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肺癌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水平及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在肺癌高凝状态中的临床意义,作者测定了并观察75例肺癌病人治疗前后血浆ATⅢ抗原水平及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肺癌组病人ATⅢ∶Ag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并随病情发展而逐渐升高(P<0.05);而ATⅢ∶C则无明显变化(P>0.05)。作者认为测定血浆ATⅢ可作为一种对肺癌高凝状态的诊断、病情估计及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摘要】 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管内皮受损,体内存在凝血与纤溶异常,而造成其凝血功能障碍,可能表现为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发生率约10 %~40 % ,多出现于疾病的早期、化疗或合并感染之后,临床上可无明显的症状及体征,且常规的凝血指标也很难检测到这种高凝状态。因此动态监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含量可为临床凝血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胶体金方法测定 35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 -二聚体的含量。结果 :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 -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P <0 0 0 1) ,化疗后有效组 (CR PR)D -二聚体含量显著低于化疗前 (P <0 0 0 1) ,化疗后稳定组D -二聚体含量与化疗前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化疗后进展组D -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化疗前 (P <0 0 0 1)。结论 :血浆D -二聚体的水平高低可作为肺癌判断预后、观察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肺癌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和α2—巨球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48例肺癌患者的血浆主要抗凝物质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的活性及抗原和Ⅲ抗原则高于对照组,Ⅲ、Ⅳ期肺癌患者血浆AT-Ⅲ活性又明显低于Ⅰ、Ⅱ期肺癌组。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作为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活化的标志物,D-二聚体可快速评估血栓形成活性,并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乳腺癌患者的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增加,因此,D-二聚体可以用作乳腺癌高凝状态的标志物。D-二聚体高表达反映了乳腺癌的恶性程度,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但与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的关系有待研究。D-二聚体表达水平可以反映乳腺癌患者的身体机能状况,并可以指导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分层的风险评估模型。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会导致部分患者D-二聚体表达升高,在接受化疗前乳腺癌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升高与化疗相对剂量强度降低相关。D-二聚体是指导乳腺癌患者抗凝治疗、判断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vWF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测定8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和vwF(酶联免疫法)的含量。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化疗后有效组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与vwF水平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及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 D-二聚体和 vwF 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测定8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和vwF(酶联免疫法)的含量。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化疗后有效组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与vwF水平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及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D-二聚体在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中的诊断、预后判断方面作用进行概述,并就D-二聚体升高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方面的作用,如早期治疗、提高患者预后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290例NSCLC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290例NSCLC患者中,D-二聚体正常(≤0.3μg/ml)和升高(>0.3μg/m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54.0和46.2个月(P<0.05).Ⅰ~Ⅱ期、ⅢA期、ⅢB期和Ⅳ期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58.1、40.6、26.7和23.5个月(P<0.05).在可手术患者(Ⅰ期、Ⅱ期和ⅢA期)中,D-二聚体水平正常和升高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35.0和11.0个月(P<0.05).淋巴结侵犯阴性和阳性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57.2和19.6个月(P<0.05).在晚期NSCLC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正常和升高患者的的中位OS分别是22.0和16.0个月(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TNM分期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为影响NSCLC患者OS的独立因素(均P<0.05).D-二聚体水平和淋巴结转移为影响可手术NSCLC患者PFS的独立因素(均P<0.05).D-二聚体和ECOG评分为影响晚期NSCLC患者OS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基线D-二聚体升高提示NSCLC患者临床分期晚、肿瘤体积大、淋巴结侵犯以及肿瘤组织血管生成丰富,能较好地预测不同分期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肺癌患者易并发肺栓塞,死亡风险增加.D-二聚体(DD)是肺栓塞常用辅助诊断指标,与恶性肿瘤进展、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本研究分析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影像学及临床因素与D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09-01-2015-08-31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病理确诊为肺癌,并经多层螺旋CT显示有肺栓塞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根据栓子影像指标和患者临床资料分组分析,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与DD的相关性.结果 瘤栓组(n=30)平均血浆DD水平为11.29 mg/L,血栓组(n=29)为7.4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Ⅲ~Ⅳ期患者(n=21)平均血浆DD水平为l0.13mg/L,Ⅰ~Ⅱ期(n=38)为7.9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淋巴结转移组(n=45)平均血浆DD水平为11.01 mg/L,无淋巴结转移组(n=14)为4.3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发生远处转移组(n=39)平均血浆DD水平为9.88 mg/L,无远处转移组(n=20)为7.7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分化差肺癌患者(n=36)平均DD水平为10.67 mg/L,分化良好肺癌患者(n=23)为6.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肿瘤标记物升高组(n=39)平均血浆DD为10.65 mg/L,正常组(n=20)为6.2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 DD水平在瘤栓、晚期患者、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差、肿瘤标记物升高的患者较高,与上述因素间有相关性.DD在肺癌并发肺栓塞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初发、缓解、复发3个节段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初发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缓解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异常,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徐健  张秀兵  倪峰 《肿瘤学杂志》2016,22(3):218-221
