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作者采用BAIRD-77系统多晶体γ相机作首次通过法核素心血管造影,对18例正常人和40例确诊冠心病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①静息左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50%同时伴有室壁运动(WM)异常者为诊断标准,阳性率在心绞痛伴静息性心肌缺血(SMI)组为60.8%,急性及陈旧性心梗(AMI及OMI)后分别为83.3%及60.0%。②对23例心绞痛伴SMI与12例AMI后SMI各项左心室功能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损害。③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在AMI后SMI达83%。OMI后SMI达80%,心绞痛伴SMI达60.8%。④LVEF<30%同时伴有WM或局部射血分数图像阳性表现,肺血通过时间延长者,在心肌梗塞患者中.提示可能有右室梗塞。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核素造影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及心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BAIRD-77系统多晶体γ相机作首次通过法核素心血管造影。对18例正常人和40例确诊冠心病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①静息左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50%同时伴有室壁运动(WM)异常者为诊断标准,阳性率在心绞痛伴静息性心肌缺血(SMI)组为60.8%,急性及陈旧性心梗(AMI及OMI)后分别为83.3%及60.0%。②对23例心绞痛伴SMI与12例AMT后SMT各项左心室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 0.39±0.05),并证明病变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患者26例,均完成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14例.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前、后[平均(6.8±2.9)月]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心室容积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并完成术后临床随访.结果:26例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与术前相比, 57.4%的运动异常节段(156/272)有收缩运动改善;术后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收缩末容积(LVESV)均显著缩小(P<0.05~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节段运动评分指数均显著改善(P均<0.001);随访期间的临床症状和NYHA心功能分级亦均明显改善,无心脏事件发生.去除4例行室壁瘤切除者后,各指标的变化与上述相同.再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0.05与否分为心功能改善者和心功能无改善者各11例,心功能改善者的LVEDV和LVESV均较术前显著缩小(P均<0.01),心功能无改善者两参数较术前均无明显扩大.此外,术后功能改善的节段数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而术后功能无改善节段数在心功能无改善者显著高于心功能改善者(P<0.05).结论: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并证明病变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能够阻抑进行性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整体、节段收缩功能和临床症状.术后功能改善节段数与整体心功能改善正相关,而无功能改善节段数可能与术后整体心功能不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4.
由于镁离子能够增加心肌电稳定性,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轻细胞损伤等作用,故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明确镁制剂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作用,对我院自1998-11以来收治的57名AMI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5%Mg-SO4后的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  ①对象:57例均为我院自1998-11~1999-03收治的AMI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AMI的诊断标准。②分组及方法:将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滴硫酸镁组28例,25%MgSO410ml,1次/d,持续7d~10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NTG)介入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存活心肌、指导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把握适应证及判定PTCA疗效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3例行PTCA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术前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NTG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和术后1周、2个月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采用4点积分法半定量分析99mTC-MIBI的摄取。根据放射性异常程度不同将受累心肌节段分为心肌存活节段,部分心肌存活节段、心肌无存活节段。 结果:NTG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存活心肌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它们分别为85.0%、88.5%和84.9%。PTCA后心肌存活节段和部分心肌存活节段放射性异常积分明显降低,心肌无存活节段未见显著变化。 结论:NTG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能显著提高存活心肌的检出率,对急性心肌梗塞血运重建术的疗效判定及指导临床适应证的选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存活心肌—发生机制,检出手段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存活心肌的含意为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期,将完全闭塞或严重狭窄的梗塞相关动脉(IRA)再通后,原梗塞区无收缩功能或收缩功能异常的心肌节段可逐渐恢复功能。这种血流复灌后可恢复的心肌被称为“存活心肌”。