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颖 《临床误诊误治》2008,21(12):19-19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因,多经飞沫传播,无明显的流行周期,四季均有感染,且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MP不仅能损害呼吸系统导致肺炎,还可累及多种脏器,引起多种肺外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MP)及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381例确诊为MP的患儿发病年龄、发病季节、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胸部X线检查结果 、肺外表现的发生及其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P占同期住院肺炎的29.1%.好发年龄依次为学龄前儿童、幼儿、学龄儿童.我国南方深圳地区全年均有发病,于夏季炎热季节形成高峰.MP以发热伴有刺激性阵咳为临床特点.婴幼儿易合并喘息,肺外并发症发生率与年长儿无明显差异.胸部X线片以右下肺片状阴影最多见,肺外并发症共发生40例(10.5%),其中血液系统受累10例(25.0%).结论 肺炎支原体为住院儿童肺部感染的重要病原体.MP好发年龄为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夏季多发,肺外并发症中血液系统受累占首位.  相似文献   

3.
孙彩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293-3293
目的 探讨小儿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MP-IgM,对确诊为MP感染的40例住院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感染临床表现多样,除呼吸道症状外,还可有肺外器官受累,其中以消化、神经、心血管系统受累多见.所有患儿均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MP是引起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儿MP感染临床缺乏特异性,检测血MP-IgM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发肺外损害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MP感染并发肺外表现的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MP感染并发肺外损害病例表现有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的损害。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临床医师应增加对MP感染所致肺外损害的认识,以降低误、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各年龄段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肺外损害的特点、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采用明胶凝集法检测血MP-IgM,对MP-IgM>1:40确诊为MP感染的48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482例MP感染患儿中,223例(46.3%)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外并发症,3岁以下的婴幼儿并发症发生率(19.2%)低于4岁以上患儿(51.5%).受累脏器中以消化、心血管、血液系统和皮肤多见,神经系统少见;累积两个以上器官的占28.7%.全部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抗生素治疗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疗程3~4周,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无明显不良反应.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29.9%的患儿3个月MP-IgM滴度降至正常,52.3%于3~6个月降至正常.3个月内复发率为3.1%.结论:MP感染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易有肺外脏器受累,及早确诊、规范治疗可以减轻患儿的肺外损害,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吕会 《临床荟萃》2009,24(17):1513-1514
近年来,随着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率明显增加,MP已成为儿童肺炎的重要病原,且有社区内群体性感染的趋势.MP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引起肺外多系统损害并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现将我院住院治疗的108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分析我院急诊科及呼吸科2007年2月~2008年10月收治32例MP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发热,以弛张热或不规则热为主,热程2~15天.14例咳嗽,6例伴咳痰.并发血液系统改变11例,循环系统改变8例.16例有皮疹,其他尚有乏力、头痛、食欲缺乏、肌肉酸痛、气促、发绀、胸痛等表现.32例中肝功能异常29例,C反应蛋白升高25例,血白细胞异常17例,X线胸片异常12例.本组均依据临床表现或MP-IgM阳性确诊为MP感染或MP肺炎,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及对症治疗,痊愈出院,平均住院5.2天.结论:MP感染后出现发热并主要引起呼吸道急性炎症改变,部分患者出现肺外表现,确诊需依据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尹丽  韦丽  王晶  李秀香 《护理研究》2005,19(27):2492-2493
肺炎支原体(MP)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当患儿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且使用青霉素、头孢类药物治疗不佳时,应考虑为MP感染的可能.本文分析了26例经临床及病原学检查确诊为小儿MP感染并出现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病例资料,针对各系统的并发症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恒申 《临床荟萃》2010,25(14):1221-1223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 对2003年8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确诊的MP感染患儿1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肺外并发症42例,发生率36.2%,根据发病年龄分为≤2岁组(Ⅰ组)7例,>2~6岁组(Ⅱ组)19例,>6~14岁组(Ⅲ组)16例,对3组患儿肺部啰音发生情况、热程及肺外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MP除呼吸道损伤外,可引起不同程度、不同系统的肺外表现,Ⅲ组患儿啰音发生率低于Ⅰ组和Ⅱ组(18.8%vs 63.1%vs 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和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热程小于7天百分率高于Ⅱ组(68.8%vs 26.3%,P<0.05),3组患儿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儿年龄大,啰音发生率低,热程短,而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年龄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2001-01~2003-01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肺外脏器受累2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肺外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3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临床资料。结果肺炎支原体(MP)肺炎肺外表现以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以及皮肤黏膜关节损害多见。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的症状呈多样化,需引起重视,防止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2.