摘 要:[目的] 探讨肺癌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清CEA、CYFRA21-1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60例肺癌合并SVCS的Ⅲ、Ⅳ期患者为实验组,60例未合并SVCS的Ⅲ、Ⅳ期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检测血D-二聚体水平、血清CEA及CYFRA21-1水平。[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D-二聚体、CEA、CYFRA21-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D-二聚体、CEA、CYFRA21-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缓解患者的D-二聚体、CEA、CYFRA21-1水平均显著低于未缓解患者(P<0.05)。 [结论] 肺癌并SVCS患者血液中具有较高的D-二聚体、CEA、CYFRA21-1水平,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其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100例住院的深静脉置管肿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以及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CRT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血栓类型等。结果 CRT的发生率为12.6%,其中无症状血栓占83.3%。58.3%的血栓发生在置管后2周内,91.7%发生在置管后的置管后4周内。置管后2周血栓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血栓组(P=0.013)。结论 肿瘤患者CRT大部分形成于深静脉置管后4周内,其中无症状性血栓的比例高,动态监测D-二聚体可能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5例乳腺癌患者及8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乳腺癌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临床Ⅰ~Ⅱ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Ⅲ期患者(P〈0.05)。乳腺癌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乳腺癌患者的病情评估、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15例NSCLC患者治疗前后、9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访1年,记录NSCL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计算NSCLC患者化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结果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73±0.26)mg/L,显著高于良性肺部疾病患者的(0.26±0.03)mg/L和健康对照者的(0.23±0.0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NSCLC患者D-二聚体水平为(2.31±0.34)mg/L,明显高于Ⅰ~Ⅱ期NSCLC患者的(0.87±0.3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例NSCLC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的阳性率为28.6%,明显低于术前的49.5%(P<0.05);而110例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转移率为28.8%,明显高于术前阴性患者的5.7%(P<0.05)。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7个月,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的12.8个月(P<0.05)。结论 NSCLC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分期有关,可能有助于评估手术疗效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 (Fg)和D -二聚体含量与肺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同时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Fg、D -二聚体含量的变化 ,以及二者水平变化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库尔特公司生产的ACL 2 0 0凝血象分析仪检测Fg ,D -二聚体用酶标测定。结果 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差者 ,Fg、D -二聚体明显升高。化疗完全缓解者 ,Fg、D -二聚体下降到正常值范围。临床分期越差 ,Fg、D -二聚体明显升高。化疗完全缓解者 ,Fg、D -二聚体下降到正常值范围。结论 临床分期越差 ,Fg、D -二聚体越高。化疗前后二者改变明显者 ,对化疗的效果好 ,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47例确诊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访2年生存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和Gleason评分)及预后的关系。选取同期的92例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及70例男性健康体检者(健康体检组)作对照。结果 前列腺癌组D-二聚体水平为(0.52±0.04)mg/L,均高于良性疾病组的(0.26±0.08)mg/L和健康体检组的(0.19±0.07)mg/L(P<0.05);前列腺癌组不同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PSA水平、Gleason评分及预后的D 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Ⅲ~Ⅳ期、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脏器转移、PSA水平>20ng/ml、Gleason评分≥8分和死亡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应项(P<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与转移、临床分期、PSA水平及Gleason评分有关,可能有助于评估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介入灌注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介入灌注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介入灌注化疗后有效组血浆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介入灌注化疗前(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及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雪飞  黄伶  李勇  黄挺 《肿瘤学杂志》2008,14(4):305-306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乳胶凝集定性试验检测了8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以及35例健康受试者血浆DD水平(对照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DD阳性率为44.44%,显著高于对照组(x^2=22.56,P〈0.05);且化疗前未发现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D阳性率为22.5%,明显低于化疗前发现有转移的患者(65.85%,x^2=15.41,P〈0.05);化疗后DD阳性率为59.26%,高于化疗前(44.44%),但两者无差异(x^2=3.56,P〉0.05);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CR+PR)血浆DD阳性率(35.48%)明显低于化疗未缓解者(SD+PD)(74%,x^2=11.76,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可作为观察恶性肿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疗效判定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CA125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间皮细胞中的糖类抗原,CA125的水平变化与肺癌的分期和浸润程度相关,对于预测和评价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价值。已有研究表明利用血清CA125可显著反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药物治疗的预后情况,为临床判断其治疗效果提供了依据。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异常,有转移时更显著。D-二聚体是众多凝血纤溶指标中,与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化疗效果相关性最好的指标。可用于NSCLC评估疗效、监测复发和评估预后等。CA125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方面的研究已取得成果。本文对CA125、D-二聚体水平与NSCLC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