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讨部分老年人群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相关性。采用中美合资SGY型数字式骨密度仪,对2006年8月—2008年10月间在我科进行健康体检的97例老年人群左前臂(非受力)尺、桡骨远端定位检测,同时检测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 I),并探讨BMD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相关性。骨质疏松随年龄增加而加重,老年期加重明显。骨质减少与BM I的增高呈负相关。老年性骨质减少、骨质疏松不仅与年龄、性别有关并与BM I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部分中老年人群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ALARA,INC公司数字化X线骨密度仪,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42例中老年人群的非惯用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第二指骨BMD进行检测,同时检测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BMI),并探讨BMD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相关性。结果骨质减少随年龄增长而加重,老年前期及老年期明显。骨质减少与BMI的增高呈负相关。结论老年性骨质减少不仅与年龄、性别有关,并与BMI有关。建议中老年人应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推迟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OPD患者长期慢性缺氧等因素赞成骨质疏松的情况。方法:用Expert-XL型骨密度仪测定97例老年COPD患者腰椎L2-4和股骨近端(颈部Neck,三角区Ward's,转于Troch,Total)骨密度(BMD),100例同年龄组健康人作对照。结果:COPD组与正常对照组BMD值有显著性差异。而男性中吸烟组与非吸烟且的BMD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OPD组的骨质疏松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临床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5.
临床常见的 3种内泌疾病均可引发代谢性骨病 ,采用单光子吸收骨矿物含量测定观察骨密度变化 ,并与正常对照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检测对象 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亢 )患者 54名 (男 2 3名 ,女 31名 ) ,年龄 2 0~ 64岁 ,病程 3月~1 5年。甲状腺机能减退 (甲减 )者 1 4名 (男 2名 ,女1 2名 ) ,年龄 2 8~ 65岁 ,病程 2月~ 5年。糖尿病(DM)患者 48名 (男 2 2名 ,女 2 6名 ) ,30~ 68岁 ,病程 1~ 2 5年。1 2 方法 采用北京产SD— 1 0 0 0型单光子骨密度仪 ,测量部位选非受力测前臂中远 1 /3交界处同时测量桡、尺骨骨矿物含量 ,表示…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部分老人的营养与骨密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60名离休老人营养状况与骨密度的关系。根据Jhamaria跟骨小梁五级分类法进行骨密度分级评定,同时进行膳食调查及生化检查,结果受检人群跟骨密度平均级数为3.08,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8.3%,明显低于其他老年人群。营养调查显示,膳食钙、磷、蛋白质、热能等营养素摄取量丰富,骨密度与血锰呈正相关趋势,性别和体和旨数是骨密度的影响因素。作者认为,Jhamaria的跟骨小梁分级评定可作为诊断骨质疏松实 相似文献
7.
贵阳地区1?055例骨密度检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日本阿洛卡公司双能量骨密测量仪,选择受检者桡骨远端1/3处为测量点,对贵阳地区1055例人群成人桡骨的骨密度进行测量,取得不同性别各年龄段的骨密度值,同时计算出贵阳地区成人桡骨各年龄段的骨密度均值及标准偏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骨密度(BMD)的分布特点.方法:用DXA DAS 600EX型骨密度仪对146例老年患者进行腰椎椎体侧位BMD检测.结果:T2DM组与其他疾病组患者骨质疏松(OP)的患病率分别为76.92%和31.4%,两组差异显著(p<0.001);累及骨丢失率(ABLR)比较:T2DM组和其他疾病组ABLR差异显著(p<0.001);相关关系显示:T2DM组和其他疾病组患者的体重变化与BMD呈正相关(p <0.001),T2DM组患者年龄变化与BMD呈正相关(p<0.001).结论:该组人群中老年T2DM患者的OP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组患者,而且前者的T值及ABLR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后者;老年T2DM组患者随增龄和体重增加,其BMD降低加重. 相似文献
9.
