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手术患者浅低温综合预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稳定措施,减少浅低温发生。方法:手术患者40例,分保温组和非保温组。非保温组未采取加温措施,保温组使用加温输液和输血、37℃冲洗液等措施,观察记录术前、皮肤消毒后、术中、术毕体温及失血量和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结果:与非保温组比较,保温组浅低温的发生率、失血量、术后气管拔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应重视手术中体温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温输液对剖宫产病人术中失血量和伤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择期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加温输液组)和对照组(室温输液组)各150例。实验组用加温输液器进行加温,输入平衡盐溶液,最高控制温度≤36.5℃;对照组给予普通室温输液。比较两组体温、术中情况和术后切口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开始输液后体温平稳,对照组于90,120min体温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中输液量、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对照组发生4例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温输液能有效防止剖宫产手术病人术中体温降低,进而减少手术失血量和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术中保温对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低温性寒战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不采用任何升温装置,使用室温灌洗液进行膀胱冲洗;保温组患者术中采用输液加温器及充气升温毯加温,选用加温至37℃的灌洗液进行膀胱冲洗。测定术前及术后核心体温,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及发生寒战情况。结果 保温组患者术中体温维持稳定,手术前后体温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术中体温显著下降,与术前及保温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术中出血量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保温组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TURP采用术中保温措施可维持患者体温的恒定,有效降低术中寒战的发生率。同时不会增加术中失血量。  相似文献   

4.
护理干预对全麻手术期间老年患者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老年患者术中体温稳定的措施,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方法胸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全程使用红外线辐射加温、加温垫、充气式暖被、加温输液、37℃冲洗液等综合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记录两组手术前、皮肤消毒后、术中、术毕体温及失血量、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和术后寒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30%,失血量(452±83)ml,术后气管插管拔管时间(42±11)min,术后寒战发生率23.3%;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护理干预即综合性保温措施可保持老年患者术中体温稳定,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红外辐射加温对全麻患者术中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瑞乐 《临床医学》2006,26(5):60-61
目的研究红外辐射加温对全麻手术患者术中低温维护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中对患者进行加温和不加温,观察患者术中体温及凝血功能变化。结果对照组术后体温较术前降低1.2℃,实验组术后体温较术前降低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血小板、PT系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辐射加温是一种疗效确切、使用安全的术中保温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术中低体温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综合保温措施保持患者术中体温与改善凝血功能的作用。方法将60例〉65岁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非保温组各30例。保温组采用保温毯、温热盐水湿润冲洗腹腔、加温输液等保温措施,非保温组给予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手术前、手术1h时、术毕的肛温变化和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并检测患者术前、术毕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与保温组比较,非保温组手术1h时和术毕体温较低,术中出血量、失血量均较多;术毕凝血酶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均低于保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易发生低体温;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增加术中出血量;采取综合保温措施可保持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体温,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合保温措施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胃癌并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79例按完全随机区段分组法分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8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保温措施,观察组给予复合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体温、不良反应发生率、凝血功能、失血量以及麻醉复苏时间。结果手术前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 min、60 min、90 min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变化,观察组体温变化比对照组稳定(P0.05)。术前两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 min、60 min、90 min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变化,观察组升高速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3 h、6 h、12 h的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观察组出血速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复苏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手术患者术中采用复合保温措施可维持患者体温恒定,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失血量、麻醉复苏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保温措施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综合体温管理措施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各20例。保温组用温热敷纱擦拭止血并覆盖肠管、温热盐水湿润冲洗腹腔,加温输注液体及血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手术中持续监测病人的直肠温度变化,记录患者入室时、切皮时、术中、术毕体温。结果保温组患者肛温在切皮时及其后各时间点与人室时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肛温术中和术后逐渐下降,与入室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显示:入室及切皮时两组间肛温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保温组术中及术毕肛温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肠癌根治手术中,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地维持患者的体温恒定,预防术中低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老年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索维持老年患者术中体温稳定的措施,减少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方法胸腹部手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20例。对照组未采取加温措施,观察组使用加温垫、充气暖被、加温输液和输血、37℃冲洗液等措施,观察记录术前、皮肤消毒后、术中、术毕体温及失血量和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低体温的发生率、失血量、术后气管拔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手术患者术中采取综合性保温措施,可维持正常体温,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在妇科官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进行宫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保温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寒战、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时肾上腺激素(AD)、去甲肾上腺激素(NE)和C反应蛋白(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保温护理有利于减少官腔镜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手术应激,减少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疗效。【方法】92例高危重度BPH患者分为三组:观察组(n=32),行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栓塞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TURP组(n=30);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组(Ⅺ一30)。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中实施手术时间观察组少于其他两组(均P〈0.01);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与HoLEP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少于TURP组(P〈0.01);三组手术切除前列腺重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切除速度观察组快于TURP组及HoLEP组(均P〈0.01)。术后膀胱冲洗时间观察组介于HoLEP组与TURP组之间,TURP组最长,HoLEP组时间最短(均P〈0.01)。术后剩余尿量(PRV)迅速下降,并随术后恢复时间增长,PRV逐渐减少,本组各时间段(术前,拔管后,术后3个月)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1),而术后三组患者PRV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至术后3个月Qmax评分随术后恢复时间增长而逐渐增加,本组各时间段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栓塞联合TURP治疗与TURP及HoLEP有相同的近期临床疗效,术中手术时间短,切除速度快,出血量少,推荐对高危重度BPH患者常规术前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两种加温输液液体加温效果及对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加温输液液体加温效果及对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方法:6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恒温水箱组(HW组):患者手术全程输入经恒温水箱加温至40℃的液体;专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组(JW组):患者手术全程输入经专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的40℃液体。每例患者输入的液体建立两个测温点:tⅠ(输液瓶中液体温度)及tⅡ(输液管患者端液体温度)。监测患者麻醉前、全麻插管后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及术毕体温(BT)、tⅠ及tⅡ变化。结果:两组各时间点tⅠ比较,JW组明显低于HW组(P0.01);全麻插管后各时间点tⅡ比较,JW组均明显高于HW组(P0.01);与各时间点tⅠ比较,HW组患者在全麻插管后各时间点tⅡ均明显降低(P0.01),而JW组患者各时间点tⅡ均明显升高(P0.01);两种方式加温输液中,随时间延长,HW组tⅠ、tⅡ逐渐下降,全麻插管后60mintⅡ已明显低于tⅠ(P0.05或P0.01),而JW组各时间点tⅡ均明显高于同时点tⅠ,亦高于同时间点HW组tⅡ(P0.01);与全麻插管前患者体温比较,HW组患者体温在全麻插管后15min、30min、60min无明显改变,90min后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JW组患者手术全程体温无明显变化。结论:与静脉输入恒温水箱加温液体相比,输入经专用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液体能提供更确切的液体温度,更能保障术中患者的体温趋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3.
