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讨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发生机理,检测了4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Ⅷ、Ⅸ、Ⅻ。发现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凝血因子Ⅷ的活性均显著增高。Ⅻ因子活性明显降低,而Ⅺ因子活性无明显改变,提示肾病综合征患儿凝血因子的代谢是复杂的,凝血因子代谢紊乱是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浆高凝状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检验指标,探讨血浆蛋白Z、凝血因子Ⅷ活性水平的检验意义。方法将本院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之间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组。保持均衡性抽取同一时间段内的4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均为健康体检者。对所有儿童检测,纳入血浆蛋白Z水平、凝血因子Ⅷ活性等指标,对不同组别和不同发病阶段患儿体内该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血浆蛋白Z与对照组对比可见差异,SPSS分析可见低于对照组,血浆蛋白Z在急性期的含量明显低于恢复期(P<0.05)。研究组凝血因子Ⅷ含量统计学分析差异明显,SPSS分析可见其水平高于对照组,急性期的含量远高于恢复期(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检验指标可能发生变化,其中以血浆蛋白Z含量变化明显,同时凝血因子Ⅷ活性发生改变。检测上述指标能够分析疾病状态,可作为疾病诊疗和预后分析的依据,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黄Zhe丸对特发性肾炎(MGN)肾病综合征(NS)Ⅷ因子抗原(ⅧR:Ag)、纤维蛋白原(Fbg)的作用。方法:选择MGN-NS患者60例,用美国IL公司生产ACT-200自动凝血机检测ⅧR:Ag、Fbg的变化。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大黄Zhe虫丸,对照组用潘生丁干预治疗。观察大黄Zhe虫丸对MGN-NS患者血ⅧR:Ag、Fbg的影响,结果:实验组ⅧR:Ag、Fb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ⅧR:Ag、Fbg与BUN呈显著正相关(P<0.001),Fbg与白蛋白(ALB)呈显著负相关(P<0.01)。经用大黄Zhe虫丸治疗手,MGN-NS患者血ⅧR:Ag、Fb、显著降低(P<0.01,P<0.05),明显优于潘生丁(P<0.05)。结论:大黄Zhe虫丸能显著降低MGN-NS患者ⅧR:Ag、Fbg含量,改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4.
肾病综合征由于大量蛋白的丢失,脂蛋白代偿性合成增多,凝血因子的紊乱等诸多因素,机体内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严重时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危害生命的后果.因此,患者入院时须做纤维蛋白原、D-dimer检查,将二者作为判断血流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血浆蛋白Z、凝血因子Ⅷ活性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35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浆蛋白Z以及凝血因子Ⅷ的检测,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PT、APTT、Fbg,观察分析两组凝血功能、血浆蛋白Z和凝血因子Ⅷ活性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蛋白Z明显比对照组低,且凝血因子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部分存在高凝状态,检测蛋白Z和凝血因子Ⅷ活性变化便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预防以及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肝素的抗凝作用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76例儿童肾病综合征,随机分为两组,使用肝素组为治疗组,未使用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其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治疗后则有差异(t=1.56,P《0.05);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t=11.47和t=5.786,P《0.001).结论使用肝素的抗凝作用治疗儿童肾病综合症,可以加强疗效,减轻肾脏的炎性反应,缓解肾小球硬化过程,防止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缩脲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同时检测血浆胆固醇和自蛋白浓度。结果 肾病综合征活动期纤维蛋白原均值与正常比较增高(p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和抗凝血酶Ⅲ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60例,其中有并发症患者30例(并发症组),单纯糖尿病患者30例(单纯糖尿病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抗凝血酶Ⅲ活性和纤维蛋白原。结果T2DM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活性和纤维蛋白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并发症组血浆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单纯糖尿病组抗凝血酶Ⅲ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浆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水平和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有利于对T2DM患者凝血状态进行评估,从而为早期干预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黄(庶/虫)虫丸对特发性膜性肾炎(MGN)肾病综合征(NS)Ⅷ因子抗原(ⅧR:Ag)、纤维蛋白原(Fbg)的作用.方法:选择MGN-NS患者60例,用美国IL公司生产ACT-200自动凝血机检测ⅧR:Ag、Fbg的变化.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大黄(庶/虫)虫丸,对照组用潘生丁干预治疗.观察大黄(庶/虫)虫丸对MGN-NS患者血ⅧR:Ag、Fbg的影响.结果:实验组ⅧR:Ag、Fb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ⅧR:Ag、Fbg与BUN呈显著正相关(P<0.001),Fbg与白蛋白(ALB)呈显著负相关(P<0.01).经用大黄(庶/虫)虫丸治疗后,MGN-NS患者血ⅧR:Ag、Fbg显著降低(P<0.01,P<0.05),明显优于潘生丁(P<0.05).结论:大黄(庶/虫)虫丸能显著降低MGN-NS患者ⅧR:Ag、Fbg含量,改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黄虫丸对特发性膜性肾炎 ( MGN)肾病综合征 ( NS) 因子抗原 ( R:Ag)、纤维蛋白原 ( Fbg)的作用。方法 :选择 MGN— NS患者 60例 ,用美国 IL公司生产 ACT- 2 0 0自动凝血机检测 R:Ag、Fbg的变化。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用大黄虫丸 ,对照组用潘生丁干预治疗。观察大黄虫丸对 MGN- NS患者血 R:Ag、Fbg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 R:Ag、Fb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 P<0 .0 0 1 ) , R:Ag、Fbg与 BUN呈显著正相关 ( P<0 .0 0 1 ) ,Fbg与白蛋白 ( ALB)呈显著负相关 ( P<0 .0 1 )。经用大黄虫丸治疗后 ,MGN- NS患者血 R:Ag、Fbg显著降低 ( P<0 .0 1 ,P<0 .0 5 ) ,明显优于潘生丁 ( P<0 .0 5 )。结论 :大黄虫丸能显著降低 MGN- NS患者 R:Ag、Fbg含量 ,改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和FIB水平,比较66例PN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RP、FIB和其他生化指标。结果 PNS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RP与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呈正相关(P〈0.05),CRP、FIB与24 h尿蛋白相关性分析r值分别为0.615、0.723,显示在试验组CRP、FIB与24 h尿蛋白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PNS患者体内微炎症反应,凝血状态的变化在PN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例1患者男性,17岁,因"突发意识不清7h"入院。既往有血友病A(HA)史,常有皮下血肿,多未予特殊处理。5月前因腹剧痛诊断为"肠套叠",需手术治疗,当时查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4.30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21.40s,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相似文献   

13.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包括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Ⅷ(血友病A)、凝血因子Ⅸ(血友病B)、血管性血友病(vWD)、凝血因子Ⅹ、凝血因子Ⅺ、凝血因子ⅩⅢ等缺陷症,它们引起遗传性出血病;遗传性抗凝血因子缺陷症,主要包括抗凝血酶(AT)、蛋白C(PC)和蛋白S(PS)等缺陷症,它们引起遗传性血栓病。罹患这些疾病的患者,不仅自幼发病、持续终生,而且还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14.
