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用于妊娠中晚期HBV高载量孕妇,观察其对母婴阻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96例HBV高载量孕妇按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不给予抗病毒治疗,观察组于妊娠24~28周给予替诺福韦口服至分娩时,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予标准免疫预防(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比较两组孕妇HBV-DNA水平变化、婴儿7月龄时HBsAg、HBV-DNA阳性率、新生儿出生时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围生期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孕妇用药后发生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分别为(7.59±1.21) log10 IU/mL和 (7.57±1.23) log10 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孕妇的血清HBV-DNA水平[(3.25±0.61)log10 IU/mL]显著下降并明显低于对照组[(7.65±1.29) log10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7个月后,观察组婴儿血清HBsAg、HBV-DNA阳性率均为0%,母婴阻断率达100%,对照组婴儿血清HBsAg、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3.9%、11.1%,母婴阻断率为8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头围、体质量、Apgar评分及围生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孕妇用药后发生相关不良反应者有3例,其中2例表现出轻微头晕、乏力,1例表现轻度恶心、纳差,发生率为5.0%。结论 妊娠中晚期使用替诺福韦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高载量孕妇孕晚期服用替诺福韦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案将2012年1月—2015年5月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116例HBV高载量孕妇分为观察组(74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从孕28周开始口服替诺福韦治疗直至妊娠结束,对照组患者在妊娠期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果入组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分别为(7.69±0.54)log~(10)copies/mL和(7.57±0.48)log~(10)copies/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分别为(3.81±0.95)log~(10)copies/mL和(7.73±0.52)log~(10)copie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新生儿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0.00%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4.05%和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4例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2例患者表现为轻微恶心、呕吐,1例患者表现为失眠、疲劳、头晕、乏力,1例患者血清肌酐升高,其余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结论 HBV高载量孕妇孕晚期服用替诺福韦的疗效良好,其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乙型肝炎活动患者抗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80例乙型肝炎孕妇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治疗,两组婴儿出生后注射100 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并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用药第五周、分娩前孕妇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婴儿出生时、出生6个月及出生12个月时HbsAg例数。以及治疗期间产妇不良反应、胎儿早产、流产、畸形情况发生。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HBV-DNA、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用药第五周、分娩前孕妇HBV-DNA、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出生时、出生6个月及出生12个月时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产妇轻度贫血、妊娠合并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早产、流产、胎儿发育缺陷发生率与正常孕妇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对妊娠期乙型肝炎活动患者给予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量,改善肝功能,降低了母婴传播率,减少妊娠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妇产科临床诊疗中应用价值较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期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的慢乙肝高病毒载量孕产妇产后合适的停药时间。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1例慢性HBV感染且HBV DNA> 2×105 IU/ml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信息,妊娠期、分娩、产后的肝功能及HBV DNA载量等临床数据,按孕期抗病毒及产后是否停药情况分为替诺福韦酯(TDF)产后立即停药组(A组)、替诺福韦酯(TDF)产后1-3个月停药组(B组)、替比夫定(LdT)产后立即停药组(C组)、替比夫定(LdT)产后1-3个月停药组(D组),比较四组孕妇产后6个月内肝功能异常率。结果 纳入的81例孕妇中,TDF组42例、LdT组39例。TDF组和LdT组孕妇从妊娠(28±4)周(基线)开始分别口服TDF(300 mg/d)和LdT(600 mg/d),其中孕期口服TDF的30例产后立即停药,另12例产后1-3月停药。其中孕期口服LdT的25例产后立即停药,另14例产后1-3个月停药。81例孕妇中有14例(17.3%)产后出现肝功能异常。替诺福韦酯(TDF)产后立即停药组(A组)、替诺福韦酯(TDF...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孕晚期服用拉米夫定,不同时间停药后妊娠妇女的病情变化,探讨拉米夫定阻断乙肝病毒胎儿宫内感染的最佳停药时间.