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浆膜积液恶性肿瘤细胞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华  赵玮  王凌芬  王梅  贺信祥 《河北医药》2001,23(10):751-751
目的:进一步提高浆膜积液恶性肿瘤细胞学阳性准确率。方法:对本院1984-2000年468例浆膜积液细胞学诊断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胞学诊断和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89.8%。结论:由于胸腹腔积液间皮细胞和肿瘤细胞形态多变,造成假阳性、假阴性的结果时有发生,因此,准确掌握变性的间皮细胞和各种类型的种瘤细胞的形态特征,优良的制片、严格的湿固定、理想的染色,是作好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阳性准确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对鉴别良恶性胸腹水细胞的价值。方法选取210例胸腹水患者进行常规有核细胞计数检查,对检查发现细胞体积较大的74例胸腹水患者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检查时离心涂片并采用瑞氏染色方式,有效鉴别胸腹水良恶性。结果细胞学形态检查发现,74例胸腹水患者检出51例恶性细胞,之后经过病理学、临床与其他方法验证,共56例胸腹水患者为恶性,检查鉴别符合率是91.07%。结论采用细胞学形态检查对鉴别良恶性胸腹水细胞具有重要作用,可提高良、恶性胸腹水检查鉴别的特异性与灵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胸腹水肿瘤细胞的检出率改进胸腹水操作技术。方法:对430例胸腹水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同时做PAS染色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430例胸腹水,其中胸水280例,漏出液45例,渗出液235例,肿瘤细胞43例,腹水150例,漏出液33例,渗出液117例,肿瘤细胞12例,共检出肿瘤细胞55例,糖元染色呈强阳性和阳性反应。结论:胸腹水细胞学和糖元染色检查,在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与石蜡包埋细胞块技术在胸腹水肿瘤诊断中的联合应用。方法对所有临床送检的胸腹水标本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同时将胸腹水沉积物制成石蜡包埋细胞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细胞的良恶性,确定肿瘤细胞类型和组织起源。结果检测476例胸腹水患者,单纯液基薄层细胞学检出良性病变310例,恶性90例,继而进行细胞块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良性365例,恶性111例,有统计学差异(P<0.01);确定分型104例,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确定分型77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确定肿瘤细胞来源92例,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确定来源0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与石蜡包埋细胞块技术联合应用对判断胸腹水的肿瘤细胞良恶性及组织来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提高胸腹水肿瘤细胞的检出率改进胸腹水操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胸腹水肿瘤细胞的检出率改进胸腹水操作技术。方法 :对 4 3 0例胸腹水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 ,同时做PAS染色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4 3 0例胸腹水 ,其中胸水 2 80例 ,漏出液 4 5例 ,渗出液 2 3 5例 ,肿瘤细胞 4 3例 ,腹水 15 0例 ,漏出液 3 3例 ,渗出液 117例 ,肿瘤细胞 12例 ,共检出肿瘤细胞 5 5例 ,糖元染色呈强阳性和阳性反应。结论 :胸腹水细胞学和糖元染色检查 ,在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患者的胸腹水,由于癌细胞的多态性和间皮细胞的良性反应,造成了细胞学诊断上的困难,但可根据癌性体腔积液中有较多的癌细胞核分裂相,在临床上应用染色体分析帮助诊断。我们在1982年3月至1983年8月,采取双盲法将染色体分析与龙溪地区医院病理科胸腹水脱落细胞检查(下称细胞学检查)结果作比较,并与病理等检查及随访结果对照,对154例未经抗癌治疗的住院患者胸腹水进行染色体分析,一般能在2~3小时内对癌性胸腹水单独作出诊断,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胸腹水细胞学检验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采用离心沉淀法和瑞姬氏染色,对61例恶性肿瘤患者胸水腹水进行了细胞学检查。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发现肿瘤患者胸腹水细胞成份的改变与疾病的发展有关。因此,开展胸水细胞学检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探讨恶性肿瘤血性胸腹水和非血性胸腹水细胞出现率指标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DNA倍体分析法对降低宫颈癌筛查假阴性率的作用.方法 收集厦门农村妇女宫颈细胞学标本19 174例,取材后同时采用细胞DNA倍体分析技术和常规细胞学双盲检测,并以阴道镜下活体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结果 在19 174例受检者中,常规细胞学诊断阴性18 629例(97.16%),阳性545例(2.84%);DNA倍体分析阴性18 358 (95.74%)例,阳性813例(4.24%).