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MVD)中联合应用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测的价值.方法:2007年2月至2009年11月我院采用MVD治疗58例三叉神经痛病人,以术中使用电生理监测的30例患者为试验组,未使用这两种电生理监测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有效率(三叉神经痛症状缓解或消失)及眩晕、听力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有效率为93%(28例),发生眩晕1例(3%)和听力下降1例(3%);对照组术后有效率为68%(19例),发生眩晕8例(29%)和听力下降9例(32%).两组MVD治疗疗效差异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MVD中,联合应用TSEP和BAEP作术中监测能较好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三叉神经MVD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9—2017-03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神经外科152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中使用TSEP、BAEP监测的110例患者为观察组,未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有效率(含显效、好转)以及面瘫、眩晕、面部麻木及听力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有效率94.5%(104例),出现眩晕3例(3%);对照组术后有效率76.2%(32例),出现眩晕10例(23.8%),听力下降2例(4.8%),面部麻木5例(11.9%),面瘫1例(2.4%)。2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对术者实时预警,避免脑神经损伤,保障微血管减压术的效果,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面肌旁路传导反应(LSR)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7例面肌痉挛病人作为监测组,行术中BAEP和LSR监测,同时设对照组38例,无术中电生理监测。对两组有效率、面瘫、听力减退、眩晕等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当日有效率89.5%,术后并发面瘫4例,听力减退3例,眩晕3例;术后随访1年,除1例听力减退外,其余病人面瘫、眩晕等明显缓解,手术有效率91.1%。监测组当日有效率89.2%,术后并发面瘫1例,无听力减退、眩晕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面瘫病人明显恢复,手术有效率91.9%。两组当日有效率未见差异,但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差异(P〈0.05)。结论在MVD中,运用BAEP、LSR监测技术可以降低面瘫、听力减退、眩晕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联合电生理监测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中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14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66例在神经内镜联合电生理监测下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研究组),76例采用显微镜下行微血管减压手术(对照组),对两组的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6.9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6.05%,两组有效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等级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研究组的疗效和对照组同样确切。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4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研究组中的面听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神经内镜联合电生理监测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和传统显微镜相比同样确切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血管减压术(MVD)和神经根低功率电凝两种手术方式对于复发和责任血管不明确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明确三叉神经根低功率电凝技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至2018年由同一组神经外科医生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71例部分复发及术中责任血管不明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电凝组(应用三叉神经根低功率电凝治疗法)和MVD组(常规微血管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电凝组复发患者手术有效率较MVD组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 6%对比72. 2%,P 0. 05);电凝组无明确责任血管患者的手术有效率较MVD组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 3%对比86. 9%,P 0. 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三叉神经根低功率电凝和MVD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低功率电凝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复发患者及无明确责任血管患者的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新余市人民医院64例经MVD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指标。结果 64例患者均为典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并接受MVD治疗,术后治愈48例(75.0%),缓解12例(18.8%),无效4例(6.2%),术后出现耳鸣2例,面瘫1例,皮下积液2例,颅内感染1例,高热6例,无脑出血、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压迫程度、手术减压程度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影响三叉神经痛手术疗效因素主要有病程、三叉神经受压程度及手术减压是否充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下行MVD术的病例资料,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0例,面肌痉挛64例,舌咽神经痛7例;均行显微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MVD术,术中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肌反应(AMR)和肌电图(EMG)监测。