杨黄欢  王霄一  杨勇  丁敏 《浙江实用医学》2011,16(5):327-328,346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根据白蛋白水平分为两组,1组为血白蛋白〈20g/L,共58例,2组为血白蛋白〉20g/L,共62例,另选取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另外,根据有无肾静脉血栓形成将120例患者再分为两组,A组为继发有肾静脉血栓形成组,共29例,B组为无肾静脉血栓形成,共91例,测定并比较两组血FIB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血FIB、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血FIB升高程度与血白蛋白降低程度有关,1组血FIB明显高于2组(P〈0.05);肾病综合征继发肾静脉血栓形成者血FIB,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D-二聚体升高程度较未形成血栓者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具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特点,且升高的程度与血白蛋白降低程度有关,继发肾静脉血栓形成者血FIB、D-二聚体较未继发血栓形成者高,可作为继发肾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性指标之一。此过程中,血脂水平升高可能有协同作用,加速血栓发生发展,因此早期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T2DM患者541例,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含量分为3组:D1~D3组。根据FIB水平分为4组:F1~F4组。 结果:D1、D2、D3组间病程、TG、Cr、尿酸(UA)、FIB、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FIB与年龄、TG、TC、LDL-C、Cr、UA、UMA、C反应蛋白(CRP)和高血压呈正相关(P均< 0.05)。与F1组和F2组相比,F3组和F4组发生DN的风险增加(P均< 0.05),校正相关因素后,虽然OR逐渐减少,但发生DN的风险仍然是增加的。对FIB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为0.624±0.026(95%CI为0.574~0.675),P<0.001,最佳临界值为2.90 g/L。 结论: T2DM患者FIB水平与DN具有相关性,FIB高水平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D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T2DM患者541例,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含量分为3组:D1~D3组。根据FIB水平分为4组:F1~F4组。 结果:D1、D2、D3组间病程、TG、Cr、尿酸(UA)、FIB、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FIB与年龄、TG、TC、LDL-C、Cr、UA、UMA、C反应蛋白(CRP)和高血压呈正相关(P均< 0.05)。与F1组和F2组相比,F3组和F4组发生DN的风险增加(P均< 0.05),校正相关因素后,虽然OR逐渐减少,但发生DN的风险仍然是增加的。对FIB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为0.624±0.026(95%CI为0.574~0.675),P<0.001,最佳临界值为2.90 g/L。 结论: T2DM患者FIB水平与DN具有相关性,FIB高水平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D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王玉路  褚以德  胡文博 《重庆医学》2012,41(17):1696-1697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及纤维蛋白原(FG)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其与INS患者肾组织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60例经肾穿刺活检及免疫病理明确诊断的INS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sTM水平。结果 INS患者血清sTM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MN组患者血清sTM水平低于INS其他各组(P<0.05);INS患者MsPGN组、MN组患者血清sTM与FG的相关性分析显示,sTM与FG呈负相关(r=-0.075、r=-0.190,P<0.05)。结论 sTM水平不仅可以作为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而且可以为MsGPN、MN类型的INS并发血栓和栓塞的临床观察指标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宋敏  赵树铭  刘凤君  郭辉  蒋天伦 《重庆医学》2012,41(11):1092-1093,1102
目的探讨亚甲蓝(MB)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主要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以及血浆病毒灭活后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方法将16袋400mL全血成分分得的新鲜血浆均分为两份,分别归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MB进行病毒灭活,对照组不加MB但仍然进行病毒灭活光照过滤,检测各阶段标本凝血因子Ⅷ(FⅧ):C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FⅧ:C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病毒灭活后实验组血浆中FⅧ及Fib损失较大且含量未达制备冷沉淀的理论要求。结论血浆病毒灭活对血浆中FⅧ及Fib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且其损耗主要来自MB光化学反应,血浆病毒灭活后不宜用于制备冷沉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炎康胶囊”联合强的松、环磷酰胺(CTX)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疗效及对血脂、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140例N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强的松加CTX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中加肾炎康胶囊。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及纤维蛋白原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脂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亦比治疗前降低(P〈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及Fi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缓解率8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4%(P〈0.05)。结论:“肾炎康胶囊”可降低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改善高黏血症,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