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术中护理。方法选择我院介入室2011年01月-2012年12月患肝硬化门脉高压且行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患者4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伉总结分析。结果4例患者治疗效果理想,治愈出院。结论严格按照护理规程,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中加强护理,大丈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门脉高压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脉高压症是肝脏及其有关血管和胆道疾患所引起的综合征 ,“门脉高压症”这一医学术语于 2 0世纪 30年代提出并获得接受。正常门静脉压为 0 65~ 1 3kPa( 5~ 10mmHg) ,较下腔静脉压稍高。当门静脉压高于下腔静脉压 0 65kPa( 5mmHg)以上 ,或门静脉压≥2 94kPa( 30cmH2 O)时 ,提示存在门脉高压症。涉及门静脉高压症的介入治疗技术 ,目前包括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 -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 (TIPSS)、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单纯栓塞术、脾动脉栓塞术及Budd -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等几个方面。1 经颈静脉途径肝…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颈静脉穿刺肝静脉测压术在门脉高压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4例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经皮颈静脉穿刺肝静脉测压术.结果 所有病例分别测得自由肝静脉压(FHVP)、肝静脉楔压(WHVP),差值为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HVPG≤6 cmH2O7例(1cmH2O=0.098 kPa),6~16 cmH2O 13例,>16 cmH2O 14例.结论 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在门静脉高压诊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衰性肝病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男,48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20年,加重伴纳差、黄疸4d于2000年2月人院。查体:血压136/60mmHg(1mmHg=0.133kPa),巩膜、全身皮肤中度黄疸,颈静脉怒张,双中下肺可闻及湿哕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0次/min,窦性心律,心尖区可闻及3-4/6级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胸骨右缘第2肋间可闻及3/6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腹膨隆,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脾未触及。肝上界在锁骨中线第5肋间,下界在右肋下1cm,剑突下2cm,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区叩痛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周围血管征阳性。辅助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阴性,血总胆红素(TB)54.2μmol/L,直接胆红素(DB)16.6μmol/L,丙氨酸转氮酶(ALT)1655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1327U/L。肝炎全项阴性。  相似文献   

5.
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从美国引进了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为肝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为此,本刊特邀该院专家将引进的新技术一一介绍给读者——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是1980年代末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一项介入技术,即通过右侧颈内静脉,用金属支  相似文献   

6.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放射科(沈阳110001)徐克张曦彤经颈静脉肝内门腔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tentShunt,简称TIPS或TIPSS...  相似文献   

7.
肝性胸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的发病机制有:(1)横膈裂孔的研究;(2)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3)淋巴生成增多和淋巴管回吸收受阻;(4)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等原因。肝性胸水的诊断一般不困难,主要根据病史、体征、X线、B超、CT等检查结合胸水化验可以确诊。肝性胸水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限制钠盐的摄人、利尿、保肝及营养支持治疗等)、治疗性胸腔穿刺术、胸导管安置术、化学性胸膜固定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腹膜颈静脉分流术、胸腹腔反向分流术、胸膜静脉分流术、横膈裂孔修补术、肝移植等。各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故临床上医生应该根据具体病因、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血压高8年,心悸、胸闷不能平卧于2005年9月入院。查体:端坐位,颈静脉怒张,BP22.7/14.7kPa,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4次/min,节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底町闻及小水泡音,肝肋下长约3cm,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x光胸片示“毛动脉型”心脏。心电图:房颤,左室肥厚伴劳损,血钾3.0mmoL/L,血钠134mmol/L,血钙2.2mmol/L,血氯102mmol/L,尿素氮4.0Fmol/L。临床诊断:①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功能Ⅳ级。②高血压3期(缓进型)。口服消心痛10mg,3次/d,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行制备的肝靶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β-雌二醇纳米粒(E2-PBCA—NP)抗肝纤维化的效果,以及对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肝脏TGF—β1、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除正常对照外,其余4组均腹腔注射猪血清(0.5ml/次,2次/周)构建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β-雌二醇治疗组、β雌二醇纳米粒治疗组、空白纳米粒组在第9周给予腹腔注射干预药物,2次/周;在12周末处死老鼠,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纤维化改变,RT—PCR检测肝组织中TGF-β1和CTGFmRNA的含量,免疫组化观察TGF-β1及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β-雌二醇纳米粒和β-雌二醇治疗组均能显著逆转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分期好转(P〈0.05);β-雌二醇纳米粒治疗组与β-雌二醇治疗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雌二醇纳米粒治疗组与β-雌二醇治疗组肝组织TGF—β1、CTGF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降(P〈0.01),但β-雌二醇和β-雌二醇纳米粒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化后的β-雌二醇仍具有抗肝纤维的作用,与无纳米化β-雌二醇比较,抗肝纤维的作用更强。β-雌二醇纳米粒能够抑制TGF—β1及其下游信号CT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例1男,48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20年,加重伴纳差、黄疸4d于2000年2月入院。查体:血压136/60mm Hg(1mmHg=0.133kPa),巩膜、全身皮肤中度黄疸,颈静脉怒张,双中下肺可闻及湿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0次/min,窦性心律,心尖区可闻及3 ̄4/6级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胸骨右缘第2肋间可闻及3/6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腹膨隆,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脾未触及。肝上界在锁骨中线第5肋间,下界在右肋下1cm,剑突下2cm,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区叩痛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周围血管征阳性。辅助检查:尿胆红素(++…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77岁.因"2d内发作性晕厥3次"于2008年6月5日下午3:00急诊入院.患者1个月前首次因"冠心病、心力衰竭、快速心房颤动、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治疗.此次入院查体:Bp 150/100mm 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颜面水肿,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反流征(+),双肺呼吸音粗糙,右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HR 90次/min,律齐,心音低,心尖区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无压痛,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12.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咏分流术是1980年代末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一项介入技术,即通过右侧颈内静脉,用金属支架,在肝实质内建立起肝静脉与门静脉主要分支间的通道,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和预防门静脉高压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因“心慌、气短1月,加重伴双下肢浮肿半月”收住入院。一级状况尚可,取半卧位。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双肺清音,心尖区元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并增强,有抬举感,心界向双侧增大,心尖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3八级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区有轻压痛。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无异常。X线胸片示:心脏增大。B超示:心腔普遍增人,心壁弥漫性搏动减弱。心电图示:左心房肥大,双心室肥大伴劳损,11、Ill、avF、VI-V4异常Q波,低电压。最后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11“。入院后给予强心…  相似文献   

