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一种很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它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房室结存在不应期和传导速度不同的径路:快径路和慢径路.射频消融慢径路治疗AVNRT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慢径路被消融后对房室结快径路前传的影响还不十分清楚.我们的目的在于观察AVNRT患者慢径路被消融后对房室结快径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射频消融技术(RFCA)的问世使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成为许多类型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措施,且具有根治效果。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内或其周围存在的快径路和慢径路是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基础。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技术改良房室结,即选择性地消融快径路或慢径路,可根治AVNRT。一般多采用选择性消融慢径路,根据解剖标测慢径路区。放电过程中出现房室交界性逸搏或交界性心动过速是房室结  相似文献   

3.
房室结慢径消融后对快径前传不应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房室结双径路(DAVNP)是形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必须电生理基础,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路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安全、有效的方法.射频消融慢径路后有学者发现快径路前传不应期发生改变,本文对慢径路消融后快径路前传不应期改变,探讨慢径路消融后对快径路前传不应期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DAVNP伴AVNRT患者44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3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46.77±14.89岁;病史0.6~30年,均有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史.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合并房室结快径经消融者未选入.  相似文献   

4.
用下位法射频消融慢径路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8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例.AVNRT中16例为慢—快型,1例快—慢型,1例慢—快型与快—慢型并存,18例慢径路全部阻断成功.AVRT中1例显性预激,4例隐性预激,有5例慢径路和3例房室旁路消融成功.射频放电时21例出现结性心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AVNRT病人中随仿1—15个月有1例复发,第二次射频成功.认为下位法射频消融阻断慢径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下位法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路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卢才义刘宣力郗晓红田赫华黄丛春毛树森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房室结存在着传导速度和不应期不同的两条径路,即快径路和慢径路[1~3]。由于慢径路是这一折返环的关键部位,而且在窦性心律下其激动并不...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慢径后房室结电生理特性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消融慢径对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①比较34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AH间期、房室结前传及逆传文氏周期、快径路及慢径路前传有效不应期。②根据术后慢径是否消失将34例患者分为:慢径消失组(n=24);慢径改良组(n=10),比较两组间快径及慢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结果:房室结改良前后文氏周期变化:34例患者在未分组前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文氏周期无明显变化。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慢径消失组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术后较术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径改良组慢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术后较术前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的缩短与消融后慢径是否残存有关;慢径的消融影响房室结的前向传导。  相似文献   

7.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最常见的一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它产生于折返性环形传导,这个环路包括房室结快、慢径路。抗心律失常药不能总是成功地控制这种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快径路虽然能消除AVNRT,但可引起心脏阻滞。如果能够通过导管将慢径路消融,则既可消除AVNRT,又不损伤正常的(快径路)房室结传导。进入本研究的AVNRT患者80例,男24例,女56例,平均年龄41.7±17.5岁,有器质性心脏病者14例。这些患者的阵发性心动过速平均发作时间14.9±11.9年,曾用3.0±1.6种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效果不满意。射频消融前,给于芬太尼等镇静剂,使患者入睡;然后经右锁骨下和股静脉经皮穿刺,将5根电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慢径消融终点与复发的联系。方法:534个慢-快型AVNRT患者行慢径消融治疗,观察A型终点(彻底消融慢径,房室结无跳无折)和B型终点(残留慢径有或无1~3心房回波,不能诱发AVNRT)与AVNRT复发的联系及对房室结传导的影响。结果:①A型复发5例(1.2%),B型复发11例(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型终点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Wen-AVN)、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和房室结双径路(DAVNP)的跳跃增值缩短,B型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和房室结双径路的跳跃增值缩短,A型有效不应期的缩短明显大于B型。结论:A型终点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型终点;只要改变房室传导功能,不能诱发心动过速,B型终点仍然是有效、可靠的消融终点。  相似文献   

9.
<正> 1913年Mine首次提出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概念。1956年Moe等根据动物实验,提出房室结传导可以纵向分离为双径路;α径路,传导慢、不应期短;β径路,传导快、不应期长。房性期前刺激能诱发和终止在双径路基础上形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963年Kistin等观察到室性早搏后的心室回波伴有室房传导时间延长,认为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在窦性心律时,房性冲动经β径路(快径)、α径  相似文献   

10.
房室结双径路(DAVNP)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基础.其本质是解剖性的或功能性的,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射频消融(RFCA)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房室结改良应首选慢径消融.本文试图通过23例次RCA治疗AVNRT时出现交界区心律几率的观察,说明交界区心动过速(JT)的出现至消失,可作为预测RFCA阻断慢径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534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行慢径消融治疗,观察A型终点(彻底消融慢径)和B型终点(残留慢径有或无1~3心房回波,不能诱发AVNRT)与AVNRT复发的联系。A、B型分别复发5例(1.2%)、11例(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型终点的未复发与复发患者相比,其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和房室结双径路的跳跃增值缩短。认为只要改变房室传导功能,不能诱发心动过速,B型终点仍然是有效、可靠的消融终点。  相似文献   

