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伽玛刀照射对癫痫大鼠的放射生物学作用,探讨伽玛刀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海人酸制备癫痫大鼠模型50只(癫痫组25只,伽玛刀照射组25只),对照组为正常大鼠25只(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行为学改变;采集伽玛刀照射后1d、1w、2w、4w、8w后各组大鼠海马细胞外液,并测定Glu和GABA含量及观察海马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1w后,照射组和癫痫组GAB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2w后,照射组和癫痫组Glu含量均高于对照组;4w后,照射组Glu含量低于癫痫组,GABA含量高于癫痫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组织超微结构显示照射组早中期与癫痫组基本一致,其晚期部分结构恢复,线粒体修复较为明显。结论伽玛刀照射可调节海马中Glu与GABA以达到新的平衡,并在癫痫发作引起的病理性损伤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伽玛刀对癫痫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伽玛刀照射对癫痫大鼠的放射生物学作用,探讨伽玛刀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海人酸大鼠癫痫模型,利用自行设计的伽玛刀动物定向头架,分别应用100Gy和20Gy的伽玛射线对癫痫大鼠海马组织进行照射,观察大鼠行为学、脑电图、MRI及超微结构、脑组织氨基酸含量及GABA能神经元表达变化.结果 伽玛刀照射后大鼠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100Gy组照射后2个月MRI表现为靶区高信号,20Gy组5个月MRI未见改变.伽玛刀照射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癫痫组,GABA能神经元表达低于正常,但高于癫痫组.结论 伽玛刀照射对癫痫大鼠具有治疗作用,高剂量伽玛射线(100Gy)对致痫灶有毁损作用.低剂量伽玛射线(20Gy)通过抑制兴奋性神经元释放兴奋性氨基酸使癫痫发作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对致(癎)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c-fos和脑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探讨伽玛刀治疗癫(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4只青霉素致(癎)大鼠模型等分为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大鼠各22只,另取4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行伽玛刀照射(周边剂量12 Gy)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c-fos和nNOS表达的变化.结果 无论是皮质还是海马,c-fos和nNOS在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动物之间,表达均有明显的差别,实验组表达明显少于实验对照组,而后者呈现双高峰现象.结论 c-fos和nNOS在伽玛刀治疗癫(癎)的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癫痫大鼠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海马组织中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移植后致痫大鼠海马组织中氨基酸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诱发雄性SD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模型。大鼠随机分为MSC组、磷酸缓冲液(PBS)组、假手术组(Sham)和正常对照组。术后10周断头取海马组织,测定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及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含量。结果hMSC组和正常对照组海马组织Asp、Glu和GAB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y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7);致痫成功的hMSC组、PBS组和假手术组海马组织中氨基酸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有致痫大鼠海马组织中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hMSC移植并未明显改变SE大鼠海马组织中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疒间大鼠脑髓鞘转录因子1(MyT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给SD大鼠先后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制成癫疒间动物模型;用免疫荧光组化法检测癫疒间大鼠癫疒间发作后不同时间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MyT1阳性细胞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癫疒间后1 d组大鼠海马CA1区MyT1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癫疒间后其他各时间组大鼠脑皮质和海马CA1区MyT1阳性细胞数均有明显的增加,其中癫疒间后7 d组MyT1阳性细胞数最多(P<0.01,P<0.05).结论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疒间大鼠早期大脑MyT1表达增加,并有时程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对癫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青霉素局灶性癫动物模型,将58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癫模型组和伽玛刀照射组。对大鼠行伽玛刀照射,照射中心剂量24 Gy、周边剂量12 Gy、等剂量曲线50%,术后3 h~60 d取靶区海马,透射电镜观察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线粒体形态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对照组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癫模型组可见神经元细胞器明显空化,线粒体体密度、数密度、比表面和嵴膜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线粒体平均体积和平均截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大(均P<0.05)。伽玛刀照射组早期线粒体的平均体积、平均截面积、数密度、比表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中期和晚期线粒体各项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大鼠癫发作早期线粒体形态结构变化明显,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对神经元修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对癫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青霉素局灶性癫动物模型,将58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癫模型组和伽玛刀照射组。