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和心理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强化康复护理训练,通过体位护理,感觉、运动输入,打破或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建立协调的运动模式,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指导,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康复护理训练,ADL训练指导,体位护理,心理护理。有效地减少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提高了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脑血管病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是患者康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基础。在康复护理中应特别注意肢体的摆放,要求各个体位改变由护士帮助进行,而且应将体位护理贯穿于康复的全过程。偏瘫患者通过早期全程的康复护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明显提高,痉挛模式明显减轻,肩手综合征、肌萎缩、关节痛发生率降低,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通过心理护理能使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1个月后偏瘫肢体肌力均提高,肌张力均下降,日常生活基本自理22例。结论: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训练越早,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良肢体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肌张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入院后2组均接受相同的治疗时间、治疗强度、治疗方法,实验组同时全程采用良肢体位摆放,对照组则受多方影响采取随意体位。采用Brunnstrom评定量表、ADL量表及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对2组患者住院当时、住院第30天的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患者偏瘫侧肢体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肌张力及ADL能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早期全程进行良肢体位摆放,能减少偏瘫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肢体的痉挛和挛缩,促进瘫痪肢体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30例急性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首次发病在2天内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30例患者在病情稳定48小时后就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的康复护理,主要采用对患肢进行良肢位摆放,对患肢进行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训练、卧位坐起、坐位平衡、站立训练、作业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护理训练等一系列康复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执行一般常规护理。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后在运动功能提高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继发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防止继发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床上体位的摆放在脑卒中早期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重要性。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体位康复组给予早期良肢位摆放和康复训练,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结果: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Fugl—MeYer评价法、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的观察,体位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床上体位的摆放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超早期良肢位摆放防治偏瘫患者关节挛缩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729-1730,173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超早期良肢位摆放对患者关节挛缩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入院即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给予患肢良肢位摆放。治疗2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Ash-wovoh量表评定防治关节挛缩有效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关节挛缩12例(23.1%),对照组患者发生关节挛缩35例(67.3%),两组患者关节挛缩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良肢位摆放对于偏瘫患者防止关节挛缩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患側肢体康复结合健侧肢体代偿和功能训练护理对偏瘫患者的临床效采。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对患者进行排序编号,采用号码箱随机抽取50例为对照组,另外50例患者为观察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帯规的疾病治疗及康复护理,对照组康复护理只针对患側肢体的进行康复训练护理,而观察组选择患侧肢体康复结合健侧肢体代偿和功能训练护理进行康复干预。康复训练后6周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对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观察组分别为(23.17±4.26)分和(4.22±1.33)分;对照组分别为(23.68±4.36)分和(4.42±1.24)分。干预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观察组分别为(7&56±7.30)分和(17.59±2.33)分;对照组分别为(63.19±6.12)分和(12.44±2.51)分。2组患奢干预前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側肢体康复结合健側肢体代偿和功能训练护理对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能力及EJ常生活能力,对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偏瘫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对100例颅脑外伤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包括抗痉挛体位,仰卧位,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床上坐位和运动疗法。应用修订的Ashworth分级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法对患者康复护理前后肌张力及13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康复护理后肌张力有明显降低(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促进颅脑外伤肢体痉挛中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开展良肢体位包房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病例数为5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实施良肢体位摆放。分析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同时治疗后观察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患侧肌肉痉挛得到有效防治,还可以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关节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李敬旭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1):1339-1341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按一定程序进行综合性康复护理的安全性及对偏瘫肢体功能的作用。方法: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2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03例。两组均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和护理,A组早期即加正规康复治疗和正规康复护理,如变换体位和姿势;功能位摆放;预防功能关节挛缩变形;步行训练;膀胱护理、肠道护理、减重踩车训练;主动、被动、抗阻力运动等,于治疗护理前和治疗护理后30d采用Barthel及Fugl-Meyer指数评分。结果:早期正规应用综合性康复护理可大大地提高患者瘫痪肢体的肌力和日常生活能力(ADL)。  相似文献   

11.
尹文飞 《包头医学》2011,35(2):89-91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入院即给予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并辅以心理护理;对照组2周后给予康复护理。应用徒手肌力评定标准Barthel指数分别对两组患者住院3周后上下肢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患侧上下肢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陈敏 《吉林医学》2012,(31):6860-6862
目的:检验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在接受康复护理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60例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结果:康复护理训练后,两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实行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正确的体位护理,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保护肩关节防止半脱位、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预防、缓解痉挛、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及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向大脑传入正常冲动、增强患者对患侧的感知能力,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及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促进患者的康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根据病情、病程,对治疗组患者采取不同的体位护理,同时配合肢体功能锻炼,针灸等治疗.结果 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经体位护理组的运动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正确的体位护理,配合肢体功能锻炼,针灸等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海晏  叶迎芳  张争艳 《安徽医学》2010,31(9):1108-110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急性脑出血且神志清醒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简称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只按一般护理,在恢复期进行功能锻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早期进行急性期康复护理,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肌力比较。结果实验组肌力明显比对照组提高(P〈0.01)。结论脑出血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早期接受康复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观察组病人实施康复护理训练。结果经早期训练的患者其肢体的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结论早期进行护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玮  王月华 《吉林医学》2010,31(19):3161-3162
目的:观察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3例急性脑梗死后肢体活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结果: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功能性训练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接受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肌力、ASL评分、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更好改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对于偏瘫患者有预防肩手综合征、足下垂、足内翻、肩关节脱位、废用性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自2013年至2016年收治的100例偏瘫患者,将患者随意分为两组,每组患者50例,将实验组的患者除了进行一般治疗和护理外,再进行早期的良肢位摆放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则进行普通的治疗和护理,现将两组患肢功能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采取了良肢位摆放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8%(χ2=43.405,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采用持续的良肢位摆放和康复锻炼,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患肢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良肢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迟缓期采取的一种抑制痉挛模式的出现,防止偏瘫侧肢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的治疗性体位。良肢位分为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半俯卧位四种,对患者在卧床时的头、肩、胸、肘、腕、髋、膝、踝关节有一定的规范放置方法,早期良好的肢体摆放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意外偏瘫病人肢体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验脑血管意外偏瘫病人在接受康复护理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将 6 0例脑血管意外偏瘫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对观察组病人实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结果 :经康复护理训练后 ,两组病人肢体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与入院时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早期实行康复护理训练 ,有利于提高脑血管意外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