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及对肠蠕动的彤响。方法随机选择下腹部、下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n=30)下腹部、下肢手术各15例。A组(芬太尼组):0.2%罗哌卡因+0.0002%芬太尼+0.005%氟哌利多;B组(吗啡组):0.2%罗哌卡因+0.01%吗啡+0.005%氟哌利多;C组(局麻药组):0.2%罗哌卡因;D组(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后施行硬膜外腔镇痛。镇痛后48h内随访患者,记录疼痛程度及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A、B两组均能提供良好的镇痛,其优良率分别为93%、97%,C、D组镇痛效果差,其优良率分别是47%、13%:A、B两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D组(P〈0.05)。下肢手术患者比下腹部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短(P〈0.01);同类手术,四组患者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或吗啡术后镇痛都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下肢手术患者比下腹部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不同硬膜外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随机选择下腹部、下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芬太尼组):0.2%罗哌卡因+0.0002%芬太尼+0.005%氟哌利多;B组(吗啡组):0.2%罗哌卡因+0.01%吗啡+0.005%氟哌利多。术后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1,持续输注量2ml/h,单次自控给药量1ml,锁定时间为20min)进行镇痛。结果A、B两组的镇痛效果均满意,B组的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A组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便于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不同镇痛药物对手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对105例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根据不同的镇痛方案分成三组,吗啡组:0.125%罗哌卡因+0.005%吗啡+0.005%氟哌利多,芬太尼组:0.125%罗哌卡因+0.0005%芬太尼+0.005%氟哌利多,对照组不实施患者术后自控镇痛;镇痛治疗后4、8、12、24、36 h进行随访,观察疼痛程度、镇静状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 SpO2),并记录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 吗啡组与芬太尼组均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芬太尼组肠蠕动恢复时间为(52.65±10.63)h,较吗啡组、对照组[分别为(73.11±14.23)、(74.54±16.61)h]均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吗啡、芬太尼行患者术后自控镇痛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联用可缩短肠蠕动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不同镇痛药物对手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对105例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根据不同的镇痛方案随机等分成3组:(1)吗啡组。0.125%罗哌卡因+0.005%吗啡+0.005%氟哌利多。(2)芬太尼组:0.125%罗哌卡因+0.000 5%芬太尼+0.005%氟哌利多。(3)对照组为不实施患者术后自控镇痛。镇痛治疗后4h、8h、12h、24h、36h进行随访,观察疼痛程度、镇静状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_2),并记录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吗啡组与芬太尼组均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芬太尼组较吗啡组、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吗啡、芬太尼组患者术后自控镇痛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联用可缩短肠蠕动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5.
田玉红  于佳丽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252-2253
目的研究勿留置导尿管的硬膜外镇痛配方用于硬膜外手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下腹部、下肢手术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n=30例),A组:(芬太尼组)0.2%罗哌卡因+0.0002%芬太尼+0.005%氟哌利多;B组:(吗啡组)0.2%罗哌卡因+0.01%吗啡+0.005%氟哌利多;C组:(局麻药组)0.2%罗派卡因;13组:(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后施行硬膜外腔术后切口镇痛。均采用扬州华夏镇痛泵,施行48h镇痛。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持续输注量2ml/h,单次自控给药量1ml,锁定时间为20min)进行镇痛。结果4组镇痛结果显示,A、B两组均能提供良好的镇痛,其优良率分别为93%、97%(P〉0.05),镇痛效果是可靠的,C组镇痛效果差,其优良率为47%,D组镇痛效果最差,其优良率为13%。B组的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却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这可能与B组应用吗啡有关。而C、D两组虽无副作用发生,但镇痛效果不如A、B两组。A组副作用的发生率低于B组而镇痛效果强于C、D两组。结论A组镇痛配方用于术中不需要留置导尿的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的术后镇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赵强 《海峡药学》2013,25(9):124-125
目的比较吗啡、舒芬太尼用于病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对胃肠功能影响。方法60例拟在腰_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AsAI一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30例。A组镇痛药配方为吗啡5mg+氟哌利多2.5mg+1%罗哌卡因15mL+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IB组舒芬太尼50斗g代替A组配方中的吗啡。设置负荷剂量为5mL,背景剂量为1h3mL,自控药量1次2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病人术后24h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不良反应以及肠鸣音、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吗啡组在术后24h的镇痛效果优于舒芬太尼组(P〈0.05)。吗啡组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发生率高(P〈0.05)。舒芬太尼组肠鸣音、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吗啡组。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部手术PCEA,镇痛效果弱于吗啡,但不良反应少,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7.
