一些主要的肺癌靶向药物的毒副反应及其中西医治疗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