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共观察了40岁以上的成年人及老年人74人(男性44人,女性30人),拔除牙齿102  相似文献   

2.
牙髓组织的增龄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组织的老化主要受遗传控制。近年来老年医学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已提出了多种有关衰老的学说[1,2 ] 。牙髓与人体其它组织一样 ,随年龄增加也会发生老化 (即增龄性变化 )。本文主要就增龄引起的牙髓结构与组成的退行性改变进行综述。一、牙髓腔缩小随着年龄增加 ,牙髓腔逐渐缩小 ,这是由于继发性牙本质沉积所致 ,这种沉积最终可导致牙髓腔的闭塞。不同组别的牙齿、牙本质的沉积方式有所不同 ,上前牙的沉积主要出现在舌侧壁、切端和髓腔壁 ,而磨牙中牙本质主要沉积在髓室底。继发性牙本质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变得不规则 ,牙本质小管减少[1]…  相似文献   

3.
牙髓组织增龄变化的组织学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组织学定量方法及组化与免疫组化手段,对各年龄组的各类牙齿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到牙髓组织各成分的老化过程,其中牙髓细胞随年龄而递减的趋势十分明显,它的变化及组织退变可能是牙髓老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牙髓的基本构造包括哺银性纤维,造牙本质细胞和未分化问叶细胞,毛细血管,细的动静脉血管等。牙髓组织的增龄变化有。一、牙髓萎缩 1.网状萎缩型:牙髓与牙本质相连,随着增龄牙髓细胞的变小,而呈现出网眼状。网眼萎缩好发于冠部牙髓。据Frohlick报导,随着增龄而网状萎缩的出现情况如附表1。从表中可看出30岁以后,半数以上病例均可出现,50岁以后则全部病例均可出现。  相似文献   

5.
材料和方法 拍摄无龋、无牙周袋、无松动、有邻牙、有对(牙合)的下颌第一磨牙X线片,由一人用垂直投照法以同等条件摄拍及洗片,牙片要求不和邻牙有重叠。不显示咬(牙合)面,共拍93张牙片,分四个年龄组:青年期组(20—29岁)25个牙,中年期组(30—45岁)25个牙,老年前组(46—60岁)25个牙老年期组(60岁以上)18个牙,在放大十倍条件下测  相似文献   

6.
蔡逸馨  王畇钦  王娟  李谨 《口腔医学》2022,42(2):103-109
目的 对不同年龄患者的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进行分离培养,并比较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组织块联合胰酶消化法培养不同年龄患者的hDPSCs,记录细胞爬出时间,显微镜下观察比较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并对细胞行体外成骨、成脂诱导,观察矿化结节和脂...  相似文献   

7.
神经生长因子在损伤牙牙髓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牙齿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微图像分析比较正常和机械损伤状态下NGF在牙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牙髓组织中NGF染色呈阴性,损伤0 h组牙髓中NGF低水平表达,损伤3 d组牙髓NGF染色强阳性,损伤5 d后NGF表达开始减弱;损伤9 d后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NGF参与牙齿损伤后的反应和神经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8.
牙体,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牙体、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是伴年龄增加的一种生理过程。认识其特点,对牙体、牙周组织病理学的研究及牙体、牙髓、牙周疾病的防治均十分重要。 一、牙体组织的增龄性变化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一、釉质:是无细胞的矿化结构,起分子筛网和离子交换作用。据测定,每24小时,通过釉质的水流速度为4mm~3/cm~2。渗透性改变致釉质老化。唾液成分是影响渗透过程的主要因素,增龄使釉质水分量和有机成分量降低,氯含量增高,釉柱间有机粘连  相似文献   

