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依托于华山医院-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闵行社区医疗联合体信息服务平台(华山-五院-闵行社区医联体, H5M),计划初步建立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全流程新型管理模式,为脑卒中单病种质量管理提供经验与方法。方法  由H5M平台提供原始的医疗数据、患者健康档案、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等,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以安全可靠的混合云为基础的单病种脑卒中新型智慧医联体平台。结果  绘制出脑卒中患者全流程管理模式图;建立了智慧化社区卒中早期筛查、多学科远程会诊、智慧化随访评估、临床教学同步的华山-五院-社区分级诊疗体系;实现了资源三级共享、为科研提供可靠完善的数据库。结论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初步构建出了满足多学科医教研一体化需求、满足以患者和医护为中心的、安全可靠的、基于互联网脑卒中智慧医联体平台的新型区域性脑卒中患者全流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沈玉芹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1):2548-2550
由于心脏康复对心血管病的诸多益处,其已被诸多指南推荐用于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未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是心脏康复的主要场所,而目前国内主要是三级医院开展了心脏康复,在专科康复医院数量有限的情况下,需探索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脏康复转诊模式。本文就目前互联网+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脏康复转诊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推进方法进行了阐述,主要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医联体及联盟模式是可行的心脏康复转诊模式,旨在为推进互联网+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脏康复转诊模式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郭红  赵慧  阎心丽  佟军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1):979-981
脑卒中患者社区良好的康复治疗是提高脑卒中人群生活质量的关键,设立合理、可行的三级康复模式是社区护理者的重要研究课题。纽曼系统模式能恰当地运用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活动来维持或恢复患者机体的系统平衡。本文探讨了纽曼系统模式指导下,开发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模式,以界定脑卒中患者三级预防的内涵,并确立其模式中抵抗线、正常防线、弹性防线的范畴,从而建立起个人、家庭、群体、社区相关联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于2002年提出了"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1]的宏伟目标,号召要切实地、有效地抓紧推进社区康复工作;并强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将残疾人社区康复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社区康复,顾名思义,即在社区层次上开展的康复工作,向残疾人(包括残疾儿童)、慢性病患者和老年病患者提供"就地、就近、方便、实用、简易、有效"的康复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巩固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成果,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方法:结合宁夏本地医养服务现状,应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医养综合服务信息化体系,搭建适用于不同层级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养协同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结果:面向医养结合机构、社会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多方位联合体机制,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流程医养服务及管理模式,可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的医疗、养老等服务。结论:“互联网+医养”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医养融合互联互通全流程管理,是“互联网+医养”融合服务模式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文化教育的发展,健康管理的重心正在从医院向家庭和社区转移。脑卒中患者后期的康复主要是在家庭中延续,为该类患者提供有效的延续性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出院患者后期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微信延续护理的定义、对脑卒中出院患者的意义以及不足之处,为临床护理和社区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是世界卫生组织设计的一种分类体系.运用基于ICF的测量工具可全面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功能、准确判断其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并评价康复效果,促进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中心和街道残联、社区的资源整合,建立以社区卫生为依托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方法:以共建康复网点、共组康复团队来完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以加大社区康复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康复服务、为残疾人社区康复提供费用减免等措施,来推动社区康复开展.结论:以社区为平台,将残联资源及管理优势和社区卫生技术及人才优势进行整合,对完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开展以"进社区、进家庭"为主要工作模式的社区康复服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康复模式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来笔者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78例,根据康复模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9例,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康复模式,对照组仅采用早期医院康复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康复效果、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康复模式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和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以社区为基地开展残疾人的康复现状,探讨针对社区残疾人康复现状的措施。方法:选择本地区残疾人调查数据,对本地区社区残疾人康复现状、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及针对其问题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结果:残疾人康复形式以专业机构康复和社区康复为主,基本医疗服务欠缺,残疾人康复理念并未深入人心。结论:社区康复机构设置不够完善,需要增加投入完善机构设置和保障系统,社区康复理念尚未普及人心,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一套完整的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保障体系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石家庄市第八医院康复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建立脑卒中社区康复协作技术网络的具体方法和工作流程,并探讨该技术网络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康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在石家庄市、区各级残联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支持和协调下,由石家庄市第八医院康复科和石家庄市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建立了较完善的脑卒中社区康复协作技术网络,自行设计了"爱脑康复手册-脑卒中康复档案",制定了脑卒中社区康复协作工作流程,统一了脑卒中社区评估方法及治疗技术,并积极进行康复知识宣教.对该技术网络运行1年前后合作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知识知晓情况、接受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了调查比较.结果 脑卒中社区康复协作技术网络运行1年前后,合作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知识知晓情况、接受康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石家庄市脑卒中社区康复协作技术网络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具有良好的康复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西北医学教育》2019,(3):400-403