12.
<正>现已明确,呈网状结构的房室交界区,其解剖或功能容易发生分离。当发生横向分离时,房室之间的传导可出现不同水平面的阻滞(双层或多层阻滞),相反,发生纵向分离时,将出现传导速度与不应期长短截然不同的快、慢双径路,甚至多径路。房室结双径路是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必需的解剖学基础,当在两条径路出现激动的环形运动时将引发室上速。晚近,有学者提出了与房室结双径路相关的另一种室上速,称为双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dua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RR间期交替的窄QRS波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和射频消融策略.方法:10例伴RR间期交替的心动过速患者接受了电生理检查,明确其心动过速类型后,首先消融旁路或诱发的心动过速,如仍能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则消融慢径路,并随访了解心动过速复发情况.结果:10例患者中9例为左侧游离壁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消融旁路后3例诱发AVNRT,一并成功消融了慢径路,另6例没有诱发AVNRT者未再消融,1例为房室结三径路,成功消融了慢径路.在6个月~8.4年随访中,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伴RR间期交替的心动过速具共同特点,即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在消融基础心动过速后,如不能诱发AVNRT,可不消融慢径路.  相似文献   

14.
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参与折返引起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中常见的类型。房室结各条径路不应期不一致及传导速度不等,可使AVNRT的心电图改变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容易造成误诊。本文旨在分析部分慢-快型AVNRT时伴随的少见心电现象,以便更好地分析理解和诊断此类心动过速的心电图。  相似文献   

15.
房室结双径路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经外科手术标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选择性消融慢径路或快径路治疗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一步证实房室结双径路不仅是功能性的,且有解剖学基础.双径路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和房室传导中的一些特殊现象正日益引起临床关注,现作简述如下.一、房室结双径路与室上性心动过速1.双径路与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6.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方式及射频消融终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最常见的类型,约占阵发性室上速的50%。而房室结双径路(DAVNP)被认为是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基础。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房室结传导曲线(AVNFC)呈“跳跃”状态,然而,近年发现在AVNFC呈非跳跃性的患者也可发生AVNRT。可见房室结结构及其电生理特性极其复杂,本文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不同的发作方式及房室结传导曲线本质特点、射频消融治疗终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基础以指导治疗,对36例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及其与AVNRT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在AVNRT诱发组,快径路有效不应期和功能不应期分别为315±42ms和376±64ms,显著小于未诱发组的387±60ms和459±74ms,而慢径路传导时间/快径路有效不应期比值和慢快径路传导时间差,诱发组明显大于未诱发组(1.14±0.34比0.84±0.26,169±76ms比82±24ms)。提示上述指标对于判断双径路是否易于诱发AVNRT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房室结双径路的患者,其房室交界区有两条传导通路。二者的电生理特性不同,一条为快通路,其传导速度较快,一般不应期较长;另一条为慢通路,其传导速度较慢,但一般不应期较短。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形成折返环路,易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此种心动过速分两种,一种经慢通路下传,快通路回传,此型最为常见;另一种为不典型型,即经快通路下传而经慢通路回传,此型少见,约占5%。射颜消蚀技术进行房室结改良术的主要目的就是选择性阻断其中一条通路(多为慢通路),从而破坏形成折返的条件,防止发生折返性心动过速。一、房室结改良的步骤一般按以下六个步骤  相似文献   

19.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其发生机制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少 ,早在 6 0- 70年代电生理及解剖资料证实了房室结系统的双径路 (α、β通道 )的存在 ,并阐明了AVRNT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传导速度快 ,不应期长的快径 (β通道 )和传导慢 ,不应期短的慢径 (α通道 )参与所决定 ,其特点是有“跳跃现象”和‘房性回波’[1] 。而以快慢径交替前传为电生理特征的房室结双径路却较少报道。本文2例患者在发生AVNRT后电生理检查时反复再现快慢径交替前传并行射频消融治疗获得成功 ,说明了房室结双径路仍存在其他一些特点 ,具备这些特点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射频消融(RFCA)慢径路改良术,消融前、后心脏各部分腔内电生理改变。方法在相同条件下,于消融前、后分别进行腔内电生理检查。记录消融前、后:希氏束电图(HIS),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功能不应期(A—FRP),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功能不应期(V—FRP),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AVN—ERP),前传文氏点(AVN—WKB),房室结逆传有效不应期(VAN—ERP),逆传文氏点(VAN—WKB),将消融前、后心脏各部分电生理参数进行配对,经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消融前、后:HIS电图,A—ERP,A—FRP,V—ERP,V—FRP,AVN—ERP,及VAN—WKB均无显著差异(P>0.05)。AVN—WKB,VAN—ERP有显著差异(P<0.05)。讨论射频消融房结改良对房室结双径路AVNRT疗效肯定。在消融前、后(急性期)房室结前、逆传电生理均有一定改变。这与消融改变了房室结的部分结构,如大部分病列慢径路消失有关。不同消融部位对房室结传导电理改变产生不同的结果。没有证据表明消融后,45岁以上年龄组房室结传导改变大于45岁以下年龄组。男女不同性别组之间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