方法 将120例HBsAg和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05拷贝/毫升、肝功能正常的孕妇分为对照组、治疗Ⅰ、Ⅱ、Ⅲ组,每组各30例.各治疗组自孕28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100mg/d,治疗Ⅰ组分娩后停药,治疗Ⅱ组分娩后4周停药,治疗Ⅲ组分娩后6周停药,对照组30例不用药.4组均于孕26~28周和分娩前检测肝功能、HBV-M(乙肝标志物)、HBV-DNA定量.治疗Ⅰ、Ⅱ、Ⅲ组停药后1、3、6个月及对照组产后1、3、6个月分别检测产妇肝功能、HBV-M、HBV-DNA.新生儿出生断脐后立即检测静脉血HBV-M、HBV-DNA定量,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和乙肝疫苗10μg.结果 治疗组分娩前HBV-DNA定量及胎儿宫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Ⅰ、Ⅱ、Ⅲ组停药后1、3、6个月与对照组产后1、3、6个月肝功能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且与停药时间和是否用药无明显关系.治疗Ⅰ、Ⅱ、Ⅲ组停药后1个月HBV-DNA均回复至治疗前水平,HBV-M均无变化.各治疗组孕妇及新生儿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拉米夫定用于妊娠晚期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安全有效,高病毒载量乙肝携带的孕妇分娩后即可停药,停药后需定期检查肝功能及HBV-DNA.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酯和替比夫定对慢性乙肝妊娠患者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台州市立医院诊治的80例HBeAg阳性、HBV DNA>106 IU/ml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2组。妊娠中晚期对照组使用替比夫定治疗,研究组使用替诺福韦酯治疗,2组孕妇产后3个月停药。2组婴儿出生后均采取阻断治疗,在治疗前、分娩前检测孕妇血清ALT、HBV DNA等水平。在婴儿出生时、出生7个月、出生1年观察血清HBeAg、HBsAg阳性及HBV DNA ≥ 100 IU/ml例数。观察比较2组肝功能、病毒学应答、婴儿生长发育、乙肝母婴传播、不良反应等情况。 结果 分娩前研究组HBV DNA、ALT低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95%)、ALT复常率(9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分娩婴儿阿式评分、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出生时,研究组新生儿阻断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72.5%),出生1年后研究组婴儿血清HBeAg、HBsAg阳性率和HBV DNA ≥ 100 IU/ml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母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妊娠期口服替诺福韦可降低乙肝感染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改善肝功能,提高母婴传播阻断率,降低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8):24-26
目的探讨乙肝孕妇服用替诺福韦酯疗效及其对阻断母婴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40例乙肝孕妇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孕10周开始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保肝治疗,两组新生儿均采取阻断治疗。两组孕妇于孕12周、20周、30周对谷丙转氨酶(ALT)及HBV-DNA进行检测,统计ALT复常率及HBV-DNA的转阴率;新生儿1个月时进行乙肝五项测定,计算阻断成功率。结果孕12周,实验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15%和10%,对照组为10%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0周,实验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为50%和45%,对照组为20%和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0周,实验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为100%和95%,对照组为45%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阻断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孕妇早期应用替诺福韦酯可以进行有效治疗,并能阻断母婴间HBV的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对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孕妇HBV母婴的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分为治疗组(产前自愿接受治疗)和对照组(产前拒绝接受治疗)。根据是否发生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1 762/1 764双位点突变,将治疗组、对照组孕妇分为突变株治疗组、野毒株治疗组、突变株对照组、野毒株对照组。突变株治疗组、野毒株治疗组分别于孕期第26周、第32周开始口服替诺福韦,分娩后即停药;突变株对照组、野毒株对照组均不用药,比较各组抗病毒疗效及乙肝母婴阻断效果。结果用药后6周、分娩前以及产后6个月突变株治疗组、野毒株治疗组HBV-DNA载量低于突变株对照组、野毒株对照组(P<0.05)。新生儿出生时、7月龄及12月龄时突变株治疗组、野毒株治疗组HBV-DNA阳性率、HBsAg阳性率均分别低于突变株对照组、野毒株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株治疗组与突变株对照组、野毒株治疗组与野毒株对照组新生儿身高、体质量、头围、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诺福韦治疗可提高HBV BCP突变孕妇HBV母婴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泰来肽(TLT)对感染HBV孕妇血清和初乳HBV-DN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感染HBV的孕妇(HBsAg、HBeAg、HBV-DNA阳性)162例,分为:治疗Ⅰ组50例,于妊娠20周起肌肉注射HBIG200IU,1次/月,至分娩为止;治疗Ⅱ组40例,在治疗Ⅰ组肌注HBIG的基础上自妊娠28周起肌注TLT2ml,1次/d,至分娩为止;对照组72例,自然观察。分别采集孕妇治疗前、后血清和初乳,检测HBV-DNA含量。