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应用低剂量氯胺酮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6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氯胺酮组各30例。氯胺酮组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15 mg/kg,后持续泵注氯胺酮0.2 mg/(kg.h)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相应静脉注射和泵注生理盐水,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分别于术后72小时内各时间点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PCA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曲马多用量与副作用。术后电话随访疼痛情况,了解慢性疼痛发生率。结果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组PCA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曲马多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电话随访两组慢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躁动、谵妄、恐惧、噩梦等不良精神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手术给予低剂量氯胺酮,可以减少术后镇痛药的用量,但不能减少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氯胺酮超前镇痛的确切性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上腹部手术术前静脉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在切皮前5min注入氯胺酮0.5mg/kg,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采用曲马多行白控硬膜外镇痛。记录术后4,8,16,32,48hVAS评分,自控硬膜外镇痛首次触发时间,48h镇痛药液消耗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出现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8h及16h两组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8h内曲马多消耗量有显著差别(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开始前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可加强曲马多术后镇痛的效果,减少曲马多消耗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胺酮超前镇痛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K、C组,K组患者切皮前3 min静脉注射氯胺酮1.0 mg/kg及术中持续静脉注射0.5 mg/(kg·h)至术毕;C组切皮前及术中给予相同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K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显著性低于C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胺酮经静脉行超前镇痛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用于腹部微创手术后的镇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腹部微创手术后氯诺昔康的超前镇痛效应.方法 选择60例ASA评估Ⅰ~Ⅱ级拟全麻下行腹部微创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超前镇痛组)切皮前10 min静脉给予氯诺昔康16 mg/5 ml;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切皮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观察术后24h的镇痛效果和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1~8 h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行腹部微创手术前预先给予氯诺昔康可产生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乳癌根治术后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等分成两组,Ⅰ组麻醉诱导前5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4 h(T2)和术后24 h(T3)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6-酮前列腺素1(6-Keto-PGF1)浓度。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A)镇痛泵(吗啡1 mg/ml,氯胺酮1 mg/ml;PCA每次1 ml,有效按压时间5 min/次),并在术后4 h、12 h、24 h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患者是否有头晕、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并进行镇痛效果评价(VAS评分)。结果与T0比较,两组T1、T2、T3各时点的血浆6-Keto-PGF1水平均明显升高,而Ⅰ组T1、T2、T3各时点的血浆6-Keto-PGF1水平均明显低于Ⅱ组相同时点(P<0.05);Ⅰ术后4 h、12 h、24 h的VAS评分及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能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效应,能安全用于乳腺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氯胺酮超前平衡镇痛在腹式全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腹式全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切皮前10 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及地佐辛0.1 mg/kg;对照组切皮前给予相同容量0.9%氯化钠溶液。术毕接静脉镇痛泵自控镇痛。实验组镇痛泵配方为:芬太尼10μg/kg+曲马多10mg/kg+格拉司琼注射液6 mg+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 ml;对照组镇痛泵配方为:芬太尼20μg/kg+格拉司琼注射液6 mg+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 ml。记录术后镇痛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和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地佐辛联合氯胺酮超前平衡镇痛用于腹式全宫切除术患者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曲马多的超前镇痛和常规术后镇痛进行比较,并探讨曲马多超前镇痛应给予多少剂量为最佳。方法:60例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20~66岁,体重48~72kg,分为4小组:1~3组为超前镇痛组(PA1~PA3组),第4组为术后镇痛组(C组),每组15例。PA1~3组分别于术前静脉给予曲马多1.5mg/kg(PA1组)、2mg/kg(PA2组)及2.5mg/kg(PA3组);C组于术后静脉给予曲马多2mg/kg,术后患者静脉接镇痛泵。记录手术结束后2、4、8、16、24h和32h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各时点曲马多的用量;术前、术毕及术后8h和24h的血糖。不良反应为嗜睡、恶心、呕吐等。通过这些指标观察PA组与C组的镇痛效果有无不同;观察各PA组之间有无区别。结果:PA2组及PA3组各时点的VAS评分及总用药量低于C组(P<0.05),血糖的波动较小(P<0.05)。PA2组及PA3组各时点的VAS评分及总用药量以及血糖的波动低于PA1组(P<0.05)。所有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曲马多超前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优于常规术后镇痛。镇痛药的首次剂量不应低于2mg/kg。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术后芬太尼经静脉自控镇痛和经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A组(31例)采用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泵接于硬膜外导管;B组(31例)采用全身麻醉,自控镇痛泵接于周围静脉.镇痛泵药物配方:芬太尼0.3 mg,丁丙诺啡0.6 mg,胃复安2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2组负荷量均为5 mL,持续速度2 mL/h,自控镇痛泵单次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时间48 h.比较2组VAS评分、48 h用药总容量、自控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实进数.结果:2组术后24,48 h VAS评分和BCS舒适评分和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48 h用药总容量、自控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实进数低于B组(P< 0.05).