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2.
俞曲园枕上三字诀──塑锁梳尤来有清代著名学者俞樾(1821~1906),字荫甫,晚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俞氏在海内被推为“一代经师”,在日本被尊称为“东亚唯一的宗师”。他在诗词、书法、医学上亦造诣颇深,撰著的《内经辩言》、《废医论》在医界影响较为深... 相似文献
3.
袁秀芬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03,(5):13-14
中老年尤其是脑力工作者,常苦于不能安眠,夜间辗转反侧,痛苦不堪。传统养生学中对此颇多探讨。其中尤以清人俞樾“枕上三字诀”,针对症状,入情入理,法简效宏。很值得借签。 《枕上三字诀》成书于1880年,作者系清末儒学大师俞樾。他一生对医学和气功造诣颇深,此法是俞樾自身练功体会的总 相似文献
4.
<正> 唐宗海(1851~1918),字容川,是近代知名的中西汇通派医家。学博识卓,著述宏富,代表其学术思想与临床治疗经验的名著如《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血证论》等久已风行海内,为人所稔知,惟《痢症三字诀》一篇,以三言韵语概述了痢疾的证治,文仅二百零四字,连同自注、附方,计约三千余言,短小精悍,其论证论治,颇中肯綮,言简意赅,多有发挥。殆由篇幅过小而为人所忽,因之流传不广,世遂鲜有晓之者。兹就其内容试作评介。痢疾多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及脾胃与肠道所致。唐氏认为痢疾的发病乃六气失和、湿热相蒸,以致脏腑失调,而以肝木侮肺乘脾为主。所以文中开宗明义的指出痢症的病因、病机是“金木沴, 相似文献
6.
7.
正近读《老子》,发现了其中隐藏的养生四字诀,与大家分享,共求长寿之道。第一个字——"静"《老子》中说的"静为躁君",就是说静能克服人身上的烦躁、焦躁、急躁。一个"静"的人与一个"躁"的人在一起,必然处处占上风。所以说,"清静可以为天下正"。静是一种安宁的氛围,静也是一种智慧的标识。"静中观人事,闲中玩物情"——静是最佳的观察角度;"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静是最好的思考时机。 相似文献
8.
长寿的秘诀和诀窍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都在潜心地寻求。释、道、儒、医、武术诸家,都有长谈短论。几千年来,人们在养生之道的实践经验中,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提到不少养生方法,捶背就是其中之一。《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写道"话说宝玉见晴雯将雀裘补完,已使得力尽神危,忙命小丫头来替她捶背,捶打了一会儿",晴雯的精神便逐渐好转。又在第五十七回中,"黛玉听到宝玉失去知觉的消息后,‘哇’的一声,将所服之药一口呕出……喘得抬不起头来,紫娟忙上来捶背",黛玉才渐渐安定下来。在《红楼梦》中还有好多处描写丫环们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陈晓东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04,(16)
马三立是我国著名的相声大师,年过八旬仍登台演出,最后活到了九十岁。马三立不仅对艺术精益求精,对养生保健也有一套理论,他提出的“动、静、学、乐”四字养生法,值得我们借鉴。动:每天做一遍自编的健身操,以活动筋骨;早晚坚持外出散步,从不间断;经常亲自做家务,使自己的手足身体经常处于动态之中,手足灵活,舞台动作丰富多彩。静:注意通过安静以调节身心,保存体内能量。他经常闭门谢客,使自己有一个安静的、不受外人打扰的养生环境,每天静坐两小时,浑身放松,安心养神。此外,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学:马三立认为,学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用到… 相似文献
14.
16.
17.
结合《内经》原文,整理归纳了《内经》中有关养生的内容,提出了能够体现《内经》养生精髓的御神全真养生法。学习并认真体行这一养生法,对保持健康,延年益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二、调摄精神情志《内经》在养生学中,十分重视情志在发病学上的作用,将精神情志的调养,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素问·疏五过论》曰:“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离绝苑结,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气离守。”提出了不良的精神刺激可以使人体气机升降失常,破坏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内经》在情志对人体影响的认识上,体现了以伤心为主,各脏均能受害的思想。《素问·口问篇》曰:“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说明情志的变化首先影响心,心神失常,对脏腑功能失去控制、调节 相似文献
19.
《脉经》《脉经》为魏晋·王叔和所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脉学专书。约成书于公元三世纪。叔和集西晋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取《内经》、《难经》,华佗、张仲景等有关论述,结合个人心得体会,分门别类,全面地阐述了脉学理论。对后世脉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隋书·经籍志》载:“《脉经》十卷,王叔和撰。”后来,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