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肠道准备在结直肠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0年11月间46例结直肠癌手术病例,根据有无进行肠道准备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1例进行常规肠道准备;B组15例不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允许正常术前饮食。结果A组在术后感染并发症率为6.4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5±1.075)d,住院时间(13.5±9.6)d;B组在术后感染并发症率为6.67%,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8±1.082)d,住院时间(11.1±2.85)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手术中,术前常规肠道准备与不行肠道准备在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天数,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道准备在结直肠手术中并非必须的。  相似文献   

2.
杨建勇 《中国卫生产业》2014,(8):136+138-136,138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疗效。方法将158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80例给予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治疗,对照组78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5%、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肿瘤患者给予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治疗,可缩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四川省结直肠病损切除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四川省病案首页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t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多水平模型对结直肠病损切除手术住院费用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结直肠病损切除手术住院费用构成中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诊断费(33.44%)、治疗类费(19.32%)和西药类费(14.10%)。性别、年龄、民族、医院等级、离院方式、住院期间是否告病危或病重、入院病情、入院途径、实际住院天数、医疗付款方式是结直肠病损切除手术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民族、实际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是否告病危或病重、医院等级是四川省结直肠病损切除手术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密切关注,采取综合性措施,减轻患者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9年5月收治47例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1例成功完成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中转开腹手术6例,术后全组无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80±3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0±3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2.5)d,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38例(92.7%)获3~36个月随访,11例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复发率28.9%,未发现Trocar穿刺部位及小切口部位肿瘤转移.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安全可行,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肿瘤的目的 .  相似文献   

5.
李忠鹏  路要武  李炜 《中国校医》2013,27(12):916-9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59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行直肠前切除术(Dixon手术)25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4例,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手术)9例,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左半结肠切除术3例。57例完成腹腔镜手术,2例(3.4%)中转开腹。术中并发症5例(8.5%),腹腔出血3例,肠破裂2例;术后早期并发症4例(6.8%),2例吻合口瘘,1例小切口感染,1例会阴部切口裂开;1例(1.7%)切口肿瘤种植。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精细地操作,将有效的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分析日间手术应用于我院消化内科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我院共168例患者采用日间手术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术,238例患者通过普通住院完成结直肠息肉切除,比较两组的疗效、安全性及住院花费等。结果 日间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肠息肉切除手术,2例患者出现便血,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19%(2/168),日间组直径≥1cm的息肉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普通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7)。日间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平均花费较同期普通肠息肉住院患者显著降低。结论 日间手术应用于内镜下直径1cm以上的结直肠息肉切除是安全有效的,能够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切口乙状结肠造口术在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A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APR并行原切口乙状结肠造口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发生造口有关并发症,发生率为0.9%(4/453),无切口感染及造口疝和内疝发生,造口功能良好.结论 原切口乙状结肠造口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佳的造口功能等优点,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存平  林春花 《中国卫生产业》2013,(11):114-114,116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内镜下行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切除术的11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14例患者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患者内镜下治疗情况。结果本试验中114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根据病理分型:管状腺瘤93例(81.5%),绒毛状腺瘤17例(14.9%),混合性腺瘤4例(3.5%),随着年龄的增大,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的比例逐渐增多,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息肉位置分布为:直肠39例(34.2%),乙状结肠19例(16.7%),降结肠18例(15.8%),横结肠9例(7.9%),升结肠9例(7.9%),回盲5例(5.4%),多发15例(13.2%),分布在左半结肠的腺瘤性息肉患者明显多于横结肠、升结肠、回盲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有9例并发出血,未出现穿孔、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经随访6~30个月,有4例复发(老年组3例,中年组1例),其中2例为多发性息肉,2例为恶性患者。结论内镜下行息肉切除是治疗结直肠腺瘤的有效手段,尽早采取内镜下治疗,长期、定期随访,是控制其恶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药与异丙酚对结直肠手术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2月-2016年3月结直肠疾病患者128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试验组采用异丙酚麻醉,对照组采用吸入麻醉药,例如七氟烷。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手术部位感染分布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结果试验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应答时间分别为(7.09±3.20)min、(11.58±4.30)min、(12.50±3.40)min和(16.00±4.52)min短于对照组(11.30±2.95)min、(18.90±4.22)min、(19.84±3.57)min、(26.01±4.09)min(P0.05)。试验组手术部位感染率4.69%低于对照组12.50%,(P0.05)。试验组术后1d,IL-6、CD_3~+、CD_4~+、CD_4~+/CD8+分别为(82.40±5.30)pg/ml、(51.00±3.15)%、(27.02±1.04)%、(1.22±0.29)与对照组的(101.00±8.34)pg/ml、(42.00±3.20)%、(23.03±2.10)%、(1.04±0.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剂与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而加强麻醉剂与结直肠手术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对比研究,有助于选取合理麻醉剂降低对机体功能的干扰,控制手术部位感染,促进切口的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2003年1月~2006年1月,同一手术组30例行腹腔镜(腹腔镜组)和46例行传统(传统手术组)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当日输血人数、手术时间、术后吗啡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同时观察手术切除肿瘤的大小、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随诊肿瘤的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当日输血人数、术后吗啡用量和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56±98)ml、3例、(10.7±3.9)mg、(8.6±2.0)d,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1)。腹腔镜组和传统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1.5±4.5)枚和(11.9±6.2)枚,直肠肿瘤远端切缘长度分别为(3.4±1.5)cm和(3.0±1.0)cm,复发率分别为3.3%和5.0%,转移率分别为6.7%和10.0%,病死率分别为3.3%和7.5%。上述观察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达到与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同样的根治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13.
肠内营养对结肠粘膜组织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对结肠粘膜组织学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大肠癌病人,开展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和胃肠外营养(PN),分别留取术前、营养支持结束后结肠粘膜标本,行光镜及电镜观察,测量粘膜层厚度,计数高倍视野下单位腺体数目,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EN前后结肠粘膜光镜下改变不明显,粘膜层厚度分别是487.1μm±59.2μm,477.9μm±60.2μm,P>0.05,单位腺体数分别是23.1±4.8个/高倍视野,22.7±4.6个/高倍视野,P>0.05。超微结构亦无明显变化,基本保持了正常的组织结构。PN前后结肠粘膜层厚度分别是584.4μm±173.3μm,490.0μm±197.6μm,P<0.05,单位腺体数是27.7±3.6个/高倍视野,21.6±4.7个/高倍视野,P<0.05,提示PN支持后粘膜层变薄,肠腺排列疏松;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使微绒毛相对稀疏、变短,细胞器发达程度欠佳,粘液分泌及水分转运略差。结论EN能够满足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能量需要,维持肠粘膜组织结构的完整,从而支持肠粘膜屏障。  相似文献   

