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Hibbs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椎弓峡部裂及Ⅰ、Ⅱ度滑脱症的效果。方法临床治疗并随访100例腰椎弓峡部裂及Ⅰ、Ⅱ度滑脱症患者,按症状改善,植骨融合等指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随访1—11年(平均6年),其中症状改善95例,植骨融合87例,症状改善及植骨融合80例,优良率89%。结论改良Hibbs后路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弓峡部裂及Ⅰ、Ⅱ度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U型棒加双侧椎弓根钉联合峡部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将我院治疗的50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双侧椎弓根钉联合峡部植骨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U型棒加双侧椎弓根钉联合峡部植骨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滑移矫正率),两组患者术后腰椎JOA评分情况,脊髓功能评分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与对照组相当,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腰椎JOA评分为(26.1±2.4)分,而对照组患者的腰椎JOA 评分为(18.9±1.9)分,两组患者的腰椎 JOA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 7607,P=0.0000)。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治疗前试验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评级与对照组相当,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愈合良好,术后无神经缺损并发症出现,无U型棒及椎弓根钉松脱、断裂并发症出现,滑脱节愈合良好。结论 U型棒加双侧椎弓根钉联合峡部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临床疗效显著,手术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植骨并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症状性双节段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的12例有临床症状的双节段腰椎峡部裂患者,采用JOA腰痛评分标准、Smiley-Webster功能评分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aillard指数综合、Lenke脊柱植骨融合评价标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术后JOA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aillard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Smiley-Webster功能评分结果:优8例,良3例,可1例。Lenke评价植骨融合结果:A级20个节段, B级4个节段。结论腰椎后路峡部植骨或椎体间融合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是治疗症状性双节段峡部裂的有效方法,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4例腰椎峡部裂患者X线平片、CT检查结果,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4例患者中,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项圈征"椎弓峡部裂边缘硬化,腰骶关节间隙变窄;椎弓骨环连续性中断,椎弓根下缘层面、椎体上下关节突之间低密度裂隙影,骨质断面呈不规则锯齿状,骨块影以及椎体滑脱等特征性征象。结论CT扫描比X线平片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更具优势,但X线平片投照技术和CT合理的扫描计划是发现椎体峡部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比较研究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和经椎板拉力螺钉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1999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节段内同定及植骨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38例.经椎板拉力螺钉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28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效果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方面,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优于经椎板拉力螺钉;并发症方面,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脱钩1例,经椎板拉力螺钉系统神经根损伤1例.按MacNab标准评价术后效果,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的优良率为94.6%,经椎板拉力螺钉的优良率为92.6%,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与经椎板拉力螺钉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及植骨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鄢裂手术操作容易,失血量少,固定可靠,安全性高,效果确实.推荐使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在腰椎峡部裂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SCT)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腰椎峡部裂的轴位、多平面重组CT及三维CT表现,结果30例均显示清晰,表面重建(SSD)图像在显示椎体滑脱方面效果良好;MPR矢状面椎弓峡部裂均显示良好,轴位重组对裂隙骨赘、骨痂、纤维组织增生、椎间盘病变等征象显示清晰,正中矢状面重建对椎体滑脱、椎体撕裂或骨赘后突显示良好。结论SCT三维重建(MIP、SSD)和MPR对腰椎椎弓峡部裂及其所引起的相关改变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临床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殷建华  张胜林  徐信龙 《江苏医药》2012,38(24):3027-3028
腰椎滑脱的常见原因有退变性及峡部裂性,常合并有腰椎管狭窄及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是下腰痛常见的病因之一,发病率可达6%.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我院2005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该方法治疗腰椎滑脱23例,经过8-24个月的随访,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腰椎滑脱症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据统计占腰腿痛患者的4%~5%,常见病因有退变性及峡部裂性,常见合并症有腰椎管狭窄及腰椎间盘突出。目前治疗方法是滑脱椎体复位,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减压,固定和植骨融合不稳定椎体。自2004年2月-2008年12月来我们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并圆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42例,获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腰椎滑脱并椎弓根崩裂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92例腰椎滑脱并椎弓根崩裂患者,均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通过诊断结果来评价CT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92例腰椎滑脱并椎弓根崩裂患者, L3滑脱15例, L4滑脱66例, L5滑脱11例;前滑脱74例,后滑脱18例;双侧峡部裂77例,单侧峡部裂15例;Ⅰ度滑脱82例,Ⅱ度滑脱10例;经CT检测后均成像清晰准确。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腰椎滑脱并椎弓根崩裂的效果非常显著,可增加诊断准确性与及时性,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不同腰椎滑脱程度与椎弓峡部崩解及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对应关系,探讨不同腰椎滑脱的主要病因,结合临床体征对不同腰椎滑脱患者适当地进行双斜位检查,在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和电离辐射的同时,准确诊断疾病。方法回顾2002年以来笔者所在医院放射科腰椎滑脱患者316例,对腰椎滑脱采用Meyerding法分级,把腰椎滑脱的患者分为老龄组(腰椎同时有3个以上椎体骨质增生)及青年组(腰椎未见骨质增生或有1~2个椎体骨质增生),同时,在不同年龄组中对不同程度腰椎滑脱患者分组并利用SPSS13.0进行χ2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青年组,不同程度腰椎滑脱均与椎弓峡部崩解有明显关联,老龄组,腰椎Ⅰ度滑脱与椎弓峡部崩解并无明显关联,腰椎Ⅱ~Ⅳ度滑脱与椎弓峡部崩解有明显关联。结论在青年组,由于少有腰椎退行性病变,腰椎滑脱多为真性滑脱,由于椎弓峡部崩解所致,提示诊断青年腰痛患者时,对腰椎序列的细微改变要有足够的警惕性,预防漏诊的发生,加照腰椎双斜位是完全必须的,在老年组,腰椎Ⅰ度滑脱与腰椎峡部崩解并无明显关联,有相当多的患者为假性滑脱,考虑到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及电离辐射,结合患者临床体征,可以定期观察。  相似文献   

11.
