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气雾剂在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7%利多卡因气雾剂局部喷雾+1%利多卡因局麻,对照组采用1%利多卡因局麻.比较两组患儿最快心率(HR)、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改良目的疼痛评分法(MOPS)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全麻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最快HR为(99±6.3)次/min,最低SpO2为(98.4±1.31)%,MOPS评分为(2.3±0.39)分,VAS评分为(14.5±4.20)分,对照组分别为(104±7.7)次/min,(97.2±1.85)%,(3.7±0.57)分,(29.0±5.2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9,5.58,-4.29,-4.68;P <0.05).研究组改全麻2例,对照组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利多卡因气雾剂联合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患儿疼痛感轻,应激反应轻,易被患儿及其亲属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局部麻醉下包皮环(套)切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连续选取择期行包皮环(套)切术的包茎或包皮过长患儿1 500例,年龄3~13岁,术前90~120 min在阴茎根部局部麻醉穿刺处皮肤及周围涂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保鲜膜覆盖。手术局部麻醉时观察患儿皮肤进针时的疼痛反应,记录手术时间及疼痛评分,并与2006年局部浸润麻醉研究(3 000例局部浸润麻醉包皮环/套切术)比较,分析其差异。结果 1 500例患儿均为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3±1.4)min,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患儿术中感觉无痛或轻微疼痛比例为97.86%;手术时间与2006年局部浸润麻醉研究(3 000例局部浸润麻醉包皮环/套切术)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两研究患者痛感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19,P0.01)。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局部麻醉手术中可减轻浸润麻醉进针时的疼痛,安全且镇痛效果确切,可消除患儿及家属对手术的负面体验,能缩短手术时间,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是简便、安全、可靠的麻醉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任小强 《临床医学》2020,40(1):55-57
目的研究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在包皮过长环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诊治的250例包皮过长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包皮环切缝合术,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对照组给予传统包皮过长环切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以及恢复情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性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24 h以及7 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前性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23.72±1.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2.19±1.35)分,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包皮局部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应用于包皮过长环切术安全有效,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恢复时间,对于术后疼痛和性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欢 《妇幼护理》2022,2(18):4234-4236
目的 分析评价手术室舒适化护理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行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治疗的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舒适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循环指标,术后1h、24h、72h的、疼痛评分以及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中循环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h、24h、72h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应用手术室舒适化护理,能有效改善临床指标,降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父母陪护下进行麻醉诱导对患儿心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室内由父母陪伴下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术日由卫生员直接用轮椅或平车接入手术间,无父母陪伴下进行麻醉诱导。结果:实验组诱导后血压、心率与诱导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诱导后血压、心率高于诱导前及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儿术前(T1)、进入麻醉诱导室或手术室(T2)、静脉穿刺麻醉诱导(T3)、术后6 h(T4)4个时间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实验组患儿诱导期合作程度评分、家长与患儿分离时焦虑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发生术后行为改变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麻醉诱导效果明显优于对照(P<0.05)结论:在麻醉诱导室内进行父母陪护下麻醉诱导,有利于缓解患儿术前恐惧心理,减轻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麻醉效果,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刘世华  石绍南  肖雅玲  刘小青 《护理研究》2007,21(32):2970-2971
[目的]观察包皮除去塑料套环在门诊小儿包皮环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10例行包皮环切术的小儿随机分为包皮环套术组(实验组)和包皮环切术组(对照组),各155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例数、术后伤口疼痛程度、伤口水肿程度以及外观差例数.[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疼痛程度、伤口水肿程度、外观差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出血例数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小儿包皮除去塑料套环行包皮环切术,其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儿痛苦小、切缘整齐美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使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镇痛的效果以及麻醉不良反应。方法在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选择7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编号后随机平均分为两组,39例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为对照组,39例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麻醉前、中、后MAP和HR、SpO2变化,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的MAP和HR、SpO2没有差异(P>0.05);麻醉中、后研究组患者的MAP和HR、SpO2比对照组更为稳定(P<0.05)。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镇痛效果更显著,VAS评分较低,MAP和HR、SpO2更为稳定,麻醉不良反应较少,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后应用伤口局部浸润麻醉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的早期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于医院实施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内环口高位缝扎术治疗的患儿127例,根据麻醉镇痛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伤口局部浸润麻醉,实验组64例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前、术后(术后苏醒时、术后1 h、术后6 h、术后12 h)镇痛效果,以及术前、术后生理参数指标[呼吸(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分压(SpO_2)],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术前、术后苏醒时、术后1 h、术后6 h及术后12 h各时间点CHEOPS评分与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术后苏醒时HR、MAP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 RR、HR、MAP、SpO_2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均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1.11%、6.2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腹股沟疝手术患儿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患儿生理参数指标波动小,早期镇痛效果更为理想,且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3994-3995