医学影像学教学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已进入互联互通阶段。通过构建移动式医学影像高清视频远程直播教学系统、医学影像学模拟-实时-横向教学实践平台及医学影像诊断培训平台联合而成的在线互动教学云平台,能够产生基于"大影像、大数据、大平台"之间的大融合模式、模拟现实的仿真教学模式和"CBL+PBL"的混合教学模式,为互联网+时代的医学影像教学提供了数字化、网络化、仿真化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家庭康复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方法:建立患者康复健康档案,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指导及监督开展康复训练,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支持系统.结果:对回归家庭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迁伸性的家庭康复护理,巩固了患者在医院的康复治疗效果,使病残者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恢复.结论:开展有效的脑卒中后遗症家庭康复社区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压力,有利于促进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医院-社区网络化”健康教育路径模式与传统健康教育对左右基底节区脑卒中患者入院治疗及出院后的康复效果,探讨适合左右侧基底节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研究对比采用“医院-社区网络化”健康教育路径模式组与传统健康教育组左、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入组1d、入组后至出院前10 d、出院时、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时MBI(改良巴氏指数评分表)、FCA(功能综合评定表)、QOL-BREF(生存质量测定量简表)、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ZUNG焦虑自我评价表、抑郁自我评价表得分,分析2组之间及同组内患者左右基底节区脑梗死、脑出血的疗效.结果:右侧脑卒中病灶患者出院3个月后,“医院-社区网络化”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康复效果开始明显优于传统健康教育康复模式,而左侧则要晚于右侧.脑卒中患者出院6个月后“医院-社区网络化”健康教育路径模式的康复效果优于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结论:“医院-社区网络化”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具有明显的康复优势,值得在社区内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社区康复中心2012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护理1、3及6个月的改良Barther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与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均分别较护理前明显上升,但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社区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县域城镇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其心脏康复具有特殊性。由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健康信息交流局限、人口结构变动、不良健康生活方式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县域城镇心脏康复依从性和达标率低,但居民就近享有便捷康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针对县域城镇实际情况和心脏康复需求,宜因地制宜,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平台作用,建立心脏康复防治网络,针对心血管群体进行规范化心脏康复管理十分必要。以家庭为单位的数字家庭心脏康复利用家庭内部资源和外部医疗相结合,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能动性。数字家庭心脏康复模式是“实时监测、动态评估、及时预警、精准干预”和“家庭-社区家庭医师-医院专科医师三级联动”2个闭环服务和中西医有机结合一个策略,集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全闭环和全周期管理体系,并在团队人员、数字监测设备设施和监测指标、巡诊急救措施和评价指标方面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是理想的心脏康复模式。数字家庭心脏康复需进一步简廉智能化、趣味化,并强化三级联动、加速医养结合,为县域城镇心脏康复提供更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采用机构康复与社区、家庭康复相结合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早期患者125例,并将其分为2组,A组68例,B组57例;2组采用不同的疗程进行住院康复及社区、家庭康复。另选取脑卒中早期患者49例为C组,只对其进行祉区、家庭康复。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末评定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比较3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的改善程度,A组明显优于B、C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机构康复为二级康复,结合由中心康复团队指导的社区、家庭康复三级康复,并且按一定的康复疗程,能较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王霞 《大家健康》2017,(12):263-264
脑卒中是中国第一大致死性疾病,不仅死亡率高,而且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也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但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由于医疗资源不足,大部分卒中患者在接受急性期治疗病情平稳后回归家庭进行康复治疗.由于患者家属对卒中康复知识不足,导致康复效果不佳.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护理支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如电话回访,云端服务,专科护理咨询活动,以及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等,使更多患者受益,满足其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庭健康护理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为开展社区家庭健康护理提供有用依据。方法:采用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对社区100名脑卒中患者及家庭成员进行家庭健康护理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分析。结果:社区脑卒中患者缺乏家庭康复护理;家庭主要照顾者缺乏脑卒中相关护理知识技能指导。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质量较差,对健康护理需求较高,亟待得到适宜的家庭健康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康复治疗也贯穿于脑卒中治疗的全过程[1];然而,三级医院的康复科、康复医院等机构的康复费用高、周转率低、覆盖面积小,不能满足我国脑卒中患者数量多、分布广、经济条件有限的状况.因此,脑卒中患者经综合医院治疗出院后在社区继续接受康复治疗已成为绝大多数患者的选择.本文分析脑卒中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及重要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