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多表现为意外.突然,缺乏心理准备。急诊科护士首先接触患者,护士的语言行动都会对患者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接诊护士应敏捷.冷静、沉着,和蔼、有序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用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减轻其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保证对患者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分析临床急诊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心理类型及各型的心理特点。方法通过仔细观察、认真交流,最大程度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患者通过心理护理,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治疗。结论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的救治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左晓凤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7(5)
目的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方法针对急诊患者恐惧、焦虑和不安等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达到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抢救治疗的效果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可消除急诊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10.
目的观察对急诊病人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近1年来的急诊病人实施心理护理,观察病人的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急诊病人情绪稳定,对治疗护理合作,满意度提高。结论在接诊急诊病人的过程中应积极有效地实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1.
12.
手外伤是较常见的急诊手术,病人由于剧烈的疼痛和严重的心理负担,多数表现过度紧张、焦虑。针对病人情况手术室护士应有娴熟的技术,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这对手术的成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将手术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15.
<正>心理护理是在护理的全过程中,护士用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以护理者的言语与行为主动建立并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患者的心理需要,结合医疗工作指导患者适应环境,改善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从身心两方面进行的整体护理。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种护理手段,而且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综合治疗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护理同生理护理一样,是医护人员的必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技能之一。目的在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心理上把对疾病的消极因素转化为促进康复的动力。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凶险,急而重,变化快,病种复杂多变,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求治心切,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及攻击等心理反应,患者多数因突然发病,如:脑出血、电击、车祸、急性心肌梗死、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工作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常忽视心理护理。有人认为,对于急诊患者只需要进行急救措施,不需要心理护理。临床实践证明,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因而,我们在对急诊患者实施急救的过程中,应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因素,接受和配合治疗,早日恢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工作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常忽视心理护理。有人认为,对于急诊患者只需要进行急救措施,不需要心理护理。临床实践证明,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因而,我们在对急诊患者实施急救的过程中,应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因素,接受和配合治疗,早日恢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正> 急诊科是急、危重患者集中,病种多,抢救任务重的科室,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的转归十分重要。 1.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1·1 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认为救治每一位急诊患者是自己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急诊科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加以针对性心理护理。调查两组患者救治前后焦虑程度、救治满意度与救治成功率。结果:护理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焦虑状态明显缓解(P<0.05);护理组患者满意度与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患者心理多表现焦躁易怒、紧张恐惧、悲观绝望,对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程度,并提高患者救治满意度与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工作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常忽视心理护理。有人认为,对于急诊患者只需要进行急救措施,不需要心理护理。临床实践证明,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因而,我们在对急诊患者实施急救的过程中,应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因素,接受和配合治疗,早日恢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