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6):558-560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术后随访。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TURBT)及定期膀胱灌注化疗、膀胱镜复查,随访3~36月,均未复发。结论:IPB为良性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依赖膀胱镜检及活检病理,TURBT是其标准手术治疗方式,术后需规范膀胱局部化疗及定期膀胱镜复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IPB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予以膀胱灌注化疗。结果随访3个月-9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 IPB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TURBT术后予以膀胱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1例复发,无恶变病例。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确诊主要依靠膀胱镜及病理活检,TURB t和术后膀胱灌注,以防治尿路上皮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20例术前均行彩超和膀胱镜检查,20例行泌尿系统增强CT检查,15例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6例术前行膀胱镜活检,在治疗上20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果 20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3例伴上皮异型增生,所有病例术后予以膀胱内羟基喜树硷灌注化疗2年,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膀胱颈和三角区,诊断主要依赖于膀胱镜检查和术后病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可常规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为预防肿瘤复发,需随访与复查.  相似文献   

5.
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TURBT)是国内近10年来广泛开展的腔内泌尿外科手术方法。我科自1986~1991年共治疗膀胱肿瘤210例,其中171例采用TURBT术式,部分病人在门诊治疗,术后经膀胱灌注药物化疗,得到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71例经尿道手术共198次,1次151例,2次14例,3次5例,4次1例。男105,女66,男:女为1.5:1,年龄23~76岁,平均59.4岁。单发肿瘤102例,多发肿瘤69例,瘤体最大者约5cm×5cm×4cm,最小者约绿豆大小。病理报告;乳头状移行细胞癌133例,乳头状瘤28例,内翻性乳头状瘤7例,腺癌3例。171例膀胱肿瘤患者组…  相似文献   

6.
我们三家医院自1979年~1988年12月共对111例膀胱肿瘤患者进行119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经随访疗效比较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男76例,女35例;年龄18~79岁。单发肿瘤83例,多发性25例,颈口多发息肉2例,另有1例前列腺癌侵及膀胱颈部合并出血的病人行TURBT。术后2~8个月复发者8例,均再次行TURBT。膀胱内瘤体数目最多者满布右侧膀胱壁,肿瘤体积最大者4×4×4cm~3,最小者0.3×0.3×0.3cm~3,病理检查为移行细胞癌78例,腺癌3例,乳头状及内翻性乳头状瘤23例,颈口多发性息  相似文献   

