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疾病患儿与正常儿童在行为问题方面的差异。方法:根据病例对照研究原则,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分别对80名慢性疾病患儿及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慢性疾病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现在退缩、焦虑或抑郁、社交问题、躯体主诉、违纪行为5个行为因子。结论:慢性疾病儿童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可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2.
正本世纪70年代后,临床心理学在疾病发生、治疗、预后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随着近年来,心理行为问题在慢性疾病的管理中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人们发现许多慢性疾病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心理行为问题不仅可以影响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预后,而且对患者及其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可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儿童期是身心发育、人格形成的关键期,疾病、治疗、家庭、社会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一种常见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由于疾病影响和长期治疗,哮喘儿童较健康的同龄儿童易产生更多的心理行为问题,同时这些心理行为因素又可诱发并加重哮喘的发作,影响哮喘患儿的治疗与康复,现就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生机制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4.
侯伟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10):1011-1013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慢性疾病逐渐增多,由于慢性疾病的长期治疗和疾病反复,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需要引起重视。共患病主要用于研究精神病学领域的“一人多病”现象,儿童共患病有癫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而对于躯体疾病,如儿童过敏性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多用伴随疾病来描述类似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5月的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干预,心理护理组开展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满意水平;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知识的认知、治疗遵医行为;护理前后负性心理状态指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心理护理组满意水平、负性心理状态指标、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知识的认知、治疗遵医行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P 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报告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相关的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生与死亡日益增多,居民患病的构成已转变为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为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的模  相似文献   

7.
王健 《中国健康教育》1998,14(11):37-38
随着社会的发展,危及我国人民生命的疾病构成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的来自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来自人们的心理、行为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个人、家庭、社会参与卫生保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健康教育已成为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儿童正处于不断发育成长中 ,随着躯体逐渐发育成长 ,其心理也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根据近年一些调查表明 ,我国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有增无减 ,据统计 ,幼儿园与小学中30 %~ 5 0 %的儿童有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受诸多因素影响 ,如家庭、环境、营养状况、疾病等等都可改变儿童的心理行为。而心理行为异常又会导致不良后果 ,诸如疾病影响学习 ,以致于将来对社会影响。因此 ,为了解儿童患病后心理变化及受其影响因素和各年龄组发生情况 ,我们采用HAmA焦虑量表对患病儿情绪变化作了测试评定 ,从本次调查结果发现患病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着工业化都市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心理障碍和心理行为疾病越来越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关注。为了更好更多地了解心理行为疾病,我们开展了心理行为疾病的临床分析。方法对心理行为疾病的构成比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自制量表,对心理行为疾病的病因及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心理发育与行为问题出现几率依次为:学习困难(多动症)、精神发育迟滞、抽动性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进食障碍、孤独症及习惯性夹腿动作。病因依次为:脑功能障碍、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对慢性支气管炎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心理状态及健康行为现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规划、实施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0月到本院住院的全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的250名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对疾病的多发季节知晓率最高,达96%;对加重病情因素和减少疾病复发因素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13%和9%;不同文化水平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发病时心理状态普遍较差,对治疗有信心的只占25%;患者对获得相关知识需求强烈。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存在偏差,慢性支气管炎健康教育要选择合适的途径有针对性的开展,特别要加强对慢性支气管患者的心理辅导以及相关健康知识的传播和行为干预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区儿童行为问题和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例4~6岁托幼机构儿童进行了行为问题和感觉统合能力的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14%,感觉统合功能失调发生率为25.89%。结论:本组调查资料的结果显示一些因素与孩子发生行为问题有一定的关联,如有疾病史、抽痉史、早产史及母亲孕期保胎史的孩子发生行为问题的明显多于无这些情况的孩子,提示我们在儿保门诊中对一些高危儿除了加强体格发育方面的指导,心理保健指导同样不能忽视,这些孩子同样是心理问题的高危儿;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是造成孩子发生行为问题明显的影响因素;家庭因素及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育也有影响;调查还发现入托时间过早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不利,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儿童心理保健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而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被认为与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了解杭州市萧山区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分布及流行情况,以便开展合理的干预及防治措施,我们于2010年底开展了相关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测,现将  相似文献   

13.
儿童及青少年期生长发育及心理行为相关疾病患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且病因复杂。双生子共享母体宫内环境、同时出生并享有相同的早期家庭环境,能控制年龄、遗传和早期家庭环境等的干扰,是开展复杂慢性疾病研究的良好资源。利用双生子家庭开展出生队列研究,能更好地结合遗传和环境因素寻找复杂慢性疾病的病因起源。本研究从研究目标、内容、进展和优势与潜在问题等方面对武汉双生子出生队列进行简要介绍,着重呈现本研究的总体设计和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1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一)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随着我国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生活行为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 communi cabledisease ,NCD)迅速上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正面临着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双重挑战。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任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和防治策略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定义和范围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是一组发病隐匿,潜伏期长,一旦发病,不能自愈或很难治愈的疾病。从广义上讲,是指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紧张疲劳、环境污染物暴露、忽视自我保健和心理平衡逐渐…  相似文献   

15.
谈保健习惯     
近年来,由于疾病结构的变化和高龄化社会的迅速进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已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对慢性疾病的防治已成为有关部门和学者的主要研究内容。不良的生活行为,不良的社会、心理环境是导致和加重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说,已被世界各国学者所公认。并认为,生活行为,即生活方式或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更为明显,所以,也将慢性疾病称为“习惯病”  相似文献   

16.
田胜硕  安平 《山东卫生》2006,(11):46-46
精神卫生工作既包括防治各类疾病,也包括减少和预防各类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精神卫生问题现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然而精神卫生工作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编按]  相似文献   

17.
海洛因成瘾是一种慢性勾发性脑部疾病,伴有行为、心理、法律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特点有:戒断症状、渴求感、觅药/用药行为(不顾后果和强迫性的)及反复发作、38%合并感染HIV.鉴于海洛因成瘾者的特点我县开展以下3项干预措施:(1)针对海洛因成瘾者的人格和行为特征干预;(2)美沙酮维持治疗;(3)清洁针具交换.  相似文献   

18.
研究显示,患有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存在多种心理行为问题,同时心理情绪变化可以导致过敏性疾病的症状难以控制。本文通过查阅近期文献,对过敏性疾病相关的心理行为问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两者共患的认识,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促进对过敏性疾病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威胁人类健康已不只是生物因子导致的传染病 ,还有与心理、社会因素、生活方式和人类自身行为有着密切关系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学科学研究证明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属于生活方式疾病。所谓生活方式疾病 ,它的病因不是细菌 ,也不是病毒 ,而是不合理营养、吸烟酗酒、缺少运动和心理不适应等等因素相互作用而成。国内外医学研究表明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可以使高血压的发病率减少一半以上 ,高血压病人早期治疗又可以减少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变迁 ,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及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影响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的来自人们的生活方式 ,来自人们的心理、行为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个人、家庭、社会参与卫生保健的作用越来越大 ,健康教育已经成为解决当代主要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1 健康教育面临 2 1世纪的挑战近 30年来大陆的疾病构成和死因构成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 ,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工业化带来的职业危害 ,也已成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