9.
牙髓血管酶活性增龄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42例10~70岁的正常牙髓血管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酶)、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triphosphatase,ATP酶)组织化学分布和增龄性改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目的是通过酶组织化学技术,研究牙髓血管的增龄改变,为临床治疗牙体牙髓病,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年龄增加,牙髓血管的AKP酶和ATP酶活性降低。10~30岁、31~50岁和51~70岁组的AKP酶活性反应量分别为:40.62±13.79、36.75±9.78、19.20±5.35;ATP酶活性反应量分别为:33.00±10.09、27.53±16.60、23.27±5.04。在牙髓血管中改变最大的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提示随年龄增加,牙髓组织的代谢能力减弱。此外,还观察到在造牙本质细胞下层的毛细血管随年龄增加而减少,造牙本质细胞层变薄。表明毛细血管与造牙本质细胞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量不同年龄上颌第一磨牙处牙槽嵴高度,探讨其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 随机选取288例成年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年、中年、老年3组,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通过Kavo eXam Vision软件测量上颌第一磨牙处牙槽嵴高度,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青年组牙槽嵴高度为(9.08±3.70) mm,中年组为(10.66±3.99) mm,老年组为(12.40±4.54) mm;各组组内男女牙槽嵴高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组间牙槽嵴高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年龄增大,牙槽嵴高度逐渐增大。结论 患者性别与牙槽嵴高度的关系不大,患者年龄和牙槽嵴高度有一定关系。上颌后牙区种植患者需拍摄CBCT,了解该处牙槽嵴高度以及上颌窦的解剖结构,尤其是对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替牙列期和恒牙列期患者硬腭前份麻醉效果的观察,研究硬腭前份的神经支配以及与个体发育和年龄的关系,为临床前腭部局部麻醉方式的选择以及颌面部神经发育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182例替牙列期患者随机分为鼻腭组和腭大组,分别采用鼻腭神经阻滞麻醉和腭大神经阻滞麻醉。219例恒牙列期患者分为青少年组(13~18岁)和成人组(19岁以上),均行腭大神经阻滞麻醉。以Von Frey测痛仪检测麻醉前后硬腭前份黏膜痛觉变化来评价麻醉效果。结果替牙列期患者中,除切牙乳头区外,双侧腭大神经麻醉效果优于鼻腭神经麻醉(P<0.05)。青少年组与成人组患者腭大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牙列期患者腭大神经麻醉效果显著优于恒牙列期患者(13岁以上者)(P<0.05)。结论替牙列期患者硬腭前份可能主要由腭大神经支配,但随着上颌骨的发育和牙列替换,鼻腭神经逐渐发挥作用,并在硬腭前份感觉神经支配中起主要作用,这提示支配硬腭前部的感觉神经随着上颌骨的发育存在二次发育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增龄牙髓对Nd:YAG激光照射的应激反应变化。方法:观察幼年组(6周龄)、成年组(12周龄)、老年组(72周龄)雄性SD大鼠切牙经不同能量密度脉冲式Nd:YAG激光照射后6h牙髓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不同年龄大鼠成牙本质细胞中诱导型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激光能量密度为1433mJ/mm^2和1910mJ/mm^2时,老年组成牙本质细胞中诱导型HSP70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幼年和成年组(P〈0.05);能量密度为2388mJ/mm^2时,老年组成牙本质细胞中诱导型HSP70的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幼年和成年组(P〈0.05),且老年组部分成牙本质细胞变性坏死。结论:老年大鼠牙髓对激光刺激的耐受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常牙合人群口周软组织在休息位与微笑位时随年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15~49岁个别正常牙合者240例,进行面像拍摄,应用Smile Measure软件测量其口周软组织。结果:各年龄组间进行两两比较,组间差异有意义的测量项目有休息位上唇长度、微笑位上唇长度、休息位上唇厚度、微笑位上唇厚度、休息位口角宽度、口角宽度变化量、上颌切牙暴露量、上下唇间隙、微笑指数、颊旁间隙(P<0.05)。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进行两样本t检验,差异有意义的测量项目有休息位上唇长度、微笑位上唇长度、上唇长度变化量、休息位口角宽度(P<0.05)。微笑高度进行卡方检验, G1、G2、G3、G4组高中低位微笑类型男女性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增长,上唇长度变长,嘴唇变薄,微笑时口角变宽,颊旁间隙变大,更趋于低位微笑。相同年龄人群的唇齿关系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白鼠身上,观察了下列三种盖髓剂的效果:①Dycal(氢氧化钙制剂)②Ledermix(抗菌素皮质酮)③Cavitec(丁香油氧化锌)制剂。术后28天杀死动物,将牙齿解剖出来,制作标本,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看其结果如  相似文献   

