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分析未生育妇女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效果。方法:回顾法分析68例不孕妇女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情况。结果:成功妊娠率高迭70.59%,自然流产1例,足月妊娠42例,行剖宫产术40例、阴道分娩5例,无严重并发症;妊娠据手术时间1个月-17个月,平均(4.8±3.5)个月,12个月内妊娠32例;成功足月妊娠42例,未足月妊娠与未妊娠26例,年龄〈30岁者比重、盆腔粘连等级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瘤剔除术后多数未生育妇女可成功妊娠,但术后选择性应用剖宫产风险较高;子宫肌瘤剔除一定程度上可治疗不孕症。  相似文献   

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特点,规律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妊高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40480例产妇中,重度妊高征865例,妊高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占同期分娩数的1.39%,12例中有11例剖宫产结束分娩,3例血液透析治疗,9例内科保守治疗。经治疗,10例痊愈出院,1例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死亡。[结论]应加强妊高征的围生期监护,治疗同时应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积极以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同时加强肾功能的支持治疗,防治各种并发症,及早进行透析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CRT)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治疗中的作用及CCRT治疗中细胞因子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监测38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其中30例患者合并其它脏器的衰竭)CCRT治疗中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3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10例。TNF-α在CCRT治疗第2天和第3天与CRRT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P〈0.05);IL-6水平在CRRT治疗第2天、第3天与CRRT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1)。肌酐、尿素氮、血钾在CRRT治疗的第2天、第3灭、第4天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P〈0.01)。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出现ARF的患者经过CRRT治疗后可以减轻炎性反应,明显改善内环境,从而提高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分析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结果(1)临床特点:本组所有患儿均是急性发病,其中在发病是在出生后1-4d8例,占80.00%(8/10),出生后5—6h2例,占20%(2/10)。所有病例发病时均出现呼吸困难青紫,青紫不缓解,同时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低血糖症3例,消化道出血4例,硬肿症3例,凝血障碍2例。所有患儿人院后检查动脉血气,结果显示其中pH7.0~7.2者6例,7.21~7.35者3例,7.36~7.50者1例;PC0225~35mmHg5例,35~55mmHg4例,55~65mmHg1例;PaO2/FiO2均小于200mmHg。(2)高危因素:本组1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窒息8例(80.00%);羊水吸人2例(20.00%),其中窒息合并羊水吸入1例。剖宫产7例,占70.00%,剖宫产同时有窒息5例。(3)治疗与转归:本组10例患儿经过以呼吸机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其中治愈8例,治愈率达80.00%,好转1例,死亡1例。住院时间7~29d,平均(14.85±4.10)d。结论新生儿ARDS临床上并不少见,严密临床观察及动态胸部X线、血气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积极预防窒息、减少剖宫产可减少ARDS的发生,及时、正确的治疗可提高ARDS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深低温停循环下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对本院51例术前胸部MRI或增强CT确诊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下完成手术,术中实施多脏器保护.结果 51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麻醉死亡,麻醉诱导、维持平稳;体外循环时间(241.78±31.74)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55.50±10.25)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53.50±9.25)min;心脏自动复跳16例;39例病人8~24 h完全苏醒,顺利脱机拔管,8例出现短暂神经功能异常,给予脑保护措施,72 h完全苏醒拔管,3例双下肢肌力减退,5 d后完全恢复;肾功能衰竭8例;术后死亡6例,病死率11.7%,其中术后3 d死亡5例(3例肾功能衰竭,1例肺栓塞,1例呼吸功能衰竭),1例术后第15天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 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麻醉安全有效,无麻醉病人死亡.术前、术中做好术前准备、麻醉诱导、维持平稳以及术中关注重要脏器保护,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原因及防治。方法观察2004年4月~2006年10月14例行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患者(1例为心肾联合移植),其中有2例分别在术后第2,3天出现ARF,并行床旁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3天和6天。结果2例病人均于术后28天,32天出院,随访13~20个月,肾功能良好,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心脏移植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ART)与术前心功能状态、手术操作以及使用肾毒性药物等有关,及时有效处理,能提高心脏移植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周攀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3055-3056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收治的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内科保守治疗,其中5例行CRRT治疗,2例采用CVVH治疗;6例在控制血压后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2例在密切监护下自行阴道分娩,1例引产。