结论:经静脉自控镇痛和经硬膜外自控镇痛均可较好控制上腹部手术后疼痛,经硬膜外用药量较经静脉用药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胸腔镜辅助开胸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胸腔镜辅助开胸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超前镇痛组(A组)20例于手术切皮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常规镇痛组(B组)20例于手术缝皮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C组)20例不给予帕瑞昔布钠.3组患者术后均行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分别记录术后1、2、4、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的用量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术后1、2、4、8、12 h VAS评分,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的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1、2、4、8、12 h VAS评分,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的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于胸腔镜辅助开胸术超前运用,能减少术后PCIA曲马多用量,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复合盐酸氢吗啡酮对颈丛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镇痛及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42例,按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在颈丛阻滞前5 min采用0.3 mg氢吗啡酮进行静脉滴注,并在颈丛阻滞后以2μg/(kg·h)的剂量持续进行泵注右美托咪啶10 min,并以0.4μg/(kg·h)泵注速度维持至手术结束。颈丛阻滞前,对照组则采用芬太尼进行静脉滴注,剂量为0.05 mg,并在颈丛阻滞后持续使用丙泊酚进行静脉滴注,剂量为2 mg/kg,最终以3 mg/(kg·h)的速度维持至手术结束。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以及镇静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术中可唤醒、经丛穿刺时疼痛不明显患者比例显著多于对照组,神经损伤患者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压异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症状的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与盐酸氢吗啡酮联合使用在颈丛阻滞麻醉能够安全地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且麻醉的镇痛、镇静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围术期不同时点应用氟比洛芬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25例,A组于手术开始前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B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C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及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术毕3组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氟比洛芬酯150mg+芬太尼0.6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比较3组术后2,8,24h时VAS评分,记录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组术后2,8,24h时VAS评分及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C组(P<0.05),A组手术结束后2,8h时VAS评分及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B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开始前或手术结束前30min应用氟比洛芬酯均可增强食管癌术后静脉镇痛效果,但手术前应用较手术结束前应用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在全身麻醉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超前镇痛组:Ⅰ组在麻醉诱导前30分钟静脉推注氯诺昔康0.12 mg/kg,手术开始后以微量泵静脉持续输入氯诺昔康0.02 mg/(kg.h),手术结束后以PCA泵静脉持续输入芬太尼,至术后两天;术后镇痛组:Ⅱ组在术前和术中以生理盐水替代氯诺昔康,手术结束后静脉持续输入芬太尼至术后两天。记录患者术后6 h、12 h、24 h及48 hVAS评分;分别于术前30 m in、术后24 h测血浆中皮质醇、β-内啡肽浓度,血液中CD3+、CD4+、CD8+标志细胞百分率。记录患者术后三天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结果:(1)术后各时间段Ⅰ组疼痛评分与Ⅱ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Ⅰ组术后皮质醇、β-内啡肽浓度低于Ⅱ组(P<0.05)。(3)Ⅰ组术后CD3+、CD4+细胞百分率、CD4+/CD8+均高于Ⅱ组(P<0.05),其CD8+细胞百分率与Ⅱ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两组恶心、呕吐及头晕的发生率无差异。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能有效的抑制应激反应,减轻术后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切皮前及切皮后应用氟比洛芬酯对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对舒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于切皮前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对照组于切皮后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术毕2组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自控镇痛所用药物均为舒芬太尼0.04μg/(kg·h)+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记录2组手术结束即刻及手术后2、4、6、24h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伯格曼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术后首次追加舒芬太尼时间,术后6、24h舒芬太尼消耗量,术后24h患者按压PCIA泵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2、4、6、24h时VAS、B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追加舒芬太尼时间为(52.50±7.67)min、6及24h舒芬太尼消耗量为((24.60±6.31)、(79.32±12.72)μg)、24h患者PCIA按压次数为((6.67±2.40)次),对照组分别为(57.80±6.30)min、(28.32±4.85)μg、(88.68±14.90)μg、(8.75±2.38)次,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与对照组(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于切皮前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复合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可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并可减少舒芬太尼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胸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加强镇痛护理。方法将60例择期胸外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P、C两组。P组切皮前静脉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术毕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术后2h、6h、12h、24h和48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PCA按压总次数、有效数。结果 P组术后2h、6h、12h和24h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或P<0.01)。P组术后2h、6h、12h、24h和48h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少于C组,P组镇痛效果优于C组(P<0.05或P<0.01)。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胸科手术病人的芬太尼镇痛效果有增强作用,减少了芬太尼用量。PCA的护理观察重点应放在呼吸、循环抑制副作用上等,虽发生率低但可危及生命,同时也应注意发生率高的恶心呕吐,做好预防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5.