罗晓俊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5,22(1):78-78
我院自2000年8月至2004年2月利用超声骨强度仪检测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收集893例10~75岁2000年8月至2004年2月间在我院门诊进行的骨密度检查资料,其中男性362例,女性531例;女性中,45岁以上393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寻找血生化免疫指标中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相关的参数。 方法 选择32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测定其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碱性磷酸酶(ALP)、钠(Na+)、钙(Ca2+)、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值;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测量患者的腰椎(L1~L4)及髋部BMD。 结果 绝经后女性RA患者腰椎和髋部BMD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腰椎r=-0.505,P<0.01;右髋部r=-0.424,P<0.05;左髋部r=-0.487,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髋部BMD与ALP、RF及Na+关系密切,前两者与BMD呈负相关,后者与BMD呈正相关。 结论 绝经后女性RA患者的BMD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ALP、RF及Na+与髋部BMD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老年妇女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不同测量部位对骨质疏松(OP)诊断的影响,并为防治OP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从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密度测定窒检测的就诊者中随机抽取297例中老年妇女,准确记录其年龄、身高、体重;采用法国DMS公司Challenger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检测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以及大转子的BMD,然后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各部位的BMD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其中以Ward’s三角下降最为明显;腰椎(L2~4)和髋部各部位BMD均与身高、体重及体质指数(BMI)呈正相关;低BMI组(BMI%18)与超BMI组(BMI〉25)比较,髋部各部位的BM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检出率最高者为腰椎,其次为Ward’s三角。结论中老年妇女是OP的高危人群,女性在40岁之后应监测BMD的变化,中老年人群应普及预防知识,加强锻炼,增加户外活动,以减少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文通过对辽河油田地区健康体检成人骨密度状况的调查,为了解该地区骨密度现状和诊断、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放射线吸收法测量了参加健康体检的长期居住在辽河油田地区的2 131(男性1 209,女性922)例成人的第2~4手指的平均骨密度.记录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辽河油田地区指骨骨密度男性大于女性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BMI峰值均出现在30~39岁组,40岁以上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2)人体在40岁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男性.(3)男女性BMD值均随BMI增加而升高.结论 辽河油田地区健康体验成人指骨骨密度随年龄变化,并与性别、BMI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肾脏疾病患者的骨密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D1000型单光子骨矿物仪测定了31例肾脏疾病患者的骨密度,结果14例骨密度降低,胆骨骼X线无一例有阳性发现。12例血透治疗患者中9例有骨降低,19例非透析治疗者仅5例有骨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人参对骨多孔症白鼠的脊椎骨密度和骨无机质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参对骨多孔症的作用。方法:取SD大鼠行卵巢切除术诱发骨多孔症,经口投入人参抽取液。结果:人参投入组脊椎骨的密度和骨无机成分与卵巢切除组和伪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人参对骨多孔症有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16.
泉州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泉州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 ( BMD) ,结果显示 BMD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其中 5 0岁组女性骨量丢失率最大 ,男性 70岁组 L2 ~ L4的 BMD反而有上升表现 ,男性 6组的 BMD值均高于女性组 ;腰椎前后位各椎体 BMD从 L2 ~ L4逐渐增高 ,与性别、年龄无关 ;说明预防骨质疏松的重点应放在 5 0岁左右的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妇女骨密度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后检查的产后妇女中776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L1~4和股骨颈(Neck)骨密度,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776例产后妇女骨量减少发生率为42.14%;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45%。体质量指数(BMI)越高,股骨颈和L1~4的骨密度越高,纯母乳喂养会降低产后妇女的骨密度。结论产后妇女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高,对身材矮小、体质量指数较小及采取母乳喂养的产后妇女应及早采取措施预防骨量的丢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建立去卵巢与地塞米松致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了解去卵巢和地塞米松对骨代谢的影响,探讨两种模型在不同时间点骨密度和血清学的区别.方法 选用6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采用肌注地塞米松及手术方法切除大鼠两侧卵巢分别制作去卵巢(OVX)及激素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比较两者不同时间点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LP)、骨密度、骨结构、骨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去卵巢组与地塞米松组大鼠的骨组织形态学都呈现出典型的骨质疏松状态,在各个时间点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另外在不同时间点两组模型大鼠体内AL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去卵巢组血钙、磷维持在正常范围(P>0.05),而地塞米松组钙降低(P<0.05),磷升高(P<0.05).结论 去卵巢与地塞米松所致的骨质疏松模型在不同时间点上的血清学指标、骨形态计量学存在一定的区别.同时发现去卵巢模型的造模成功时间可以提前到10周,而激素模型的造模时间则应为5周或更长. 相似文献
19.
正常人腰椎骨密度变化——445例QCT测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445例正常人骨密度测量值,其中男性190人、女,255人,年龄为10~80岁。结果表明:男、女腰椎松质骨骨密度的峰值均在10~19岁年龄组,女性峰值不低于男性,并随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减少;女性骨密度变化情况不同于美国女性;女性骨丢失在40~49岁年龄组后较为显著。认为在诸多影响骨丢失因素中,雌激素变化可能是我国妇女骨量明显丢失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密度与钙调节激素的关系.方法[ HTSS〗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65例老年男性骨密度(BMD).用放免法测定睾酮( T)、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BGP).结果 (1) 随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患者逐渐增加;(2) T、CT随年龄增加而逐步减少,PTH逐渐增加,而BGP无明显变化;(3) 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组T、CT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 <0.001),PTH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P<0.01),BGP在骨质疏松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而骨量减少组则与正常组无差异 (P>0.05).结论增龄、钙调节激素异常是引致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