周忠群 《河北医药》2014,(8):1188-1190
目的比较哌替啶复合雷米芬太尼与哌替啶复合吗啡在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130例(ASAI~Ⅲ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I组65例,镇痛液为哌替啶复合雷米芬太尼+氟哌利多;II组65例,镇痛液为哌替啶复合吗啡+氟哌利多。应用韩国Aecufuser泵行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技术,采用双盲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组患者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体满意度调查I组满意度为(50/65)76.92%,Ⅱ组满意度为(20/65)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时,哌替啶复合雷米芬太尼+氟哌利多镇痛效果与哌替啶复合吗啡+氟哌利多同样有效,但由于,临床用药时存在的各种差异,哌替啶复合雷米芬太尼+氟哌利多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哌替啶复合吗啡+氟哌利多组。  相似文献   

8.
罗哌卡因复合用药在硬膜外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输注罗哌卡因配伍小剂量芬太尼和吗啡用于术后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腰硬联合麻醉术后镇痛的患者,随机法将其分为RFM(罗哌卡因、芬太尼、吗啡)和RM(罗哌卡因、吗啡)两组,每组20例;RFM组用0.15%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0.2mg联合吗啡0.5mg配制镇痛液100ml;RM组用0.15%罗哌卡因联合吗啡3mg配制镇痛液100ml;两组进行临床观察对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RFM组:优良13例,一般6例,无效1例,其优良率为65%,有效率为95%;RM组:优良11例,一般6例,无效3例,其优良率为55%,有效率为85%;RFM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RM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吗啡用于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观察硬膜外低浓度布吡卡因复合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施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心脏毒副作用,尿潴留情况。方法 腹部手术病员1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布吡卡因125mg加芬太尼0.4mg加氟哌利多2.5mg),B组(罗哌卡因125mg加芬太尼0.4mg加氟哌利多2.5mg)。采用负荷量加维持量加自控量。结果 低浓度布吡卡因、复合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PCEA中效果都好,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方面、心脏毒副作用、尿潴留情况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曲马多、芬太尼或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240例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曲马多组(罗哌卡因+曲马多),芬太尼组(罗哌卡因+芬太尼)和吗啡组(罗哌卡因+吗啡),记录三组患者镇痛药用量、术后血压(MAP),不同时点VAS视觉模拟评分,BCS(舒适度评分)的情况。结果与芬太尼、吗啡组相比,曲马多组术后4、8、12和24h VAS评分下降(P〈0.05),而芬太尼组和吗啡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CS评分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曲马多组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于芬太尼和吗啡组(P〈0.05或P〈0.01)。结论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用于PCEA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郑自富  项燚  梅诗全  沈培  崔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751-275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R1组、R2组和R3组,每组40例.术后给予PCEA,R1组镇痛药为罗哌卡因200 mg+枸橼酸芬太尼0.3~0.5 mg+氟哌利多2.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R2组镇痛药为罗哌卡因250 mg+枸橼酸芬太尼0.3~0.5 mg+氟哌利多2.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R3组镇痛药为罗哌卡因300 mg+枸橼酸芬太尼0.3~0.5mg+氟哌利多2.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分别于术后6、12、24、48 h随访并记录:(1)镇痛效果,采用VAS评估;(2)采用Bromage评分进行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评分;(3)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镇痛效果比较,R1组VAS评分高于R2组和R3组,但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双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比较,R1组与R2组无统计学差异,R3组与R1组和R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观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25%罗哌卡因更适宜下腹部手术术后PCE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硬膜外腔多模式镇痛对妇科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子宫切除患者90例,随机等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采用硬膜外腔自控镇痛(吗啡5mg+罗哌卡因125mg+氟哌利多2.5mg),术毕时连接PCEA泵;B组:采用吗啡硬膜外腔镇痛,术毕时硬膜外注射吗啡2mg+氟哌利多1.5mg,18h后硬膜外再追加吗啡2mg,拔出硬膜外导管;C组:采用吗啡单次硬膜外腔镇痛术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术毕硬膜外注射吗啡2mg+氟哌利多1.5mg后拔出硬膜外导管,18h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8h后重复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观察记录3组的镇痛效果(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均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明显少于A、B组(P〈0.05)。