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比较疣状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探讨疣状胃炎病因和病理。方法 选择胃镜下诊断为疣状胃炎的患者56例,以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染色(吉姆萨染色)检测Hp感染,并作病理学诊断;另选慢性浅表性胃炎58例作对照研究。结果 疣状胃炎Hp感染率为66.07%,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率为31.0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疣胃炎病理改变呈重度炎症改变者占64.29%,慢性浅表性胃炎占36.2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 (1)疣状胃炎与Hp感染密切相关;(2)疣状胃炎伴有明显的病理异常,临床上应重视其诊治和随访。  相似文献   

2.
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内镜诊断的30例疣诊断的30例疣状胃炎与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照,均进行胃粘膜病理得到确诊,检测幽门螺杆菌(下称Hp)比较。结果:疣状胃炎组Hp阳性率为76.7%(23/30)。对照组为36.7%(11/3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p是疣状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其特征为胃粘膜的丘疹样隆起,顶部呈脐样凹陷,凹陷处有糜烂,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亦无特效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探讨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及疣状胃炎的治疗策略,为疣状胃炎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经胃镜检查确诊为疣状胃炎的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28~62岁。1.2 试剂及药品 1min快速尿素酶试剂盒(辽阳第三制药厂)、洛赛克胶囊(无锡阿斯特拉制药公司)、阿莫西林胶囊(海南三叶药业公司)、丽珠得乐胶囊(珠海丽珠制药厂)。1.3 方法 胃粘膜活检标本分别作1min快速尿素酶试验…  相似文献   

4.
探讨幽螺杆菌与疣状胃炎的关系。方法选取疣状胃炎病入46例,正常胃粘膜10例,应用Warthin-Starry银染色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46例疣状胃炎中HP检出率76.1%,与正常胃粘膜中HPB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显著性意义;结论疣状胃炎的发生与H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疣状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等,是一种特殊典型的胃炎。根据悉尼胃炎新分类,属于隆起糜烂性胃炎。近年来对本病的报道日趋增多。根据对本院4年来的资料分析,探索其病理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西安市铁路中心医院2001-12~2006-12,胃镜诊断疣状胃炎382例,除同时合并消化性溃疡95例,其余287例中,男169例,女118例。年龄21~80岁,平均45.8岁。病史1个  相似文献   

6.
惠莉  张晓桐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5):157-158
对胃镜确诊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132例疣状胃炎(VG)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疣状胃炎合并Hp感染除菌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内镜下疣状物数量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改变:观察组总有效率65.2%,对照组总有效率24.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可能是诱发疣状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 ( HP)感染情况。方法 :对两年间胃镜确诊疣状胃炎 1 43例(观察组 ) ,同期慢性浅表性胃炎 ( CSG) 1 47例 (对照组 )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测定 HP和血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测定血清 HP- Ig G水平。结果 :观察组胃炎 HP感染率 69.2 3% ,对照组感染率5 6.0 0 %。经 χ2检验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观察组伴肠化的 HP感染率 65 .62 % ,与不伴肠化的 HP感染率 72 .1 5 %相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观察组伴糜烂者 ,HP感染率 74.0 7% ,与不伴糜烂 HP感染率 68.1 0 %相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结论 :疣状胃炎HP感染率明显高于 CSG,疣状胃炎伴糜烂、肠化者 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疣状胃炎与红斑渗出性胃炎的幽门螺杆感染率。方法 根据胃镜结果选择疣状胃炎 2 4例 ,红斑渗出性胃炎 2 8例 ;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ME染色查幽门螺杆菌。结果 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6 2 .5 % ,红斑渗出性胃炎为 2 5 % ,两组比较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有显著差异 (ρ=0 .0 0 6 )。结论 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红斑渗出性胃炎 ,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在疣状胃炎的致病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疣状胃炎又称痘疹状胃炎或隆起糜烂性胃炎,是由内镜诊断的一种特殊形态的隆起性病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根除对疣状胃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根除对疣状胃炎(VG)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将合并Hp感染的VG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正规抗Hp治疗)和对照组(对症处理)各26例,疗程7d,根除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复查胃镜和Hp。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p转阴率(85.1%)显著高于对照组Hp转阴率(19.2%),治疗组有效率(92.3%)显著好于对照组(26.9%),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VG关系密切,根除治疗对VG有效。  相似文献   

