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为目前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疾病发展快,病死率高等特征。该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腹腔感染的诊断主要基于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治疗则以经验性抗生素使用为主,联合调节肠道菌群、补充白蛋白等。有条件者可考虑肝移植。早期发现并积极实施干预对改善本病预后、降低病死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有关SBP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仍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深入研究进一步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是指腹腔内无原发感染病灶和脏器损伤而出现的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腹膜炎.它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活动性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病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占肝硬化住院病人的12%~26%,占肝硬化所有重症感染的60%~75%。我科自2002年12月~2003年11月共收治活动性肝硬化病人并发SBP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潘志刚  陆才金  苏东星  肖晨 《内科》2009,4(5):717-718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特点,为科学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发热37例(74.0%),腹胀41例(82.0%),腹痛30例(60.0%),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者43例(86.0%),腹水细菌培养阳性27例(54.0%)。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表现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敏感指标之一。大肠杆菌为该疾病主要病原菌,对头孢噻肟和第三代喹诺酮类药敏感,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在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3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和同期住院的3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未发生SBP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纤维化指标。结果 SBP组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分别为307.4±20.2μg/L、230.6±20.3μg/L、251.3±16.3μg/L、472.6±22.6μg/L,均显著高于非SBP组(269.8±16.5μg/L、181.6±17.9μg/L、215.6±13.3μg/L、436.1±20.3μg/L (均P<0.05);SBP组血清和腹水ALB水平分别为23.3±2.2 g/L和10.0±1.3g/L,均显著低于非SBP组(28.9±2.7 g/L和15.9±1.5 g/L(均P<0.05);SBP患者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均与ALB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SBP时可能影响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6.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院内感染自发性腹膜炎(SBP)后肾功能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观察162例院内感染SBP患者肾功能的变化,分析肾功能损害(RI)的演变过程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有SBP的患者肾功能损害(SBP-RI)发生率明显高于无SBP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率(P<0.05),63例发生SBP-RI的患者中,进展型SBP-RI占36.51%,稳定型SBR-RI占33.33%,一过型SBP-RI占30.16%,进展型和稳定型SBP-RI死亡率(73.91%、42.86%)显著高于无SBP-RI者(16.16%),一过型SBP-RI(15.79%)不增加死亡率。引起SBP-RI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它的高死亡率与肾损害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而能给出阳性培养结果的致病菌多为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和厌氧菌等相对少见。我们报告了较为少见的唾液链球菌引起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例,并对提高其检出率和临床诊断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方法对52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发热26例(50.0%),腹胀46例(88.5%),腹痛24例(46.2%),腹部压痛、反跳痛32例(61.5%),腹肌紧张9例(17.3%),短期腹水增多且利尿剂治疗效果差40例(82.7%);发生肝肾综合征10例(19.2%),上消化道出血9例(17.3%),肝性脑病8例(15.4%),感染性休克1例(3.8%);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达10×109/L以上者12例(23.1%),多形核白细胞比值达70%以上者40例(76.9%);在42例患者行腹水细菌培养,结果细菌阳性者10例(19.2%),其中大肠埃希菌7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30例行血培养,细菌阳性4例(7.7%),其中3例与腹水细菌培养一致,均为大肠埃希菌,另1例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在52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0例(38.5%),好转12例(23.1%),Child-Pugh C级患者死亡20例(41.7%)。结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需要依靠腹水中多形核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是提高SBP临床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探讨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对我科1996.8~1999.12收治的676例肝硬化患者并发SBP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并发SBP38例(5.62%);在41例次SBP中,Child-PughC级约占75.61%;其中低蛋白血症、脾功能亢进、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患者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7.84%;8.68%;47.83%;41.46%);16例次阳性菌中,G~-细菌10株,G~+2株,霉菌4株。结果表明,SBP的危险因素与患者住院时间长短、血浆蛋白水平、脾功能亢进以及是否合并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乙肝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有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37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并发SBP组(91例)和未并发SBP组(281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BP组年龄、Child—Pugh分级、脾脏厚度、门脉径主干宽度、总胆红素等均高于无SBP组,白蛋白低于无SBP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的性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甲胎蛋白、HBV—DNA定量等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Child—Pugh分级C级、严重低白蛋白血症、脾脏肿大、门脉径主干增宽、高胆红素血症均为乙肝肝硬化并发SB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147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行综合治疗:1积极支持治疗;2舒普深抗感染,每日4克,共3周;3每次放腹水后使用罗氏芬1克,腹腔注射。同期另118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接受积极支持治疗和舒普深抗感染,每日4克,共2周。结果与对照组比,抗感染3周疗程加放腹水组患者腹水消退快,总胆红素下降明显,腹腔感染控制较彻底,一年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抗感染治疗疗程要长,适时放腹水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肝硬化患者容易发生泌尿道、呼吸道及皮肤等部位的细菌感染。其中,最具有特征性、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及预后的细菌感染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SBP)。肝硬化腹水患者约有20%可并发SBP,受到临床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对肝硬化SBP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综述如下。1 发病机理SBP是指在无腹腔脏器穿孔等情况下发生的腹膜急性炎症。SBP大多是由G-需氧杆菌引起,其中,大肠杆菌引起者最为常见,约占60%,另有少数由G+球菌感…  相似文献   

13.