9例围产儿中,早产儿6例,足月产儿3例,发生新生儿窒息6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66.67%;围产儿死亡4例,围产儿死亡率为44.44%,其中死胎死产3例,重度新生儿窒息死亡1例。结论:早期识别、对症治疗原发病、血液透析、及时终止妊娠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了12年间剖宫产病例1958例。分析了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变化相关数据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前6年(1990年至1995年),难产占1位;其他因素2位;臂部3位;妊娠并发症(合并症)4位;社会因素5位;胎儿窘迫6位。而后6年中剖宫产指征顺序发生了显著变化,难产1位;臂部2位;胎儿窘迫3位;社会因素4位;妊娠并发症(合并症)5位;其他因素6位;(3)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逐年下降,只停留在一定范围内。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并没有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故研究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特别需要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孕产期保健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鲁铭  罗艳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6):788-789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7年4月~2007年8月间本院收治40例(4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全身及局部使用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依然高于40mmHg,行前房穿刺术降低眼压后,第2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前眼压40mmHg以上,术后早期(3个月内)眼压10~20mmHg者35眼,~30mmHg的5眼,用2%卡替洛尔眼水点眼控制眼压,其中两眼在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依旧不能控制在20mmHg以下,在术后两个月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随访3个月眼压控制在20mmHg以下。全部病例在随访期间眼压全部控制在20mmHg以下。视力术前:光感者11眼(57.7%),光感-手动者8眼(36.1%),手动-0.05者21眼(6.2%);术后视力:〈0.1者4眼(10%),0.3者9眼(22.5%),-0.5者11眼(27.5%),〉0.5者16眼(40%)。结论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能在及时控制眼压的同时挽救病人的视功能且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子宫瘢痕处妊娠(CSP)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方式,剖宫产术后的长期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2 216~1∶1 800,占有剖宫产史妇女的1. 15%,占有前次剖宫产史妇女异位妊娠的6. 1%[1-2]。第1例CSP由Larsen和Solomon在1978年报道,随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后再次阴道分娩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产科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269例的临床资料,揭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与再次剖宫产产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8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中成功71例,其成功率86.58%,余11例因发生头盆不称(4例)、先兆子宫破裂(1例)或胎儿窘迫(4例)及孕妇试产中害怕胎儿意外(2例)时行剖宫产术。再次阴道分娩成功者产中出血量[170~1260(317.8±210.8)ml]低于再次剖宫产者[187例,230—1630(438.1±287.9)ml,P〈0.01],阴道分娩成功者住院时间[2~7(4±2.3)d]短于再次剖宫产者[7—15(9±2.1)d,P〈0.05]。阴道分娩产褥感染率[5.6%(4/71)]低于再次剖宫产组[11.7%(22/187),P〈0.05]。结论严格掌握阴道试产指征及具备一切应急条件时,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外科诊治体会(附6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手术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2006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ACST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术后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急诊手术治愈30例,死亡4例,占11.8%;亚急诊手术治愈26例,死亡3例,占10.3%。全组切口感染5例,术后残余小结石9例,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出治愈。随访6个月至5年无复发结石。死亡原因:休克1例,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各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4例。结论ACST一经确诊,积极的术前准备、恰当的手术时机、简单有效的胆道减压引流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盲目手术只会增加风险。术后有效平稳渡过休克期,预防MOF的发生,也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应用药物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及流产失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剖宫产术后再孕者应用药物终止妊娠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终止妊娠情况分为终止妊娠成功组(56例)和终止妊娠失败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存在的差异。结果56例终止妊娠成功率为65.12%,30例终止妊娠失败率为34.88%。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妊娠次数(t=-6.3307,P=0.000,OR=2.2677,95%CI=1.2653~4.7762)、停经时间(t=-5.5174,P=0.000,OR=3.6371,95%CI =1.8873~8.9321)、胚囊最大径线(t =-21.4629,P =0.000,OR =2.2689,95%CI =1.2931~4.5574)、子宫后位百分率(χ2=14.2356,P=0.000,OR=3.4642,95%CI=1.7432~9.8873)、胚芽百分率(χ2=4.5458,P=0.033, OR=3.6721,95%CI=1.9832~11.8732)及盆腔炎发病率(χ2=8.5831,P=0.003,OR=3.4571,95%CI=2.0412~10.6532)在两组间差异显著,是剖宫产术后应用药物终止妊娠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剖宫产后应用药物终止妊娠的失败率较高,且妊娠次数、停经时间、胚囊最大径线、子宫后位百分率、胚芽百分率及盆腔炎发病率均为导致终止妊娠失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1年内行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有无剖宫产史及剖宫产术后时间将410例人工流产妇女分为3组,A组132例为剖宫产术后12个月内,B组97例为剖宫产术后12个月以上,C组181例无剖宫产史。