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宣白承气汤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按照指南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宣白承气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血氧指数(PaO_2/FiO_2)、血清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PaO_2、SaO_2、PaO_2/FiO_2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aCO_2、WBC、CRP、PC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是治疗组升高或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治疗组高热、气喘、咳嗽等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白承气汤治疗重症肺炎可以抑制炎症因子,改善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疗效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8例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研究组39例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全身性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以及血清HMGB1、s TREM-1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氧分压(PaO_2)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HMGB1、s TRE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疗效显著,同时能明显降低血清HMGB1、s TREM-1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3年7月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时(T0)及72h后(T1)的体温(T)、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及28d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72小时T、WBC、CRP及PCT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72小时APACHEⅡ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28d病死率分别为35.5%和52.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炎症指标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疗程7天。比较2组治疗前、第3天及第7天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C D4+~/CD8+~比值、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率(CD14+~/HLADR)]、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7天内死亡情况、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住院天数,随访28天统计病死率。结果:治疗第3天,对照组CRP、PCT与治疗组WBC、CRP、PCT、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CD14+~/HLADR较治疗前升高,并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对照组WBC、CRP、PCT与治疗组WBC、CRP、PCT、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CD14+~/HLADR较治疗前升高,CD4+~/CD8+~、CD14+~/HLADR均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ODS发生率、7天死亡率、28天死亡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而言,各指标均有下降趋势。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参附注射液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炎症指标,有效调节脓毒症时机体的促炎/抗炎平衡,但对预后并无影响,其临床应用时机及指征尚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肺消炎汤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清肺消炎汤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治疗。两组均治疗15 d。比较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血氧指数(PaO_2/FiO_2)、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不良反应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WBC、CRP、PCT、TNF-α、PaCO_2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两组治疗后PaO_2、SaO_2、PaO_2/FiO_2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 0.05),治疗组降低及升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清肺消炎汤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能够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改善呼吸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参附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内皮功能与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52例。2组患者均予基础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血浆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E选择素(sE-selectin)]及病情严重程度[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D-D、APTT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Plt明显升高(P均0.05),且联合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vWF、sE-selectin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组上述指标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以及内皮功能,缓解病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患者3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静脉滴注,分析比较两组的症状消失时间、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淀粉酶(Serum Amyloid A,SAA)水平。结果:试验组咳嗽、发热、湿啰音等症状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治疗后PCT、WBC、hs-CRP、SA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但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必净治疗急性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可以改善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维维  吴素平  田葛兰  蔡春燕 《新中医》2020,52(17):153-156
目的:观察通腑泻热合剂灌肠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重症肺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痰热壅肺型重症肺炎发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行机械通气和心电监护,并给予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扩张支气管、物理降温、化痰祛痰、抗炎等常规疗法与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同期采用通腑泻热合剂灌肠,2组疗程均为5 d。比较2组的退热时间、病情程度[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结果:治疗后,2组APACHEⅡ评分及CPI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APACHEⅡ评分及CPIS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PCT、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PCT、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PaO_2、SaO_2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PaCO_2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PaO_2、SaO_2均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通腑泻热合剂灌肠可使重症肺炎患者尽早解除发热症状,减轻炎症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改善肺的通气功能,从而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脓毒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机体炎症应激反应和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90例脓毒症分为常规组和血必净组,每组均95例。两组均严格按照脓毒症治疗指南(2016年版)给予常规抗脓毒症集束化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常规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 d后急性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和心肌损伤标志物血肌钙蛋白I(c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统计两组EICU住院时间和28 d死亡率。结果:两组治疗7 d后血清TNF-α、hs-CRP、PCT、IL-6和cTn I、CK-MB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7 d后上述炎性因子和心肌功能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7 d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EICU住院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对症治疗联合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减轻脓毒症患者机体炎症应激反应和保护心肌功能,对改善病情程度和缩短EICU住院时间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河北中医》2021,43(5)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阳气暴脱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93例脓毒性休克阳气暴脱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心肌损伤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并统计疗效及28 d死亡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 36%(42/47),对照组总有效率71. 74%(33/4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APACHEⅡ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血清c Tn I、CK-MB、BN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有助于改善脓毒性休克阳气暴脱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拮抗心肌损伤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在近几年中采用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共观察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9~61岁,平均44.8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32年,平均3.2年。对照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18~60岁,平均45.3岁;病程最短者5天,最长者29年,平均1.2年。两组病例在病情、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在室温条件下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和使用方法,将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8瓶,分别用木糖醇注射液5 ml溶解后转注入木糖醇注射液250 ml中,混合均匀后,在室温条件下考察6h内配伍溶液的色泽、澄清度、pH值、不溶性微粒、紫外全波长扫描图谱、总皂苷变化情况,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皂苷及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同时考察皂苷及木脂素的指纹图谱变化情况.结果 在室温条件下,配伍溶液的色泽、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紫外全波长扫描图谱、皂苷、五味子醇甲含量、皂苷及木脂素指纹图谱在0~6h内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在室温条件下6h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文献,提取数据资料,运用Meta分析法,即对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采用相应数学模型进行数据的合并与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4篇.心绞痛发作缓解率的合并效应量d的95%CI为26%~10%;心电图改善有效率的合并效应量d的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27.38%~7.66%.[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黄芪注射液对气虚血瘀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4.
香丹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1年8月~2004年5月笔者采用香丹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静滴治疗冠心病96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均为住院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规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但有下述情况者不列入观察治疗范围:①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者;②急性心肌梗死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室温条件下考察大黄注射液与紫苏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制备大黄及紫苏注射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应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显微镜检查大黄及紫苏注射液配伍6 h内的外观、吸收度值、pH值以及微粒的变化.结果 配伍液外观、含量、pH值及微粒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大黄和紫苏注射液配伍后稳定性良好,可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替加氟注射液在0.9%氯化钠溶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观察室温、避光、冷藏,24h内替加氟注射液0.9%氯化钠溶液的外观、pH值变化,观察配伍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配伍液中替加氟的变化。结果配伍液在24h内无浑浊、沉淀、气体产生,颜色、pH值、不溶性微粒数无明显变化;24h内替加氟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实验条件下,24h内替加氟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  相似文献   

17.
董湧  陈先让 《新中医》2021,53(24):77-79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5 例脑梗死伴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2 例和对照组43 例。对照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2 组均治疗2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 评分及脑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3.72%(P<0.05)。治疗后,2 组NHISS、D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NHISS、DH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脑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观察组脑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伴眩晕临床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其眩晕症状,增加脑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8.
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唑啉钠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双黄连粉针与头孢唑啉钠注射液在生理盐水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两药混合后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 在 37℃条件下观察 6 h,配伍液的外观、p H值及两药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实验证明两药可在生理盐水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9.
红花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红花联合黄芪注射液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疗效。方法:将4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红花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实验室指标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肝功指标ALT、AST、TBIL、ALB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仅ALT、AST有改善(P〈0.05);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且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O.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红花联合黄芪注射液能明显控制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炎症活动,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王晨  李雅静  陈雷  朱方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2):1758-1760
 目的 考察在葡萄糖溶液中,吡柔比星和胰岛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观察室温、避光、6 h内,吡柔比星-胰岛素-5%葡萄糖配伍液的外观、pH变化,观察配伍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变化(《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配伍液中吡柔比星、胰岛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配伍液在6 h内无浑浊、沉淀、气体产生,颜色、pH、不溶性微粒数等无明显变化,吡柔比星、胰岛素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实验条件下,吡柔比星、胰岛素在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