对大鼠行伽玛刀照射,照射中心剂量24 Gy、周边剂量12 Gy、等剂量曲线50%,术后3 h~60 d取靶区海马,透射电镜观察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线粒体形态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对照组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癫模型组可见神经元细胞器明显空化,线粒体体密度、数密度、比表面和嵴膜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线粒体平均体积和平均截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大(均P<0.05)。伽玛刀照射组早期线粒体的平均体积、平均截面积、数密度、比表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中期和晚期线粒体各项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大鼠癫发作早期线粒体形态结构变化明显,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对神经元修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频电刺激(LFS)丘脑底核对癫(癎)大鼠海马谷氨酸(Glu)及γ-氨基丁酸(GAB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30只大鼠制备杏仁核电刺激点燃模型,同时在丘脑底核埋置刺激电极;制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LFS组及对照组;两组大鼠每日点燃1次,共10 d;LFS组大鼠每次点燃前予以LFS丘脑底核.观察10 d后两组大鼠癫(癎)发作程度和持续时间,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Glu、GABA阳性细胞数及灰度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FS组癫(癎)发作的Racine评分明显降低,癫(癎)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海马GAB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灰度值降低;Glu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灰度值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LFS丘脑底核能有效抑制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变了脑内Glu、GABA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雌激素和克罗米酚对海人藻酸(KA)致(疒间)大鼠癫(疒间)发作行为学的影响及其影响癫(疒间)活动的部分机制.方法将去势的雌性大鼠添加雌激素(20mg/kg)或添加雌激素和克罗米酚治疗,比较各组大鼠致(疒间)后癫(疒间)发作的行为学变化;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γ-氨基丁酸(GABA)免疫反应细胞及GABAA受体α1亚单位表达的变化.结果添加雌激素治疗组大鼠癫(疒间)发作的潜伏期和到达4/5级(4级或5级)的时间[分别为(24.63±11.44)min和(41.50±16.22)min]均较去势组[分别为(46.75±14.61)min和(65.13±12.99)min]明显缩短,而同时添加雌激素和克罗米酚治疗组的潜伏期[(43.50±5.75)min]比单纯添加雌激素组明显延长.雌激素组的阳性免疫反应细胞数在大鼠海马的某些区域也较去势组明显减少,克罗米酚组与雌激素组相比则有所增多.结论高水平的雌激素可促进癫(疒间)发作,克罗米酚添加治疗具有一定的抗癫(疒间)作用.这可能与脑内GABA能系统某些功能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对癫痫大鼠皮层和海马N-甲基-D-天氡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动物是否致痫及接受伽玛刀照射,将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伽玛刀组、药物致痫组、伽玛刀+药物组。腹腔连续注射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制备癫痫大鼠模型,以双侧额叶为照射靶区对大鼠进行低剂量伽玛刀照射,边缘剂量为15Gy。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伽玛刀照射前、后癫痫发作情况,并于伽玛刀照射后12周后留取脑组织,分别利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蛋白印迹法对大鼠皮层及海马NMDA受体亚基NR1、NR2A和NR2B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及伽玛刀组大鼠无痫性发作表现,与药物致痫组大鼠相比,伽玛刀+药物组大鼠经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后12周,痫性发作明显减轻(P0.05)。与对照组相比,药物致痫组大鼠额叶皮层及海马CA1、CA3区NR1、NR2A和NR2B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阳性神经元数目及平均吸光度值均明显增加(P0.05);与药物致痫组比较,伽玛刀+药物组额叶皮层及海马CA1、CA3区NR1、NR2A和NR2B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阳性神经元数目及平均吸光度值明显减少(P0.05);伽玛刀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癫痫大鼠额叶皮层及海马NR1、NR2A及NR2B亚单位蛋白表达增强,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可能引起癫痫大鼠皮层及海马NMDA受体亚基表达减少,这可能是低剂量伽玛刀抑制癫痫发作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伽玛刀照射对致癎大鼠脑神经元nN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对致痫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nNOS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伽玛刀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4只青霉素致痫大鼠模型等分为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伽玛刀照射(周边剂量12Gy),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nNOS表达的变化。结果 nNOS在两组动物的皮质和海马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别.实验组显著性低于实验对照组;实验对照组表达呈双高峰现象。结论 nNOS在伽玛刀治疗癫痫的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低剂量伽玛刀照射癫癎大鼠脑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索伽玛刀治疗原发性癫的细胞学机理。方法建立大鼠皮质青霉素局灶性癫癎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实验对照组和对照组。照射周边剂量12 Gy, 等剂量曲线为50%。分别于0.5 h~2个月后取靶区皮质及海马标本制备光镜、常规透射电镜样品。结果癫癎模型鼠可见较多凋亡神经元,而癫癎模型鼠经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后同时程的神经元改变较轻微,凋亡细胞少见。结论凋亡参与了青霉素致癫癎发作后海马神经元的死亡过程,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对抑制神经元的死亡过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对致痫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c—fos和脑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探讨伽玛刀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4只青霉素致痫大鼠模型等分为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大鼠各22只,另取4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行伽玛刀照射(周边剂量12Gy)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c-fos和nNOS表达的变化。