对比3组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IUD 12个月的副作用发生情况及IUD避孕效果。结果:置器后1、3、6、12个月随访,3组各种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一例发生闭经及宫腔粘连。因症取出率均以术后6个月最高,分别为A组2.31/百妇女年,B组3.16/百妇女年,C组2.27/百妇女年,但3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12个月内带器妊娠率均为0,B组置器后第1个月脱落1例,其余随访期间,3组均未发生IUD脱落及下移。12个月累计续用率A组94.49/百妇女年,B组94.62/百妇女年,C组95.40/百妇女年,3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后1年内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IUD避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许茵  黄华仪 《现代保健》2014,(11):39-41
目的:探讨两种特殊部位妊娠终止妊娠时应用经导管子宫动脉药物灌注及栓塞术+宫腔镜下刮宫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40例特殊部位妊娠患者,其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患者33例,宫颈妊娠(CP)患者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采用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内灌注甲氨蝶呤每侧各25 mg,然后予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结果:子宫动脉插管成功率100%,所有病例第2~7天行宫腔镜检查+刮宫术,术中出血量30~80 mL,平均60 mL,刮宫组织均送病理活检,病理可见大量坏死的绒毛组织。出院后1~3个月随访,B超示子宫正常大小,均未见异常回声及异常血流信号。结论:利用经导管子宫动脉药物灌注及栓塞术+宫腔镜下刮宫术具有降低大出血风险、保留妇女生育功能的优点,既安全有效,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复发率低,治疗时间短,无不良预后现象,可作为CSP及CP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后的疤痕子宫是人工流产手术高危因素之一 ,与之相关的子宫穿孔、术中出血、术后子宫恢复不良等并发症的增多已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就 2 5 0例剖宫产后一年内妊娠人工流产病例作一分析 ,探讨术前应用前列腺素对减轻手术操作难度的作用 ,以降低此类高危人流并发症发生率。资料与方法1 对象与方法  2 0 0 0~ 2 0 0 2年 ,在本院门诊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妇女共 2 70 4 8例。其中 2 5 0例为剖宫产后一年内怀孕的妇女 ,占 9 12‰。年龄 2 3~ 37岁 ,平均 2 9 19±3 2 2岁。停经天数 4 3~ 74d ,平均 5 2 98± 6 4 8d。手术时距剖宫产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一般报道体外授精与胚胎移植(IVF-ET)后妊娠流产率为17~39%,但其原因尚未明瞭。作者的目的是估价流产与某些可能影响 IYF-ET 结局的因素之间的关系。观察了64例 IVF-ET 后妊娠的妇女,不育原因为机械性因素及子宫内膜异位症57例(89%),4例男性因素(6%),2例不明原因不育(3%),机械性因素并男性因素1例。增添卵泡的方法有三种:①hMG:周期第3天起给药共5~8天(54例妊娠),②克罗米芬(CC):周期第4~5天给药50~100mg/天,共5天(8例妊娠),③  相似文献   

18.
妊娠与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110001)周希静冯江敏妊娠期间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机会较多,临床发病急,迅速进展为ARF。妊娠并发ARF的发生机理是多方面的,妊娠期间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孕期血循环量增加20%~30...  相似文献   

19.
彭江丽 《现代保健》2011,(17):52-53
目的分析1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的分娩方式及分娩结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5月在某医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100例,年龄25~36岁,平均27.9岁。对1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的分娩方式及分娩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中,阴道分娩16例,占16%;再次剖宫产84例,占84%。阴道试产20例,占20%;试产成功率80%。阴道分娩与再次剖宫产组比较,出生时体重分别为(2956±13)g和(2967±12)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分别为(160.5±13.5)ml和(260.5±15.O)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5.21±1.35)d和(7.85±6.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既要严格又要慎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8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是否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分为肾衰竭组及无肾衰竭组,比较2组年龄、术前肾功能、肝功能、手术时间、出血量、有无胆道感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性因素。结果 8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有7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为8.54%,2组患者术前肾功能均在相同水平;肾衰竭组患者谷氨酰基转肽酶(55.4±23.7)mmol/L、总胆红素(313.2±48.2)mmol/L、手术时间(5.6±0.9)h、出血量(800.5±100.7)ml、术前胆道感染6例,均高于无肾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谷氨酰基转肽酶、总胆红素、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有无胆道感染,与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术前肝功能、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有无胆道感染,是梗阻性黄疸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