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定  刘俊恒 《高血压杂志》2002,10(6):535-536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培哚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长期或短期使用培哚普利的缺血性与高血压性CHF患者各 32例、30例 ,正常对照组 30例 ,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白细胞介素 - 6 (IL 6 )水平并作比较。结果 CHF患者血清TNF α、IL 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CHF长期使用培哚普利组TNF α、IL 6水平低于短期组 (P <0 0 5 )。结论 培哚普利可能直接或间接降低血清TNF α、IL 6水平 ,有利于改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中 TNF-α,IL-1及 IL -6的变化及培哚普利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 42例服用培哚普利的 CHF患者、42例常规治疗 CHF患者治疗前后及 3 0例健康人血清中TNF-α,IL-1及 IL-6的水平。结果 :184例 CHF患者较健康人血清中 TNF-α,IL-1及 IL-6显著增高 (P<0 .0 1) ,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 2培哚普利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中 TNF-α,IL -1及 IL -6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且培哚普利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 TNF-α,IL -1及 IL -6降低更为明显。结论 :CHF患者TNF-α,IL-1及 IL-6水平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培哚普利比常规治疗具有较明显降低 TNF-α,IL-1及 IL-6的水平的作用 ,可减缓心脏损伤的进程 ,达到保护和改善 CHF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放免法检测53例老年CHF患者(培哚普利组28例,常规治疗组25例)治疗前后及25例健康老年人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结果 老年CHF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TNF—α、IL—6水平在心功能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L—1β水平在心功Ⅳ级显著高于心功能Ⅱ、Ⅲ级(P<0.05).培哚普利组与常规治疗组老年CHF治疗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均有明显降低,但培哚普利组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可反映心力衰竭的程度;培哚普利可明显降低老年CHF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从而保护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使用苯那普利治疗后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60例诊断为CHF的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苯那普利治疗组30例。另随机选取正常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w后分别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CHF患者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4w后两个CHF治疗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有降低(P<0.01),常规治疗组患者仅有血清TNF-α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苯那普利治疗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清3种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可能与苯那普利的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氯沙坦(losartan)对其影响.方法测定41例CHF患者(CHF组)和40例无CHF患者(无CHF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41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加用氯沙坦者(50 mg/d)和对照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显像仪测定CH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无CHF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1).CHF组TNF-α、IL-6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γ=-0.654、γ=-0.502).治疗4周后,ΔTNF-α(治疗前、后差值)、ΔIL-6与ΔLVEF呈显著负相关(γ=-0.521、γ=-0.433).氯沙坦者治疗4周后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LVEF显著提高(P<0.01).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与LVEF负相关;氯沙坦具有调节血清TNF-α、IL-6水平及改善LVEF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郭明  杨欣国  王亚 《心脏杂志》2002,14(3):235-237,240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 6 (IL- 6 )、血浆血管紧张素 (Ang )的变化以及伊贝沙坦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测定 30例健康对照组和 6 6例 CHF患者治疗前后 TNF- α,IL- 6和 Ang 浓度。6 6例 CHF患者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 (n=34 )和培哚普利组 (n=32 ) ,治疗前及治疗后 4周用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显像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结果 :CHF组血清 TNF- α,IL- 6和血浆 Ang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血清 TNF- α,IL- 6水平与 CHF的原发病无相关 ,而与 L VEF呈负相关 (r=- 0 .5 8,r=- 0 .6 2 ,P<0 .0 1)。伊贝沙坦组、培哚普利组治疗 4周后 TNF- α,IL- 6水平显著下降 ,伊贝沙坦组较培哚普利组 IL- 6显著降低 (P<0 .0 5 ) ,L VEF显著升高 (P<0 .0 5 )。结论 :CHF患者血清 TNF- α,IL- 6 ,Ang 水平明显升高 ,且与 L VEF呈负相关。伊贝沙坦具有降低血清 TNF- α,IL- 6水平及改善 L VEF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伊贝沙坦与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II)的影响。方法:测定健康对照者38例和CHF患者83例治疗前、后TNFα、IL6和AngII浓度。CHF患者83例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n=43)和培哚普利组(n=36),4例不能耐受而退出。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用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显像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血清TNFα、IL6和血浆AngII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TNFα、IL6水平与CHF的原发病无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r=-0.56,r=-0.60,P<0.01),伊贝沙坦组、培哚普利组治疗8周后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伊贝沙坦降低IL6较培哚普利显著(P<0.05),LVEF显著提高(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IL6、AngII水平显著升高,且与LVEF呈负相关。