15.
16.
有关牙髓性疼痛的感觉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本文观察人体牙髓、牙本质感觉神经的走向及它与造牙本质细胞的关系,以探讨牙本质的感觉机制。一、牙髓神经纤维的走向齿槽神经的分支,伴同血管自根尖孔进入牙髓。进入牙髓的神经主要由100~1000多条有髓鞘神经组成,在根髓中央部呈束上行,至颈髓时由粗变细,并分出小支,分布于颈髓边缘。至冠髓时再分出细支,并失去髓鞘成为无髓鞘神经,呈放射状分布于冠髓表层。作者指出,根髓的神经走向与冠髓显著不同,根髓边缘部的神经分布极少,可能与牙体形态、功能有关。牙冠因咬合或龋蚀等而直接受到外界刺激,但牙根包埋在颌骨内,围绕牙根的牙周膜及牙龈感觉神经可以感受加予牙根的外界刺激,不一定需要根髓神经发挥功能。因此,根髓表层的神经分布极少。  相似文献   

17.
热休克蛋白70在人正常牙和龋坏牙牙髓中的免疫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 protein 70 ,HSP70)在人正常和龋坏牙牙髓组织中免疫定位,并通过对比研究,检测HSP70 的分布变化。方法:选取人正常牙、浅龋牙和深龋牙的组织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对比3 种牙髓中HSP70 量的不同。结果:HSP70 于3 组牙髓组织中普遍表达,分布于成牙本质细胞及细胞突、牙髓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管壁平滑肌细胞中。牙髓神经阴性。深龋组成牙本质细胞或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中含量显著增加( P< 0.05) 。浅龋组观察到阳性细胞核数目增加。结论:提示HSP70 维持成牙本质细胞、牙髓细胞功能,参与牙髓组织的自身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药丹参对人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神经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不同浓度的丹参注射液和神经诱导培养基诱导SHED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通过观察SHED经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变化和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神经元标记蛋白Nestin、早期神经元标记蛋白Ⅲ-Tubulin、神经细胞粘附因子NCAM、神经分化因子NeuroD、辅助T淋巴细胞因子TH、NEF等的表达,来鉴定神经元样细胞.结果 丹参注射液诱导后SHED胞体收缩,突起伸出,形似神经元;Real-TimePCR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促进神经元标记蛋白Nestin、早期神经元标记蛋白Ⅲ-Tubulin、神经细胞粘附因子NCAM、神经分化因子NeuroD、NEF的表达.丹参注射液联合神经培养基诱导SHED神经分化的最佳丹参注射液浓度为50mg/ml.结论 中药丹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SHED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们对中晚期牙周病患牙进行牙髓治疗,作为牙周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以达到尽可能保留患牙的目的,现将牙周严重破坏的患者50人、55个患牙的牙髓治疗效果报告于下: 临床资料 中晚期牙周炎患者50人,患牙55个。年龄最小21岁,最大66岁,男24人,女26人。前牙4个,前磨牙4个,上颌磨牙22个,下颌磨牙25个。牙周袋5mm以内5牙,5~8mm34牙,9~1Omml6牙。牙松动0度4牙,Ⅰ度17牙,Ⅱ度  相似文献   

20.
牙齿受到急骤机械力损伤 ,牙髓组织受到不同程度损害 ,伤后牙髓活力监测 ,为临床医师对牙髓治疗方案、时间提供极有意义的依据 ,避免牙外伤后牙髓改变出现牙体变色、牙根吸收、根尖周破坏等并发症。电活力测试是临床判断牙髓状态的重要手段。本文对 16 8颗外伤牙在伤后不同时期牙髓活力进行牙髓电活力测试追踪 ,探讨伤后牙髓状态改变的时间。资料和方法选择 16 8颗外伤牙 ,其中上前牙 97颗 ,下前牙 71颗 ;临床诊断牙震荡 83颗 ,不完全脱位 6 5颗 ,根折 2 0颗。除未进行牙髓处理 ,均进行相应的治疗。应用西安生产YDH -Ⅰ型牙髓电活力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