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失代偿期表现,并标志着不良转归。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系致病菌经肠道、血液或淋巴系统引起的腹腔感染,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有关其防治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涉及肝硬化腹水的防治、SBP的防治及白蛋白在肝硬化腹水中的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细菌移位及其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后果研究的不断深入,BT的概念已从传统的有活性的肠道菌群通过肠道屏障到达肠系膜淋巴结和肠腔外其他器官或部位,延伸到细菌释放产物(如内毒素和细菌DNA)的移位。现就细菌移位过程中的多种机制,特别是肠内菌群和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及免疫防御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情严重,预后极差,因此,预防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能改善患者预后。关于口服抗生素,特别是喹诺酮类药物预防肝硬化腹水井发SBP,的国内报道较少,我们在2000年1月-2002年4月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对3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口服氧氟沙星预防SBP,并与不用氧氟沙星的3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对照,发现口服氧氟沙星能有效预防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而无明显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及内毒素血症后,可加重肝脏损害,诱发全身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影响肝硬化病人的预后,SBP是肝硬化失代偿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我们临床治疗的32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赵红  张琪  周学锋 《山东医药》2004,44(16):43-43
肝硬化并发的自发性腹膜炎(SBP)是由致病菌经肠道、血液或淋巴系统引起腹膜感染、肝硬化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对肝功能损害严重,且死亡率较高。2002~2003年.我们应用环丙沙星防治SBP,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9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红 《肝脏》2001,6(3):205-206
我院 1992年至 1999年 9月收治的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病例中有 93例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 ,分别占同期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的 2 7.8%和 38.9% ,现对其作回顾性分析 ,具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 93例均为我院 1992年至 1998年 9月收治的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SBP符合 1988年全国腹水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重型肝炎 43例 ( 4 6 .2 % ) ,其中急重肝 2例 ,亚重肝 13例 ,慢重肝 2 9例 ;肝硬化 5 0例 ( 5 3 .8% )。男性 5 8例 ,女性 35例 ,男女之比为 1.6 6∶1;年龄 1…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耐药性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肝硬化合并 SBP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水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在87例患者腹水中共分离出9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64株(69.6%),革兰氏阳性菌24株(26.1%),真菌4例(4.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菌株7例(23.3%),产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菌株2例(16.7%);对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为头孢类(23.3%~41.7%)及喹诺酮类抗生素(55.0%),对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较高的是氨苄西林(72.7%)和哌拉西林(63.6%)。结论肝硬化合并SBP 患者往往存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且耐药现象比较明显。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报告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20.
韩月玲  刘延锦 《山东医药》2006,46(14):81-81
2002~2005年6月,我们收治90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男68例,女22例;年龄25~77岁,≥40岁66例(73.3%)。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66例,体温37.2~39℃)、腹泻(6例)、腹胀(68例)、腹痛(10例)、腹部压痛(30例)、反跳痛(22例)。24例无发热及腹部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