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射血分数中间值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射血分数轻度下降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在心力衰竭基础治疗方案上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在心力衰竭基础治疗方案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氨基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醛固酮(ALD)、6 min步行试验(6MWD)、血清肌酐(SCr)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LVEDD、LVESD、NT-proBNP、ALD、6MWD、SCr及eGFR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改善射血分数中间值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单会艳 《当代医学》2021,27(20):81-83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贝那普利,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及6 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57%,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治疗前,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功能及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半乳糖凝集素-3(Gal-3)浓度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高龄HFrEF患者95例,依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对照组47例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组48例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6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月后NT-proBNP、GDF-15、Gal-3水平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月末KCCQ、MLHF评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不良反应率4.17%(2/48)与对照组6.38%(3/47),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HFrEF患者,通过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调节心功能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冠心病心力衰竭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NYHA分级Ⅱ~Ⅳ级且左室射血分数<40%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及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与依那普利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LVEF、6 min步行距离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NT-proBNP下降、LVEF增加、6 min步行距离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盐酸贝那普利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室重构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本院60例确诊为HF-REF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沙库巴曲组与贝那普利组,每组30例。沙库巴曲组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贝那普利组应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敏反应蛋白(hs-CRP)、BNP前体(NT-BNP)、室间隔厚度(IVSS)、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LVEF均高于入组时与治疗6个月后,且两组NT-BNP均低于入组时与治疗6个月后(P0.05);治疗6、12个月后,沙库巴曲组LVEF均高于贝那普利组,且NT-BNP均低于贝那普利组(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IVSS、LVPWT及LVMI均低于入组时与治疗6个月后(P0.05)。治疗6、12个月后,沙库巴曲组IVSS、LVPWT及LVMI均低于贝那普利组(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hs-CRP均低于入组时,且沙库巴曲组hs-CRP低于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改善HF-REF患者的心室重构,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左室射血分数≥40%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LVEF≥40%心衰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对照组则给予贝那普利片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脑利钠肽(BNP)、炎症因子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再住院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IMT、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降低炎症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及住院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螺内酯与美托洛尔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HFrE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采用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血生化指标[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醛固酮]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LVESD、NT-proBNP、醛固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螺内酯、美托洛尔治疗HFrEF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NT-proBNP、醛固酮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贝那普利对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及相关风险。方法选出射血分数降低(≤40%)的慢性心衰患者共计80例,收集所有入选患者治疗前的临床资料,并给予慢性心衰的常规治疗,随机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40例)及贝那普利组(40例),对治疗后3个月症状体征、彩超、化验结果等反应心功能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在改善心衰患者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等方面优于贝那普利组。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衰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应璇  贾彩乐  何好权  陈舒  刘俊 《浙江医学》2023,45(6):617-620
目的 观察麝香通心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HF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观察组采用麝香通心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两组治疗周期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两组患者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及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LVEDd、LVESd、MLHFQ评分、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而LVEF、6MWT距离高于治疗前;观察组LVEDd、LVESd、MLHFQ评分、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而LVEF、6MWT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麝香通心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CHF患者疗效显著,患者心功能改善,血清NT-proBN...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腹膜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规律行腹膜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缬沙坦组(n=25)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组(n=25)。缬沙坦组接受缬沙坦胶囊80 mg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患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片50 mg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情况,并统计两组6个月内再住院率。结果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有效率较缬沙坦组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BNP、LVESD、LVEDD均下降,而SV、LVEF均上升,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缬沙坦组(均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结束后6个月再住院率较缬沙坦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腹膜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和再住院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治疗中的效果及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6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相关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p-PLA2和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56%,低于对照组的37.78%(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AMI患者的早期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抑制心室重构,在疾病的整体治疗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改善AMI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治疗,对照组予盐酸贝那普利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1、2、6个月后的主要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内径、N-末端pro-B型利尿钠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内径、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6个月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内径、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1个月后2组主要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6个月后观察组主要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主要心功能指标(对照组除外左室舒张期内径)治疗6个月优于治疗2个月、治疗2个月优于治疗1个月(P<0.05)。观察组肌酐升高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比26.67%,33.33%比46.67%,P<0.05)。结论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治疗方案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方面优于传统治疗方案,尤其在远期治疗效果和预后方面优于传统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许鹏  董鼎宇  穆新润 《海南医学》2023,(24):3518-3522
目的 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力衰竭的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泾阳县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AMI经PCI后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心衰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N-末端前体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左室后壁厚度(LVPW)、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为(1 585.34±348.62)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 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125例CHF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血清心衰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57/63),高于对照组的77.42%(4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LVEDD、HR、cTnI、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6MW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CHF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降低cTnI、NT-proBNP水平,效果优于依那普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安全性与之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左心室重塑指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病人均急诊行PCI,术后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12个月。2组病人在出院前1 d,出院后1、3、6、12个月分别记录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同时记录病人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生活质量量表(KCCQ)评分、6 min步行实验(6MWT)、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LVEDD在出院后1、3、6、12个月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观察组LVEF在出院后1、3、6、12个月均较出院前1 d升高(P<0.05),对照组LVEF在出院后6、12个月亦较出院前1 d增加(P<0.05),观察组LVMI在出院后3、6、12个月较对照组降低(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心内科2020年1—6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双盲分组法将病例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试验组则将ACEI/ARB类药物替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血浆N-末端前体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KCCQ评分,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再次入院率。 结果 随访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NT-proBNP、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4、6个月的KCCQ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慢性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4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rhBNP治疗,43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与血清NT-proBNP、AngⅡ水平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LVEF水平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降低,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F,观察组LVEDD低于对照组LVEDD(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Ang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67%(42/43)]高于对照组[83.72%(36/43)](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3/43)]低于对照组[11.63%(5/43)],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俞婷  刘娜娜  钟青  苏涛 《陕西医学杂志》2023,(10):1407-1410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比传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诊断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组50例及ACEI/ARB组50例,治疗时间均为1年。观察两组治疗后1年房颤复发率、左房内径、左房容积、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再住院率。结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立即做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与ACEI/ARB组房颤发生率分别为10%与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与ACEI/ARB组比较,左房内径、左房容积、LVEDD降低,LVEF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NT-proBNP下降更明显;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再住院率低于ACEI/ARB组(10%与34%,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有7例出现血压偏低,药物减量后仍能坚持服药。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与传统ACEI/ARB比较可以降低房颤复发率,改善心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9.
侯威  王萌萌  杨阳 《安徽医学》2021,42(7):799-801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于安徽省肥西县人民医院住院的HFpEF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将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赖诺普利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MLHFQ)、左房大小(LA)、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D)和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NT-proBNP、MLHFQ、LA、6MWD及NYH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NT-proBNP、MLHFQ、LA及NYHA分级降幅均高于对照组(P<0.05),6MWD升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相较于赖诺普利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心功能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DCM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缬沙坦胶囊)和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试验(6MWT)和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房内径、NT-proBNP低于对照组(P<0.05);6MWT步行距离、生活质量Batherl指数(BI)评分与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提高DCM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脏功能及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