结果三叉神经痛治愈46例,明显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面肌痉挛治愈57例,明显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1例;舌咽神经痛疗效佳6例,疗效一般1例。术后并发症主要有:面瘫1例,面部麻木8例,听力下降6例,耳鸣7例,吞咽障碍1例,声音嘶哑1例,颅内感染3例;随访6~12个月,多数并发症缓解,无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下行MVD术可提高手术疗效,有效保护脑神经功能,减少发生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8.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电生理监测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面肌旁路传导反应(LSR)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将2003年1月~2005年7月收治的49例面肌痉挛病人归为A组(术中无电生理监测),2005年8月~2007年3月收治的56例归为B组(术中行BAEP及LSR电生理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的有效率及听力下降、眩晕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即刻手术有效率为95.9%(47例),发生面瘫6例(12.2%),眩晕4例(8.2%),听力下降伴耳鸣4例(8.2%);术后12个月,除1例仍有听力下降伴耳鸣外。眩晕、听力下降、面瘫均改善,手术有效率为89.8%(44例)。B组术后即刻手术有效率为94.6%(53例),发生面瘫1例(1.8%)。无眩晕、听力下降及耳鸣发生;术后12个月,面瘫改善,手术有效率为91.1%(51例)。两组手术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面瘫、眩晕、听力障碍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过程中.联合应用BAEP、LSR等神经电生理技术跟踪手术进程,能较好控制听力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及判断面神经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三叉神经痛(TN)微血管减压术(MVD)前后三叉神经的功能恢复.方法 本文研究了38例经磁共振三维层析血管成像术(MRTA)证实有神经血管接触的TN患者,在MVD过程中,通过术前、中、后记录早期头皮诱发电位监测三叉神经传导功能;同时从三叉神经出脑干区(REZ)直接记录诱发电位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所有病例的术前头皮诱发电位均显示三叉神经根部的传导功能损害.头皮诱发电位和根部直接记录电位证实MVD后32例患者三叉神经传导功能迅速恢复,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缓解.结论 MVD后TN的改善常与神经生理学数值恢复正常有关,提示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MVD后电生理数值的迅速恢复和疼痛缓解均证明这两种现象与髓鞘再生无关.  相似文献   

10.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回顾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复习微血管减压手术458例,对手术技术及责任血管的处理方法进行改良。结果手术早期的总有效率为98.2%,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听力丧失、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例因术后严重后颅窝水肿及脑干移位死亡。结论三叉神经痛应尽早治疗,微血管减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静脉暂时阻断试验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和保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VD)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241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中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包括异常肌反应(AM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面神经自由描记肌电图(Free-EMG).对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 与手术疗效及术后并...  相似文献   

12.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84例中80例术中发现责任血管压迫,4例无血管压迫而仅见蛛网膜粘连。术后疼痛消失76例,减轻6例,无效2例。术后随访6~62个月,未见一例复发。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不良13例,脑脊液耳漏1例,面部感觉麻木3例,面瘫2例,听力下降2例,耳鸣3例,颅内感染2例,无死亡及致残患者。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靠方法。对桥小脑角区局部解剖的熟悉,规范娴熟的手术操作,积极应用监测技术,神经内镜的辅助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桥脑旁区血管与三叉神经“敏感区”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96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探查发现“敏感区”责任血管92例(95.83%),其中小脑上动脉20例(21.74%),小脑前下动脉13例(14.13%),椎动脉及基底动脉11例(11.96%),其他多根血管压迫7例(7.61%),起源不清楚的动脉19例(20.65%),岩静脉21例(22.83%),脑血管畸形1例(1.09%),未见责任血管为动脉瘤者。按文献报道的标准将这些血管与三叉神经的关系进行分型:无接触型4例,接触型32例,压迫型27例,粘连包绕型32例,贯穿型1例。根据不同分型,采取不同方法对血管进行处理。结果手术总有效率98.96%(95例)。主要并发症包括听力下降及消失4例,轻-中度面肌障碍8例,轻度后组颅神经症状1例,小脑症状3例,脑脊夜漏1例,术后切口枕大神经痛1例,伤口延迟愈合2例,无死亡与致残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2.7年,未见疼痛复发患者。