在心肌血运重建的时代,对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的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含服硝酸甘油( N T G)介入99m T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 M I B I)心肌断层显像在心肌存活估测中的价值。方法:54 例冠心病患者,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 O M I)、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稳定型心绞痛( S A)各18 例。先行静息态99m Tc M I B I心肌断层显像,48 h 后在静脉注入99m Tc M I B I前 5 m in 舌下含服 N T G 0.5 m g,然后再行静息态心肌断层显像。结果:54 列患者静息态心肌断层显像有168 个节段放射性分布异常, N T G 介入后有71 个节段灌注改善(42.3% )。 U A 组有8 个心肌节段为不可逆性灌注缺损, S A 组无不可逆性灌注缺损的心肌节段。结论:含服 N T G 能明显改善静息态99m Tc M I B I时心肌存活的检测效果,对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冬眠心肌收缩功能的近期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对冬眠心肌收缩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 对 5 3例存在节段心肌收缩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 (SPECT) ,PTCA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 ,比较手术前后左室整体及节段的收缩功能变化。结果  (1)术前收缩功能不全而经PTCA获得血运重建的 16 7个节段中 ,术后有 87段 (5 2 1% )功能改善 ;而未经PTCA获得血运重建的 5 9个节段中 ,术后仅有 2段 (3 4% )功能好转 (P <0 0 0 1)。血运重建区域的室壁运动指数(WMSI)从术前的 1 85± 0 96降至术后的 1 5 1± 0 80 (P <0 0 0 1) ,而非血运重建区域的WMSI在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2 )有节段收缩功能改善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 (LVEF)从术前的 5 2 1± 11 9提高至术后的 5 4 8± 11 2 (P <0 0 5 ) ,而无节段功能改善者LVEF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近期LVEF的提高幅度与左室整体WMSI的降低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r =0 73,P <0 0 0 1)。结论 成功PTCA术能在近期内改善冬眠心肌的收缩功能 ,且左室整体泵功能的变化与冬眠心肌收缩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疗效与心脏收缩功能之关系。选88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分为两组:溶栓再通组66例及未溶通组22例。以Kilip分级判定临床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显示:①重度左心功能不全(即KilipⅢ级)患者,溶通组明显少于未溶通组(10.6%比31.8%);②室壁瘤出现率,溶通组明显少于未溶通组(9.1%比36.4%);③LVEF值,溶通组明显高于未溶通组(58.3±10.5比50.9±11.9)。以上比较的P值均<0.01。可认为经静脉溶栓使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后的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一定程度上得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AQi和CK 技术观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功能改变及室壁运动异常的可行性。方法 以M型、2D 及CK、AQi各指标对AMI及健康组对照分析。结果 AMI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均减退。射血分数、左室面积变化分数、峰值射血率减少,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峰值充盈率减少,峰值充盈时间延长。而AMI患者左室梗死节段无论收缩期还是舒张期均表现为彩色位移明显减少(小于6 m m ),同时可见彩带层次减少甚至消失,反映出室壁节段性运动障碍。结论 CK 和AQi能迅速准确地判定AMI的室壁运动异常及心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心脏收缩功能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疗效与心脏收缩功能之关系。选88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分为两组:溶栓再通组66例及未溶通组22例。以Kilip分级判定临床心功能,超声心动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显示:①重度左心功能不全(即KillipⅢ级)患者,溶通组明显少于未溶通组(10.6%比31.8%);②室壁瘤出现率,溶通组明显少于未溶通组(9.1%比36.4%);③LVE  相似文献   

12.
对65例不同部位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采用频域和时域法分析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前、后的心率变异性(HRV),旨在了解不同部位OMI患者HRV的变化及PTCA术对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结果:不同部位OMI患者的HRV无明显差异,而PTCA术后HRV指标中的高频段(HF)、标准差均较术前增加,低频段(LF)及LF/HF较术前降低。说明PTCA术后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迷走神经活性增强。提示PTCA术后可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26例接受链激酶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和27例未溶栓的AMI患者,分别在急性期及6个月后随访时测量并计算左心室容积(EDV和ESV),射血分数(EF)以及室壁运动指数(GWMI和RWMI)。以上各项指标在急性期时比较各组无显著性差异;在随访期再通组EF值明显高于未通组和未溶栓组,再通组左室容量减小。急性期各组心功能无差异,随访时再通组心功能较未通组显著改善。提示:链激酶溶栓能明显减轻AMI患者的左心室扩张,改善左心室功能和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及结合期前收缩后强化(PESP),评价左前降支(LAD)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对相关室壁节段运动及心肌存活性的影响。方法:因LAD狭窄接受血运重建术的患者20例,于术前、术后1周测量LAD供血8个心肌节段在窦性心律时和PESP时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并与46例正常人的相应参数相比较。