对比老年股骨颈手术麻醉前采用不同剂量芬太尼的效果。选取行股骨颈手术老年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芬太尼0.5μg/kg麻醉,观察组予以芬太尼1μg/kg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深度评分(RSS)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变化。麻醉前,两组VAS评分、RSS评分、MAP、SPO2及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后VAS评分、MAP及HR均较低,RSS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芬太尼应用于老年股骨颈手术麻醉效果更佳,可减少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减轻患者疼痛感,镇静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包皮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躁动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择期接受包皮环切术治疗的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于局麻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试验组患儿给予美托嘧啶麻醉前泵注和术中静脉持续泵注。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和术后患儿躁动情况。结果 T2~T6时间点,试验组患儿的Ramsay镇静评分、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局麻药物使用量及麻醉持续时间上,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结论右美托嘧啶用于小儿包皮手术能取得较为理想的镇痛镇静效果,且术后患儿躁动发生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五音疗法对经T管窦道胆道镜联合激光碎石术患者生理和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2月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联合激光碎石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围手术期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五音疗法护理,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选用对应的传统乐曲。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中状态焦虑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状态焦虑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采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状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水平。结果:术前1 d,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状态焦虑程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简化舒适状况量表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0min和术后6 h,实验组的状态焦虑程度评分、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实验组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五音疗法可以改善经T管窦道胆道镜联合激光碎石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状况,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可以作为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对术后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4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23)和高乌甲素组(Ⅱ组,n=23)。Ⅱ组在麻醉前20min静脉推注高乌甲素4mg后缓慢静滴100ml生理盐水稀释的高乌甲素4mg至手术结束;Ⅰ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动态监测术中HR、BP、SpO2、RR及VA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术后24h内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A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化法检测术后0、1、3、6、12、24h患侧血清中MDA、SOD表达水平。结果Ⅱ组切缝皮及探查时HR、BP、SpO2、RR等变化幅度及VAS评分明显低于Ⅰ组;Ⅱ组术后镇静镇痛评分优于Ⅰ组(P<0.05);PCA按压次数及总药量明显少于Ⅰ组(P<0.05);Ⅱ组术后1~24h的SOD值高于Ⅰ组,而MDA值低于Ⅰ组(P<0.05)。结论运用高乌甲素超前镇痛有助于减轻老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围术期急性疼痛,完善PCA效果和抑制术后早期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对咪唑安定镇静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霞云  陈安基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79-1881
【目的】评价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凯纷)或芬太尼对咪唑安定镇静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134例行下腹部或下肢择期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将病例分为凯纷复合咪唑安定组(凯纷组)和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组(芬太尼组),每组67例。观察两组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SpO2,采用警觉/镇静观察评分法(OAA/S)比较两组病人的镇静程度,围术期呼吸抑制情况(SpO2≤90%超过5s)、术中牵拉或止血带压迫不适及术后有无恶心、呕吐。术后随访,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分,记录相应的VAS值。【结果】两组比较,芬太尼组围术期呼吸抑制的发生高于凯纷组(P〈0.05)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6h、12h VAS评分凯纷组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中OAA/S评分,各时点的MAP、HR、RR、SpO2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凯纷复合咪唑安定术前静脉输注与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比较,在辅助腰硬联合麻醉是安全的,其超前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小,不影响咪唑安定的镇静效果,未增加呼吸抑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性抚触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术前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和治疗性抚触,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麻醉前、切皮时、分离肿物时、术后2 h和6 h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手术结束后询问患者自觉疼痛程度,于术后2 h和6 h测定患者视觉拟疼痛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稍有不适、轻微疼痛、明显疼痛但能忍受以及明显疼痛不能忍受的例数。