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邹荫甲 《中草药》2006,(6):466-467
桔梗科党参在明代以前的历代本草中没有记载,亦无该植物图,表明了明代以前党参并未入药。清代《本经逢源》、《本草从新》、《本草求真》等著作中不同程度地记载了在上党产人参逐渐绝迹时应用新出党参代替人参的情况和经验,并认为两者功效不同。清代《潞安府志》在党参项下的记述也证实了上党“古有人参”,“今所出惟党参”。个别医家失之祥察,将古之人参与今之党参混为一谈是毫无根据的。党参系蔓生茎与人参一茎直上,掌状复叶轮生于茎顶大相径庭。现保存在日本奈良寺正仓院中的中国唐代人参实物标本为古代人参是五加科人参而不是党参提供了铁证。在阅读古今本草著作时,应分析其所用“上党人参”、“上党参”、“党参”等名称的真正所指。今之党参并非古之人参。  相似文献   

2.
人参小考     
陈修源 《江西中医药》1992,23(3):44-45,48
当今之人参,是指五加科植物Panax ginseng C.A Mep.而党参是指桔梗科植物Codonopsis Pilosula(Fraach)Nannf.古之情况如何?有人认为:“唐以前方书所载‘人参’,实为今之党参。唐初,上党改称潞州。时五加科人参始引我国,古之人参则改称潞党参。”(见《中医报》1988年12月7日《古“人参”考》)近代不少学者也有同样的看法,如:曾有南冉北张之称的近代名中医河北张锡纯1924年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人参解”认为:“人参种类不一,但古所用的人参,方书皆谓出于上党,即今党参是也。”1926年谢观主编《中国医学大辞典》,在人参条下说.“古之人参即今太行山脉之党参,至长白山之参,金元以来,方渐用之,以其力厚于党参,故人参之名,渐移于此。”其实,这些结论是错误  相似文献   

3.
古代人参基源是五加科人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荫甲  高静一 《中成药》1998,20(5):35-36
在《古代人参基源再认识》(以下简称《再认识》)一文中提出了“古代人参可能不是五加科人参,很可能就是桔梗科党参属的某种或某几种植物根或根茎,而以今之党参为最可能”等看法[1]。日本东京大学柴田承二教授在1981年就提出过类似观点,并被韩国的人参商社广为印发[2]。我国学者根据大量文献资料在多种报刊上发表论文,与之展开了关于古代人参基源的学术争论。目前国内外关于人参史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多数学者认为古代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和古代上党出产五加科人参的观点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应予肯定。1古代人参基源是五加科人参,…  相似文献   

4.
正仲景《伤寒论》113方中,应用人参的共有23方。《神农本草经》将人参列为上品,认为"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商。久服轻身延年"。仲景所用人参应为五加科人参,而非桔梗科党参。根据我国著名本草专家黄胜白等经长期考证:"今天的党参并非古之党参。唐代以前,人参有上党参、东北参和高丽参3种,都属于五加科植物。山西上党所产人参品质最佳,简称为党参。后来因长期采挖,上党人参逐渐绝迹。为  相似文献   

5.
党参的本草学考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邹荫甲 《中草药》2000,31(6):466-467
枯梗科党参在明代以前的历代本草中没有记载,亦无该植物图,表明了明代以前党参并未入药。清代《本经逢源》、《本草从新》、《本草求真》等著作中不同程度地记载了在上党产人参逐渐绝迹时应用新出党参代替人参的情况和经验,并认为两者功效不同。  相似文献   

6.
养生秘籍     
《养生月刊》2007,28(2):141-148
刘勰《新论》日:佞与贤相类,诈与信相似,辩与智相乱,愚与直相像.若荠苊之乱人参。 按:上党参以形如防风,根有狮子盘头者真,其硬纹者伪也。心不空虚,愈大愈妙。与其大而空虚,无宁小而坚实。今市肆所货红党,又名熟党。乃取江浙间土人参,去皮净煮极熟,阴干而成者,性下劣,不可用。辽参出宁古台者,光红结实。船厂出者.空松铅塞,并有糙有熟。今乱人参者,匪独荠苊。西洋人参产佛兰国西,大似白泡糙参,但煎之其气不香耳。珠参出闽中,形圆,其皮肉绝类辽参,若作饮片,与参无辨。其他以伪作真,做小为大,为弊滋多,用者其详慎之。  相似文献   

7.
人参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筠默 《中成药》2002,24(3):225-226
通过文献考证,认为古本草记载和临床使用的人参是五加科的人参,上党地区(潞州)在明代以前生产的上党人参是真人参,不是桔梗科的党参。  相似文献   

8.
正在古代,由于人参道地在山西上党,故有上党参之称谓,造成古代所有含人参汤方,如人参健脾丸、人参养荣丸、人参固本丸、人参再造丸、人参建中丸、人参养胃汤等,众多含人参汤方中之"人参",是指五加科"上党人参"还是指桔梗科"上党人参"。虽然有的含人参汤方中使用党参并无不妥,但是对"经方""经药"的应用与研读无有什么偏颇,要保证《经方》用药精准,亦应实事求是加以研  相似文献   

9.
古方中的人参,大多数是党参。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说:“参,人参;药草,出上党。”可见汉代称产自上党的党参为人参。而今日所说人参,是产自我国东北或朝鲜的吉林参或高丽参,当然也包括各地人工培植的人参。根据炮制的不同,常分生晒参、红参、糖参。人参是驰名中外的强壮药,单用人参一味即可救治某些危重病人,如失血性休克。常用制剂如丽参针。古人谓“有形之血不能骤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可见人参的强壮补虚力之大。现代研究发现人参对机体各个系统都有很强的药理效应,也有毒副作用。有人观察到内服3%人参酊剂100mL后,即可有轻度的不安…  相似文献   