结果:①冠心病组治疗前8个心肌节段中,7个节段的Vs、6个节段的Ve及3个节段的Va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术后1周这些节段的3个参数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4个节段的Vs,2个节段的Ve已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②冠心病组20例术前有84个节段Vs异常,术后1周30个节段恢复至正常;③冠心病组治疗前后PESP时各参数均较窦性心律时显著增大(P0.05~0.01),但术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QTVI能用于评价血运重建术疗效;PESP-QTVI评价术后1周心肌的室壁运动变化及心肌存活性的价值似不如QTVI。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冠心病外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1972年至1993年冠心病外科术后患者施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67例(14.5%)的治疗经验。应用IABP的适应证包括:①左室室壁瘤较大或合并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左室射血分数低于30%,以及病变广泛且远端血管较细等;②术中脱离体外循环机有困难;③术后顽固性低心输出量综合征;④围术期心肌梗死。得出如下结论:①预防性IABP有助于重症冠心病外科术后患者的顺利恢复;②IABP使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及左心功能不全得以改善,从而降低了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存活心肌的201铊核素扫描(~(201)TI)心肌显像和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的作用。方法将49例患者,平均年龄(62±10)岁在心肌梗死10 d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造影,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血管造影和静息~(201)TI心肌显像。19例患者进行了血运重建(血运重建组),30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一年后重复静息超声心动图和核素造影,分别评价节段性功能恢复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血运重建组患者,108个节段运动消失或反常运动,61个节段显示功能恢复。其敏感性在~(201)TI心肌显像预测节段性功能恢复为87%,多巴酚丁胺为66%(P0.001)而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有可比性。~(201)TI的活动度(峰值≥55%)是最佳的节段功能恢复的预测因素(P0.001)。血运重建后LVEF改善≥5%(P0.01)。在药物治疗组,149节段运动消失或反常运动有60节段显示功能恢复。随访8年,随访收缩储备节段大部分(94%)在多巴酚丁胺的有存活心肌在~(201)TI显像功能改善(86%)。在药物治疗组患者节段功能恢复较差或无收缩储备(38%)或无保留~(201)TI摄取(62%)。药物治疗组收缩反应是节段(P0.001)和整体(P0.01)左室功能改善的最好预测。结论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可以预测心肌梗死后自行功能的恢复,而~(201)TI显像本身可识别患者心肌功能失调无收缩储备可受益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肌浆网Ca2+调节蛋白mRNA表达。方法 实验用犬12只,主动脉阻断缺血60min、继之开放后再灌注60min,建立体外循环术中全心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模型。于主动脉阻断期间,分组以冷晶体液停跳液间断灌注(ICCC)或温血停跳液持续灌注(CWBC)做心肌保护。采用RTPCR技术,测定 SR Ca2+-ATP酶、钙螯合蛋白的mRNA水平,观察心输出量(CO)/左室收缩末期压(LVESP)两项心功能指标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缺血前比较,再灌注60min后:①ICCC组两种蛋白mRNA均显著上升(P<0.01),CWBC组无显著变化(P>0.05);②两组CO/ LVESP均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ICCC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③ICCC组心肌细胞出现超微结构破坏性改变,CWBC组超微结构保持良好。结论 体外循环术中心肌I-R损伤后早期,心肌细胞肌浆网Ca2+调节蛋白发生了损伤后的分子修复;这种修复可能与心肌损伤程度呈相关。  相似文献   

18.
根据病理生理机制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冠脉 )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 ,在血小板激活和聚集的基础上有血栓形成 ,致冠脉急性闭塞的结果。因此 ,治疗AMI的关键是尽早实施冠脉血运重建术 ,迅速使闭塞的梗塞相关冠脉(IRCA)再通 ,恢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 3级血流和心肌灌注 ,才能挽救缺血心肌 ,缩小梗死面积 ,保护心室功能 ,从而改善AMI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目前 ,AMI冠脉血运重建的方法主要是溶栓疗法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溶栓疗法由于禁忌证 ,仅有 1/3AMI患者适合溶栓 ,冠脉再通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后血流缓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再通后血流缓慢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使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相关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计帧法示15例血流缓慢(血流缓慢组),35例血流正常(血流正常组)。结果:左心室造影血流缓慢组较血流正常组收缩末期容量增大,射血分数减低。血流缓慢组90分钟后抬高ST段总和回落小于血流正常组,血流缓慢组QRS波群积分和肌酸激酶峰值及其距发病时间大于血流正常组。住院期间血流缓慢组心脏事件发生率(46.7%)显著高于血流正常组(8.6%,P<0.05)。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血流缓慢组收缩末期容量大于血流正常组,而射血分数低于血流正常组。结论:AMI患者相关冠状动脉再通后血流缓慢提示心肌梗死面积大、心功能较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试验评价心肌梗死(MI)病人冠脉重建术(CRV)后心室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急性心肌死病人,在冠脉重建术前,术后6个月,以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5,10,15,20,25,30ug.kg^-1.min^-1)连续静注5min后,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室壁运动异常(WMA)节段的变化。结果:在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下,CRV前后患者的心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