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术中正确识别桥脑旁区三叉神经“敏感区”的责任血管并充分减压,是确保微血管减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梳理术随访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又神经微血管减压梳理术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5例经乙状窦后入路实施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梳理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分析,总结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0d155例患者中疼痛消失150例(96.77%),显效3例(1.94%),死亡2例(1.29%)。术后对153例患者随访3~60个月,随访治愈132例(93.62%),显效6例(4.25%),有效2例(1.42%),无效1例(0.71%)。6例(4.26%)患者复发,复发时间16个月至3.5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面部麻木、口唇疱疹、头痛、眩晕、枕神经痛、听力障碍、耳呜、脑脊液漏。其中术后面部感觉正常69例(45.10%),轻度面部麻木57例(37.25%),中度麻木27例(17.65%)。随访发现其中22例(15.6%)恢复正常,19例(13.48%)减轻。出现口唇疱疹、头痛、眩晕、枕神经痛的比例分别为37.26%、23.53%、19.61%和9.8%,住院期问均痊愈;暂时性听力下降15例,随访未发现持续听力下降病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1.29%),均因当日和2d继发脑出血死亡。未观察到复视、面瘫、颅内积气、硬膜下血肿等并发症。结论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感觉根梳理术适应证广,临床疗效良好而稳定,术后并发症轻微。  相似文献   

15.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长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2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接受MVD治疗,随访时间5年以上,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术后疼痛消失419例,术后即刻疼痛消失率86.9%,部分病人有短暂可逆性并发症,包括疱疹病毒感染、面部麻木、周围性面瘫、耳鸣和听力下降。随访时间5—12年,失访24例;出院时疼痛消失的病人在随访期间复发38例,其中5年内复发24例,5年以上复发14例,复发率9.5%。结论MVD是目前惟一针对三叉神经痛病因进行治疗的手术方式,手术后三叉神经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好保留,其长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86例面肌痉挛患者,其中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无BAEP监测的面肌痉挛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术中行BAEP监测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监测组。对两组的手术有效率及听力下降、耳鸣等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即刻有效率为94.4%(34例);术后发生听力下降伴耳鸣5例(13.9%)。术后6个月随访,除2例仍有听力下降伴耳鸣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监测组术后即刻有效率为96%(48例),术后发生听力下降及耳鸣3例(6%)。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均改善。两组术后面肌痉挛的缓解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听力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BAEP监测技术能客观评估术中听神经受损情况,减少听力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37例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患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单纯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3例,显微血管减压术加行感觉根部分切断术4例。结果95%患者术中发现有CPA局部蛛网膜明显增厚粘连。全部患者获平均38.2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总有效率97%。并发症: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者术后均有面部麻木,随访期间均见不同程度好转;术后发生听力障碍合并轻度面瘫1例,复视1例,随访期间好转;术后发生化脓性脑膜炎1例,出院时治愈;1例高龄患者术后发生小脑半球出血,量约5ml,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CPA局部蛛网膜严重粘连是导致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疼痛复发的最重要原因,二次手术时的术式选择应以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微血管减压术前磁共振成像和术中所见血管神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95例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病例术前磁共振成像(3D-CISS、3D-TOF-MRA、3D-T1增强)资料和手术录像,分析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的来源、走行和压迫神经根的形式在微血管减压手术所见与术前磁共振成像关系。结果 86例术前MRI显示神经与血管关系密切,术中均证实。9例术前MRI显示神经与血管关系不密切者,6例术中证实责任血管存在,3例未发现责任血管。手术有效率95.7%(91/95)。结论责任血管在微血管减压术中所见与术前磁共振多序列成像结果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前庭蜗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庭蜗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耳鸣、眩晕的疗效.方法 10例耳鸣患者,5例眩晕患者,2例耳鸣伴眩晕的患者,均合并三叉神经痛(TN)或者面肌痉挛(HFS),以上患者均在实施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TN、HFS的同时行前庭蜗神经MVD治疗伴随的耳鸣或眩晕.3例单纯耳鸣患者以及1例单纯眩晕患者均接受乙状窦后入路单纯前庭蜗神经MVD,治疗耳鸣或眩晕.结果 术中均发现有动脉性血管压迫前庭蜗神经.术后即刻疗效:15例耳鸣患者中治愈7例,好转5例,无效3例;8例眩晕患者中治愈4例,好转2例,无效2例.平均随访8个月,随访疗效:15例耳鸣患者中治愈8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8例眩晕患者中治愈4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5%.1例单纯耳鸣患者术后出现患侧听力丧失,随访期间未恢复.结论 血管压迫前庭蜗神经是顽固性耳鸣、致残性眩晕的病因之一;MVD针对有选择的耳鸣、眩晕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