结果:干预组患者切皮时和分离时DBP、SBP和HR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出现明显疼痛不能忍受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性抚触和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疼痛,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效缓解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手术应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效果、宫缩疼痛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院实施人工流产手术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各8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麻醉前(T1)、麻醉后2 min(T2)、扩宫时(T3)、术毕(T4)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的水平及术后宫缩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T1时刻,两组患者的MAP、HR、SpO2、RR监测值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T2、T3时刻,A组患者的MAP、HR、SpO2、RR监测值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Ⅰ级比例为81.25%、明显高于B组67.50%,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患者宫缩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术后5 min A组的Ramsay评分优于B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具有麻醉效果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镇静镇痛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ASA I~Ⅱ级行无痛人流术的孕妇80例,随机分为A、B2组,每组40例,A组预先给予氟比洛芬酯,B组给予安慰剂(脂肪乳),2组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2组麻醉诱导前、意识消失时、扩宫结束时、苏醒时的HR、MAP、SpO2,记录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及术中麻醉效果,并应用VAS评分评估2组患者清醒后5、15和30 min时的疼痛程度.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相比,2组在意识消失时、扩宫结束时HR、MAP下降(P均<0.05),且A组MAP波动幅度明显低于B组(P均<0.05);2组各时间点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中镇痛达优率稍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丙泊酚用量A组少于B组(P<0.05);患者苏醒后15、30 min时,A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 <0.05,P<0.01);2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术中、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对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并将两种方案的医疗费用进行比较。方法ASAⅠ~Ⅱ择期经腹贲门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全凭静脉复合麻醉组(G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E组)。G组采用咪唑安定0.02~0.04 mg/kg、阿曲库铵0.6~0.8 mg/kg、芬太尼4~6μg/kg、依托咪酯0.3~0.6 mg/kg静脉诱导插管;GE组选择T9-10硬膜外阻滞成功后麻醉诱导同G组。两组术中均静脉泵注丙泊酚、卡肌宁维持麻醉,G组泵注瑞芬太尼0.5~1μg/(kg.min)维持镇痛,GE组术中每隔50~60 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入1.5%利多卡因5~6mL,必要时静脉给予芬太尼0.1~0.2 mg/次。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总麻醉费用和术毕清醒时间(呼唤可睁眼)。术毕即刻G组采用静脉止痛(PCIA),GE组行硬膜外止痛(PCEA)。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的疼痛程度。观察术后病人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及康复出院时间。统计住院天数及术后医疗费用(术后第一天至出院日的所有费用)。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和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GE组术中所用的丙泊酚、卡肌宁剂量少于G组(P<0.05);术中总麻醉费用GE组低于G组;胃肠蠕动恢复时间GE组短于G组(P<0.05);GE组术后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少于G组(P<0.05)。结论应用PCEA有利于贲门癌根治术病人的术后康复而且术后医疗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改良气道灌洗加拍背在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气管切开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4例喉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操作前后2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后戴管时间和戴管时间内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操作前及操作后2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自身前后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戴管时间及戴管时间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气道灌洗加拍背能有效帮助喉癌喉部分切除气管切开患者排痰,降低术后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戴管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肝癌患者射频消融(RFA)围术期体征指标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本院行RFA术治疗的小肝癌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A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B组),各38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记录术前(T0)、RFA开始后5 min(T1)、RFA结束(T2)、术后苏醒(T3)点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比较手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HMGB1水平.[结果]A组清醒时间短于B组,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T0点比较,T1点时两组MAP降低,且A组高于B组;T1~2时点时两组HR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TNF-α、IL-6、HMGB1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肝癌RFA术中麻醉效果确切,且可更好地调节炎性因子,但术中应加强呼吸循环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胸腹部术后患者不同镇痛方式镇痛效果的比较,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镇痛方式。方法将180例胸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60例,术后分别采用不同的镇痛方式:A组肌内注射哌替啶,B组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C组采用微量泵缓慢静脉泵入镇痛剂。分别于术后1、6、24、48h记录患者的疼痛评分、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结果手术前后比较,A、B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HR、RR均增快,SpO2有不同程度的下降;C组患者术后1、6h的HR及1h的RR有所增快(P〈0.05)。组间比较,B、C组患者术后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C组术后1、6、48h的VAS评分低于B组,术后各时点的HR、RR均低于A、B组(P〈0.05),术后1、6、24h的SpO2高于A、B组(P〈0.05)。结论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及微量泵缓慢静脉泵入镇痛剂均能起到较好的镇痛作用,而且后者的镇痛效果更好,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