7.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1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治水平。方法: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5例,蒂较宽2例行膀胱切开肿瘤切除术,术后予以丝裂霉素或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结果:17例均行B超检查及膀胱镜检查,活检13例,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予膀胱灌注,随访3个月~11年,未见肿瘤恶变及复发。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虽为良性肿瘤,可能为慢性炎症或下尿路梗阻引起,有恶变可能,术后应予以膀胱灌注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17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术前均依靠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结果明确诊断,治疗上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均给予正规膀胱灌注化疗1~2年,定期复查膀胱镜,随访6个月、10年,平均4年,均未发现复发。结论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为泌尿系良性肿瘤,发病率低,确诊依靠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结果,手术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输尿管残端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输尿管残端癌 1 5例 ,全部行输尿管残端及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结果 :1 5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诊断为乳头状移行细胞癌 ,随访时间 8个月至 5年 ,其中术后 3个月膀胱肿瘤复发 1例 ,术后2 6月膀胱肿瘤复发 2例 ,术后 3年膀胱肿瘤复发 4例 ,均存活 5年以上。结论 :输尿管残端癌应以早期手术为主 ,切除范围包括输尿管残端及输尿管口周围直径 2 cm膀胱壁 ,术后常规膀胱内灌注化疗 ,肿瘤若无法完全切除 ,可行化疗或放疗 ,以减少和预防输尿管残端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5例较少见的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叙述了临床病理特征,强调了与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瘤和癌鉴别诊断要点及肿瘤在临床上的良性经过,简述了肿瘤的组织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局限性下尿路淀粉样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复习文献并结合我院诊治病例,探讨原发性局限性下尿路淀粉样变的炭病与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及术后DMSO膀胱内灌注治疗原发性局限性膀胱淀粉样变,病变段尿道切除加尿路重建治疗原发性局限性尿道淀粉样变。结果:所有病例经高锰酸钾氧化后刚果红复染反应而确诊,治疗后随访6年未见复发。结论:原发性局限性下尿路淀粉样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和刚果红复染反应;DMSO膀胱内灌注可作为保留膀胱的原发性局限性膀胱淀粉样变的治疗方法,而病变段尿道切除加尿路重建对治疗局限性尿道淀粉样变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TUR-Bt联合TVBT加吡柔比星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TVBT)治疗膀胱肿瘤及术后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THP)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TUR-Bt联合TVBT及术后行膀胱内灌注THP治疗膀胱肿瘤。结果:22例膀胱肿瘤均一次切除,1例膀胱穿孔改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单发瘤20min,多发瘤50min;术后留置尿管4~6d,术后平均住院7d;THP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周,以后每月1次,连用8个月;随访3个月~4年,无一例复发。结论:TUR-Bt联合TVBT及术后THP灌注治疗膀胱肿瘤,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安全性高等优点,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八正散结合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腺性膀胱炎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0例病人,经膀胱镜检查和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行八正散加减结合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并联合中药八正合剂治疗。结果:随访1年~3年,平均18个月,30例患者中治愈20例,好转7例,无效3例,其中复发5例。结论:八正散加减结合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灌注对膀胱癌术后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2009年4月收治的121例膀胱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后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每次30mg,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2个月后改为每月治疗1次,总疗程为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21例患者坚持完成灌注治疗者118例,对118例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每3个月做膀胱镜及相关病理检查,术后6个月复发7例,6个月复发率为5.1%;术后12个月复发12例,12个月复发率为10.2%;总复发19例,总复发率为15.3%。治疗期间副反应轻微。结论应用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复发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副作用少,提高患者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治疗表浅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对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0~80 min,平均30 min。6例侧壁肿瘤术中出现闭孔神经反射,采用小功率、间断放电点切及凝切法,辅以静脉麻醉配合短效肌松药,顺利完成手术。5例合并前列腺增生(BPH)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中无膀胱穿孔、输尿管口狭窄,出血较少,不需输血。术后无尿路感染及继发性膀胱破裂等并发症。24 h内即完成首次丝裂霉素20 mg或表柔比星30 mg膀胱灌注。所有病例随访0.6~9年,有14例复发,发率为17.9%,12例再次行TURBT,2例作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改用卡介苗(BCG)膀胱灌注,未遗留其他并发症。结论 TURBT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可反复进行等优点,是治疗表浅膀胱癌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贾洪波  钟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2,(30):157-158,160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71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癌切除术治疗,术后即刻予膀胱内无菌蒸馏水60 mL加吡柔比星30 mg灌注1次。两组术后拔除导尿管时予无菌蒸馏水60 mL加吡柔比星30 mg灌注1次,以后每周1次,连续灌注8周后改为每个月1次,持续灌注至术后1年。结果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2.5 min,1例发生术中膀胱穿孔,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平均6 d,9例患者术后复发;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3.4 min,术中未出现膀胱穿孔,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平均3 d,2例患者术后复发。两组之间平均手术时间、膀胱穿孔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肿瘤复发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切除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效果优于单纯电切术,术后复发率低、患者恢复快,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在治疗膀胱肿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期间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65例,术后定期给予丝裂霉素C、噻替哌、吡柔比星等药物膀胱腔内灌注化疗,并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复发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本组65例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36.7%、不良反应发生率33.8%,且复发率随着膀胱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逐渐增高,相互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电切术后联合膀胱灌注治疗,复发率16.7%、不良反应发生率15.4%,与单纯的电切术治疗相比,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种不同灌注药物治疗患者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二者相得益彰,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膀胱肿瘤的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对22例经膀胱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经尿道电切加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结果:22例均随访6~32个月,18例临床治愈,3例好转,1例复发经再次电切及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后治愈,无恶变病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治疗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辅以法玛新(速溶型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高危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11例术前经尿道镜膀胱镜检查并膀胱肿瘤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高危膀胱癌患者,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法玛新膀胱内灌注化疗。方法为:法玛新20mg 注射用水30ml膀胱内灌注化疗,灌注液膀胱内保留1h,并嘱患者定时改变体位;灌注化疗方案:1次/周,连续6周。停药6周后行尿道镜膀胱镜检查,每12周为1个治疗周期,期限为3年。以后每月同样剂量膀胱内灌注化疗,继续3年,每隔6个月行尿道镜膀胱镜检查,记录每次膀胱灌注后的不良事件。结果11例高危膀胱癌患者的治疗随访时间为12~63个月,中位时间29个月。患者对法玛新膀胱内灌注治疗均能耐受,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轻微,且可逆,无一例因出现严重并发症而退出治疗。治疗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1例于术后36个月在原有心脏疾病基础上突发加重而死亡。结论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法玛新膀胱内灌注化疗对高危膀胱癌具有较好的疗效。该药物局部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小,效果可靠,如果治疗指征选择恰当,注意密切随访,可降低因尿流改道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 《河南医学研究》2002,11(3):255-256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 (THP)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46例膀胱癌术后 (电切或局部切除 )并有随访结果的病例 ,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THP 3 0mg/3 0ml 1次 /周 ,连续 8次后改为 1次 /月 ,连续 10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46例术后患者平均获得 10 5个月的随访。无肿瘤复发 41例 (89 1% ) ,复发 5例 (10 9% )。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 ,仅有 4例出现短期尿路刺激症状。结论 :膀胱灌注THP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确有满意疗效 ,患者耐受性好 ,副作用小 ,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