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ⅡⅢ期胃窦癌的综合治疗模式。方法 采用D2^ 式胃癌切除术 IPHC 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ⅡⅢ期胃窦癌。结果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8%,74.1%,62.9%,另有3例存活5年。术后近期并发症主要为胃排空障碍4例,切口积液并感染3例,肺部感染5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肠麻痹4例。结论 采用上述综合治疗措施,患者手术并发症少,恢复好,住院时间短,生存率高,疗效满意,不失为目前基层医院治疗胃癌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对1988~2002年243例施行根治术(D2、D2 或D3)的进展期胃窦癌患者的病理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淋巴结转移率72.8%.Borrmann Ⅰ、Ⅱ、Ⅲ、Ⅳ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42.9%、47.6%、85.1%、100.0%.Ⅰ、Ⅱ型与Ⅲ、Ⅳ型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1);Ⅲ、Ⅳ型淋巴转移距离远,N3站淋巴结转移率26.4%.T2和T3、4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0%和80.3%,N3站淋巴结转移分别为2.2%和20.7%,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转移淋巴结小结节型和一般型转移范围较广泛,N3站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5%和20.0%.在N3站转移的患者中以No(12、13)转移率最高(16.9%、11.9%).结论对进展期胃窦癌,BorrmannⅢ、Ⅳ型,T3、T4者,转移淋巴结小结节型或一般型患者,胃癌根治术应施行D3淋巴结清扫;No(12、13)清扫应纳入标准D2的手术常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胃窦癌侵犯十二指肠具体长度,确定胃窦癌根治术中切除十二指肠的确切范围。方法 选择有根治指征的胃窦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测定癌细胞侵犯十二指肠的长度,分析肿瘤浸润深度、大体形态、组织学类型、距幽门距离等与十二指肠浸润的关系。结果 胃窦癌十二指肠浸润率可达51%,其浸润长度与浸润深度、Borrmann型、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距幽门距离呈负相关。结论 浆膜受侵犯胃癌,BorrmannⅢ、Ⅳ型胃癌,低、未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距幽门环近于1.5cm的胃窦癌容易浸润十二指肠,手术切除十二指肠长度应大于3cm。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导管以胃十二指肠动脉为主,胃右动脉为副灌注治疗晚期胃窦癌的研究。材料与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超选择灌注化疗药物术,对24例不能手术的晚期胃窦癌进行灌注抗癌药物67次。结果;介入膻注治疗后22例临床近期症状明显改善,进食量及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钡餐及胃镜复查肿块缩小50%者13例(54.2%),缩小30%者7例(29.3%),1例肿块消失。结论:采用以胃十二指肠动脉为主,胃右动脉为副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窦癌是一种值得探讨和尝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对胃窦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型超声空腹观测31例胃窦癌的声像图表现,观察病灶侵犯部位、层次累及邻近器官情况,周围脏器有无转移等,并与X线上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纤维胃镜检查作对比,最后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1例胃窦癌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7.09%(27/31),X线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9.47%(17/19),胃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0.04%(19/21),三者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31例胃窦癌依癌肿侵犯范围分为局灶型和弥漫型.本组局灶型占12.9%(4/31),多为早期癌肿.弥漫型占87.10%(27/31),多为中晚期癌肿.局灶型包括凹陷型和局限隆起型,仅累及粘膜肌层和下层.弥漫型包括向心浸润型和偏心浸润型,向心型系环状浸润和腔内恒定对称狭窄,偏心型系不规则浸润.声像图上纵切呈"鸭嘴征”,横切呈"假肾征”或"类靶环征”.结论超声显像诊断胃窦癌局限于中晚期,对早期或小胃癌的诊断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胃"一点癌"3例报道及国内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一点癌”诊断与治疗。方法 内镜下对3例胃黏膜潮红色病灶、粗糙灰白、浅溃疡灶处活检,采用蒋氏“一点癌的诊断标准”诊断胃“一点癌”,并总结分析国内胃“一点癌”报道情况。结果 一点癌的好发部位以胃窦最多。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痛、食欲不振及饱胀不适。一点癌的基本病变以浅表溃疡和糜烂为主。一点癌预后良好,仅见3例发生转移。对其治疗应以根治性胃切除为首选。结论 对于“一点癌”诊断应十分慎重,应严格按照蒋氏“一点癌的诊断标准”准确取材,结合病理诊断及手术标本系统而连续大量切片,是诊断一点癌的重要手段。手术治疗目前仍是胃“一点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内镜治疗适合那些拒绝手术或不适合手术的病人。  相似文献   

7.