结果治疗前3组孕妇血清HBV-DNA含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组孕妇血清和初乳HBV-DNA含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后治疗Ⅰ、Ⅱ组孕妇血清和初乳HBV-DNA含量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BIG联合TLT与单独使用HBIG对孕妇血清和初乳中HBV-DNA的含量无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对HBV感染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 将慢性HBV感染孕妇68例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孕妇自28周起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疗程4个月,婴儿出生后6 h之内和1月时注射HBIG200 IU,并分别于0、1、6月龄注射乙肝疫苗20 μg;对照组孕妇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其婴儿出生后接受与观察组同样的防疫。结果 怀孕28周和产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HBV-DNA浓度差异不明显;而分娩即刻,观察组血清HBV-DNA为(0.38±0.44)×106 copies/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儿出生24 h、6个月和12个月后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HBV母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7.06%和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肝病毒高载量孕妇妊娠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母亲外周血HBV-DNA定量,阻断HBV母婴传播,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HBV高病毒载量孕妇服用替诺福韦(TDF)与产后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慢性HBV感染(HBsAg阳性)孕妇100例,根据血清HBV DNA水平分为高病毒载量组(≥5.30 lg IU/mL)21例,低病毒载量组(<5.30 lg IU/mL,但高于检测下限)28例和低于检测下限组(<1.70 lg IU/mL)51例。高病毒载量组孕妇在妊娠28周至分娩结束前予以TDF抗HBV治疗;所有婴儿在出生12小时内完成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其后按计划接种乙肝疫苗。比较3组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观察TDF用药的安全性。结果:高病毒载量组分娩前HBV DNA 4.61(3.96,5.86)lg IU/mL明显低于用药前7.98(7.75,8.12)lg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病毒载量组有1例婴儿在7月龄发生HBV感染,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4.7%,...  相似文献   

12.
苏立  张金良 《黑龙江医学》2019,43(12):1487-1488
目的探究替诺福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替诺福韦酯组与阿德福韦酯组,即一组予以替诺福韦酯治疗,另一组予以阿德福韦酯治疗,每组78例。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血清生物化学与病毒应答率、HBV-DNA水平下降幅度以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替诺福韦组在治疗12周与24周的HBV-DNA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阿德福韦组(P<0.05);替诺福韦组的血清生物化学、病毒应答率均显著高于阿德福韦组(P<0.05);经治疗后,替诺福韦组与阿德福韦组个出现1例肾功能轻度异常,但未影响治疗。结论替诺福韦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可以明显促进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HBV-DNA下降,同时降低血清生物化学、病毒应答率,因此该治疗方法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5~37周孕妇GBS带菌情况及其妊娠结局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7月进入该院体检和生产的产妇1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族链球菌(GBS)检测结果分为带菌组(42例)和正常组(120例)。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差异,比较两组所产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带菌组孕妇顺产率35.71%明显低于正常组62.50%(P 0.05),产钳助产率16.67%明显高于正常组2.50%(P 0.05);带菌组产妇出现胎膜早破、早产和产褥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带菌组新生儿患肺炎、败血症、窒息及黄疸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 0.05)。结论35~37周孕妇GBS带菌率为25.93%,带菌孕妇产钳助产比例高,且孕妇及新生儿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救治妊娠重症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例妊娠重症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LSS治疗的13例为治疗组,无ALSS治疗的1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和分娩出血量、产妇及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产前TBIL、ALB、PTA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治疗组治疗前后TBIL、ALB、PTA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治疗组分娩出血量、产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ALSS抢救妊娠重症肝炎有效,且能较好地降低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再次妊娠时分娩的方式选择。方法选取324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结果 324例产妇中,有162例为阴道试产(VBAC),再次接受剖宫产的产妇(RCS)有119例,非疲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43例。产妇产后出血量为:VBAC组(138.5±10.2)m L,VBNC组(124.3±9.6)m L,RCS组(312.4±23.9)m L。VBNC组出现新生儿窒息1例,VBAC组有3例,RCS组有7例。结论阴道试产方案是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的首选。只要备足血源,随时急救,就能够保证阴道试产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V慢性携带孕妇妊娠晚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影响分析。