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开胸手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开胸手术后患者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n=20),A组患者开胸术后不用自控镇痛泵,采用肌内注射哌替啶2 mg/kg镇痛;B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于T4~5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射0.25%罗哌卡因5 ml后自控镇痛(PCEA),配方为0.25%罗哌卡因200 ml+昂丹司琼24 mg,并观察记录术后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镇痛满意度(5.2±1.3)分,B组镇痛满意度(2.0±0.4)分,两组镇痛效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是开胸手术患者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复合氯胺酮用于术后患者自控皮下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ASA I~II级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I组镇痛液100 mL中加芬太尼1 mg;II组镇痛液100 mL中加高乌甲素28 mg;III组镇痛液100 mL中加高乌甲素28 mg、氯胺酮300 mg。记录各组术后T0(10 min)、T1(2 h)、T2(12 h)、T3(24 h)、T4(36 h)、T5(48 h)时疼痛评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比较镇痛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术后T1、T2、T3、T4时VAS在同一时点II、II组显著优于II组(P<0.05),I、II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I组满意度显著低于I、III组(P<0.05),II、I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II、II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I组(P<0.05)。结论:高乌甲素复合氯胺酮用于自控皮下镇痛效果确切,且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全麻开腹手术患者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疼痛介质、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全麻开腹手术的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于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静脉滴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2组均于停止麻醉药物输注后接自控静脉镇痛泵。对比2组麻醉诱导前(T0)、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Prince-Hbenry疼痛评分法评分,血清疼痛介质、T淋巴细胞免疫指标、应激激素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T1、T2时Prince-Hbenry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1、T2时观察组血清前列腺素E_2、5-羟色胺、神经肽Y、P物质较对照组低(P0.05或P0.01);T1、T2、T3时观察组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1、T2时观察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患者主观疼痛感受,抑制疼痛介质释放,保护免疫功能,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机平面阻滞(TAPB)联合盐酸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对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5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B+羟考酮组(O组)和TAPB+吗啡组(M组),每组25例。手术结束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注入0.25%罗哌卡因0.6 ml/kg,并联合患者自控镇痛(PCA)。PCA方案:O组缝皮前缓慢静推羟考酮0.03 mg/kg,术后将0.8 mg/kg羟考酮+10 mg托烷司琼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入泵;M组缝皮前缓慢静推吗啡0.03 mg/kg,术后将0.8 mg/kg吗啡+10 mg托烷司琼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入泵。记录两组术后4、8、12、24和48 h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术后48 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患者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M组比较,O组术后各时点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O组镇痛满意度(96%)明显高于M组(76%)(P<0.05);O组术后48 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8.6±1.7)明显较少于M组(12.2±1.5)(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适。结论超声引导下TAPB联合羟考酮PCA可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创伤骨科患者术后镇痛、镇静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Ⅰ~Ⅱ级行创伤骨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各20例.舒芬太尼组术后自控镇痛应用舒芬太尼1.0μg/(kg·d)+阿扎司琼6 mg+生理盐水100 mL,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低剂量组)应用右美托咪定1.0μg/(kg·d)+舒芬太尼1.0 μg/(kg·d)+阿扎司琼6 mg+生理盐水100mL,高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高剂量组)应用右美托咪定1.5 μg/(kg·d)+舒芬太尼1.0 μg/(kg·d)+阿扎司琼6 mg+生理盐水100mL.记录3组术后2 h (T1)、4 h(T2)、8 h(T3)、24 h(T4)、48 h(T5)VAS、Ramsay评分,比较3组术后48 h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2、T3、T4、T5时间点,低剂量组VAS评分(1.5±0.8、1.2±0.8、1.1±0.9、1.0±0.9、0.8±0.6),高剂量组VAS评分(1.3±1.0、1.4±0.9、1.2±0.8、1.0±0.8、0.9±0.8)均低于舒芬太尼组(2.3±0.8、2.2±0.9、1.9±0.9、1.8±0.9、1.6±0.9)(P<0.05),低剂量组Ramsay评分(2.9±0.6、2.7±0.7、2.4±0.7、2.2±0.6、2.2±0.5)、高剂量组Ramsay评分(3.0±0.5、3.0±0.6、2.7±0.6、2.6±0.8、2.4±0.6)均高于舒芬太尼组(1.8±0.5、2.0±0.5、1.9±0.5、1.8±0.5、2.0±0.6)(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T4时间点Ramsay评分高于低剂量组(P<0.05);舒芬太尼组术后48 h自控镇痛按压次数((68±3)次)高于低剂量组((25±6)次)和高剂量组((11±2)次)(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30.0%)高于低剂量组(10.0%)和高剂量组(5.0%),心动过缓发生率(10.0%)低于低剂量组(30.0%)和高剂量组(30.0%)(P<0.05),高剂量组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创伤骨科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优于舒芬太尼,并可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应用高剂量右美托咪定自控镇痛次数较少,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但可导致过度镇静.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 60例择期行LC患者随机分为T组、R组、C组3组,各20例。T组分别于切皮前30 min缓慢静脉推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 ml),手术结束前30 min缓慢静脉推注0.9%氯化钠溶液10 ml;R组切皮前30 min缓慢静脉推注0.9%氯化钠溶液10 ml,手术结束前30 min缓慢静脉推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C组分别于切皮前30 min、手术结束前30 min缓慢静脉推注0.9%氯化钠溶液10 ml。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3组各时点的疼痛强度,采用Ramsay系统进行术后镇静评分,并观察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术后30 min、1 h、3 h、6 h,T组和R组的VAS均比C组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时点,两组VA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组和R组的VA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曲马多用量明显大于T组和R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能效缓解腹腔镜手术的术后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在LC中超前镇痛的效果与给药时点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