腰椎椎弓峡部骨折引起脊柱滑脱为常见病,其治疗方法已有许多报道,根据腰椎椎弓峡部骨折的发生机理和病理变化,用“T”型嵌入植骨术,其主要目的是解除神经组织的压迫,消除或减轻腰腿部疼痛,保持该部位的持久稳定状态。我院对11例腰椎椎弓峡部病人进行了“T”型嵌入植骨融合术,通过精心护理,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我们对该手术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无脊柱滑脱的腰椎峡部裂的四种影像学诊断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崔健  邸军  栾广 《河北医药》2004,26(11):868-869
目的选择一种对无脊柱滑脱的腰椎峡部裂诊断率最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7月至2003年8月收治的21例无脊柱滑脱的腰椎峡部裂患者的四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其诊断率。结果在21例无脊柱滑脱的腰椎峡部裂患者中,腰骶侧位片阳性率72%,腰骶双斜位片阳性率48%,普通腰椎CT阳性率9.5%,反角度CT扫描阳性率100%。结论上述四种影像学诊断方法中,反角度CT诊断率最高,腰椎侧位片比双斜位阳性率更高;反角度CT扫描不但提高诊断率,而且能更准确的显示病变部位的病理变化,可作为一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3.
李云  李迎春 《黑龙江医药》2012,25(6):855-856
目的:分析腰椎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螺旋CT扫描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39例椎弓腰椎峡部裂X线平片、螺旋CT检查影像资料。结果:25例病人进行了X线检查,检出椎弓峡部裂20例;39例病人进行了螺旋CT检查,检出椎弓峡部裂39例。结论: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诊断螺旋CT扫描比X线平片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王振波 《哈尔滨医药》2011,31(5):346-34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单纯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SIEMENS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检查,总结32例不伴有椎体滑脱的单纯腰椎峡部裂患者CT征象,并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单纯腰椎峡部裂的特征性表现是腰椎椎弓关节突间部或椎板骨质连续性中断,MPR横断面、经椎弓矢状面及额状面可清晰显示62处断裂。结论 MSCT对单纯腰椎峡部裂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和诊断价值,是检出单纯腰椎峡部裂的较理想成像方法,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Moss Miami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和侧后方植骨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4月至2004年5月对21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在椎管彻底减压的基础上,行Moss Miami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和侧后方植骨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36月,平均 18.4个月。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无内固定件松动、断裂及椎体再滑脱现象。脊柱植骨融合率为 100%,疗效优良率85.7%。结论Moss Miami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是一种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操作简单,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聂鹏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70-271
目的通过分析不伴有椎体滑脱的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提高对峡部裂CT征象的认识,降低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不伴椎体滑脱腰椎峡部裂的病例,分析峡部裂的特征性CT表现。结果 15例病例中均可见到假关节征。结论假关节征对于诊断峡部裂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不同融合方式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10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A组62例和B组46例,A组采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B组采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外侧融合术(PLF).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滑脱率、融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预后效果.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长于或多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P<0.05);2组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DI及滑脱率较术前改善,且术后2年A组JOA评分较B组高,ODI及滑脱率低于B组(P<0.05).2组术后2年融合率及预后总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联合PLIF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较PLF好,但2种方法融合率及预后效果无明显差异,应根据手术操作不同和患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椎弓峡部裂是指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细狭延续部分断裂,又称为椎弓崩裂,约5%的成人可患此病;常用 X 线斜位平片和 CT 轴位平扫进行诊断。但由于脊柱解剖结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椎弓峡部与立体的任何平面均不平行,临床工作中常出现漏诊[1]。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 CT 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椎弓峡部裂的诊断率得到明显提高。现对我院确诊的峡部裂患者52例行多排螺旋 CT 扫描,并行 MRP 斜矢状位重建,旨在探讨该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提高对腰椎峡部裂 CT 斜失状位重建图像征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方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扫描及后处理方式.方法 20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行椎间盘扫描,对S4-5及S~D1椎间盘加大扫描范围,包括椎弓根层面;对其中10例行螺旋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 包括椎弓根层面的轴位扫描均能显示峡部裂和其他伴发表现,包括椎管增大或变窄、侧隐窝狭窄、双边征、椎间盘变形、椎小关节退行性变.采用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MPR、MIP斜矢状面重建能直观显示峡部裂的典型表现一猎狗项圈征,正中矢状面重建能显示椎体滑脱.结论 对常规椎间盘扫描采用对S4-5,及S5~D1椎间盘加大扫描范围,包括椎弓根层面的方法,对于轴位扫描发现或可疑峡部裂的患者再做相应椎体螺旋扫描,行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多平面斜矢状面和矢状面重建,是腰腿痛患者CT检查的简单、实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谢光彤  丁长青  许若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2,(6):101+103-101,103
目的探讨反角度重建在不典型椎弓峡部裂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1年9月22例不典型椎弓峡部裂患者多层螺旋CT及反角度后处理等重建资料。结果当椎体无明显滑脱时,常规椎间盘层面极易漏诊不典型腰椎峡部裂,结合常规层面所示椎管前后径延长征及三维图像,增加反角度重建,明显增加诊断率。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反角度重建对不典型峡部裂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