结果无论是皮质还是海马,c—fos和nNOS在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动物之间,表达均有明显的差别,实验组表达明显少于实验对照组,而后者呈现双高峰现象。结论c—fos和nNOS在伽玛刀治疗癫痫的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杏仁核癫痫点燃鼠模型脑内谷氨酸(Glu)及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制作癫痫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未点燃正常组、癫痫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1周后分别取鼠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内Glu和P-gp表达,比较各组表达的变化。结果:①癫痫模型组中杏仁核、海马和颞叶P-gp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4.05±10.95、10.05±8.23和7.64±5.89)较未点燃正常组(4.32±6.69、3.96±3.04和2.15±1.40)和尼莫地平组(6.88±9.18、4.48±6.50和2.68±1.37)明显增多(P〈0.05);尼莫地乎组P-gp阳性细胞数与未点燃正常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癫痫模型组中杏仁核、海马和颞叶Glu的平均透光率(%)(分别为18.51±3.19、19.21±2.56和20.50±2.84)与未点燃正常组(23.03±7.29、24.88±5.55和26.11±7.17)Lh有明显降低(P〈0.05),而尼莫地平组(19.60±4.84、20.71±6.04和21.44±5.52)与癫痫模型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Glu和P.gp的表达均以杏仁核最强,其次为海马和颞叶,特别是在癫痫模型组中。结论:①尼莫地平在杏仁核电刺激点燃模型中可明显抑制杏仁核、海马、颞叶的P-gp表达,但不能抑制Glu的表达;②Glu和P-gp在杏仁核、海马和颞叶中的表达程度不同,以杏仁核表达最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PET/CT定位伽玛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PET/CT检查,30例患者接受了伽玛刀治疗,均以50%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周边剂量为9~13Gy。根据PET/CT显示的致痫灶的代谢分为低代谢组(A组)和高代谢组(B组,包括高低病灶并存);低代谢组根据PET/CT显示的致痫灶的数量分为单病灶组(A1)和多病灶组(A2)。结果随访12~48个月,30例患者PET显像均表现异常,低代谢灶20例,高代谢灶8例,低代谢灶和高代谢灶共存2例。低代谢组中单病灶14例,多病灶6例。A和B组癫痫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B组疗效明显高于A组。A1组和A2组癫痫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A1组疗效明显高于A2组。所有治疗病例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 PET/CT定位伽玛刀治疗难治性癫痫具有较高的有效率。高代谢组疗、单一病灶组疗效优于低代谢组、多病灶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鼻蝶手术和伽玛刀治疗后对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对20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垂体腺瘤患者随机分为经鼻蝶手术组和伽玛刀治疗组,分别采取手术和伽玛刀治疗,抽血检查并记录术前和治疗后每3月激素水平。根据分泌激素类型、肿瘤最大径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分组统计,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①按分泌激素不同分类,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组和经鼻蝶手术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②不同时段分组,12个月以内手术组疗效高于伽玛刀治疗组。12—24月内手术与伽玛刀治疗效果相当。超过24个月以后伽玛刀组疗效高于经鼻蝶手术组。③按肿瘤最大径分组,对于肿瘤直径〈1cm者,手术与伽玛刀疗效无差别。对于肿瘤直径在1~3cm之间者,伽玛刀组疗效高于经鼻蝶手术组。当肿瘤直径〉3cm时,经鼻蝶手术组与伽玛刀治疗组间疗效无分别。结论①对于分泌不同激素的垂体瘤,经鼻蝶手术和伽玛刀疗效相当。②治疗12个月内,手术疗效明显高于伽玛刀,超过24个月后伽玛刀疗效高于手术,12~24个月之间两种治疗措施间疗效无明显差别。③肿瘤直径〈1cm者,两种疗效俱佳且无差别,当〉3cm时,两组间疗效无差异,疗效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氨基酸类物质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研究癫痫发病中海马神经元氨基酸类物质的合成,分泌情况,探索癫痫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马桑内酯致痫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养神经元细胞内外谷氨酸(Glu) ,天门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的含量。结果 致痫海马神经元细胞Glu合成相对增加,分泌显著性增加(P<0.01);Asp合成没有明显增加(P>0.05),或相对养活,分泌显著性增加(P<0.01);GABA分泌显著性减少(P<0.01),合成相对地减少;Gly合成分泌有显著性减少(P<0.01)。结论 癫痫发病中,痫性神经元细胞合成和/或分泌异常是癫痫发病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平衡紊乱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托吡酯对纠正癫痫神经递质异常的可行性,为今后治疗癫痫寻找新的指导方向。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戊四氮组(戊四氮诱导)与观察组(戊四氮诱导+托吡酯治疗),每组20只。记录大鼠惊厥的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大鼠的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与谷氨酸(Glu)〕变化进行记录,同时检测大鼠大脑皮质与海马区的神经递质(GABA和Glu)含量。结果采用戊四氮对大鼠进行痫性诱导后,戊四氮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痫性症状,相比空白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大鼠在神经递质变化、大脑皮质和海马区(GABA和Glu)含量调节上与戊四氮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对癫痫出现的神经递质异常具有明显的纠正作用,其通过改善大脑GABA与Glu的调节平衡,减少反复同步放电对大脑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选择性凋亡在戊四氮所致慢性癫疒间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末端标记双标技术观察海马γ 氨基丁酸 (GABA)能神经元、谷氨酸 (Glu)能神经元各自凋亡情况。结果 :GABA能神经元凋亡数明显高于Glu能神经元凋亡数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癫形成期间脑内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引发了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 ,选择性地引起GABA能神经元凋亡占优势 ,打破了兴奋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之间的平衡 ,从而促发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