14.
葛缅  池信锦  庞红  黑子清 《中国校医》2010,24(8):593-595
目的研究气管内单次或持续泵注利多卡因和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苏醒拔管期气道及循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气管内全麻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术毕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Ⅰ组为气管内持续泵注组;Ⅱ组为气管内单次给药组;Ⅲ组为静脉给药组;Ⅳ为对照组。观察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呛咳反应情况和苏醒拔管时间。结果与Ⅳ组相比,Ⅰ、Ⅱ、Ⅲ组在吸痰时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与Ⅳ组相比,Ⅰ组与Ⅲ组相比,呛咳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气管内给予利多卡因能够有效抑制气道机械刺激引起的循环波动及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FTS)联合腹腔镜技术对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病人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即常规剖腹对照组(Ⅰ组,39例),应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行剖腹手术;加速康复剖腹组(Ⅱ组,42例),应用FTS理念行剖腹手术;加速康复腔镜组(Ⅲ组,41例),应用FTS理念行腹腔镜手术。三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和第7天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IgA、IgM、IgG)以及T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比值)等。结果:三组病人术后第3和第7天CRP、IL-6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1),与Ⅱ组和Ⅲ组比,Ⅰ组术后第3天、第7天CRP、IL-6升高更明显(P<0.01),与Ⅲ组比,Ⅱ组亦有明显升高(P<0.05)。三组病人免疫球蛋白于术后第3天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Ⅱ、Ⅲ组比,Ⅰ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第7天,Ⅱ组和Ⅲ组免疫球蛋白恢复至术前水平,但Ⅰ组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三组病人术后第3天T细胞亚群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与Ⅱ组和Ⅲ组比,Ⅰ组降低更明显(P<0.05),Ⅱ组和Ⅲ组术后第7天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但Ⅰ组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结直肠癌病人应用FTS理念行腹腔镜手术,可更有效地缓解术后的炎性反应,保护免疫功能,对病人术后的加速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全身麻醉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54例全身麻醉下行口腔癌根治和气管切开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L组)和对照组(C组),各27例。L组气切套管气管内段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组套管不涂任何药物。记录两组诱导前(T0)、术毕(T。)、唤醒即刻(T:)和唤醒后1min(T,)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及呛咳、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七氟醚吸入总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恢复室停留时间少于C组[(27.3±6.9)min比(34.9±6.6)min](P〈0.05)。C组B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高于T0[(113.5±18.0)次/min比(82.2±13.1)次/min,(112.7±15.7)mmHg比(87.5±12.7)mmHg;(P〈0.01),L组L时HR、MAP低于C组[(92.6±12.8)次/min比(113.5±18.0)次/rain,(98.3±13.5)mmHg(1mmHg=0.133kPa)比(112.7±15.7)mmHg](P〈0.01或〈0.05)。L组呛咳程度明显低于C组(Z=-2.409,P〈0.05)。L组躁动程度明显低于C组(Z=-2.013,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表面麻醉有效抑制气管切开术后的循环波动、呛咳及躁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并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QLQ-C303.0生命质量问卷(中文版)和社会支持评价量表(SSRS)对103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较好。生命质量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症状数目多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的不利因素,而高文化程度、好的社会支持、性格外向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的有利因素。结论加强术后护理,减少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合并症状,增加结直肠癌患者的社会支持以及开展术后心理督导有利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