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春叶  李力  梅兴明 《华北国防医药》2010,22(4):408-408,F0003
【病例】女,14岁。因四肢无力进行性加重2年,双下肢肌肉逐渐萎缩行走困难半年就诊。患者于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走路笨拙易跌倒,不能奔跑及登楼,查体时发现血肌酐184.00μmol/L,尿素9.61mmol/L,当地医院诊断为肾炎,在对症保肾治疗过程中乏力加重,站立时腹部凸出,两足撇开,行走时呈特殊“鸭步”步态,当由仰卧位转站立位时非常困难,必须先翻身俯卧,再用手攀缘两膝,逐渐向上支撑站起。入院半年前逐渐出现四肢肌肉萎缩,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1岁。糖尿病病史12年,半年前出现明显乏力、消瘦,四肢肌肉明显萎缩,已出现四肢伸展和行走困难。经多家医院诊治,在排除肿瘤后,均考虑为糖尿病导致的肌肉代谢营养不良,但经严格控制血糖,纠正糖代谢紊乱后,肌肉萎缩和乏力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入住我院。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9岁.主因渐进性行走不稳,言语不利10年余,加重伴视力下降6年余,于2011年7月12日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蹲后站立困难,爬楼梯时抬腿困难,站立时易摔倒,行走不稳.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说话欠流利,鼻音较重,患者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双下肢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双手用力时不能正常迅速松弛,双上肢无力伴肌肉萎缩.6年前出现视物模糊不清,易重影,视野变窄,并呈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4.
韩晶  程焱 《中国医药》2010,5(1):86-87
1病历摘要 患者男,41岁。因“四肢麻木无力伴疼痛15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5d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上肢自发性麻木伴疼痛,后渐扩展至右上肢及双下肢,四肢疼痛明显,以夜间为重,严重影响睡眠。后渐出现四肢无力,尚能持物及行走,但自觉较前力弱,无“晨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鑫 《天津医药》2010,38(11):962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9岁.主因四肢无力2d,加重1 d,于2009年11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 d腹泻后出现四肢乏力,入院当日晨起四肢乏力加重,不能行走,遂入院治疗.患者4年前曾有四肢无力病史,但症状较此次发病轻,休息后自行缓解,未予诊治.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44岁,体重55kg,因"反复大便便血2+年,肛门肿物脱出、疼痛3天"入院。既往32年前因"四肢乏力、行走摔倒"于当地医院就诊,未确诊,治疗不详,此后四肢肌力乏力缓慢进行性加重,伴肌肉萎缩,但生活可自理,简单劳作,3年前肌无力加重,反复摔倒,不能工作,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检查并确诊为"肌营养不良症"。目前可缓慢行走,扶扶手缓慢爬4楼楼梯。患者家族中1兄患有相同疾病,症状较该患者重,父母、1弟、1姐及姐姐的儿子均未见发病,除母亲有手术麻醉史(腹腔肿瘤手术,手术顺利),余家属无手  相似文献   

7.
皮肌炎是一种急性或慢性的皮肤和肌肉的炎症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于1998年5月应用蝮蛇抗栓酶-3治疗1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30岁,农民。1998年5月21日以全身无力伴心慌半年,近1个月加重收住入院。患者7个月前因受凉而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当时诊断为肺炎,应用青霉素、链霉素等药治疗好转。自此自觉全身乏力,以四肢为重,肌肉疼痛,并有压痛。2个月后上肢肌无力,上举困难不能梳头,下肢抬腿困难,只能慢步行走十几米。眼睑部出现红色斑片,4个月后出现说话声音嘶哑,并自诉心慌,曾到外地诊断皮肌炎治疗效果欠佳。近1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吞咽困难,大  相似文献   

8.
1例75岁男性患者因肺癌骨转移给予注射用氢溴酸高乌甲素4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用药1次后,患者出现肌肉震颤,以四肢为主,坐立位明显,平躺后消失。用药2次后患者肌肉震颤加重,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手不能持物,行走困难。肌肉震颤症状发作期间患者除肌张力增加外,无其他异常体征。考虑为高乌甲素所致锥体外系反应(帕金森样综合征)。遂停用高乌甲素,其余治疗方案未变。停用高乌甲素后约24h,患者肌肉震颤症状消失,观察8 d,症状未再出现。  相似文献   

9.
1 病历简介女 ,4 5岁。主因 :“全身关节、肌肉疼痛 5年 ,心慌气短 3年 ,全身浮肿 10d” ,于 2 0 0 0年 11月 2日入院。病人于 5年前无明显原因 ,出现全身关节肌肉疼痛 ,于经期及天气变冷时症状加重 ,发作严重时伴发热、乏力、关节周围红色硬结 ,咳嗽、咳痰 ,在当地诊断为 :“风湿性关节炎”。间断服消炎痛、双氯灭痛及静滴青霉素和地塞米松等治疗 ,症状可缓解。于 3年前病人开始心慌、气短 ,间歇出现左下肢红肿、疼痛 ,活动后症状加重 ,于入院前 10天 ,病人上述诸症加重伴胸闷、气短 ,不能平卧 ,尿少 ,头晕 ,乏力 ,纳差。入院查体 :T35 …  相似文献   