方法对我院分娩的441例表面抗原、E抗原均阳性的HBV携带产妇,根据母亲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剂量将其分为观察A组(妊娠晚期注射三针200 IU)、观察B组(妊娠晚期注射三针400 IU),将妊娠晚期未注射HBIG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孕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高风险、低风险和极低风险,对其婴儿生后联合免疫后1~3个月静脉血清乙肝五项(HBV-M)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孕期注射不同剂量HBIG后对婴儿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 HBV-DNA高风险的孕妇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阻断成功率分别为92.8%、92.5%和81.6%。3组感染率分别为5.0%、5.2%、12.3%。结论孕期HBV-DNA高风险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提高新生儿阻断成功率有帮助,但与孕期注射HBIG剂量无关;孕期HBV-DNA低风险和极风险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对新生儿免疫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服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的100例CHB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护肝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序贯治疗,观察组给予替诺福韦酯序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24、48周后的HBV-DNA转阴率、肝肾功能变化,及治疗48周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两组的ALT、AST水平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两组的Scr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ALT、AST和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的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48周后,观察组的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24、48周后,两组的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48周后,两组的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序贯治疗均能够有效抑制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CHB患者的HBV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其中替诺福韦酯对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较快,故对于恩替卡韦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选择替诺福韦酯作为补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孕妇维生素A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和分娩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收治的90例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体内维生素A含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60例缺乏维生素A的孕妇,对照组为30例维生素A正常孕妇。比较两组孕妇的平均血压值以及高血压的比例,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孕妇体内的维生素A含量与HDCP的发生的相关性,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HDCP的可能性大于对照组(χ2=8.53,P=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体内的维生素A含量与发生HDCP有着密切相关性(P=0.00, r=-0.429),维生素A含量升高与HDCP的发生呈现负相关性。观察组孕妇发生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剖宫产、羊水过多等不良妊娠结局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分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内维生素A含量下降的妊娠晚期孕妇普遍血压升高明显,影响分娩结局,且孕妇体内的维生素A含量下降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与分析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60例HBsAg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试验组采用替比夫定+常规干预。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前及分娩前、分娩后4周、24周的HBV-DNA、ALT及CK-MB水平、不良妊娠发生率、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率,同时比较两组新生儿感染率、胎龄、体质量、身长、头围及Apgar评分。结果:分娩前和分娩后4、24周,试验组孕妇的HBV-DNA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LT、CK-MB水平、不良妊娠发生率、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胎龄、体质量、身长、头围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因此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替诺福韦治疗耐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耐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抽取11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替诺福韦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HBV-DNA阴转率为85.71%、37.50%,高于对照组(66.07%、19.64%);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BV-DNA、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71%)与对照组的(17.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替诺福韦治疗耐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HBV-DNA阴转率,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控制病情进展,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