脾切除同步自血回输治疗闭合性脾破裂大出血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脾切除同步自血回输治疗闭合性脾破裂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至2006年间收治的32例外伤性脾破裂出血行脾切除术患者,其中18例采用脾切除同步自血回输,14例异体输血脾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细胞学和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术后1、3、5d的丙氨酸转氨酶(GPT)变化,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脾切除同步自血回输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1、3、5d的GPT低于异体输血脾切除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血细胞学各项检查指标较输血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脾切除同步自血回输技术达到输血目的,而且操作简便,减少了肝功能损害及机体的急性损伤,缩短了术后住院天数,提高了外伤性脾破裂出血脾切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60例,其中行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28例(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32例(全肝血流阻断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全肝血流阻断组比较,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谷丙转氨酶较低,术后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水平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在院观察时间较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并发症发生率(7.1%)低于全肝血流阻断组(28.1%)(P〈0.05)。结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可有效控制出血,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静吸复合全麻(general anesthesia,GA)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combined epidural and general anesthesia,CA)三种麻醉方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红细胞总量恢复的影响。方法 48例ASAⅠ~Ⅲ级,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CSEA、GA和CA三组,记录术中失血量,检测术前、术后第1、3、5d血常规,根据Nadler公式计算血容量.红细胞总量为血容量乘以单位红细胞计数。结果 三组病人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0.22、0.25.P.均〉0.05);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CSEA、GA、CA三组病人红细胞总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5、3.48、3.66,P均〈0.05)。CSEA组与术前比较,术后第5天开始出现红细胞内源性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而GA、C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0.09,P均〉0.05),未出现红细胞内源性恢复。术后第3、5天CSEA组与GA、CA组比较,红细胞总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4、2.03、1.71、3.15,P〈0.05)。结论 CSEA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内源性红细胞总量的恢复较GA和CA组迅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小水囊联合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对足月妊娠分娩的影响。方法将305例足月妊娠需计划分娩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99例,对照组(1)96例,对照组(2)110例。观察组给予超小水囊联合米索前列醇直肠用药,对照组(1)给予单纯米索前列醇直肠用药,对照组(2)给予0.5%催产素静脉滴注。比较3组孕妇宫颈成熟度的效果及对产程、分娩方式、母儿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提高值大于2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发动时间短于2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产程、剖宫产率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小水囊联合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对足月妊娠计划分娩效果良好,有效的促宫颈成熟,缩短产程,降低剖官产率,对母儿无不良影响,值得在产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序贯式止血方法应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手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100例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47例患者采用序贯止血方法,对照组53例患者采用传统双极电凝止血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卵巢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等卵巢功能指标明显波动,而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均变化较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月经和妊娠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序贯式止血方法应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保留患者术后的生育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灌注液对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影响,以选择该手术较适宜的灌注液温度。方法:选择硬脊膜外麻醉下行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灌注液加温至(35±1)℃为A组,(29±1)℃为B组,(23±1)℃为C组,观察三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心率、体温、失血量、寒战和躁动发生率、血小板计数等。结果:A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心率、体温等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心率、体温变化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C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心率、体温等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三组患者手术中、手术后的血压、心率、体温、术中失血量等组间比较,除A组与B组术后体温、术中失血量、术中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P〉0.05),其余有差异(P〈0.05);三组术中寒战和躁动发生率有差异(P〈0.05)。结论:灌注液加温至29~35℃,可以使患者在围手术期的血压、心率平稳,失血量减少,体温下降幅度减少,保持患者的正常体温,降低术中寒战和躁动发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比较溃疡愈合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的溃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亦较对照组少,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愈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91%,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随访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Cook球囊对足月孕妇进行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以评价其用于足月妊娠孕妇促宫颈成熟的可行性和护理对策。方法50例孕妇按其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Cook球囊引产,对照组24例采用普通催产素引产,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出血量和新生儿状况。结果观察组72h内引产成功22例(84.6%),72h后引产成功2例(7.7%),转剖宫产2例(7.7%);对照组72h内引产成功17例(70.8%),72h后引产成功3例(12.5%),转剖宫产4例(16.7%)。两组72h引产成功率和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92.3%,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815,P=-0.000)。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和总产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分娩时、产后2h出血量和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ok球囊引产可提高产妇宫颈成熟度、提高引产成功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