王丽 《临床荟萃》2012,27(2):138-139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率在儿科有逐年增加、患病年龄有提前趋势[1],不仅引起肺部病变,尚可通过血行及免疫机制引起肺外损害,在以肺外损害为主要表现就诊或首发症状为肺外表现,且整个病程中无明显呼吸系统症状及肺部体征者易导致误诊,延误治疗,现将我科收治的20例仅以肺外器官受累的MP感染病例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Mycoplasrna Pneumonia简称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之一,感染多发生在年长儿,婴幼儿感染报道也逐渐增多,并可引起多种肺外表现,本文总结了我科1990年收治的的30例支原体肺炎,就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肺外表现,  相似文献   

14.
谢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8):6929-6929,6933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肺外感染误诊的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42例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查MP抗体。结果 42例标本MP-IgM抗体阳性,其中32例抗体滴度1∶160,全部误诊。结论误诊原因有MP感染起病隐匿、症状复杂的客观原因,也有医生临床经验不足,对该病的认识不够的主观原因,有时可能也有控制住院费用的因素等。只要提高对MP肺外感染的认识,尽早检测MP抗体,误诊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该院肺炎支原体(MP)感染者血清学情况。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MP抗体检测试剂,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怀疑为MP感染患者进行血清MP抗体检测(被动凝集法),对不同年度、不同季节及不同年龄MP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2009年MP抗体阳性率为40.4%,2010年为57.4%。0~1岁婴儿期MP阳性率25.9%;>1~3岁组幼儿MP阳性率为44.5%;4~6岁学龄前期MP感染阳性率为55.1%;7~14岁学龄期MP感染阳性率为60.3%;20~40岁阳性率为55.2%;>60岁阳性率为28.3%。说明阳性率的高低与不同的年龄段有关。通过观察发现支原体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2010年秋季开始呈流行上升趋势,尤其在12月达最高峰,为73.7%。结论支原体肺炎的发病与年龄、季节和年度有密切关系,尤其是MP感染引起的肺外表现,可使病情复杂化,应引起高度重视,从而做好控制及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哮喘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 比较MP感染并哮喘息儿(21例)与单纯哮喘发作患儿(62例)临床资料.结果 感染哮喘组患儿表现明显的发热、肺湿啰音及胸X线特征,C-反应蛋白升高和心肌酶谱改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十平喘治疗感染/哮喘组患儿疗效显著.结论 MP感染并哮喘具有自身临床特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十平喘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晓平  江丽娜 《临床医学》2011,31(7):113-114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及青少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儿科医生十分关注MP感染带来的诸多临床问题。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样,除呼吸道感染症状外还可有多系统损害。现收集我院近3年内合并肺外并发症的62例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肺外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 (MP)感染及肺外表现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以婴幼儿为主 ,占 45 1%( 2 8例 ) ,3~ 5岁占 2 5 9%( 16例 ) ,婴幼儿以发热、喘憋肺部表现为多见 ,年长儿以肺外表现如血液、神经、消化、肌肉关节、肾脏等多见。结论 :不同年龄组表现各异 ,对不典型病例合并肺外表现或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 ,以其他感染不能完全解释 ,而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无效者 ,应想到MP感染可能 ,及早做相应检查 ,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陈纯  罗向阳  麦贤弟  檀卫平  张玉兰 《新医学》2002,33(10):593-595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确诊为MP感染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以婴幼儿为主,3岁以内42例(47%),3岁~5岁32例(36%),5岁以上15例(17%)。婴幼儿以发热、肺部表现为主,其中表现为喘息者18例(43%)。MP感染并发肺外表现者以年长儿多见,且主要损害神经、血液、泌尿、心血管、消化等系统,表现为脑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肾炎、胸腔积液、心力衰竭及肝功能损害等。结论:儿童婴幼儿感染MP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不同年龄组的临床表现各异,有肺外表现者可涉及各个系统,提示对以喘息和肺外表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应警惕MP感染,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和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感染肺炎(MP+SP)的影像学表现差异,为临床早期鉴别单纯MP及MP+SP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清学及血培养证实的23例单纯MP和23例MP+SP患儿的胸部CT图像,分别对病变分布、病变形态及合并症(如肺气肿、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等)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与MP+SP比较,单纯MP多表现为肺间质病变,包括支气管壁增厚、磨玻璃影、网状影及支气管血管束增厚(P<0.05);而MP+SP则以肺实变影为主,且胸腔积液量及肿大淋巴结直径均大于单纯MP患儿(P<0.05)。从病变形态上看,单纯MP的肺内阴影多为自内向外,呈扇形分布的薄片影;MP+SP则多为无分布规律的大片实变影。结论单纯MP表现为在较少肺实变基础上合并较明显的肺间质改变;而MP+SP的肺泡炎症程度较重,片状阴影密度高、范围大,但肺间质表现不突出,同时易伴有中-大量胸腔积液及淋巴结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