B型超声对胃窦癌诊断价值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型超声对胃窦癌诊断价值的评估牟楠楠李新民苗风君刘兰芬①胃窦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自1989年我院采用B超检查胃窦肿瘤36例,现报告于下。1资料来源患者全部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我们用正常组与胃窦癌组比较,观察胃壁增厚情况。正常组男25例,...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95年~2004年间共完成胃窦癌手术321例,其中采用Billrot-Ⅱ式吻合术196例,Billrot—Ⅰ式吻合术125例.在Billrot-Ⅱ式吻合术后发生十二指肠残端漏8例,均保守治疗成功无1例死亡及发生严重并发症.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胃窦癌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胃窦癌根治术是否有必要清扫14v组淋巴结。方法:回顾研究2008年1月—2010年12月胃窦癌患者18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14v组淋巴结转移情况,研究其转移规律,探讨14v组淋巴结清扫在标准的胃窦癌根治术(D2)中的价值。结果:183例患者中,12例患者14v组淋巴结发生转移,14v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6%。14v组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的Borrmann分型无显著相关性,而与肿瘤的侵犯深度、肿瘤的直径、肿瘤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14v组淋巴结发生转移的12例患者,其6组淋巴结均有转移;而第6组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病例中,有14.5%的病例14v组淋巴结有转移。结论:胃窦癌14v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6%,肿瘤分化程度低的患者更易发生14v组淋巴结转移,发生14v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肿瘤往往已侵犯胃壁浆膜。14v组淋巴结转移与第6组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第6组淋巴结可以作为是否行14v组淋巴结清扫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阶段法远端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在胃窦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因胃窦癌行远端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两阶段法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统计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5年生存率。结果两阶段法手术组较常规手术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但淋巴结清扫个数、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5年生存率和与常规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两阶段手术进行远端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可显著缩短胃窦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并保证手术根治性与疗效。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进展期前列腺癌的治疗问题,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 全面检索相关的临床治疗证据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显示,各种雄激素阻断方法疗效相似,但早期进行雄激素全阻断的疗效更好;对激素不敏感性前列腺癌,采用米托蒽醌、强的松、多西他赛及苏拉明等化疗药物有一定疗效;锶-89内照射的镇痛效果较传统的外照射好,而双磷酸盐无效;抗雄激素撤退可使部分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下降,但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一例晚期肺癌脊柱转移患者病情和治疗预期,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制定治疗决策。方法按照PICO原则,对患者在治疗中面临的问题进行转换并制定检索策略后。在多个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按照循证医学5级证据分级标准,选择最佳的临床证据进行解读,并指导治疗决策。结果检出相关文献148篇,最终纳入4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针对患者关心的4个方面的问题均获得1级证据支持,包括恢复脊髓功能(行走和括约肌功能)、局部疼痛控制、远期生存率和治疗并发症。根据患者意愿,最终选择了治疗后并发症相对高发,但能够更好恢复神经功能,显著缓解疼痛,提高远期生存率的手术减压治疗。术后患者行走功能完全恢复。结论采用循证治疗方法,能为肺癌脊柱转移伴脊髓压迫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恶性脊髓压迫患者,如出现行走功能障碍,且具备手术条件,应尽早进行减压手术,以尽早恢复脊髓功能,缓解疼痛,提高远期生存率。但医患双方均应对手术治疗存在较高的并发症风险有充分的共识和谅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一例确诊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制定循证治疗方案。方法针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问题,提出问题,检索Cochrane Library(2009年第2期)、PubMed(1966~2009.5)、TRIPDatabase、SUMsearch、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9~2009.5)、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09.5)、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9.5),收集相关证据,对所获证据进行评价,并结合医生的经验及患者的愿望制定治疗方案。结果共纳入24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1个临床指南。结果显示:术前化放疗能降低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和病死率。与单纯术前放疗相比,术前化放疗联合可提高Ⅱ和Ⅲ期直肠癌疾病病理学反应和局部病变的控制,减低局部复发的风险;与术后放化疗相比,术前化放疗能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与单纯手术相比,术后放疗并不能提高Ⅱ和Ⅲ期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而术后化疗或术后放化疗却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与传统的直肠癌外科根治术相比,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能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经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在病死率和复发率方面无差异:根据以上证据结合患者意愿,对该例患者术前采用5-Fu+LV方案化疗并联合放疗1月,后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半月患者恢复良好出院,出院后继续采用5-Fu+LV方案化疗6次。术后2年至今未见复发。结论术前化放疗、术后化疗和术后放化疗能使直肠癌患者受益,TME是直肠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但远期预后尚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1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循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借助循证医学方法为1例Ⅲ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方法针对该患者的临床问题,遵循循证临床实践的PICO原则,查找并评价当前与复发性卵巢癌治疗相关的最佳临床证据。结果现有证据表明:对于铂类耐药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倾向于药物治疗模式。查找临床指南、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和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研究,并结合医生临床经验及患者意愿,我们为该患者选用伊立替康+多柔比星脂质体介入化疗的方案。