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气道管理及呼吸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内直视手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措施。特别是术前已经出现肺高压伴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术后往往会出现重要脏器功能的损害。合理使用呼吸机可以减少心肺作功,提高手术成功率。2003年12月-2004年4月我院行心内直视手术59例,现就呼吸道管理及呼吸机应用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临床资料:本组236例,男108例,女128例,年龄18~56岁,平均36.8岁,其中单纯动脉导管未闭27例,肺动脉狭窄8例,房间隔缺损86例,室间隔缺损92例,法洛三联症8例,法洛四联症15例,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合并左上腔静脉1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5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心功能Ⅱ级160例,Ⅲ级65例,Ⅳ级11例,合并房颤14例,均有右房右室增大,心胸比例0.59~0.79,三尖瓣关闭不全182例,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总结11例先心病施行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术中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鼻咽部温度维持34-37℃,均在心脏空跳的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全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多巴胺用量很少,无栓塞,心律失常及脑部并发症,随访3个月至3年,均能参加正常活动,无残余分流和杂音。结论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能避免心肌缺血缺氧损伤及再灌注损伤,使术中心肌代谢处于接近生理状态,具有较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12 kg以下低体重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5月~2004年10月手术纠治32例体重在12 kg以下危重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法洛四联症、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等。结果: 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6.3%,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机械通气(18±8.6) h,平均重症监护(4.5±1.5)天。随访2个月~2年,生存患儿心功能显著改善,生长发育明显加快。结论: 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低体重危重先心病患儿的外科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我院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及呼吸道护理的体会。方法:42例婴幼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后机械通气均选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PEEP)+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辅助呼吸,常规监测心电、有创动脉血压、经皮氧饱和度、血气等指标。结果: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最长76h,最短1h。撤机后出现呼吸困难6例,再插管2例,另4例改用CPAP后呼吸困难改善。结论: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有其自身特点,合理使用呼吸机,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总结 4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体会 ,并探索合理的麻醉方法 .[方法 ]静脉注射氯胺酮或硫喷妥钠及芬太尼、潘库溴胺后行气管插管 ,衔接麻醉机作机械通气 ,吸入安氟醚0 .5 %~ 1.0 % ,监测挠动脉平均动脉压、心电图、中心静脉压、体温、血气、尿量 .[结果 ]本组 42例的麻醉效果均良好 ,未发生并发症或死亡 .[结论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合理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2.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 ,对 2 2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肺高压组 )及 16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无肺高压患者 (无肺高压组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血浆内皮素水平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发现 :两者体外循环心内手术围术期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 ;无肺高压组术后血浆内皮素水平迅速下降并于手术后 6h恢复至术前水平 ;肺高压组术后血浆内皮素水平下降缓慢 ,术后 48h尚未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23例先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放置封堵器失败,4例介入治疗后封堵器移位。该27例在介入治疗失败后当日至3周内在体外循环下行封堵器取出术和(或)先心病纠治术。结果:手术效果满意,27例均未出现重要器官功能损害,心功能恢复至Ⅰ级。结论: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封堵器移位是先心病介入治疗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应紧急手术以避免病情恶化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先心痛婴儿心内直视术的麻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60例先心病婴儿的麻醉前用药、麻醉诱导、循环管理、重要器官保护和并发症防治等问题。结果 本组患儿膜式氧合器的比例为67.5%,喉头水肿需再次插管11例(占6.875%),3例法乐四联症患儿麻醉前出现缺氧发作(1.875%)、占法乐四联症患儿的11.1%,术后早期死亡的9例患儿(5.625%,9/160)外,术后仅2例患儿出现RDS(1.25%,2/160)。结论 合理麻醉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的选择,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稳定,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护,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紊乱的纠正是麻醉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在体外循环下经右胸外侧小切口剖胸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 .[方法 ]经右胸外侧第 4肋间进胸 ,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 12例 ,其中修补房间隔缺损 2例 ,室间隔缺损 5例 ,法洛氏四联征 4例 ,部分心内膜垫缺损 1例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 ,1例法洛氏四联征病例在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症 ,3例出现部分右束支传导阻滞 ,1例在房间隔缺损术后拔胸腔引流管时出现气胸 ,再次做胸腔闭式引流 .[结论 ]经右胸外侧小切口手术法可替代正中剖胸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手术法 ,它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不破坏胸廓连续性及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 ,属于微创外科手术 ,值得推广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呼吸力学和血气指标以了解较低潮气量行间歇正压机械通气 (IPPV)能否满足学龄期和学龄前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的通气要求。方法 :34例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患儿按年龄分为两组 :A组 6~ 12岁 ,B组 3~ 6岁 ,在全身麻醉下行IPPV ,潮气量为 7ml/kg ,呼吸频率 =(2 4 -年龄 / 2 )次 /分 ,吸呼比 1:2。分别于切皮前和锯胸骨后各通气 30min后记录各项指标。结果 :A ,B两组的气道压差异无显著性 ;A组的肺顺应性高于B组 (P <0 .0 1) ,呼末CO2 分压 (PETCO2 )、动脉血CO2 分压 (PaCO2 )、肺泡 动脉血氧分压差 (A aDO2 )低于B组 (P <0 .0 1)。结论 :全身麻醉下以标准频率对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行IPPV时 ,7ml/kg的潮气量可以满足学龄期儿童的通气要求 ,而对学龄前期小儿不能提供完全充分的通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我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0月期间137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在心脏跳动下实施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在低温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保持心肌有氧血供,将左房引流管经二尖瓣口置入左室,持续吸引,并使左室腔与大气相通.完成心内畸形矫治后,采用综合序贯排气法排除心腔气体.结果全组死亡5例,死亡率3.6%.无因体循环气栓而致认知和肢体功能障碍者,无气管切开者.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作为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应用于简单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 402例,拔除气管插管后因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需再次机械通气47例,首选无创正压通气支持(NPPV组)22例,气管内置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支持(CMV组)25例。结果成功脱离机械通气NPPV组77.3%(17/22)、CMV组76.0%(19/27),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机械通气支持时间分别为7-54 h(32.65±18.23 h)、32-498(120.15±98.34 h),监护时间2-10 d(4.5±3.4 d)、4-35(19.3±15.4 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前及之后2 h、4 h患儿的氧合指数两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而机械通气后0.5 h氧合指数两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应用NPPV可避免一部分先心病术后出现呼吸衰竭的患儿再次气管插管,并减少呼吸系统的并发症;但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循环不稳定者,因NPPV改善氧合较慢,应尽早气管插管予有创机械通气支持。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软化(TBM)对不同类型充血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监护室收治的所有充血型CHD术后患儿,查阅所有病例的手术资料和监护记录;按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即是否存在中度以上气管软化或TBM,将每类疾病患儿分成TBM组和无TBM组,进行临床资料和预后的比较。结果回顾总结充血型CHD患儿共5 06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为TBM237例,发生率为4.7%。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永存动脉干和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TBM发生率位列前三位,分别为34.68%、29.17%和28.00%。房室间隔缺损(包括完全性和部分性)、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病例中,TBM组患儿月龄和体质量明显低于无TBM组(P<0.05);完全性大血管错位病例中,TBM组患儿的月龄和体质量大于无TBM组(P<0.05);在其他类型CHD患儿中,TBM组与无TBM组年龄和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主动脉弓中断/室间隔缺损外,对于其余类型CHD,TBM组的患儿需要较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