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3-2005年上海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的ADR及其相关因素,了解该类药物ADR发生的情况,以减少ADR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年6月-2005年2月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收到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133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涉及药品排前3位的是头孢噻肟、头孢拉定和头孢曲松。ADR累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多。结论: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索时应关注其ADR,提高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5~2007年1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102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例ADR中,女性占总例数的65.69%(67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90.20%(92例);最易引起ADR的药品为抗感染药,占总例数的84.31%(86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总例数的74.51%(76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2009年收集的36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ADR性质、药品种类、抗菌药类别、涉及器官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8例ADR报告中,严重的ADR26例,占7.1%;抗菌药和中药制剂ADR报告占前2位;静脉给药引发的ADR300例占81.5%;ADR表现中以皮肤系统损害最多。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头孢呋辛不良反应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武汉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2009~2010年收集的107份头孢呋辛ADR报告,参考药品说明书等对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7例ADR/ADE报告中,给药方法不合理102例(95.33%),超药品说明书中推荐剂量用药28例(26.17%),无指证用药11例(10.28%)。结论:头孢呋辛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严重,应加强ADR的监测与报告,合理使用头孢呋辛,减少或避免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及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商丘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10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分类与统计分析。结果 102例ADR共涉及药品48种,静脉给药途径所引发的ADR最多,抗感染药占38.24%;中药制剂占30.40%。结论抗感染药、中药制剂ADR的发生率高。提醒临床应密切关注药品ADR,加强药品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我院53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司延斌  张婕  任淑萍 《中国药师》2009,12(11):1599-1601
目的:分析我院2006~2008年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上报的53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530例ADR报告中共涉及13大类药物,药品种类共184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34.15%;给药途径中静脉用药引起的ADR399例,占75.28%;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1.70%。结论: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药师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院18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利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8月上报的ADR报告检索统计,并将检索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84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患者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生ADR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见;静脉注射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ADR的临床表现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和听力降低。结论:抗微生物药品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某院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上报情况,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某院2018—2020年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的315例ADR,对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如患者年龄、药品品种等进行分析。结果:315例ADR报告中,“一般”的居多,有274例;男性患者134例(42.54%);女性患者181例(57.46%);以60岁以上人群居多(60.64%);发生ADR药品中抗肿瘤药物居首位(33.61%);以静脉滴注(88.98%)给药途径为主;ADR累及系统/器官最多是皮肤及附件系统(34.55%)。结论: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建议临床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另外医院应重视ADR监测报告工作,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9.
93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减少ADR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93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37例报告中发生ADR患者男性多于女性,ADR涉及的药品多为抗微生物药物,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所有的用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用药发生ADR的几率最高。结论收集整理不良反应药物报告,定量分析,综合评价其信息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8月份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96例ADR报告,从患者的科室分布、用药途径、药品类别、临床症状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96例ADR中,外科所占比例大于内科,静脉给药大于口服给药,抗菌药物所引起的ADR比其他类别药品高,ADR的临床表现以一般不良反应为主,如:恶心、呕吐、皮疹等,其次是新的一般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有3例,由于抢救及时均获得成功。结论:提高临床科室对ADR的正确认识及监测,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刘晓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60-2661
目的分析该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的102份ADR/不良事件(ADE)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02份ADR/ADE报告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最高,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涉及ADR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居首位,涉及的器官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见。结论应进一步宣传ADR监测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对ADR的认识程度,逐步完善ADR监测报告制度,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制定新年度ADR监测工作方向。方法对我院2006年度所发生的244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中40~69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生素、中药针剂领先;ADR临床表现上,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1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7年收集的11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菌药物占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注射给药ADR发生率占绝大部分。结论:加强对静脉滴注抗生素和中药注射剂时的ADR观察,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院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ADR)的相关因素,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上报的 ADR报告286例。通过登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导出报告生成Excel表,分别对ADR报告按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报告中67.1%是由医护人员报告的;63.3%的不良反应是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84.6%的不良反应是通过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涉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必须加强药品规范使用的管理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5月所收集病历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86例进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发生ADR的前三位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中药制剂、维生素类用药,其中头孢他啶发生的不良反应最多,其次是阿奇霉素,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的损害为主,且以皮疹、瘙痒、面部潮红多见,发生过敏性休克的主要是头孢他啶,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占90.86%。结论通过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特点,能提高药物治疗作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使药物使用更加安全、经济、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上报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88例ADR报告中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8例药品ADR报告中61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大(35.64%),男:女比例为0.79∶l。涉及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维生素及营养制剂所占比例较高;ADR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高(占42.55%)、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静脉给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新的、严重的ADR共计28例,占ADR总数的14.89%;我院ADR报告率偏低,存在漏报现象;新的、严重的ADR报告数较少;8例严重ADR中存在明显不合理用药。结论:加大ADR监测和报告力度,做好ADR知识宣传,加强对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及重点品种的用药监管与监测,加强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尤其是严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s,ADR/ADE)发生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上报的254例ADR/ADE报告,按照患者的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254例ADR/ADE报告中以抗微生物药物的发生例次为首位,占37.66%;中药注射剂次之,占15.82%。静脉滴注是引发ADR/ADE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8.99%;ADR/ADE累及的主要系统-器官为皮肤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以皮疹、瘙痒为主。结论:应加强ADR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ADR/ADE监测工作的认识,增强上报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31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目的:对河北省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方法:经专家委员会对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并汇总分析。结果:ADR涉及182个药品品种。抗菌药引起的ADR 133例,占总数的42.09%;严重ADR 47例,死亡3例;ADR引起皮肤损伤较多,共155例,占总数49.1%。结论:应重视ADR工作的重要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尽量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度上报的163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63例不良反应共涉及药品12类104种,其中60岁以上人群ADR构成比38.04%;静脉给药ADR构成比66.92%;抗感染药ADR构成比25.00%;皮肤及其附件系统损害ADR构成比39.26%。结论: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并逐步提高ADR报告的质量,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呈报的236例ADR报告。结果:236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例数高于女性;年龄以20~29岁、30~39岁居多;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药品剂型以注射剂和粉针剂为主;抗微生物药品引起的ADR最多;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结论:应重视医院ADR工作,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