结论:3组均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是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方式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且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根椐术后镇痛方式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予布托啡诺6mg+罗哌卡因75mg;Ⅱ组予罗哌卡因225mg+芬太尼0.4mg,每组均用0.9%生理盐水稀释到200ml,背景剂量3ml/h,自控镇痛(PCA)2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观察4、12、24和48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患者平静时的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及Ramsay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统计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2组术后各时间点MAP、HR及SpO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7%低于Ⅱ组的16.7%(P<0.05);Ⅰ组镇痛治疗总体满意率高于Ⅱ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骨折术后PCEA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患者术后总体满意率高,可作为临床PCEA的一种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妇科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组(DR)和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组(MR)两组,两组镇痛药配置为:DR组0.225%盐酸罗哌卡因+0.005%地佐辛(100 ml);MR组0.225%盐酸罗哌卡因+0.003%吗啡3 mg( 100 ml).术毕给予负荷量5ml镇痛泵复合液,开启PCA,背景剂量为2 ml/h,PCA为0.5 mL/次,锁定时间为15 min.分别记录两组术后1h、4h、8h、12 h、24 h、36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舒适度评分(BCS)、Ramsay镇静评分、PCEA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BC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EA的有效按压次数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R组患者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率较MR组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分别复合芬太尼用于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的患者,腰硬复合麻醉,术后随机分为2组,Ⅰ组(n=20):0.125%甲磺酸罗哌卡因;Ⅱ组(n=20):0.125%布比卡因。2组均复合芬太尼2μg/kg。观察2组患者术后48h内的生命体征、出血量、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生命体征、出血量、WHO疼痛分级、PCEA总用药量及有效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低血压发生率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25%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术后镇痛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胡美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056-3057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地佐辛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五组,每组30例,L组给予0.2%罗哌卡因;M组给予吗啡10 mg、0.2%罗哌卡因;D1组给予地佐辛5 mg、0.2%罗哌卡因;D2组给予地佐辛10 mg、0.2%罗哌卡因;D3组给予地佐辛15 mg、0.2%罗哌卡因;镇痛药总量均为150 mL,给药模式均采用负荷剂量5 mL,背景流速2 mL/h,单次按压术后自控镇痛泵(PCA)追加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术后第1、4、8、12、24小时各时间点的静息疼痛并进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PCEA期间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M组术后4、8、12h各时间点VAS评分和PCA平均有效按压次数比L、D1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D2、D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 h五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与D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L、D1、D2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10 mg、0.2%罗哌卡因用于术后PCEA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张雁华  王天龙 《中国医药》2013,8(10):1435-143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地佐辛与0.15%罗哌卡因配伍在老年人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腰麻和硬膜外联合椎管内麻醉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男性患者60例,按不同硬膜外镇痛方案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以吗啡5mg+0.15%罗哌卡因200ml镇痛;B组以地佐辛2.5mg+0.15%罗哌卡因200ml镇痛;C组以地佐辛5mg+0.15%罗哌卡因200ml镇痛。术毕硬膜外导管接Smith6300电子镇痛泵:负荷冲击量3ml,持续流量2ml/h,单次追加剂量1ml,锁定时间15min,共48h。在术后8、12、24、36及48h(分别为T1、T2、T3、T4及T5)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A组与B组各观察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0.5)分比(2.3±0.5)分,(2.8±0.4)分比(2.4±0.5)分,(2.0±0.6)分比(2.0±0.6)分,(1.0±0.7)分比(1.1±0.8)分,(0.5±0.7)分比(0.6±0.5)分,均P〉0.05],但2组T1~T4VAS评分明显高于C组[分别为(1.7±0.7)、(1.4±0.5)、(1.2±0.6)、(0.4±0.5)分](均P〈0.05)。B、C组患者膀胱刺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10.0%(2/20)、5.0%(1/20)比45.0%(9/20),P〈0.05]。B、C组与A组相比,头晕、瘙痒、恶心呕吐、嗜睡、肠道未排气发生率明显降低[5.0%(1/20)、15.0%(3/20)比40.0%(8/20),25.0%(5/20)、10.0%(2/20)比50.0%(10/20),20.0%(4/20)、0.0%比55.0%(11/20),15.0%(3/20)、5.0%(1/20)比40.0%(8/20),0.0%、10.0%(2/20)比50.0%(10/20),均P〈0.05]。结论地佐辛2.5—5mg复合低浓度0.15%罗哌卡因200ml应用于老年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硬膜外镇痛,与吗啡5mg相比,均可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头晕、瘙痒、恶心呕吐及嗜睡发生率明降低,但地佐辛剂量过大可仍可增加头晕并影响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谢海辉  陈淼 《中国药房》2008,19(14):1086-1088
目的:比较丁丙诺啡与氯胺酮应用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择期手术和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的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为A、B、C组,分别为丁丙诺啡+氟哌利多、丁丙诺啡+氟哌利多+布比卡因、氯胺酮+氟哌利多+布比卡因。观察0~48h内各时段追加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各时段追加次数、VAS、Ramsay评分,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功能恢复时间,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丙诺啡、氯胺酮复合局麻药行PCEA的镇痛效果确切;C组在降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显示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