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哮喘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几种细胞因子在哮喘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3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IL-4(白介素-4)、IL-10、IL-13、IFN-γ(干扰素-γ)、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与35例健康儿童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中TNF-α、IL-4、IL-13均显著升高(P〈0.05),IL-10、IFN-γ明显减低(P〈0.01);与急性发作期比较,缓解期的TNF-α、IL-4、IL-13均显著下调(P〈0.05),IL-10、IFN-γ显著上升(P〈0.05)。结论多种细胞因子形成的免疫网络调控异常可能是导致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病期外周血清中可溶性干细胞因子(soluble sem ell actor,S-SCF)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哮喘发作组)、缓解期(哮喘缓期组)及健康儿童(对照组)各30例血清中的S-SCF、β-胰蛋白酶(β-ryptase)浓度。结果哮喘发作组患儿血清S-SCF和β-类胰蛋白酶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O.05);哮喘缓解组患儿血清S-SCF和β-胰蛋白酶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S-SCF可能是支气管哮喘发作机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临床评价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抗体免疫放射法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含量,结果表明:发作组、缓解组(分别为927.8×10~(-3)±676.8×10~(-3)mg/L、598.8×10~(-3)±497.8×10~(-3)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两组IgE超常率(分别为76.5%,65.2%)间无显著性差异(P>0.2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10.0%)(P<0.005)。 相似文献
5.
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巨细胞病毒 (CMV)肝炎患儿血清干扰素 α(IFN α)、白细胞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35例CMV肝炎患儿血清中上述三种细胞因子的含量 ,并对其两两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CMV肝炎组患儿IFN α、IL 8、TNF α的含量分别为 (770 .3± 2 0 5 .4 )ng/L、(41.9± 2 2 .5 )ng/L和 (10 33.2± 388.5 )ng/L ,非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相关性研究发现IFN α与TNF α呈显著正相关 (r =0 .35 6 ,P <0 .0 5 )。结论 血清细胞因子明显增高与CMV肝炎的病理变化和病损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患者五种细胞因子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由于其病情迁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人类的身心健康。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白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这种炎症反应过程中对增强、维持和减轻炎症反应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我们2003年10月-2005年12月选择来自我院呼吸内科门诊或住院的3、4级支气管哮喘患者65例,在治疗前后行5种细胞因子水平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应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正常儿童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嗜酸细胞(EOS)计数及呼气峰流速(PEF)。结果显示,哮喘发作组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且ECP水平与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血清ECP测定可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程度及病情轻重,对指导诊断和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哮喘患儿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正常儿童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嗜酸细胞(EOS)计数及呼气峰流速(PEF)。结果显示,哮喘发作组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且ECP水平与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血清ECP测定可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程度及病情轻重,对指导诊断和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10月 ,作者对 3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于急性期和缓解期测定血浆内皮素 (ET)和心钠素 (ANP) ,观察急性期、缓解期内皮素和心钠素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30例均为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10月间住院病人 ,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3~ 12岁 ,平均 6 .6岁 ,均符合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诊断标准。正常对照 2 5例 ,系幼儿园体检的健康儿童 ,男 13例 ,女 12例 ,年龄 3~ 5岁 ,平均 4 .3岁。1.2 方法1.2 .1 标本采集 发作组在诊断后 6h内即予采集血标本 ,缓解组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18水平在婴幼儿哮喘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哮喘患儿和20例健康对照组患儿血清中IL-18、IL-4和INF-γ的含量,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患儿血清中IL-18和INF-γ的含量明显增高(IL-18:202.61±72.30与154.49±48.50 ng/L,P〈0.01;INF-γ:64.36±25.72与43.29±22.24 ng/L,P〈0.01),IL-4的含量降低(206.20±88.66与228.38±81.79 ng/L),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婴幼儿中哮喘患儿血清IL-18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哮喘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溶性干细胞因子(Soluble Stem cell factor sSC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90例哮喘患儿外周血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sSCF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sSCF发作期水平较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缓解期水平有明显升高,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sSCF参与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检测患儿外周血sSCF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10003)曾玉明细胞因子(Cytokine)是机体各类细胞所产生的一类低分子量蛋白质或多肽,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效应,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引发机体产生多种生理或病理反应。细胞因子的测定,不仅阐明其网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在儿童哮喘发病过程中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实验共对80名哮喘患儿及20名健康儿童血清ECP及IgE进行测定,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结果: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缓解期及健康儿童,三者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儿发作期IgE水平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稳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P和IgE都可体现哮喘患儿的发病情况,但相比于IgE,ECP能更好地反映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状态和气道炎症的发病情况。因此哮喘患儿血清ECP水平可作为诊断哮喘、判断病情发展状况及指导炎症治疗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支气管患儿血清可溶性 E-选择素 ( s E- SL T)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ELISA法 ,对 34例发作期和 2 8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 s E- SLT定量检测。结果 :1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 s E- SLT水平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P<0 .0 1 ) ,缓解期 s E- SL T水平较发作期下降显著 ( P<0 .0 1 ) ,但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结论 :s E- SLT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正相关。测定血清 s E- SLT水平可作为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判定和疗效评定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17、IL‐22和IL‐10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过敏性哮喘患者40例(哮喘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培养上清中IL‐17、IL‐22和IL‐10的表达;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Ig E的水平,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率;IL‐17、IL‐22和IL‐10与哮喘严重程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组血清中IgE的水平及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外周血IL‐17、IL‐2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严重程度与IL‐17、IL‐22水平呈正相关(P<0.01),而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 P<0.05)。结论 IL‐17、IL‐22和IL‐10在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α(IFN-α)对维生素D缺乏手足搐搦症(VDT)的神经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4例VDT患儿血清中IL-2、TNF-α和IFN-α的水平,并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22例对照组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患病组血清IL-2、TNF-α、IFN-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65,3.13,3.06P分别<0.001,0.01,0.01).相关分析发现VDT患儿血清IL-2,与TNF-α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661,P<0.01).结论VDT患儿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失衡,并且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参与VDT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
为探讨白三烯在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中的作用,采用ELISA法测定典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及健康志愿儿童的尿液白三烯E4(尿LTE4)水平,结果显示发作期哮喘患儿、发作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尿LTE4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儿童(P<0.01);发作期哮喘患儿尿LTE4水平显著高于发作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P<0.01),说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存在着白三烯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但其炎症程度较典型哮喘患儿轻.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白三烯在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采用 ELISA法测定典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及健康志愿儿童的尿液白三烯 E4 (尿 LTE4 )水平 ,结果显示 :发作期哮喘患儿、发作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尿 LTE4 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儿童 ( P<0 .0 1 ) ;发作期哮喘患儿尿 LTE4 水平显著高于发作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 ( P<0 .0 1 ) ,说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存在着白三烯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 ,但其炎症程度较典型哮喘患儿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