14.
例1患者,女,61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扩张术后10年,心房纤颤、全心衰竭病史7年。于1998年10月12日,以呼吸困难伴咯血为主诉入院。查体:血压9560mm Hg(1mmHg=0.133kPa),脉搏76次min,末梢紫绀,下肢中度水肿。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底闻及湿性音,心率98次min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文13例,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在52岁~78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临床表现为:咳嗽、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心悸、口唇发绀、双肺湿性罗音,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大,下肢水肿,其中2例有不同程度的胸水,13例患者心功能分级均为Ⅳ级。1.2 治疗方法停用洋地黄制剂,其他治疗不变,  相似文献   

16.
对于顽固性腹水的治疗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自1973~1976年间LeVeen等成功地应用了腹腔-颈静脉转流管以来,曾被誉为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一、腹腔-颈静脉转流术:腹腔-颈静脉转流术是根据胸腹腔压力差的原理,利用灵敏的单向阀把腹水转流入静脉系的一种简便手术. (一)、应用范围:1.肝硬变腹水;2.Budd-Chiari综合征;3.乳糜腹水;4.手术后腹水;5.癌性腹水;6.肾性腹水;7.心源性腹水;8.胰原性腹水;9.营养性腹水;10.淀粉样变性腹水等. (二)手术适应证:1.急诊期:(1)肝肾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71岁,因反复胸闷、胸痛发作半年。加重2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0/75mmHg(1mmHg=0.133kPa)。神清,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低钝,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电解质正常,出凝血时间正常,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正常。胸片示双肺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8.
左科学  王艳红 《职业与健康》2002,18(12):155-155
我们对15例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患者配合硫酸镁治疗,其疗效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病人男11例、女4例。年龄49~68岁,平均年龄61岁。均为重症肺心病合并心衰。临床症状均有心慌、气短,中度或明显发疳,呼吸困难、纳差、少尿、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肺部干湿罗音、双下肢水肿等。入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别测定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肿瘤坏死因子(TNF -α) ,探讨两者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10 7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GF -β1、TNF -α水平。 2 3例肝穿观察光镜下肝组织病理分期。结果 慢性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组及肝硬变组患者血清TGF - β1( μg/L)分别为 14 2± 5 9、2 0 1± 7 0、3 0 2± 6 7及 3 2 6± 7 5,血清TNF -α(pg/L)分别为 6 1± 3 2、2 9 8± 18 6、57 3± 2 2 5和 96 7± 3 8 2 ,两者均随肝炎程度加重呈升高趋势 ;肝活检结果显示这两个指标与肝纤维化的程度具有相关关系 ;它们均与HA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TGF - β1、TNF -α与肝纤维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PV)、肝静脉或下腔静脉(IVC)癌栓的处理。方法总结1993年1月-2002年1月采用肝切除和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肝静脉或IVC癌栓68例,其中PV癌栓63例,肝左静脉癌栓1例,肝中静脉癌栓合并PV左支癌栓1例,肝右静脉、IVC合并PV右支癌栓1例,IVC癌栓2例。结果6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死于肝肾功能衰竭,其中2例患者在术后30d内死亡,术后30d病死率为2.9%,其余6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肝切除和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肝静脉或IVC癌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