收集到的300例有活检结果以≥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CIN)Ⅱ级为参照,常规细胞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61% vs 65%);DNA倍体分析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66% vs 100%).两者联合诊断可以提高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结论 细胞DNA倍体分析可以降低常规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28例妇科细胞学诊断假阴性病例的分析讨论,以提高宫颈细胞学的检出率,减少假阴性诊断的发生。方法:对宫颈细胞学诊断为正常或炎性改变的252例患者,在阴道镜指导下取活组织检查,经组织学证实为鳞状上皮内低度或高度病变者38例,对其中经TCT制片的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阅片分析。结果:宫颈细胞学诊断为阴性的28例患者中,组织学诊断25例为轻度非典型增生,3例由于阅片错误造成。结论:本资料患者属于高危人群,故假阴性率较高。随着TCT技术的广泛应用,在阅片时应多注意观察边缘视野分布的细胞,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染色在脱落细胞检测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送检的胸腹水30例、便脱落细胞22例,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采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胸腹水30例,HE染色阳性11例,免疫组化阳性8例,便脱落细胞22例,HE染色阳性5例,免疫组化检测阳性3例。结论免疫组化检测方法简单、实用效果好等优点,对细胞学诊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阴道脱屑细胞检查常遇到与病理诊断不相符的情况,这不能简单用假阴性或假阳性来处理。本文对1962~1968年及1972~1985年21年间经细胞学及病理检查,结果两者不相符合的103例进行随访分析,以探讨其原因。临床资料本院21年间共进行妇科普查177,495人次。细胞学诊断按巴氏五级分类法,其中Ⅲ~Ⅴ级者共1.368例,经一次病检符合者974例,经第二次病检诊断符合者223例。有68例因年老拒绝复查。103例误诊原因如下:1.12例细胞学诊断为不典型增生,其中4  相似文献   

12.
胸腹水细胞学检查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因具有快速、准确、简便、易行以及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癌症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我院收集2002~2004年拟诊癌症患者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标本287例中,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癌症胸腹水者79例,将其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本院2010年3~6月行阴道镜检查106例患者,对阴道镜检查结果与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诊断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差异。结果:宫颈刮片细胞检查有较高的假阴性,而阴道镜检查有助于提高细胞涂片的敏感性。结论:阴道镜检查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诊断CIN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ET/CT在探查胃肠道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术后转移中的作用和限度。方法对41例胃肠道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术后患者(A组)和51例其他细胞类型的胃肠道癌术后患者(B组)行PET/CT检查。其中36例经再次手术或穿刺等获得病理证实,55例随访6月以上确诊,测量并比较两组转移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比较PET/CT检查在两组患者中的效用。结果 A组最终确诊31例转移,10例无转移,PET/CT真阳性23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9例,假阴性8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2%和90.0%。B组25例阳性,26例阴性,PET/CT检查真阳性为23例,假阳性3例,真阴性为23例,假阴性2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8.5%。两组转移瘤SUVmax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ET/CT检查胃肠道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术后转移的假阴性高于其他细胞类型的癌,因此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随机对1000例青霉素皮试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皮试阴性者843例(占84.3%),阳性者51例(占5.1%),假阳性者106例(占10.6)。现就其假阳性反应原因作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6例青霉索皮试假阳性患儿中男54例,女52例;年龄:1个月~1岁42例,~3岁30例,~6岁21例,~12岁13例;有青霉素皮试阳性史而从未使用过青霉素类药物者79例(占75%),青霉素皮试结果阴阳交替出现而曾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无过敏反应者27例(占25%)。  相似文献   

16.