经过3个周期的化疗,病情获得部分缓解,医疗组拟继续进行6~8个周期的化疗,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采用循证治疗方法,为铂类耐药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不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有利于引导医患双方共同承担医疗不确定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查找循证医学证据,为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针对患者的临床问题,以妊娠期糖尿病、二甲双胍等为检索词,电子检索ACP Journal Club(1991~2006.12)、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4期)、MEDLINE(1966~2006.12)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2006.12),查找相关的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等,并对所获证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从MEDLINE检索到Meta分析1篇(2006年),从Cochrane临床试验中心登记库查到临床对照试验2篇,其结果提示二甲双胍可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尚无证据证明其是否会导致胎儿畸性。由于所纳入试验的样本量较小,还需要高质量、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据此,我们结合医生经验及患者意愿,对该患者不采用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而是通过严格饮食控制及血糖检测,结合适量运动。妊娠期间,患者体重增长平稳,胎儿监护反应良好,于孕39 4周自然分娩一足月健康女婴。结论我们运用循证医学证据为该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选择了安全、合理的治疗方案。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6.
帅云方  游丽华 《华西医学》2012,(9):1329-1333
目的系统评价华蟾素治疗胃癌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2011年第3期),PubMed(1966年1月-2011年9月),EMBASE(1974年1月-2011年9月),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1978年1月-2011年9月),维普(1989年1月-2011年9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1月-2011年9月);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纳入华蟾素治疗胃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华蟾素联合常规化学疗法(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有效率高于常规化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3,95%CI(1.03,1.46),P=0.02],而1年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8,95%CI(0.69,2.36),P=0.43]。结论常规化疗加华蟾素治疗胃癌的疗效优于常规化疗,但因为纳入研究质量较低,尚需高质量、大样本、长期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借助循证医学方法为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定治疗方案。方法在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后。提出临床问题,首检NCCN网站缩小检索范围,再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4期)、Medline(1990~2008年)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上进行检索,并对所获证据进行评价。结果共检出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21篇,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5篇,Ⅲ期临床对照试验13篇,中文文献67篇。通过文献分析并结合患者意愿,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经9个月随访证实,该方案适合患者。结论采用循证治疗方法,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不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有利于引导医患双方共同承担医疗不确定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格列卫在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的患者的最佳应用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ACP Journal Club (1991~2005年4月)、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2期)和MEDLINE(1990~2005年4月),收集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系统评价、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卫生经济学评价等,并对所获证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高质量的临床证据表明:在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以及生存质量方面,格列卫均优于传统疗法,且副作用相对较少.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最后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为格列卫400 mg qd,随访3个月血液指标学完全缓解,ph染色体1/30( ),达到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格列卫是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的有效药物,可作为临床一线用药.但其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经济学评价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A patient with symptomatic sick sinus syndrome which manifested as a brady-tachy syndrome, was admitted to our institute in 1969. Following cardiac pacing for 10.5 years, the brady-tachy syndrome disappeared and normal sinus rhythm was restored. Her stable normal sinus rate has persisted up to the present, 2.5 years after termination of pacing.  相似文献   

20.
目的借助循证医学方法为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确定治疗方案。方法在评估患者情况后针对该例患者情况提出临床问题,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1990~2010)、PubMed(1980~2010),查找并评价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相关的最佳临床证据。结果共检索到33篇文献,包括29个随机对照试验和4个系统评价,其对药物治疗、内镜下肉毒杆菌注射、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和外科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我们结合患者的症状、年龄、合并疾病情况,向患者推荐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或经腹腔镜行Heller术后加Dor胃底折叠术。患者最终选择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结论采用循证治疗方法,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不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有利于引导医患双方共同承担不确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