10.
古代人参基原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高  孙桂芳  王丽娟 《中药材》2002,25(11):818-823
本文从“参”字的起源与演变谈人参植物形态与象形文字关系,并以古文献提供的人参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与产地论证了古上党人参(潞州人参)不是桔梗科党参,而是五加科人参。上党人参绝迹是生态遭到破坏所致。1200年前的中国野山参至今仍珍藏于日本正仓院,其编号为北122号生药,经专家鉴定是五加科正品野山参。五加科人参在中医药史上一直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感症宝筏》原名《伤寒指掌》,为清代医家吴贞所著,何廉臣重订,体现了清代中后期寒温思想的融合。该稿本为何廉臣出版该书时手校之底本,由其子抄录,内有多处校对、抄录笔迹及校改痕迹。从该稿本的抄写和体例、稿本与通行本之对比、该稿本中的修改符号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其学术与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脘穴的古今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脘穴在《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并且因其临床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通过查阅古今医籍、参阅现代实验研究、结合临床报道,本文介绍了其解剖、功能、主治、现代研究及应用进展等,并列举了典型病例的治疗。进一步论证出,中脘穴尤其适宜于治疗脾胃功能失调、心神被扰所致病症。  相似文献   

13.
麻醉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家曾创制了多种用于手术的麻醉方剂,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华佗的麻沸散。然而有关麻沸散的记载只是散见于各类文献,且还没有结合当时历史条件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通过系统梳理《三国志》《后汉书》等古籍中麻沸散相关记载,分析华佗所处时代的解剖条件、外科手术条件、药学条件等,探讨麻沸散可能存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韩诗外传》是西汉初年解《诗经》四家之中韩婴一派的著作,保留了汉初的大量语言材料。其中第三卷"人主之疾"一章,以"痿、蹶、逆、胀、满、支、膈、肓、烦、喘、痺、风"这十二种疾病来比喻君王治国的十二种过失。以医药喻政事得失,古已有之,但以不同疾病分喻不同的治国理政失当之处,却比较少见,为后世留下了独特的语言材料,亦可反观当时人们对这十二种疾病的理解。结合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研究,试析、补正《韩诗外传》"人主之疾"中的"十二疾",既可校订《韩诗外传》"十二疾"的文字,又可考释这十二种病名在当时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金元医家窦汉卿为透穴刺法初创者已为学界共识,本文从《窦太师针经》入手梳理元明清时期多个针灸文本的透穴内容,探讨透穴刺法的体例、应用腧穴及基本要素、主治病症特点等,尝试从技术哲学角度辨析其与透刺法之关系.发现《窦太师针经》28例"透、向"体例之透穴刺法的规范和数量足以为后世模范,为元明清透穴刺法的源头文献,此后针灸文本基...  相似文献   

16.
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历时千数百年,通过引入、保存了中国大量医学文献,其中包括中国佚书以及日本抄本与研究稿本等珍贵文献。如早期编辑的《医心方》《万安方》等稿本著作,收载了大量中国唐宋时期的医书内容,为研究中国古典医籍保留了重要文献;另有《明堂经》等中国散佚医书抄本,其后传回中国刊行,弥补了相关文献的缺失。江户中后期汉方医学者热心研究中国古典医籍,其中考证派学者森立之撰述数部百万字巨帙,皆以稿本留存,故以其系列著作《攷注》为例,探讨江户时期稿本医书的传存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验方新编》重点辑录民间验方知识,内容丰富,便于非专业人群查阅和应用,但在出版后的20年里并不为人熟知.19世纪60年代,该书传入江南,不仅受到官绅青睐,而且日渐普及到中下层民众中,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进入20世纪,该书日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象征符号乃至"中医"的代名词.《验方新编》的广泛传播促进了中西医学知...  相似文献   

18.
野山参的发现距今有4000年历史,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的功能为"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将人参列为最佳补品。自汉代以后,人参即被列为珍贵药材,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近代的人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都是应用人工栽培的园参进行化学检测的。野山参的近代研究报道较少,仅仅略知其与园参化学成分相近,少数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这正是野山参的独特作用所在。目前我国科学工作者从人参中分离出人参皂苷30余种,如Ra1、Ra2、Rb1、Rb2、Rb3、Ro、Rd、Rg1、Rg2等,检测证明,野山参的含量都数倍于人工栽培的园参。这些有效成分对治疗心肌供氧不足,心肌梗死,有明显效果,它的强心作用,可用于抢救心源性和失血性休克。同时,人参皂苷有促智作用,可抗老年痴呆症。  相似文献   

19.
东汉以前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东汉以前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认为从春秋战国至东汉时期,针灸处方及其理论由萌芽到形成。并具有四大原则及规律:循经取穴为主;以单穴为主;注重应用特定穴;出现了针灸处方配穴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参中皂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参是常用传统中药之一,主要分为水参、生晒参和红参.本文概述它们所含人参皂苷成分的研究,分析其人参皂苷结构类型特点,为确定它们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水参和生晒参的人参皂苷苷元具有结构类型单一的特点,包括原人参二醇、原人参三醇和齐墩果酸3种类型,而红参中的人参皂苷苷元具有结构类型多样性的特点,它们与其生物活性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