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引流术和腹腔镜切开引流术两种微创技术治疗肝脓肿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进行微创治疗的32例肝脓肿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研究分别采用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脓肿,总结治疗效果。结果: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肝脓肿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缩短,术后无并发症等优点。结论: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和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均是微创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手段,前者操作简单安全,后者治疗更彻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方法(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优势。方法68例肝脓肿住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治疗组(30例)和外科手术组(38例),对比分析两者的疗效。结果微创治疗组术后患者疼痛持续时间、术后自主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外科手术组(P〈0.01或P〈0.05)。结论微创治疗肝脓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应作为肝脓肿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脓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细菌性肝脓肿多继发于胆道感染或其他化脓性疾病,由化脓性细菌入侵肝脏形成的化脓性病灶,本研究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脓肿,分别使用脓肿穿刺、切开、开窗、吸引、冲洗、引流及膈下引流6种术式,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35例全部治愈出院,术后住院7~16 d,平均8.5 d.33例恢复顺利,腹痛、腹胀、发热于术后1~5 d缓解,外周血白细胞4~7 d均降至正常.1例术后并发胆瘘,门诊换药2个月愈合;1例术后并发脐部感染,住院期间治愈.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脓肿,手术精确、简单、微创、可采用多种术式、效果好,是治疗肝脓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多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戚文元 《吉林医学》2008,29(5):370-371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意义。方法:自1998年8月-2007年1月,152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阶梯方案应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进行微创治疗。观察术后结果和住院时间。结果:152例治疗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短。结论: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正>肝脓肿是临床一种常见的疾病,超声引导下肝穿刺置管引流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及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周期,越来越多地被肝脓肿患者所接受[1]。在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减少并发症及缩短住院周期有着良好的疗效。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超声引导下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与心理护理对患者治疗起到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杜峰 《中国医学创新》2013,(34):108-109
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运用微创手术以及综合治疗的方式对脓肿型乳腺炎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42例脓肿型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观察组运用微创手术及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方式,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本院脓肿型乳腺炎患者运用微创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术后的愈合速度、治疗期间所承受的疼痛程度、哺乳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出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脓肿型乳腺炎患者采用微创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其治疗过程安全可靠,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较为理想,治疗期间所承受的疼痛相对较低,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周伯良  林鹏 《海南医学》2013,24(11):1673-1675
目的探讨微创术根治肛周深部多间隙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肛周深部多间隙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微创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根治术,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每日换药2次。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2%(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术根治肛周深部多间隙脓肿疗效显著,可以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降低术后脓肿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微创旋切术联合灌洗负压吸引治疗非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诊治的非哺乳期乳腺脓肿病例,根据纳入标准,按脓肿切开引流、乳腺微创旋切术联合灌洗负压吸引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别纳入到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术中失血量、操作时长、愈合时间、术后疤痕、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等围手术期观察指标以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操作时长、愈合时间、术后疤痕、并发症发生率、乳房变形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非哺乳期乳腺脓肿这种特殊的疾病类型,相较于脓肿切开引流术,微创旋切术联合灌洗负压吸引治疗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乳房外观损失少、患者认可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大脓腔肝脓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的87例大脓腔肝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经2—5次穿刺治疗,87例全部治愈。结论: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大脓腔肝脓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微创性。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腹肝切除术22例病人临床资料相比较。结果:切口长度、出血量、进食时间、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体温LH组明显低于OH组(P〈0.05)。结论:在病例选择适当时,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是安全可行,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肝外胆管结石186例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德龙 《海南医学》2007,18(12):131-132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及意义.方法 对我院自1997年4月至2007年4月间,186例肝外胆管结石病人采用阶梯方案应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进行微创治疗,观察术后结果及住院时间.结果 186例治疗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短.结论 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心静脉穿刺针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32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中心静脉穿刺针置管引流在肝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04年8月~2009年8月,我院对32例肝脓肿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穿刺针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患者共进行34次穿刺置管引流术,效果满意。结论:采用中心静脉穿刺针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效果满意、损伤简单安全、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取材容易、并发症少,可用于治疗大多数肝脓肿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介入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6例肝脓肿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及采用生理盐水,抗生素冲洗及术后抗生素联合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肝脏脓腔消失,达到临床治愈。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脓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术后周密细致的观察和护理,使并发症减少,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2003年7月~2012年5月期间,对4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进行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肝右叶34例,肝左叶11例。结果:45例患者全部治愈,穿刺置管成功率达100%,无出血、胆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留置引流管时间4~9天,穿刺置管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天。结论: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效果显著、安全、操作简便、廉价、微创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肝脓肿不同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细菌性肝脓肿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经皮穿刺组(24例)与微创组(16例),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愈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皮穿刺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微创组为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穿刺及微创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方法均有效,但经皮穿刺并发症率低,可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生肝脓肿的危险因素,探讨肝癌介入术后并发肝脓肿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10年2月822例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肝脓肿17例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17例肝癌介入治疗后无肝脓肿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发肝脓肿的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等临床特点,并总结其临床护理要点.结果 822例患者TACE术1 694次中共发生19次肝脓肿,发病率为1.12%.肝脓肿临床表现有肝大、肝区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发病时间为术后9-29(18±9)d.除1例由于诊断治疗不及时死亡外,余16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脓肿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术前胆道梗阻是TACE并发肝脓肿的易感因素;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肝胆结石治疗的86例患者,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取石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疾病可取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肝外胆管结石应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3月应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28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创伤小,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利用两镜联合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充分体现了内镜、腹腔镜的优越性,扩大了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high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system,PFM)治疗小儿颈部脓肿及减 少术后疤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l月收治的35例颈部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 患儿脓肿的部位分别采用小切口脓肿切开排脓联合一次性闭合PFM术后持续引流术,同时应用抗生素,加强全身支持 疗法;对并发的各种基础疾病请相关科室协同处理,术后使用去疤硅酮凝胶外用手术切口3~6个月。结果:35例患儿 治疗7~14 d皆痊愈,脓肿有效治愈率100%,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手术切口处无明显疤痕形成。结论:小切口脓肿切 开排脓联合一次性闭合PFM术后持续引流术表现出微创治疗的优越性,术后无需更换脓腔内引流纱条,无需更换引流 瓶,患儿生理活动不受影响,能明显减轻换药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医师的工作量,愈合快,可缩短住院时间,且愈 合后无明显瘢痕,外观无异常,尤其针对深部且较大的脓肿效果更好,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管径引流管治疗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的肝脓肿57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对置入不同型号引流管的肝脓肿患者的术后体温、白细胞情况、脓腔缩小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型号引流管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脓腔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20, P=0.024),脓腔缩小率达80%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362, P<0.001),而体温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在术后24内恢复正常)。结论:超声引导下大管径引流管相对小管径引流管对肝脓肿治愈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