11.
刘英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93-4594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及成人胃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8例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Sydney胃炎标准实施组织学及Hp观察。结果儿童Hp阳性胃炎中12例为中重度胃黏膜炎症,占66.67%;成人Hp阳性胃炎中15例为中重度胃黏膜炎症,占68.18%,两者较为相似。但在儿童Hp阴性胃炎中,21例为轻度胃黏膜炎症,占80.77%;在成人Hp阴性胃炎中,16例为轻度胃黏膜炎症,占72.73%,两者较为相似。相比成人及儿童患者中的Hp阳性、Hp阴性,轻、中重度胃黏膜炎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及成人胃炎活动性均同Hp感染之间存在直接关系,为降低胃癌及胃溃疡发病率,应从儿童时期做好Hp感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疣状胃炎、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疣状胃炎、胃息肉患者各120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每例患者在胃窦距幽门约2~5 cm处取1~2块黏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所有患者行13C呼气试验,二者均阳性即为Hp感染.统计每组患者Hp感染的例数,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疣状胃炎组Hp阳性患者77例,阳性率64.17%;胃息肉组Hp阳性患者41例,阳性率34.7%;消化性溃疡组Hp阳性患者64例,阳性率53.33%.疣状胃炎组Hp阳性率高于消化性溃疡组(P<0.05),胃息肉组Hp阳性率低于消化性溃疡组(P<0.05).疣状胃炎组中病理为萎缩和(或)肠化Hp阳性率最高,为72.55%.胃息肉组Hp阳性患者中炎性10例,增生性28例,腺瘤性息肉3例.增生性息肉Hp感染率与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疣状胃炎的发生与Hp关系密切,胃息肉的发生与Hp感染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胃息肉类型与Hp感染率相关,其中增生性息肉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炎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  相似文献   

13.
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贺莉陈颖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637007)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致病菌之一〔1〕。但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内镜下微波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昆政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2):690-691
目的观察内镜下微波联合药物抗Hp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病理诊断确诊的144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微波对照组和微波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复查胃镜,对比观察2组患者疣状胃炎病灶治愈率。结果2组患者的Hp感染率为65.27%;2组患者微波治疗后疣状病变愈合的疗效构成比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微波联合抗Hp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内镜下的微波治疗。结论内镜下微波联合抗Hp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治疗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四川医学》2007,28(12):1350-1350
目的 观察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Hp)的关系。方法 将92例Hp感染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根除Hp,对照组仅用制酸治疗。结果 Hp感染阳性的疣状胃炎,根除Hp后,治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Hp未根除者,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疣状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张佑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41-134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0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胃镜检查,对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A类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278例,诊断符合率为79.66%(278/349);B类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219例,诊断符合率为87.25%(219/251),两类患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检查下以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临床上更应该重视其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张爱国  牛月花  孟丽英  唐进亮 《中外医疗》2011,30(36):39+41-39,41
目的 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362例疣状胃炎患者的临床、内镜诊断、病理特点及幽门螺杆菌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疣状胃炎的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男性多于女性.胃镜下特点为胃黏膜呈疣状隆起或火山口样隆起,病变多为多发,少数为单发,隆起中央有脐样凹陷糜烂,直径为2~5mm,主要发生部位在胃窦部216例(59.7%),其次是胃体胃窦部110例(30.4%).病理检查患者以轻中度慢性炎性居多,分别占50.0%与40.3%,重度炎症较低占9.7%;其中伴肠上皮化生与不典型增生者达11.6%.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57.7%.结论 疣状胃炎应作为一种癌前疾病,胃镜检查是诊断疣状胃炎的最佳手段,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疣状胃炎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胃镜,钡餐透视,病理,细菌学检测资料,结果:认为疣状胃炎由幽门螺杆菌而致病,同时与胃酸分泌增高有关,结论:该病是一种良性病变,经正规治疗,病变可消退。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致小鼠胃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模拟人类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小鼠动物为自复合性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临床新鲜分离株,以10^9CFU.ml^-1的菌量按Marta等报道的方法接种Balb/c小鼠,最后1次接种后5d,2周,3周,4周分别进行检测。结果:接种幽门螺杆菌的实验小鼠胃粘膜均分离出幽门累杆菌,病理切片显示实验小鼠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