伊贝沙坦及培哚普利具有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及改善LVEF的作用。伊贝沙坦降低IL6较培哚普利显著,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使用培哚普利治疗后白介素 - 6( 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 ( TNF- α)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 10 0例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 73例 )和急性心肌梗死 ( 2 7例 )的病人分为两组 ,A组 ( 5 0例 )接受培哚普利治疗 2周 ,B组 ( 5 0例 )未接受培哚普利治疗。入院时和治疗 2周后分别检测 IL- 6和 TNF- α浓度。结果 入院时 A组 IL- 6和 TNF- α水平与 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 60 8.4± 112 .3 pg/ ml vs5 83 .1± 10 6.4pg/ m l,46.0±10 .4pg/ ml vs 44 .1± 8.8pg/ ml,P>0 .0 5 ) ,治疗两周后两组 IL - 6和 TNF-α水平均有降低 ,而 A组病人两周后 IL -6和 TNF- α水平与 B组相比有显著降低 ( 2 40 .5± 5 0 .4pg/ ml vs414.3± 98.6pg/ m l,16.2± 3 .5 pg/ m l vs3 2 .7± 6.2 pg/ ml,P<0 .0 5 )。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培哚普利治疗后 IL - 6和 TNF-α水平降低 ,提示培哚普利可能有直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药物对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环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培高利特+美多芭组和美多芭组共25例受试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在无刺激、含刀豆蛋白A (ConA )或含培高利特的不同培养方式下,分泌IL-6和TNF-α的浓度. 结果 IL-6分泌水平在ConA刺激下, 培高利特+美多芭组和美多芭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培高利特+美多芭组显著高于美多芭组 (P<0.05);培高利特刺激下,3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TNF-α浓度培高利特+美多芭组在ConA刺激下较无刺激和培高利特刺激均显著增高(P<0.01);且不同培养基培养后,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为P>0.05). 结论药物治疗的PD患者PBMC分泌IL-6的能力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培高利特可能通过改善和恢复帕金森病患者PBMC分泌 IL-6能力发挥治疗作用,同时不增加TNF-α的分泌,而后者可能对神经系统具有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CHF患者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浆AngⅡ、PAI-1水平。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培哚普利组(30例)。培哚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2~4mg,qd。治疗2周后复测血浆AngⅡ、PAI-1水平。结果:治疗前CHF患者血浆AngⅡ、PAI-1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2周后,培哚普利组血浆AngⅡ、PAI-1水平比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培哚普利不仅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且可改善内源性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CHF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IL-8和TNF-α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血清IL-8和TNF-α水平均升高,而且心功能越差,血清IL-8水平越高;IL-8与TNF-α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229,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IL-8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共同参与了CHF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和β-阻滞剂(BB)卡维地洛逆转左室肥大(LVH),本文旨在探讨药物干预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紧张素(Ang Ⅱ)和B型利钠肽(BNP)水平改变的意义.方法 15周龄雄性SHR尾动脉测压,随机分三组未治疗组(n=7)、培哚普利组(n=6)、卡维地洛组(n=7).药物溶于蒸馏水以灌胃法给予,培哚普利8 mg/kg*-1、卡维地洛4 mg/kg*-1,疗程6周,未治疗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15周龄雄性WKY大鼠为正常血压对照组(n=8).实验结束断头处死,取血、分离左心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放射免疫(HPLC-RIA)分析技术和RI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Ang Ⅱ和BNP(B型利钠肽)浓度.结果 (1)经6周治疗后SHR血压和左心室/体重比值较未治疗组有显著下降(P<0.05);(2)培哚普利能显著降低心肌组织Ang Ⅱ水平(P<0.05),但能明显升高血浆Ang Ⅱ水平(P<0.05);(3)卡维地洛显著降低血浆和心肌组织Ang Ⅱ水平(P<0.05);(4)无论培哚普利、卡维地洛都能使血浆和心肌组织的BNP水平降低(P<0.05).结论培哚普利、卡维地洛逆转LVH与其降低心肌组织Ang Ⅱ相一致,BNP可看作是Ang Ⅱ的天然拮抗物,随LVH逆转而下降,BNP下降反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MAC)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miR-423-5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CHF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MAC+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MAC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浆miR-423-5p、NT-proBNP及血清IL-6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t=3.26,P <0.05),LVEDD、LVESD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3.10,-3.53,P <0.05);治疗组的血浆miR-423-5p、NT-proBNP及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3.42,-7.15,P <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2,P <0.05)。结论 MAC联合培哚普利治疗CHF患者能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miR-423-5p、NT-proBNP及血清IL-6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t-PA和PAI-1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CHF患者(CHF组)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浆t-PA、PAI-1水平。