10.
汞中毒性癫痫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38岁,于3个月前在炼金工作中吸入大量汞蒸气后,胸闷、气短、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酸痛,即到当地县医院就医,检查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化验血常规未见异常,给予开'胸顺气中药及索米痛片(去痛片)等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并且逐渐加重,行走困难,并出现全身不自主震颤,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2岁。近2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多为行走或活动时出现,休息后可缓解,无耳呜及听力下降,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未予诊治。以后头晕发作逐渐频繁,自感记忆力及计算力下降。1周来感觉四肢乏力,以双下肢明显.诉站立、行走不稳。患者既往有10多年饮酒史,每日饮白酒约250g,1年前在外院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查体:神清合作,  相似文献   

12.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2岁,住院号:J00552。主因"腰痛半双下肢麻木、乏力3年,加重1年"入院。患者自述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腰痛,伴双下肢乏力,右踝内翻畸形伸踝伸趾乏力,行走乏力,腰痛发作无规律。2008年初因排尿困难及排尿困难入院治疗,行核磁检查发现胸腰段椎管内肿瘤。近1年腰痛及双下肢麻木乏力加重。  相似文献   

13.
1病历资料患者王某,女,62岁,农民,以"双下肢乏力1年,右下肢乏力加重半年"就诊。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对日常活动无明显影响,未就诊。近半年来自觉右下肢乏力加重,伴左胸部束带感,行走时,右下肢开始拖曳,尤以上台阶时明显。后来我院,既往于26年前有车祸致腰椎骨折病史。神经系统查体:颅神经未见异常,颈软,左侧胸6以下痛觉减退,双侧音叉震动觉对称存在,四肢肌容积正常。双上肢肌力5  相似文献   

14.
患女性,16岁,因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4年于20014年2月就诊。患于4年前无诱因出现行走、上下楼时双下肢无力.渐加重,近1年来上下楼及上体育课明显困难,伴有下肢麻木.无肌肉疼痛。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流利,颅神经及眼底阴性,双上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双足背屈肌力Ⅱ级,弓形足,双跟腱反射消失,病理征未引出,大腿下1/3及小腿肌肉萎缩呈鹤腿状,以左下肢明显,双下肢袜套样感觉减退,深感觉正常。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3岁,因"面部蝶形红斑6个月,血糖升高伴乏力20余天"于2006年10月入院。患者于2006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畏寒,颜面部皮疹,光过敏,头昏及全身肌肉关节疼痛,以"感冒"对症治疗;6月份出现口腔溃疡、呕吐、脱发、头痛,且皮疹增多,扩散至双上肢及前胸,日晒后皮疹颜色加重,给予中药治疗,症状有所缓解;8月份出现高热及频繁抽搐,随机血糖11.2mmol/L,给予普通胰岛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入院前20d,肌肉及关节疼痛加重,乏力明显,行走困难,口腔溃疡加重,大小便困难;入院前10d,卧床不起。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2岁。于2011年初无明显诱因下渐出现右手无力,日常生活如"穿衣吃饭"稍有影响,同时短程行走即有胸闷气短。起初未正规检查治疗,上述症状渐加重。至2012年初渐出现左上肢及双下肢无力,伴有四肢肉跳感,自觉"舌头僵硬吐字不清晰"。在当地医院检查诊断:脑梗塞,给予相应治疗未见改善。渐感双手及双大腿肌肉不如以前饱满,并出现进食饮水呛咳情况。于2012年10月在市级医院检查:头颅CT示左基底节腔隙性梗塞。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17.
<正>1病例摘要患者,女,30岁,以“阵发性四肢乏力10年,恶心呕吐、上腹痛一周”为主诉入院。患者于10年前开始出现阵发性四肢乏力,肌肉疼痛,5年前于我院诊断为“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海绵肾”,给予三钾合剂等相应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院外坚持口服三钾合剂治疗。近3年来,患者自觉口干,泪少。于本次入院1周前自觉上腹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同时出现排尿痛,无肉眼血尿。患者每日尿量1500耐,大便正常。查体:T36.5℃,PSO次/min,Bp110/70 mmHg,R 20次/min。心率5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Mu甲卜y征阴性。左肾区叩痛(十),右肾区无叩痛。  相似文献   

18.
以骨关节改变为主要特征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1912年由Wilson首先报道,又称为Wilson病。病变主要累及脑基底节、肝和肾脏器官,现报告1例以骨关节受累为主要特征的肝豆状核变性。 患儿,女,9岁。主因6年前无明诱因出现走路延迟,3岁时学会走路,曾以缺钙进行治疗,症状缓解。5年前出现行走困难,经服用钙剂不见好转。1年前以上症状加重,伴有双膝关节疼痛,近半年不能行走,患儿以抗D佝偻病而入院。体检:患儿神经系统无异常,胸廓、脊柱无畸形。双下肢呈X形,肌肉明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5岁。于2008年2月18日因四肢乏力半年,加重伴肿胀3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双下肢乏力,酸胀不适,继而累及双上肢,无皮疹、光过敏等症,3月前出现双膝酸痛,双下肢水肿,继而累及双上肢,渐出现肌肉酸胀疼痛,1月前曾出现发热,体温38%。入院查体:体温36.4℃。心肺腹未诊及明显异常,双上臂、右手前臂、双侧大腿、小腿可触及条索样变硬,双下肢小腿、右前臂硬性水肿,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7岁。因行走不稳逐渐加重2个月于2008年11月住院.3年前出现饮水易呛,曾有3次返呛后跌倒在地,数秒钟意识丧失,2年前出现走路不稳,表现为快速前冲,不易停止,并有排尿障碍。渐出现行为异常,时有穿错衣服,步行于车流中:不能骑自行车,1年前出现大便失禁,经中药治疗后可自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