宋素景 《河北医药》2007,29(10):1109-1110
浆膜腔积液最多见于转移性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浆膜积液恶性肿瘤细胞学诊断困难所在主要为间皮细胞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形态特征有很大的变化,有时易和肿瘤细胞相混淆,同样癌细胞在浆膜积液中,可利用其丰富的营养,自身可无限制的自主生长、发育而失去恶性的基本特征,难以和间皮细胞相区别,而且由于自主生长,间皮细胞及任何恶性肿瘤细胞均可形成各种各样的特殊结构,给诊断及类型的鉴别诊断带来困难.为此,进一步提高其阳性准确率就显的非常重要.本文收集我院1988~2006年资料较全的468例浆膜积液细胞学结果,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化学检查在肺癌胸腔冲洗液中对脱落癌细胞鉴别诊断的价值,确定适用于胸腔冲洗液检查的最佳抗体和检查方法。方法对62例肺癌患者的胸腔冲洗液沉渣涂片行两种常规染色:HE染色、Papanicolaou染色;同时行链霉素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染色(SP),单克隆抗体为:癌胚抗原(CEA)、上皮抗原(EA)、间皮细胞(MC)、波形蛋白(Vimentin)。将结果与细胞学诊断进行比较。结果62例肺癌患者胸腔冲洗液细胞学诊断阳性28例(阳性组),可疑6例(可疑组),阴性28例(阴性组)。确诊腺癌细胞CEA、EA、MC、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阳性组中92.00%、92.00%、12.00%、44.00%;可疑组75.00%、100.00%、0、25.00%;阴性(细胞学诊断)组66.66%、100.00%、0、33.3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优于常规细胞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P<0.05)。结论联合应用CEA、EA、MC、Vimentin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查对鉴别胸腔脱落癌细胞与反应性间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印片细胞学检查在胃癌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34例胃癌根治术的新鲜标本上,分别在癌灶、近癌旁组织近切缘、远切缘及部分淋巴结145处印片取材,凉干,瑞氏染色,行细胞学检查,观察有无癌细胞,其结果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癌组织处假阳性、假阴性各1例,准确率94.1%;切缘处无假阴性、假阳性14例;癌旁组织假阴性3例,假阳性12例;全组标本示假阳性较高;敏感性90.5%,特异性72.8%,准确率77.9%。结论胃癌术中印片细胞学检查对判断切缘有无残留病灶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对不具备快速病理检查的基层医院确有帮助,但不能完全取代快速病理检查,二者结合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腹水是腹腔的分泌液,在正常情况下腹腔只分泌少量稀薄液体,起润滑作用,以利腹腔中各个器官的运动。在病理情况下如腹腔发生炎症、肿瘤时,腹腔分泌可以明显增多而形成腹水,同时出现各种细胞如炎症细胞、红细胞和脱落的间皮细胞;在发生肿瘤时则可出现各种肿瘤细胞。对腹水患者结合临床进行细胞学检查同时配合其他检查,一般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脏嫌色细胞癌(ChRC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 9例ChRCC作HE、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及胶状铁染色观察。结果 9例(ChRCC)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58岁,8例术后随访5年均无复发。肿瘤体积较大,平均直径7.2cm,无包膜,切面浅棕色或灰褐色,实性。组织学上肿瘤细胞排列成片状、少部分区域呈腺管状排列。肿瘤细胞分为两型细胞;一种为透明性细胞,细胞大而呈多角形,胞质透明略呈网状,细胞胞壁厚,类似植物细胞,界限清楚。另一种肿瘤细胞胞质嗜酸性,体积略小。两型肿瘤细胞胞核均不规则,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形,核仁不明显;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并可见双核瘤细胞。瘤细胞间质为少许血管,其中厚壁血管常见。免疫组织化学CK7弥漫阳性(9/9)、CD117弥漫阳性(8/9)、E-Cadherin胞膜弥漫阳性(9/9),EMA弥漫阳性(9/9)、个别CD10阳性(1/9),Vimentin阴性(0/9)。9例患者均用Hale胶状铁染色,胞质可见弥漫至不同程度的阳性(即蓝染颗粒),瘤细胞以嗜酸性细胞为主的病例呈灶状阳性或弱阳性。结论 ChRCC好发于老年人,临床及病理上容易误诊为透明性肾细胞癌、肾嗜酸性腺瘤。而ChRCC预后较透明性肾细胞癌好,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胶状铁染色检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手术治疗对ChRCC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