CHF组患者又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亚组和培哚普利亚组。培哚普利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2~4mg,每日1次。所有CHF患者治疗2周后复测血浆t-PA、PAI-1水平。结果CHF患者血浆t-PA、PAI-1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培哚普利亚组血浆PAI-1水平比常规治疗亚组明显降低(P<0.01),血浆t-PA水平比常规治疗亚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培哚普利不仅可降低PAI-1水平,而且可升高t-PA水平,改善内源性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步行试验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6 min步行试验(6MWT)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耐量的评价.方法将5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5)和卡维地洛组(n=29),治疗前后进行步行试验,监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E)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功能Ⅳ级患者较Ⅱ级患者步行距离明显下降(P<0.01),Ⅲ级与Ⅱ级、Ⅳ级与Ⅲ级患者之间步行距离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卡维地洛组6 min步行距离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而常规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步行距离与TNF-α、IL-6、NE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LVEF呈正相关(P<0.05).结论6MWT具有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特点,可作为评估CHF患者运动耐量的临床工具,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同时可提供一定的判断CHF预后及治疗效果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联合普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构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3月惠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CHF患者62例,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福辛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福辛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4、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伐他汀联合福辛普利治疗CHF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代谢,减轻炎性反应并抑制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7.
充血性心衰患者TNF-α和IL-6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衰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56例充血性心衰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α、IL-6浓度,用二维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①血清IL-6、TNF-α、去甲肾上腺素(NE)在CHF各组均升高,但心功能Ⅱ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心功能Ⅲ级,Ⅳ级组IL-6、TNF-α、NE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和对照组(P<0.05).IL-6、TNF-α、NE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0.63,P<0.01;r=-0.54,P<0.05;r=-0.58,P<0.01).②随心衰程度加重,血清TNF-α、IL-6和NE浓度越高.TNF-α与NE,IL-6与NE明显正相关(r=0.57,P<0.01;r=0.51,P<0.05).③随心衰程度加重,血清IL-6与TNF-α浓度越高,且二者呈正相关(r=0.39,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和IL-6浓度升高,尤其中重度CHF患者更加明显,并与LVEF呈负相关,提示血清IL-6、TNF-α水平可作为CHF严重程度的判断与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再次脑卒中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AF、且在3年内发作脑卒中的患者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继续原来的降压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培哚普利2~4(mg/d).观察血压、脉压、动态血压变化以及再次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降压治疗5年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显著下降,(P<0.001).但治疗组血压波动幅度、脉压均明显降低(P小于0.005~0.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再次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33.33%(5/15)和70%(14/20),(P<0.001),RR为0.48;脑卒中死亡率分别为13.33%(2/15)和45%(9/20),(P<0.01),RR为0.30.结论长效ACEI培哚普利可使血压平稳下降,使高血压合并AF患者再次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X综合征患者肱动脉流量介导性舒张(FMD)功能变化及培哚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将22例X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培哚普利+硝酸异山梨酯组(A组,11例),予培哚普利每天2~4 mg,晚顿服,硝酸异山梨酯每次10~20 mg,2次/日,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组(B组,11例),仅予硝酸异山梨酯每次10~20 mg,2次/日,口服.疗程均为6周.疗程前后分别进行肱动脉血管超声检测及活动平板试验.正常对照组20例,不予任何治疗.结果①X综合征患者肱动脉FMD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4.7±2.8)%比(13.5±3.1)%,P<0.001].②A组培哚普利干预后肱动脉FMD活性显著增强,与B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9.6±1.7)%比(4.9±2.1)%,P<0.001].③A组疗程结束前1周内典型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较B组明显减少(2.6±1.4次比4.0±1.6次,P<0.01).A组疗程后与疗程前比较运动诱发的ST段缺血型下移之和(∑ST)明显减少(5.2±1.7 mm比7.9±2.3 mm,P<0.01),运动持续时间显著延长(8.2±2.3 min比6.6±1.6min,P<0.01),而B组疗程前后无显著差异.∑ST减少及运动持续时间延长与肱动脉FMD活性增强具有明显相关性(γ=-0.68,γ=0.62,P均<0.001).结论X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培哚普利通过增强FMD活性,改盖心肌缺血,对该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贝那普利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6和CRP水平.结果:经贝那普利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TNF-α、IL-6和CRP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